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府提高茶叶发展的建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提高茶叶发展的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政府提高茶叶发展的建议

级有关委、办、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既是南部各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茶叶产业是重要的激进和特色农产品。也是南部地区增加就业,助农增收的优势骨干主业,更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要求越来越高,茶叶产业已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时期。为进一步加快我茶叶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

一)茶叶产业发展效果显著。近年来,依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的战略方针,强化措施,加大扶持,狠抓落实,茶叶产量、茶农收入、企业效益、市场份额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比“十五”末增长128.1%总产量8406吨,同比增长118%总产值6416万元,同比增长171%一批规模化、规范化的企业及品牌不时发展壮大,茶叶产品从传统的毛茶原料向名优绿茶、袋泡茶、茶保健产品等拓展,销售区已从省内的普洱、版纳、大理等传统的销售地向东北、西北地区拓展,并远销韩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茶叶产业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茶叶产业发展迎来良好机遇。随着茶叶产品质量平安水平逐步提高,绿色健康意识深入人心,茶叶市场对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递增。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各级加大对茶叶特色产业的扶持,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三)快速发展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我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存在着原料产品质低量少、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品牌多杂、质量认证进展迟慢、精深加工较为欠缺、加工企业设施落后、销售市场亟待拓展等问题,同时,消费者对茶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

已成为茶叶主产区的支柱产业和28万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进一步加快发展茶叶产业,四)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茶叶产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绿色经济强的发展战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产业区,建设红河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二、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依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机遇,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为主线,以质量为保障,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茶叶产业发展,坚持以品牌化战略抓市场开拓,坚持走生态化道路提质增效,致力于推进基地建设规范化、产品加工规范化、品牌打造知名化三大进程,不时强化营销网络、技术组装、质量监管、社会服务四大支撑体系,全面推进茶叶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工企业向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茶叶产品向优质化、品牌化和平安化方向发展,促进茶叶产业升级,推进红河茶叶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快速提升,为构建绿色经济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2015年,全茶叶总面积达到45万亩。年产量达3万吨,总产值3亿元,将红河茶叶培育成为云南著名品牌,把红河打造成高原生态优质茶叶基地和生态名优绿茶加工中心。

三、区域布局和重点工程

一)茶叶产业区域布局

科学规划,重点发展区域布局:依照扶优扶强和比较优势的原则。突出重点,优化茶叶重点发展区域布局。优质生态茶园基地重点布局在绿春、元阳、红河、金平、屏边五个县,重点县中建设一批规模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高的茶叶专业乡(镇)村;依照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要求,以绿春、元阳、红河、金平、屏边、蒙自、建水等县市为重点,发展生态优质茶叶加工企业。

二)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1.中低产茶园改造工程

发展优质、生态、高效茶园的要求,依照加强茶园基础建设。以茶园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部门推动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推进低产低质茶园改造。通过实施改树改园等改造措施,提高茶园产量、质量和效益。2011年至2015年每年改造2万亩,完成10万亩中低产茶园改造任务。中低产茶园平均亩产从改造前不足30公斤提高到60公斤左右,茶园产值从改造前不到450元提高到900元以上。

2.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茶叶无性系良种繁育速度,依照统一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统一生产规范、统一组织供应的原刚。确保无性良种茶苗供应。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建立6个100亩以上的苗圃基地。

3.茶叶加工企业改造工程

加大对初制所新技术推广、厂房改建、设备更新力度,依照国家生产规范要求。促进茶叶生产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推行规范化、清洁化生产,力争在现在170多个初制范围内,每年改造环境条件差、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的10个初制所,同时新建一批规范化初制所,逐步建立健全茶叶初加工监管体系。以现有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经营管理水平先进、竞争能力强的精加工企业为核心,同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及先进设备,创新生产技术,推广新工艺,加快茶保健品、茶药品等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茶叶企业提质增效,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4.市场开拓工程

进一步加大对红河茶叶产业的宣传力度。以参加“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为平台,依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会参与的原则。实施主动营销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以普洱茶、名优绿茶和乌龙茶为主的推介活动,参与各种类型的茶叶展销会和综合展会,主销区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品茶会、评鉴会,从广度和深度上提升红河茶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销营销,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建设高效的营销队伍。

5.品牌打造工程

重点打造绿茶、普洱茶二大类区域品牌,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配合全省“云茶”全球推广计划和茶叶主产县一县一品”基础上,启动红河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红河茶叶公用品牌征集筹划,积极加强品牌宣传、品牌推介、营销谋划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形成协调发展格局。以名优绿茶、深加工产品为主攻方向,兼顾普洱茶和乌龙茶,大力培植和打造国内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茶叶产品,推进名牌农产品认定,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及其品牌在公用品牌创建中受益并发展壮大。

6.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发挥茶叶产业协会在茶叶规范体系建设、打造红河茶叶品牌、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茶叶信息网络服务、弘扬红河茶文化、加强对外交往联络等方面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使之成为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和鼓励重点产茶县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发挥茶叶协会组织的作用。全主产县成立茶叶产业协会。加大对茶叶专业合作的扶持,促进茶农向专业化发展,实现茶叶生产经营由单家独户向大市场转变。以国家把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纳入《国家人才发展纲要》为契机,加强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位,提高茶叶生产销售的组织水平,连接小生产和大市场,增强茶叶产业自我发展能力。

四、落实茶叶产业政策。

一)加大茶叶产业的投入。为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级安排适当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质量平安、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今后。进一步加大茶叶产业的投入力度。同时,不改变资金使用方向、项目运行方式和管理关系的前提下,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也要向茶叶产业倾斜,并结合中低改田地改造、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开发、农业科技项目等,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茶叶产业发展的重点县市、乡(镇)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实力强、管理优的知名企业开发红河茶叶产业。

二)建立茶叶产品质量平安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茶叶规范化体系建设。制定良种繁育、采摘、初制、精制、深加工、包装、储运及销售各个环节的技术质量规范。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逐步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的可追溯制度,坚持全面监管,加强监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平安的茶叶产品。

三)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整合重组。以打造知名品牌为主线,以资本经营为载体、以产业资源整合为切入点,遵循市场竞争规律。引导其采取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对茶叶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推进龙头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逐步淘汰小散弱差的茶叶加工企业。

四)强化茶叶产业科技推广。充分利用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项目.提高技能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农业、科技部门重点抓好茶树优良品种引进、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茶叶精深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平安保证技术。

五)认真落实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对茶叶生产、加工、物流用地.低限收费;经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茶叶项目用地,可优先使用年度用地指标。新设立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当地政府在土地审批、各项地方收费、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从事茶叶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的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共同承担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责任。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主要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协调。工业信息化部门要加大茶叶产业重点企业技改等资金支持力度,六)形成茶叶产业发展推动合力。各部门要按各自职能.积极推进精深加工。科技部门要把茶叶产业技术进步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茶叶新品种选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创新、功能性研究、科技队伍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财政部门要加强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的监督管理。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生物产业、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抓好茶叶原料基地建设、低产茶园改造、精深加工和茶叶科技推广。商务部门要做好茶叶产业招商引资、市场拓展等工作。文化部门要加强民族茶文化的维护、挖掘和推广,并与旅游部门联动,弘扬茶文化、开拓茶叶产业市场与旅游产业结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质监部门要做好茶叶产业质量监管和品牌培育工作。海关、出入境检植检疫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为茶产品出门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手续,确保茶产品入口疏通。宣传部门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茶叶产业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发展茶叶产业的典型经验,努力营造一个各方重视、关心和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