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有关区县粮食安全的调查与思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有关区县粮食安全的调查与思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有关区县粮食安全的调查与思索

保证粮食平安更是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贯彻国家提倡的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平安问题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特别是对于像这个粮食难以自给、局部乡镇吃粮靠进口的山区县来说。充分挖掘山区的粮食生产潜力,确保山区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现以为例,将山区县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综述如下:

一、农业现状

1粮食生产现状。地貌八山一水一分田”一个人多耕地少、粮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的贫困山区县。从1998年至年十年间。增长7.9%耕地减少0.5万亩,减幅2.3%粮食总播面积减少10.7万亩,减幅21.1%粮食总产量减少3.4万吨,减幅23.6%人均肉类产品、禽蛋、水产品占有量比全国人均占有量低19.7公斤、14.91公斤和26.25公斤。人口自然增长,耕地逐年减少,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粮食收获面积逐年减少,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复种指数不高,这却是人为因素所致,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2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一是塘、库、堰严重老化。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时设计修建的大多年久失修。县目前有近70%左右的农田靠自然雨水灌溉,仅30%左右的农田依靠水利设施。多年来,县新建水利项目几乎没有,造成农业发展后劲缺乏。二是沟渠不配套,排灌不分家。不能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县粮食主产区的十八条畈,只有三条畈依托民办公助工程和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修建了排灌系统,其余15条畈,由于排灌不能分家,大部分属于冷浸田或中低产田,土地产出率低。据统计,县急需改造的低产田和冷浸烂泥田高达5万亩以上,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三是渠、堤、泵站等“五小”设施毁坏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县中小泵站800多处,其中能发挥灌溉作用的不到30%电力设施被盗或毁坏严重。

3土地资源现状。一个以丘陵为主体的低山丘陵地区。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中水田137637亩,可耕地资源409662亩。全县人均耕地0.48亩,只占全省人均耕地面积的40.70%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4.80%一个典型人多地少的山区县

4农业机械化现状。山区县属山区。山垅耕地多,平坦的耕地少,冷浸烂泥田多,这样的地形条件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截止目前,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57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9421台/套,全县亩平拥有机械动力0.35千瓦,机耕机整比例为36%机械播秧水平为0.50%机械植保比例为10%机械收割比例为42%农机耕作水平在全省偏低。

二、问题与原因

1耕地逐年减少。耕地是粮食增产的基础。地动山摇。据年报统计,县1998年到年,10年间耕地面积减少0.5万亩,减幅为2.3%且耕地减少的幅度逐年加大,形势越来越严峻。

2粮食收获面积减少。2005年至年县三年间的粮食播面为:2005年全县粮食总播面为39.95万亩;2006年缩减到39.14万亩。

3农业基础设施单薄。一是山区县水利设施覆盖面广。建设与管理存在盲点。二是垅田面积较大,交通不方便,无机耕路,农事操作不能使用机械化,收获粮食只能靠肩挑背驮,增加了生产本钱。三是山区县基础设施不配套。

4耕地基础地力差。按湖北省中低产田划分标准,县共有中低产田达20.0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3%山区县大多水田面积垅岔较多,光照缺乏,冷浸严重。旱地坡度陡

肥力低,土层薄。分布广。

5科技应用水平低。一是粮食复种指数逐年下降。年县粮食作物总播面积为38.96万亩。比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59公斤和56公斤;玉米单产每亩346公斤,比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48公斤和62公斤。三是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速度缓慢。年县玉米地膜覆盖率仅为58%水稻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即水稻软盘抛栽和水稻直播技术)终年推广仅占县水田面积的8%左右。

6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一是生产资料的逐年涨价。自2003年连续6年来。而粮食涨价的幅度与农资涨幅不协调,从而影响了种粮的效益。二是劳务机耕价格大幅上涨。2003年农村雇工栽田割谷每工为30元,而2008年上涨到60元,翻了一倍。

7涉农服务中心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农村税费改革后。原站所人员置换身份,工作没有稳定性,加之工作经费和劳动报酬不是与工作进度同步,严重影响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8人口增长导致粮食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年。粮食消费总量2.58亿斤(剔除10万外出人员减少的消费量)自给率为84.9%当年缺口粮食3895.8万斤。如果不严格维护耕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全县粮食缺口将在5000万斤以上。

9现行农村粮食补贴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发放粮食补贴时。部门工作人员监管不到位,导致虚报粮食种植面积,让一部分抛荒的农民领取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助长了农民抛荒之势。

三、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粮食平安责任

提高认识,一是切实提高粮食平安认识。保证粮食平安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要统一思想。要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平安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将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收获面积、科技推广、土地开发整理任务,纳入乡镇和涉农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加快制定粮食平安相关政策。建议出台《关于加强粮食平安若干意见》和《粮食平安中长期发展规划》着重从强化责任、资源维护、科技支撑、政策投入等方面提出保证措施。

(二)严格维护耕地资源

根据实际,粮食生产要切实保证耕地、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一是加快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结合土地二次调查情况。加快制订外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府每年要与各地签订耕地维护目标责任状,严格执行耕地维护政策,实行地方“红线”维护制度,把基本农田维护区落实到村组、地块、农户,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二是大力刹住农民私占耕地建房风。首先狠抓清理。全面清查自2003年以来农民私自占用耕地建房行为。其次加快村庄规划。依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农村各个自然湾进行全面总体规划,尽量利用闲置宅基地资源,鼓励农民改建老房和利用闲置宅基地。同时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规定》鼓励农民宅基地置换、流转。三是从严执法。对私自占用耕地建房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政府要把农民私自占用耕地建房作为考核乡镇耕地维护工作核心指标,明确乡镇政府的守土责任。

(三)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积极向上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农户基本口粮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涉农项目资金。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探索小型水利设施投入管理机制,一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涉农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充分调动农民自建自管小型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

突出农业公共服务的同时,农业科技支撑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涉农服务中心“以钱养事”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搞技术承包,推行有偿服务和示范推广。要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提高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以培植种粮大户为重点,认真落实农村新型农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通过种粮大户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科技兴粮水平。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议农机具购置补贴直补农机手,进一步提高农机手推广农机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将垄田机耕路纳入乡村路网建设范围,逐年推进,为农业机械化发明有利条件。四是确保粮食种植计划。大力推广“油稻稻”麦玉苕”玉稻荞”等连作和林果园粮套种间种,努力提高粮食作物复种指数。

(四)依法进行耕地流转

农业结构调整的形势所趋,加快耕地流转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招商引资的需要。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加快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要制定土地流转实施方法,各村组要鼓励农户将成片的耕地依法流转承包给种植大户,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

(五)积极发展非粮食物资源

大力发展肉牛、山羊等节粮型畜禽。利用库区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上级政府要平衡产粮区和库区扶持政策,要充分利用山区县丰富的草场资源。对库区的主导产业发展给予补贴扶持。要充分发挥荒山荒地资源和实施低丘岗地、低产林地改造项目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认真落实国家对发展油茶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木本植物茶油产业。

(六)建议出台山区县粮食平安工程扶助政策

可耕地资源丰富,贫困山区、库区耕地、水域资源潜力大。如果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5至7年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自给有余的粮食平安目标。为此,必需建立和完善促进山区粮食生产的特殊补贴政策、山区粮食贮藏政策、小型农水调入项目倾斜政策、科技援助政策、土地开发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倾斜政策、粮油产业化项目扶助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