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共党员创办私营企业追求人生理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上世纪中国国门向世界敞开之初,魏建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十多年后,她开办了自己的化学制品公司,成为了一名私营企业主。
根据中组部的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非公有制企业中中共党员达286.3万人,还有81万名中共党员来自个体工商户,魏建华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以来,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一些党员干部“下海”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的思维相当开放,我们做工作,希望从实际情况出发。”魏建华说。上世纪80年代初,魏建华进入一家国家级科研所工作,无奈当时的研究所更在乎学术论文的发表,渴望尽快把科研成果市场化的她最终选择了自己创业。
1993年,魏建华凭1万元资产起家,经过十多年经营,公司已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集团化企业。她的雇员达到了320多人。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要求消灭剥削,建立公有制;私营企业主采用私有化的经营方式。对于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魏建华有着不同的理解。
“个人而言,我觉得企业盈利的多少体现了经营者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分配这些利润来回报社会。”魏建华说,“我成立公司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公司却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并担负了社会责任。”
中国知名非公企业经营研究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教授刘平青认为,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的存在是正常的。企业的体制是“公”是“私”,仅仅是经营方式不同,目的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当然,私有体制也需要税收等配套体制来完善。当企业的资本和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开始考虑社会责任等问题。”
“很多共产党员在党组织活动中锻炼较多,素质也相对比较高,这对企业经营也有帮助。”他说。
魏建华认为“私有财产应该让人民大众受益”——这与共产党的核心理念“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她依法向国家缴税,按时发放员工工资、福利,参与社会慈善事业。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她的收入也是每个月的工资,而这些年公司的赢利几乎全部用于了公司的发展。
在2003年非典期间,魏建华放弃了几十万元的外地订单,全力保证北京市场洗手液、消毒液等商品的充足供应,并且在个别商贩私自抬高价格的时候,实行洗手液“买一赠一”的政策,起到了“平抑物价”的作用。
“我觉得自己不是纯粹的商人,当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放在第一位的肯定是社会责任。当然这并不是只有我才会这样做,事实上在中国有一大批的私营企业者都会这样做。”魏建华说。
目前,中国逐渐出现了约有5000万人规模的“新社会阶层”,他们中大多数来自非公企业,还有一些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
长期研究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刘平青介绍说,创办企业后入党的私营企业主并不多,90%的党员私营企业主在创办企业前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公布的“2006年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及分析”显示,私营企业主在力求经济上有所作为的同时,对政治参与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有28.8%的私营企业主认为“争取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最为光荣,许多私营企业建立了党支部。
然而,社会上对私营经济的偏见难免存在,甚至在一些人眼里,“私营企业家”成为“唯利是图”的代名词。魏建华虽然创办企业十多年,却一直不愿被称作私企老板,“好像我成了剥削阶级似的”。
“公司刚成立那会儿,我们给商场送货,得把营业执照里的‘私营’两字遮住了复印,商场看到是‘有限责任公司’才让卖我们的产品。”魏建华说。
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上,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等新的社会阶层首次被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可以用‘感动’来形容,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存在价值得到了承认,政治地位明显提高了!”魏建华说。
今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魏建华这位党员私营企业主对未来充满信心:“改革的大门打开了,就一定不会关,相信不久的将来社会各界对私营企业的态度会更加宽容和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