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流动党员的精神港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沧桑巨变新的挑战 从往日机器轰鸣的上步工业区,到今天万商云集的商业街,华强北数年间的沧桑巨变,令世人无不叹绝。今天这里形成了以电子通讯产品为龙头,以百货、服装为两翼,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因此,有人说“华强北商业街是一个涵盖商品流通全领域、全过程的微缩景观,是一幅21世纪版的《清明上河图》。”
华强北商业街拥有流动党员数百名,大多在非公有企业中工作,所属企业党组织不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又没有覆盖,致使他们长期无法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这些流动党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纪轻,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到深圳发展的年轻人,35岁以下的占总数的60%;二是素质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多,还有硕士、博士生等;三是流动性大,工作单位分散。有的党员在华强北工作短的仅几个月,有的支部8名党员分属7家公司,给组织活动增加了难度;四是管理层党员多,决策层党员少,多数为打工阶层。
如何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商业区中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华强北商业街党委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华强北的流动党员主要是从业群体而不是从政群体;在从业群体中,又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而非决策者。因此“在商言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他们自然表现出来的一种政治态度。此外,处于从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由于职业性质所形成的思维习惯,他们的政治诉求较为注重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公共权力的最大化。因此,他们在参与政治活动时比较关注投入成本和实际效益的量化分析,那种不计成本的形式主义的政治行为将不会受到欢迎。只有考虑到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
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华强北商业街党委吸收了来自商业街50多个单位的146名党员,按照以企业为主,兼顾行业和自愿的原则,从方便组织生活出发成立了14个党支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从此拉开了序幕。
历练与体会
商海汹涌何为依归
历练与体会商海汹涌何为依归
党支部的成立不仅使流动党员有了归宿感,也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当地家电零售业排行老大的顺电连锁股份公司的副总经理把挂在内地9年的组织关系转到了华强北;铜锣湾商场的副总经理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当天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钟表市场党支部刚成立,就有9名个体户写了入党申请书;赛格科技园的一名民营企业工程师,从报纸上看到商业街党委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拿着已经揣了几年的组织关系找了过来,诉说着他多年来寻找党组织的经历,并要求把他和已经退休的母亲的组织关系一起转到华强北党委。
一个大学毕业10年、来到深圳工作8年的投资公司总裁助理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日子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七一”,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告诉记者:我的祖辈、父辈都是共产党员。我来到深圳、进入商海后,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有一个方向、有一种政治信念,这样才能走得远、走得久。入党首先对自己是一种监督和约束。
孙永红是深圳钟表配套市场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深圳市民营企业中的唯一优秀党务工作者,她说,我们支部一成立,当时就有十几位青年提出入党申请,我既觉得有些意外,也感到很欣慰。我们的老总虽然是党外人士,但对我们的工作很理解和支持。我们支部今年发展了三位新党员,现共有14名党员,都是公司里的中坚力量。我们一般在周六组织活动,两三个月一次,搞过植树节,到厂矿、居民住宅区和驻港部队进行免费钟表维修已经坚持了10年。
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的张亮大三时就已入党,现在一家民营的资产评估公司工作。他所在的流动党支部成立于2002年,20多位年轻人都在一幢写字楼工作,原来彼此不相识,现在大家坐在一起很有共性,在学校时都是优秀学生,现在从事不同的工作,都是各公司的业务骨干,讨论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角度,碰撞出思想火花,可以互相学习。周围的不少年轻人对他们是“有组织的人”表示羡慕。
2003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沈亮觉得参加支部活动有一种归宿感,好像家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港湾。“在这里扩大了社交圈,扩大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支部的活动对己有益,对组织有益,便会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有生气,更会对党外的年轻人产生吸引力。”“让别人得到帮助,让自己得到满足”。
探索与思考
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业街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党委书记何国平认为: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单位制形成的熟人社会的格局,人员流动的加速所造成的人和人之间的陌生感、缺乏信任感,使他们急需寻找一个可供信任的、熟人化的组织网络。另一方面,在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党组织是最可信任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党员及社会各阶层对党组织的需求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既是迫切的,又是多样化的;既有政治上的认同、经济上往来的需要,又有社会关系的交往和感情依托的需求。因此,要对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功能的多样化有客观的认识,在党委的工作中,尽可能满足这些需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增进党组织的凝聚力。
华强北商业街党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在活动方式上,根据党员比较分散的特点,经常组织一些集中性的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熟悉、信任和感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党员能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在活动时间上,充分考虑党员的从业特点,把组织生活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在工作内容上,不仅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甚至包括企业发展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华强北党建工作的“四个统一”:党组织活动的正当性和程序的合法性的统一;党组织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的统一;满足党员的政治诉求与经济诉求的统一;实现党员“经济人、社会人、政治人”三种现代人格与身份的统一,把这“四个统一”作为党委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何国平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我们要通过商业街党委的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商业街的繁荣和发展,迎接华强北更加辉煌的明天。
华强北商业街的由来(小资料)
华强北商业街地处深圳市福田区,这里20年前还只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水田、池塘和泥泞的小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是以生产电子、通信电器产品为主的上步工业区,鼎盛时期大小企业曾不下数万家。这些专业领域相对集中的大小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十分旺盛,于是,当时的老牌国有企业赛格、华强等公司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于1988年成立了“赛格电子配套市场”,稍后又诞生了“华强电子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家最初只是为工业区内的企业提供电子元器件购销服务的专业电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迅速提升,市场的辐射力也从工业区内延伸到珠江三角洲,继而扩大到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
目前的华强北商业街南北长930米,东西宽15600米,商业区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日客流量30万至50万人次,沿街商铺717家,其中经营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特大型商场21家,个体纳税户1万多户,年销售额突破230亿元,从业人员13万。
2000年7月5日,成立了由区政府20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华强北商业街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于2001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2002年12月7日,成立了华强北商业街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