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合理调整社会结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 构建城乡结构的和谐。首先,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较大,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同时,按国际贫困标准(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1美元,1个购买力平价美元目前约折合2.5元人民币),也就是大体相当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900元人民币的水平,我国农村目前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这也是我国的特殊国情。现代化国家最有标志性的指标之一,就是农民不再是穷人。因此,应实施新世纪的减贫工程,并在“十一五”期间整合农村投入的资源,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框架。
构建区域结构的和谐。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和收入差距大,也是一种特殊国情。但问题是目前这种差距的扩大还在继续,较发达地区的收入增长水平仍快于欠发达地区。如2004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人均收入最高的五省(市)是:上海(8513元)、北京(7836元)、浙江(7771元)、广东(7264元)和福建(5879元),五省市人均收入为745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而人均收入最低的五省(区、市)是宁夏、青海、甘肃、黑龙江和新疆,上半年人均收入为366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因此,应当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在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上的倾斜,逐步扭转这种区域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
构建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我国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有的还比较激烈。这既有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趋势限制了初级劳动力工资提升的特殊原因,也有现代财富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和信息技术影响下社会组织中间管理阶层出现新分化的新情况,还有社会转型期腐败和非法致富对收入分配和民众心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福利等杠杆,对收入再分配进行科学调控,理顺工资和收入分配的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社会。
构建就业结构的和谐。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降到14%。按照正常的情况,这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比重应当相应地降到30%—35%,但目前我国这一比重仍高达49%。这给我国实现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困难。因此,要特别注重城镇化和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比重的问题,争取在未来15年内再转移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另外,我国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而是呈现出劳动力在一个较长时期供大于求的趋势,就业问题一时难以根本缓解。虽然少儿的抚养比和社会总抚养比在下降,但劳动年龄人口中因失业和待业造成的抚养比在上升。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是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一环。
构建代际结构的和谐。我国连续多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巨大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从“高出生率、高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连续10年低于替代水平,目前降到1.8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7‰以下。全国总人口2004年将突破13亿,年均净增长降到800多万人左右,人口总量峰值的到来可能比专家原来预测的要早、要低。但与一些国家人口先富裕、后老化的情况不同,我国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严格的人口控制,还没有富裕起来就过早老龄化。所以,应关注社会保障水平刚性增长与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矛盾,建立和完善重节约、广覆盖、有积累、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