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走进新课程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走进新课程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走进新课程

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走进新课程

长冲中学新课标七年级语文组毕朝晖余盛国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终于来了,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教学。这次新课程改革,我们备课组位教师经过三轮学习,更新了教学理念,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改革已在我校掀起了教学思想的风暴,掀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教学的革命。实施新课程两个月来,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语文新课程标的颁布,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语文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其实,任何改革都是观念的改革,思想的改革。语文课程标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也是语文教育界的一种新的理念。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统一的练习,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统一的教学。如何能培养出有个性差异的个性呢?我们能否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这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作为城南窗口学校,市级示范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面前,我们义无反顾地迎头博击,争做全县语文课程改革的排头兵。

任何改革,思想观念应先行。面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选准思想关这一突破口,组织备课组老师大力攻关,全力以赴。我们组织了全体备课组老师进行了三轮理论学习,首先参加了月份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性培训,培训回来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紧接在月份,我们备课组教师吴小林、吴海潮、蒋江飞、许松华等人又参加了全县语文学科培训。期间,学校还派出了许松华等人到黄冈学习,回来后组织了全体备课组学习讨论。月份我校成立了科研处,科研处把新课程改革定为学年度科研的重点课题。备课组在科研处的部署下,扎实开展了学习培训。我们每双周周六集中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会,学习会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学习会上,组织观摩了国家级实验区的示范课、优质课;备课组老师积极发言,认真研讨教材、教法、学法。每次业务会,教师带着热情而来,载着收获而归。此外,我们备课组组织了两次新课程研讨课活动。第一轮研讨课,每位老师都讲一堂课,供全组老师研讨。第二轮组织在新课程中实施较好的余盛国、杨国英、周其红等三位老师上示范课,以示范引路,大家觉得心里有了底。在实施新课程中,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改革后面的教学,我们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及时组织备课组老师开总结会,写总结汇报,逐人在备课组会上宣读,供大家学习讨论。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转变了教学思想,掌握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边学习边摸索,在新课程教学上我们基本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做到了如下几点:一是遵循语文性原则,语文学科的改革首先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二是发展性原则,即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适应未来生活、工作的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关注优秀生,还特别关心学困生。我们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方法、兴趣、学生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所有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三是主体原则,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突击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师生由传统的“说”和“听”的关系转变为“导”与“演”的关系,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真正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人。四是过程性原则,我们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才是他们难以忘记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构建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五是开放性原则。开放是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我们的教学设计围绕开放性把握了以下几点:()设计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为;()设计预留空间,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设计都预留空间,如许松华老师在教学第三单元内容时由学生自主决定课文顺序,自主讨论决定教学目标,此举深受学生欢迎。()培养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余盛国、许松华、蒋江飞、吴小林等老师在这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根本途径。课程目标的制定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行动的指南。但课程目标只是理念性的东西,真正的课程改革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加以体现。所以组织好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追求并做到:

⒈让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刻意注重了学法指法,把学法和教法整合在一起,即教法的服从学法。备课组中杨国英、余盛国、许松华等老师每堂课都极大地关注学法指导,关注学生学习方法。

⒉真正落实三维目标。我们组织能激发思维高潮的问题来组织教学:①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如周其红老师在教学《第一次真好》一文时,向学生提问:第一次真的好吗?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问题提出后,学生群情激昂,引开了热烈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课文主旨并受到思想教育。②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如余盛国老师在组织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进入新课时,余老师有意板书一个“生命”,有学生马上站起说少写一个“生命”,余老师就此提问,为何连用两个“生命”呢?一堂课就此兴致勃发。③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深入探究。

为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我们贯彻了如下思路:变“要我干某事”为“我要干有价值的事”——学习目标自主确定;(吴海潮、余盛国、杨国英等老师);变“硬性灌输”为“各取所需”——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许松华);变“教师贴标签”为“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蒋江飞、杨国英、吴小林等老师);变“单向一元化作业”为“逆向多元化作业”——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许松华、吴海潮、周其红、余盛国等老师)。

⒊发挥了课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怎样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把新教书当做“导火索”,激活学生尘封的记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这样操作的:

()自读感悟,发现问题。先让学生和作者“对话”,在此基础上说出课文的精彩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情感、写法等皆可,不必限制),教师在板书时可分类“存放”,有利于知识的类化。()分组品味,相互释疑。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用有人价值的“难题”挑战一下他人,通过给别人释疑来展示自己的智慧,这是每一个同学都“怦然心动”的。在分组活动中,局部“战果”巩固了,一些落差不大的难题也就解决了。()全班会战,再掀高潮。在教师的点拨下,各组代表提交成果和困惑。对于成果,教师要通过让“发现者”登台、领读、表演等多种有效方法使全体学生受益。对于那些与本堂课或语文教学价值不太大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去探究。而对于那些最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要通过各组论辩、切磋,或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去深入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领悟到: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寻找不同的正确答案,以破除事物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给予肯定。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不够严谨和准确,但是我们对此仍然指出其不足的同时给予褒扬,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学生毕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

另外,我们注意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教学,遵循语文学科特点,与诵读等有关的接受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不原地不动,也不矫枉过正。有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没有必要彻悟的,我们就“该探究时就探究,该诵读时就诵读”。对于那些诵读课文,我们没有“深挖”,暂时可以“不求甚解”。如教学《秋天》、《风筝》等课文我们就是这样处理的。有好多东西,我们先通过初步感知背诵下来。我们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多背一些精彩的语言材料。诵读并不等于死记硬背,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会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内化这些陌生的材料,自然会受到文化审美的熏陶和丰富情感的体验。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发第二课程资源,学校图书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山茶花文学社定期组织活动,并定期出版社刊《山茶花》。这些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新课程。

(三)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偏重于从学生的学法角度提出的。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内容,再在此基础上培养、训练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培养、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我们具体的操作办法是:

()引导。就是按教学要求,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学生有序地达到目标,它具有定向性和源励的作用,适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启导。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激趣的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广阔天地。()疏导。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时候,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迷惑、心急,虽然精力很集中,但思路又不通,在这个时候,教师加以疏导可排解学生心理的状况,使学生心理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督导。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督导”。重点是对学生的预习和练习督促检查。()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帮助和指导,“辅导”主要用于矫正补救。

(四)探究新课程的分类教学

⒈阅读教学。走进新课程,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可是,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搞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分析讲解,串讲串问,讲深讲透,或者在课堂上做练习题,学生不仅觉得习以为常,而且还觉得天经地义。读点课外书,家长学生都觉得不务正业,影响了学习。他们在老误区中还没有走出来。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备课组统一思想,下大力度,强化阅读教学,很多老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像蒋江飞、杨国英、余盛国、吴小林、吴海潮、许松华等老师阅读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共性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独立认读感悟的能力,在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中培养。辨识认读语言文字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第一步,也是阅读教学中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础。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是学生与语言文字在反复以对话中撞击出的火花和交流的结果。其次,让学生独立分析理解的能力,在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是学生与文字本对话的核心,也是阅读教学中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关键。再次,让学生独立欣赏评价的能力,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中养成。鉴别文本内容的是与非、精华与糟粕,欣赏文本的写作技法和语言特色,是阅读的重要目的,也是阅读教学较高层次的目标。然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如果离开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是根本不可能的。第四,让学生独立吸收迁移能力,这离不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

⒉作文教学

()导入生活。课标已经指出,写作的真正源头在生活;或者说,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其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因此,课标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发现生活”。我们备课组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导”学生投入生活之海、任其畅游。我们备课组创设的途径有: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访、考察、座谈、活动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激发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释放写作欲望,变外加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写作负担为写作乐趣。这里,我们指导学生在生活积累、思想深度开掘基础上建立作文题库的方法,教师称之为“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精神家园”。其操作程序如下:首先,自由分组、提供备选题目。将全班学生按照合作学习原则,自由组合,组内充分合作,在协商基础上提供若干个备选题目,每个题目附上字左右的简要说明,阐述出题的理由、根据以及写作思路。其次,全班筛选。各小组所提供的备选题目都要经过全班的讨论、质询,获得以上的满意率方可入选。再次,正式建立作文题库。教师将所有入选的作文题目进行习作(不要求写尽所有题目,但有一个基本数),最后动态滚动。即每周都对作文题库进行滚动式更新,筛旧增新,激发全班竞选题目活力。教师再装订成册,这就建立了学生们喜欢浏览、徘徊的“精神家园”。学生的心灵徜徉在这座一步步以自己青春的热情和智慧营造起来的“精神家园”里,扑面感受着无比亲切、熟悉的生命气息,心中时时涌起写作的热情和灵性冲动。

()注重积累。这里的“积累”除了上面提及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的积淀外,侧重指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和相应练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万字以上”,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被列入推荐范围内,我们的教师跟踪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读整本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放手评改。我们备课组积极倡导“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已经成为课改时代我校语文教学的响亮口号。我校语文教师如许松华、余盛国、吴海潮、周其红等老师已经在摸索中逐渐创造出烙上自身教学个性的作文自改模式。其操作程序大致如下:

第一,确定自评自改文章的顺序和内容(评分标准)并予以公布。顺序,一般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指统览全文基本思想内容和结构框架;局部,指段落乃至字词句等细部。两者之和即构成自评自改的内容。第二,组织学生分组轮值评改、交替运作。每次由一名学生朗读文章,提出评改意见,其余同学提出补充建议(含作者自己的看法),允许争鸣,并由轮值学生打出等次后交还给作者自改。第三,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全班荐评的优秀习作中选出若干篇,交由作者在课堂上朗读,同学共赏析,教师作点评,气氛和谐,其乐融融。这样的评改效率高,又能强化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收效显著。第四,优化师评。把写作评价和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的目光聚焦于“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个基本目标上,在学生自评自改中,教师扮演了一个主持人和协商者的重要角色,当堂口头点评精简、一语到位,能使全班学生都信服乃至佩服教师的睿智眼力、精彩的口语和敏捷才思,这对今后的写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投资。

此外,我们备课组积极开展“个性化作文”、“发表式作文”的研究。学生的优秀习作以班为单位办手抄报,像许松华老师开学到现在已办手抄报期,备课组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山茶花》开辟专版发表,此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⒊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综合性学习不是课程的摆设和点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途径。我们没有流于形式,而是下大力气搞好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学习。我们根据课本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可行的综合性学习方案。学习中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我们的每位教师把综合性活动当成一件重要的教学任务。第一次综合性活动,每位教师都开展了“自我介绍”、“竞职演讲”等活动。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活动,吴海潮、余盛国、周其红等老师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上街头,搜集广告标语及其中的错别字,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活动,有的老师把课堂搬到大自然,组织秋游赏景、写景活动。

、建构新课程评价体系

对于新课程的评价,我们备课组曾多次组织研讨,初步形成了一个共识:

一是注重过程评价。在过程中全方位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仅占学生课业评价的一部分。二是注重发展评价。学生刚上初中,我们用发展的观念去看待他们,欣赏、鼓励他们。三是模拟考试方向。考试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为了与新课程接轨,我们组织了两次考试动态模拟,其目的是紧贴时代,把握考向,有的放矢,做到学教合一,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联姻。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才刚刚迈开步子,经验一点都没有,尚须摸索。在实施新课程中,尽管我们作了许多努力的探索,但有些情况仍然不尽人意,诸如教师思想革命不彻底,教学把握不好,效果不理想,考试评价迷惑、操缺位等问题。我们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解放思想,务实求真,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