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全区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命题。我们应着眼新形势新任务,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跟上时代的节拍,认识和查找差距不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斗志和信心,在我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新思路,想新办法,采取新举措,促进全区和谐稳定。为此,我认为我区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在五个方面创新思路、加大力度。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优调强

1、稳步推进“1331”农业发展战略。一是充分发挥城郊优势,大力调整以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加快优质鲜食玉米、优质甘薯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嫩玉米、甘薯营销、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嫩玉米和甘薯的销售、储藏和加工,下决心改变把玉米、甘薯作为饲料的传统做法。二是稳定奶牛数量,积极发展奶牛养殖小区,提高奶牛养殖技术含量,提高牛奶品质和奶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奶牛小区要向石船、龙兴等腹心地带集中。三是加快以肉兔为主的草食牲畜和小家禽的发展。充分发挥肉兔繁殖增长快、价格高、符合消费习惯优势,引进肉兔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肉兔发展。打造御临河流域500万只肉鸭和国道210沿线500万只肉鸡基地。四是加快推进“三大经济带”发展,巩固发展玉峰山、石船等无公害蔬菜基地,加快发展兴隆、石船万亩蔬菜基地建设,着重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创无公害品牌。加快榨菜发展,加大对榨菜池建设的补助,着重解决半成品的贮藏问题,力争三年内打造榨菜10万亩。大力实施“科技兴果”工程,着力解决柑桔、伏季水果的商品性。

2、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假日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资源的丰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区应借助这一有利条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强规划,统筹协调,抓好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当前,我们要倾力打造210沿线休闲农业带,重点围绕兴隆徐堡村万亩蔬菜基地和茨竹放牛坪万亩梨子基地做文章。同时,利用好张关水溶洞、统景温泉、石船四季果乡、龙兴古镇、沙坪生态园、玉峰山森林公园这一片精品旅游资源,突出自然生态观光、人文揽胜、休闲度假,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农民改造房屋、改善环境、发展产业,把农业开发、乡村美化、基地示范、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去农村消费,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力开发以毛哥食品、小天鹅食品、笋竹等一批具有农业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强餐饮服务等配套服务业发展,加大农业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继续筹办渝北都市生态节,提高我区休闲农业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休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将劳务输出作为产业来抓。采取政府引导、中介介绍、职校推荐、驻外企业带动、劳务能人带领、驻外机构联络等多种方式,有组织地开展劳动力输出。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利用血缘、人缘、地缘关系,更多地转移劳动力。积极拓展市外、海外劳务输出市场。强化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就业供需衔接。吸引外出打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兴办企业吸纳农民就业。对引进的企业,必须签订农民就业合同,非技工岗位50%用于渝北农民工就业。大力开展以区职教中心、统景职中等职业教育培训,把未升学的初中和高中毕业学生有计划开展培训,着力打造渝北职教中心“渝北机械”劳务品牌。搞好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农民工服务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子女托管、土地转包等问题,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大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庭院经济用地不局限于庭院之中,农民房前屋后、村庄周边的空隙地都可以利用。在实际操作中,各地要因地制宜,选准开发模式,小庭院也能搞出大经济。从我区实际情况看,土地资源宽裕的地方,宜发展种植业,比如蔬菜、水果、笋竹等;土地紧缺的地方,宜发展小家禽养殖、加工服务业;城郊农村宜发展庭院苗木、花卉业。农户选择什么生产经营项目,要依资源条件和自身能力而定,比如大盛、明月,养兔大户较多,可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养兔业。要引导农户发展庭院加工业,通过初加工或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指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时,不求统一,但求特色;不求规模,但求效益。农户宜种则种,宜工则工,多种经营,各显神通,为增加收入开辟新的途径,使之成为农村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议,是统筹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也是拉动农村消费的一大制约条件。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认为,就是要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一是加快农村道路建设,突出解决农村交通难问题。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现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是交通问题。建议区委区府下大决心纳入议事日程,经过三、五年的努力,使通往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的村级公路,逐步实现油化或硬化;同时抓好主要自然村落的普通公路和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出行的水泥便道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国道为干线,村级公路和人行便道为支线的农村交通网络。彻底改善我区农村交通条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快农村水利建设,解决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加快东方红、两岔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下大力气抓好水库、山坪塘的整治以及兴建蓄水池工作,确保农民生产、生活用水。三是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着力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和乡村清洁示范建设,加快农村沼气池的推广和普及。推广沼气不仅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不再用钱买煤或煤气罐,是一举多得的事。

要搞好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投入。我们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要教育引导农民自力更生、投工投劳,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新农村。三是可以借鉴澳大利亚贷款修建悉尼大桥的经验,澳大利亚政府用100年还清修建跨海大桥贷款,带动了城市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市民的生活条件,深得人民拥护。我区在去年也进行了尝试,以政府的名义贷款1000万修建农村人行便道,由支农资金每年还贷200万,5年还清,提前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在全区甚至全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收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这一方法可以推广。我们每年都要向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倒不如向银行贷款集中进行建设,解决农村交通及便民道、水、燃料、村民活动阵地等,这对我区财政丝毫不会产生影响,只是提前使用了财政的钱,用银行的钱盘活了资金。

三、大力发展乡村养老服务业

当前,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虽然近些年来城市的养老服务业有一定发展,但据调查,城市养老机构入住率很低,这是因为大多数养老机构住养条件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是护理院性质的,在里面住养的都是高龄、病残老人,不适宜健康老人入住,且居住的条件与环境一般都不理想。有评价说:目前养老机构是困难老人住不起,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老人嫌条件差。这种情况,为乡村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区应在这方面下功夫。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城镇老年人到乡村养老。我区具有独特的近郊优势,且大部分农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特别是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许多农户改造了房屋、整治了院坝,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而近些年许多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房闲置较多。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吸引城镇老年人到乡村养老,消费标准适中,比如每月300元或400元,包吃住,为他们提供居家式的服务,既让他们享受了乡村的优美环境、洁净空气,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又使农民增加了收入。

2、采取城镇居民与农户联建或租用农房发展养老服务业。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城镇居民在保证安全和不新占地的前提下,投资与农户共同新建房屋,或租用农民闲置房屋,城镇居民既可在农村居住,也可为城镇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消费标准自定,由城镇居民向农民付租金,或与农民进行利润分成,带动农民致富。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

1、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加快城镇化是加速农民转向非农产业、繁荣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必须注重城镇与农村上下互动,协调发展,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当前,我们要以统景、洛碛、龙兴、大湾、茨竹、兴隆六大区域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推动一般建制镇的发展。用活用够“百镇工程”和城镇化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支撑产业,发展小商品和农产品市场,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增强和完善城镇功能,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明显的小城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努力做到城乡互动、城乡融合、城乡一体。

2、大力培植和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政府强化农业的着力点。我们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自身实力不强,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弱的问题。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用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引进一批符合我区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强、消化区内农村劳动力的市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工业。结合“十一五”时期工业布局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工业发展的规划布局,积极引导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走产业集群之路。三是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和收购区内农产品进行奖励等办法,重点扶持一批生产、加工和流通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四是建立农业风险发展基金,对因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引起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助,有效降低农业风险。五是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肉兔、小家禽、水果、鲜玉米、竹笋、榨菜、辣椒、萝卜等订单农业。六是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发展。农业项目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强专业合作社之间,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大市场的联合,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