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层论坛第4期国企欣欣向荣改革尚需深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核心提示
■2007年,央属企业的利润可以突破9800个亿,将近1万个亿,同比增长30%,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欣欣向荣的背后,隐患依然存在
■目前其实很多国企就是"坐着收钱"的人。不管谁发展,你都得用电吧;谁搞建设,也都得用钢材水泥吧;社会交往越来越多,大家都要打电话吧……只要有人在忙碌,我们有些国有企业就能赚钱
■企业的党委书记应该是代表整个国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行监督和约束,如果也拿年薪,由于牵扯到个人利益,就不可能客观、公正地行使监督职能
黄少安
现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和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名经济学家。2000年入选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同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
王晓海
现为河北省委党校研究员,河北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是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多次主持和参加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黄少安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国企发展势头很好,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和钢铁、煤炭企业,于是很多人好像都忘了国企改革,认为国企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好像不用改革了,这种想法很危险。
我们现在的国有经济大概有多大的规模呢?到目前为止,我们央属和地方所属国有资产(经营性的)总量大概是三十万个亿。其中工业企业占了一半,大概是十五万个亿,其余还有商业和信息产业等,也就是说我们国有经营性资产大部分在工业领域,这些数字都很庞大。
前几年一提国企改革就是兼并、重组、破产、改制,现在国企发展势头良好,都赚钱了。所以这两年一提国企改革都是如何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思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国企改革的成就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制企业后,公司的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是,通过艰苦的改革,从前几年开始,我国的国有企业开始赚钱了。比起以前总是赔钱,总是需要国家大量补贴,应该讲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拐点。
同时,国企改革使我国的经济主体更加多元化,市场经济更加活跃。
最近几年,国有企业发展形势好得不得了,财源、利润滚滚而来,让我们的各级国资委主任都很高兴。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欣欣向荣的背后,隐患依然存在
有一点必须肯定,我们的国企发展确实比原来好,但我们得分析为什么好。是因为随着我们的改革,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来国企中小的、赔钱的都被甩掉了,留下的都是一些赚钱的。比如石油、电力、电信、煤炭等,都是垄断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同时我们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和治理结构也确实有所改善,和原来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企老总收入也高了,更有动力了。再加上最近几年我国的GDP高速增长,民营企业也在高速增长,为国有经济的高效益创造了条件。
实际上目前很多国企就是“坐着收钱”的人。不管谁发展,你都得用电吧;谁搞建设,也都得用钢材水泥吧;社会交往越来越多,大家都要打电话吧……只要有人在忙碌,我们有些国有企业就能赚钱。除此之外,我们的部分国企由于处于垄断行业,还掌握了价格垄断权,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所以,我们不能过分乐观,以为我们国有企业可以永远发财和赚钱了,不需要改革了。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不用很长时间,我们就需要重新探索如何改革我们的国有企业了。
国有企业高利润后面有不小的隐患,2007年,央属企业的利润可以突破9800个亿,将近1万个亿,同比增长30%,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欣欣向荣的背后,隐患依然存在。
首先部分央属企业赢利基础不牢固,问题集中体现在有些企业集团利润集中于少数子企业,赚钱的基本上是居于垄断地位的那一块。举个例子:一个企业集团有5个子公司,其中4个赔钱,但另外一个赢利,总体上可能是赚钱的。但如果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那个赚钱的子公司也赔了呢?整个集团就亏损了。
目前我国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存在严重的所谓“内部人控制”,企业内部的几个人控制了整个公司,也就是老板说了不算,经理说了算
目前国企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说,负债率太高,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少数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扩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不太好,贷款太多。国企治理结构也不尽如人意,与我们的希望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离市场经济的要求也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有人说,目前我国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存在严重的所谓“内部人控制”,企业内部的几个人控制了整个公司,也就是老板说了不算,经理说了算。
在一定程度上,经理说了算是应该的,但“内部人控制”在西方经济学中是个贬义词,是指经理阶层合伙、联合串谋坑老板、坑股东。目前,我国国企中确实存在“内部人控制”,也就是经理层联合起来,把企业的财务成本做大、利润做小,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小股东说了不算,股民无法约束,国家这个大股东也不好管。
我国的“内部人控制”和西方的“内部人控制”是有质的差别的,为什么会出现“内部人控制”,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我国的“内部人控制”实质上是“外部人内部化”,企业中对经理阶层实行监督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和企业“内部人”合为一体了,并且有了制度保障。
我们现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实行所谓的股权激励、年薪制等,这些都应该是严格的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在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的西方国家,也普遍是这样。但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拿年薪,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也在拿年薪,也有相应的股权激励。这就是典型的“外部人内部化”,导致监督出现缺陷。
企业的党委书记应该是代表整个国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行监督和约束,如果也拿年薪,怎么可能客观、公正地行使监督职能?比如说,很多企业是按照当年利润的比例对经理层进行奖励,那大家就可能一商量,把成本做小、利润做高,以换取高额奖励。有些企业里甚至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三位一体,监督上的缺陷就更大了。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国有企业距离现代企业制度就还有较远的距离。
打破体制障碍,打破行业垄断,才能为国企发展创造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否则我们现在和将来都得为这些弊端埋单
体制不顺为国企发展制造了障碍,比如我们主管部门和国企之间的关系,国资委只是一个性的老板,行使出资人职责,实际上它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体制也不顺畅。
除工业企业外,我国还有一大块是国有金融资产,具体归哪管,是财政部,是发改委,还是中国人民银行,目前还不清楚,还没有理顺,造成体制障碍。
垄断行业的一些问题就更加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讲求充分竞争,不能让垄断长期存在,有垄断,就会影响竞争,一旦影响竞争,就会效率低下,一旦效率低下,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垄断定价把损失转嫁给消费者。
如果是由于权力造成的垄断,它必然的结果是造成腐败和效率更加低下,所以老百姓对垄断不满意。比如,中国的电话费是世界上最高的,这里面就有垄断的原因。所以中国今后国企改革最大的难点在于垄断企业改革,这些垄断企业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干扰了经济秩序,所以我们去年通过了《反垄断法》。
现在遗憾的是,我国一些行业,通过改革,垄断程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这方面社会反响很大。只有通过权力的调整,打破行业垄断,才能为国企发展创造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否则我们现在和将来都得为这些弊端埋单。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必须完善。这里主要指年薪制、股权激励、企业领导人产生机制等,这些地方尤其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也必须解放思想
第一: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只要是按市场机制选拔出来的领导,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就不怕给他高收入。但如果是随便从组织部派一个干部去,昨天还在政府机关,拿着一个月5000元的收入,今天就到某个企业中,拿着上百万的年薪,这可能不太合适,因为他的经营管理才能可能也并不突出。所以企业领导的产生机制应该市场化,应该是按照市场机制选出的领导,只要他能把企业经营管理好,就可以给他比较高的收入。不要怕经理层赚得多,你给他年薪100万,他可能会给你赚回1个亿来。你给他年薪10万,他可能一年要亏损5000万。
但有一个问题必须澄清:对于公务员,你有选择的权力,如果你被选中的话,你可以选择去当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但你不能脚踩两只船,不能既当公务员、又当总经理。企业家收入高但风险大,公务员收入不算太高但稳定,并且社会地位高。一旦当了企业领导人,就应该从组织部管理的干部中退出来,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企业领导人都没有退出来,很多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后面还要加一个括弧,享受什么级别。这样就不合适了。你不能既当着公务员,又享受着总经理的高薪。
企业里面一定要有党委,但党委应该是起监督作用的,监督董事长、总经理等管理阶层,但既然要承担监督职能,就不能像董事长、总经理一样在企业里面拿钱,否则怎么监督。所以党委书记还应该是干部,应该从财政中拿工资,当然也不该太低,可以考虑制定一个标准。
国外的股份制公司中,有“二元治理”也有“一元治理”,“二元治理”就是有监事会,也有董事会,监事会是制约董事会的。“一元治理”即没有监事会,但设有独立董事组,也是制约董事会的。我国的企业中,监督是最多的:党委是监督的,往往也有监事会和独立董事,还有职代会,都是起监督作用的。可实质上却没有做到独立监督,大部分都是从里面拿钱的。这方面我们也要解放思想。
用更广阔的视野探索国企改革
□王晓海
近几年,省委、省政府把深化国企改革、壮大国有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工作四项重点之一全力推进,我省国企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扭转了滞后局面,国有经济战线收缩,集中度提高,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对全省经济贡献度明显加大。
据省国资委统计,从2003年到2006年,全省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6543家减少到3330家,但实现利润从25.6亿元增加到122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分不开的。
但我省国企改革和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在改革方面,国有资本调整和国企重组任务还很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危困企业改革任务还没有完成,国企改革资金的筹措渠道需进一步拓展,职工收益和就业安置等问题导致稳定压力加大等。在发展方面,我省国企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集约化程度低、布局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低下等重大缺陷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推动国企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高国有资本运作水平等方面还需要做很多艰苦工作。目前,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对我省国企改革和发展的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近几年我省国企效益的大幅度提高,虽然与体制转轨和努力工作分不开,但也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分不开,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及其对重化工业发展的推动,使我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国企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种特殊时期的繁荣景象,有可能掩盖或使人忽视国企体制和机制的缺陷,认识不到国企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应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国企的生命力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民营企业的崛起及其向基础、重大经济领域的大规模延伸;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环境的建立,国企垄断领域的减少和垄断力的削弱;国内经济由过快发展转向平稳、协调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和进出口政策的变化等,都对国企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对国企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对此,需要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广阔的视野探索国企更有效的改革和发展模式。
其二,以更大气魄和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国企的大规模战略重组。我国及我省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产业的大规模的、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面对强势突破和强势竞争,必须具有资源控制力以确保稳定的资源来源,必须在市场规则和价格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由于我省大多数民营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个任务便历史性地落在既有规模和实力,又与政府紧密联系的国企肩上。国企的战略重组是促进我省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地位提升的需要,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需要,是我省传统产业应对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在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提高资源控制力的需要,是扩大我省产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话语权的需要。因此,要加大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和改革重组力度,以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推进联合重组,实现资源整合,优势叠加。要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围绕发展我省战略支撑产业,培育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大公司大集团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要加强战略联盟和战略合作,一方面是省内企业和产业间的战略联盟和战略合作,如不同产业间的战略合作、同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战略性合作、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开发等。另一方面要特别加强与外省、外国公司之间的资本、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战略联盟和合作。
第三,以更开放的心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国企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国有资产重组和大公司、大集团的建立,必须与企业改制、产权改革结合起来,以更大胆、更开放的心态推进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否则,在旧体制下的资本集中和资源集聚,不仅不能带来更高的竞争力、更大的效益,反而有可能使国企成为以垄断获取社会利益的团体,造成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和巨大浪费,并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削弱我省经济的发展活力。要以国企改革推动、带动、融合民营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国有资本在产业、企业和区域的集中度应进一步提高,国企在引资融资、引导投资方向、提供基础和公共服务、集聚整合高端产业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资源控制力等方面的作用要更加突出,这样国有经济才更具有生命力。
互动
听众:您认为现代企业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吗?
黄少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国企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是说现代企业制度一建立,国有企业所有存在的问题就都解决了,更不是说现代企业制度一建立,所有的国有企业就都可以赚钱了,国企发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否则的话,西方的一些现代企业就不会亏损和破产了。
我们讲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历史阶段,它的具体含义不一样,但从现在全世界的总体情况来看,现在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比较成熟的、相对也比较好的制度是现代股份公司制度。目前,我们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果国有股一股独大,那肯定就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应该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形成股权多元化的局面,这是当前国企改革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
听众:近几年,随着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壮大,在部分行业和领域内,出现了国有企业大量兼并民营企业的现象,被称为“新国有化现象”,您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黄少安: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现在国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发展的需要使国有企业大量兼并民营企业,形成了“新国有化现象”。从法律上来讲,同为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都不应存在障碍。我们国企国资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形成进退自如的机制。前几年,我们考虑更多的可能是“退”,因为铺的面太广了,现在当然也可以“进”了,从制度和法律上讲,都不该有障碍。“新国有化现象”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一些行业内,比如钢铁、煤炭等,将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升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由此可能形成新的更强的市场垄断,这对民营经济也包括国企自身发展都会起到负面作用。
听众:有人认为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黄少安: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一定程度上讲,确实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但这个问题也不是绝对的。有些领域确实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但不等于这些领域控制在国有企业中就一定安全,反过来说,如果这些领域控制在民营企业中就一定不安全,至少现在还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这一点。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俄罗斯的石油控制在私人老板手里,美国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但都并没有因此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安全应该靠良好的制度和综合国力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