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解放思想高层论坛第6期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解放思想高层论坛第6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解放思想高层论坛第6期

核心提示

■任何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你面临的就是国际竞争。你不走出去没有关系,但别人一定会走进来。

■你整合的市场越大,你对外资的吸引力就越大,你所获得的发展动力就越足。

■河北的视角应该更大一些,需要加强与其他省市自治区、尤其是周边省市自治区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更大的区域经济合作圈。"产业转移"也应该是广义的概念,属于多重转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

■河北不仅要加大出口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注意引入产品和服务。应该强调对内对外同时开放,对省内企业与省外企业一样,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一样,只要有助于提高当地企业竞争力都给予一视同仁的待遇和优惠。

崔新健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财经大学国际企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委项目多项。

陈璐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省社科院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研究员。多次主持国家和省级社科研究项目,多次参与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规划的研究和起草。

河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是明确定位发挥优势

□崔新健

党的十七大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相比之下,河北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有些指标还差得很远。在新的形势下,河北不仅要深化开放,更要加快开放、扩大开放,面临双重任务,压力会相当大。河北如何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赶超?我认为,关键要明确发展定位,发挥区位优势。

在新的背景下明确发展定位

关注河北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我们不妨先来关注一下整个中国对外开放的宏观背景。这不仅是认识对外开放重大意义的前提,而且是分析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举措的起点。

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已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包括研发投资在内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全球产业升级、产业的国际转移以及全球产业集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转移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产业升级,产业集聚则有效地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这些对河北意味着什么呢?我想,一是思想观念和体制方面。在当前的形势下,任何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你面临的就是国际竞争。你不走出去没有关系,但别人一定会走进来。现在不是你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开放,必须要顺应这样的潮流。这样的过程必然要对你的观念和体制带来冲击。你与其被动地去转变,等待人家推一推你动一动,不如主动求变,主动去解放思想、顺应潮流。

一是具体操作方面,也就是河北如何明确发展定位的问题。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FDI(外国直接投资),有利于形成与世界市场更加融合为一体的国内市场。这为河北省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模式与机遇。从产业角度看,先天和后天的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也就是说,某一区位的吸引力与该区位已具备的产业及其能力密切相关。河北已经有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就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发展,让这些真正形成吸引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一点,就是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并且这种不均衡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改善。事实上,区位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不均衡,反过来,后者又加剧了前者。地区之间不均衡会直接影响FDI增量的路径,因为FDI的分布本身反映了区位优势,新的增量会按照同样的逻辑分布,要想改变分布,只有创造和凸显区位优势。因此,河北应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形成全面的、巨大的区位引力,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

既有的差距与面临的问题是明确定位的现实基础

从GDP来看,2006年河北省GDP增速为13.2%,低于山东、广东、浙江、江苏1.5、0.8、0.3和1.7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产生的实际生产总值,远低于上述四省。

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产生的实际总额,与山东、广东、浙江和江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进出口总额看,2006年河北省增速为15.3%,比浙江低14.3个百分点。河北省进出口总额增速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产生的实际规模,与山东、广东、浙江和江苏相比,差距悬殊。同时,河北省外贸依存度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和外贸发达省市。

从实际利用外资看,2006年,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速为5.3%,分别低于山东、广东、浙江和江苏6.2、12.1、9.8和27个百分点。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产生的实际规模,也远低于这四个省。同时,河北省利用外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更是明显偏低。与此相对应,外商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高,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对这些差距和问题,必须通过理论研究,认识差距与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更为有效的对策。

一、利用外资与区位决定因素。中国各地利用外资不均衡的原因在于其区位差异。外国直接投资理论表明,外国直接投资行为是由企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所共同决定的。区位决定因素或区位优势主要是指企业投资与经营的外部环境,直接决定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性质。不可忽视的是,外国直接投资若已经进入到一国市场,则对进入该国其他地区市场的区位决定因素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河北这样一个开放程度低的省份来说,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二、河北省利用外资水平的差距。中国各区域利用外资的差距明显,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业绩与潜力指标衡量,可以明显地确认国内各地利用外资的业绩及其潜力(区位决定因素)状况。业绩反映目前吸收外资的状况,潜力反映未来吸收外资的趋势。可以认为,FDI进入中国后的区位分布,主要取决于各省市自治区区位决定因素的相对比较。然而,多项研究表明,河北省业绩指数、潜力指数基本处于低于潜力省市之列。

三、利用外资与产业升级。FDI对东道国产业升级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东道国不可能逾越自身条件,仅通过FDI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使其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因此,实现FDI下产业结构的升级,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适时调整的工业化战略、产业关联效应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较强的产业转移的接受能力。

四、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河北省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有2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有7个,但从整体看,产业结构还存在两大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二是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向河北提出很多新的问题。比如,河北与周边省份区位决定因素差距有多大?外资会投资哪些产业?这些产业对河北的效应有多大?河北是否具备相应的产业转移接受能力?具有产业集聚竞争力的产业或行业,与河北现有产业或规划的主导产业之间什么关系?这些行业对于其他行业或产品的关联性有多大,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多大?等等。认真关注这些问题,河北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方向、思路、定位等才会变得更加明晰。

辩证看待优势,全面分析优势,充分发挥优势

优势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基于优势的对策与建议有助于促使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我们需要注意这样一种现象:同一条件按照不同标准可能被视为区位优势也可能被当作区位劣势;同一优势按照不同思路可能提出完全不同的发挥优势的思路或对策。往往正是这种认识的差异,造成了许多政策措施上的不确定,而这种不确定又影响了人们对现有条件、优势的全面认识。因此,河北必须辩证看待优势,全面分析优势,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宏观的视角。

我认为,河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首先在于自身观念的转变,以及体制和环境的完善。FDI是受到利益驱动的企业行为,所以外商是否到河北投资更多的取决于河北的环境和举措,包括基础设施、工业化程度和市场容量等,而不单是优惠政策。因此,河北要将着力点放在改善投资的硬环境、软环境以及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上,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建立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外商投资。

其次,河北省应与相邻省市自治区形成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构建和完善跨区域大经济圈,并且确立全球性或全国性定位,发挥自身优势。

河北拥有内环北京和天津两大都市的优势,许多学者研究京津冀经济圈,并且提出了很多富有意义的建议。但是,对外开放不是一维的,也不是二维的概念,而是一个立体概念。河北如果仅仅停留于“京津冀经济圈”这一层面上,显然还很不够。从经济发展来看,市场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也就是说,你整合的市场越大,你对外资的吸引力就越大,你所获得的发展动力就越足。因此,河北的视角应该更大一些,尤其需要加强与周边省市自治区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更大的区域经济合作圈。而且,这种融入应该是相互作用、相互提高的合作与交流,不应该是单向的。从产业定位来说,应该是全球性和全国性的,不是跨区域或区域内的定位。“产业转移”也应该是广义的概念,属于多重转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的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国内贸易的发展。不仅关注流出,也要认识到流入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新态势下,河北要突破路径依赖,必须把自身的优势和外部的优势结合起来,实施大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合作和竞争。应该强调对内对外同时开放,对省内企业与省外企业一样,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一样,只要有助于提高当地企业竞争力,都要给予一视同仁的待遇和优惠。

要以国内资本带动外资的流入。相对而言,内资更熟悉当地特有的区位优势,进而选择更加适宜的产业。内资的大量流入一定会产生效应,影响市场结构、产业能力、产业集群等,由此会吸引和带动更多的FDI的流入。

目前河北的出口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经济效益低。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关注加大出口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注意流入的产品和服务。流入产品和服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当地的产业惯性、体制惯性,以及地域文化和思想观念惯性,突破严重的“路径依赖”乃至“路径锁定”效应,形成发展优势新的内在动力。同时,可以增加当地市场竞争度,优胜劣汰,吸引或迫使外资为降低成本而接近市场。

第四,充分利用已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构筑新的“引力圈”或“特色产业集群”,以吸引和利用外资。河北应构建以具有行业竞争力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集聚一些当地具有优势的特定产业群,并不断扩散形成配套或相关产业群。吸引外资投向特色产业,通过利用外资,重点发展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产品档次高、规模效益显著的项目。在产业选择上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实行完全的政府行为,更不能脱离现实,一味将传统产业视为劣势产业而加以否定和抛弃。

第五,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拓展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化资源是最稀缺、最独特、最不可复制的资源。河北这方面的资源太丰富了,现在的关键是切实做到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号召力,通过文化的力量提高河北形象,改变投资者对河北的看法和态度,促进河北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五轮驱动实现对外开放战略性突破

□陈璐

贯彻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尽快健全我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新时期我省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未来我省对外开放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从而提高对外开放整体水平。

一、以创新开放平台为抓手,突破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我省对外开放的整体落后,主要表现在开放平台建设的落后上。口岸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外贸进出口的关口,是最直接的开放平台。当前,口岸群的布局与建设已经成为沿海发达省份对外开放的关键平台。而我省只拥有6个口岸,其中国家一类口岸2个,在沿海省份中排最后一位,还不及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中沿海一个设区市的口岸数量多。因此,谋划并规划好口岸群的布局,创造条件建设以海港、内陆港、航空口岸为主的多层次口岸群,是实现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的关键一环。一是建设海港、陆港、空港多种形式的口岸群来引领开放;二是围绕口岸群设立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A型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立体化、多层次的开放平台体系;三是打造高规格的展会和交易平台,突破市场封闭,提高要素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二、以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开发建设为龙头,突破传统的开放布局

在区域开放布局中,重大区域增长极的开发开放对全局的开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省要以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龙头,以山前经济带和贫困山区为龙身,大力推进龙首与龙身在产业发展、物流培育、城镇建设、交通网络上的互动,努力形成沿海与内陆腹地“二龙腾飞”的开放新格局。

三、以重化工业和服务业开放为重点,突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题

一方面,通过扩大开放,强力改造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的重化工业。通过对内对外战略合作,加速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央企和国内外跨国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发展产业链较长的重化工业项目,引导其上下游项目围绕龙头项目布局入园。另一方面,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开放具有高成长性的生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尽快树立新的产业优势,最终形成面向两个市场、技术先进的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轻重产业协调发展、结构优化、活力十足的良性局面。

四、以推进全方位区域合作为切入点,突破发展基础条件的瓶颈

我省沿海地区要增强腹地开发意识,内陆地区要树立沿海开放观念。充分发挥沿海窗口功能,依托腹地产业基础,促进沿海与内地在产业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供应、土地利用、资金融通、市场开发、技术人才、文化交流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沿边城市都要与近邻城市建立友好城市,与友好城市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重点物流据点城市签订经济合作共同体框架协议(经济合作联盟协议)。全力构建合作互惠、一体化的水资源、能源供应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尽快形成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五、以改善投资软环境为基点,突破开放保障机制创新的软肋

投资环境具有相对性和比较性,自身纵比有改进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与先进地区横比,我省的投资软环境一直是对外开放的软肋。面对各省份之间的激烈竞争,我省必须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抓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不动摇,按照国际标准和公共财政要求改进政府调控经济、监管市场、服务社会的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降低营商成本,努力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严明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为扩大开放提供环境保障。注重培育开放的沿海意识,摒弃落后的小农生产意识,营造适应开放的现代人文精神和社会氛围。

互动

■发挥本地比较优势

听众:河北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为什么这样的优势没有培养起更高的开放水平?请崔教授分析一下原因。

崔新健:河北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基础设施全国一流,市场规模在全国举足轻重,占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是真正的优势。河北开放度低应该与这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关。市场是FDI最为重要的吸引力之一。市场规模和规范、市场开放和竞争度都十分重要。河北只有立足本地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优势,把本地的生产要素和外部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规范和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市场开放度和竞争度,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提升经济竞争力。

■找准并选择可行的发展路径

听众:河北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有没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是必须要“补课”,走先进地区走过的发展道路?

崔新健:不可否认,肯定有。但关键在于,你如何选择到一条可行的路径。如果前提条件发生变化,你的选择路径肯定就要发生变化。要关注两点:第一,要关注客观环境到底有多大变化。第二,你不能等环境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你融入得越慢你可能就落后越快。我觉得河北还是有机会的。河北的“后发优势”在于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完善投资环境以及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开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寻求可持续的发展。

■在交流中增强沿海意识

听众:应该如何培养、增强沿海意识?请崔教授介绍一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

崔新健:沿海意识、开放意识,我想不是"讲"出来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把外面的人放进来。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多流入,多"请进来"。不光是外面的人,还有外面的产品、外面的服务。你让外面的都来"打擂台"。你把市场开放了,人们的观念自然就开放了。如果政府观念不开放,一直存在地方保护的话,你指望企业家提高竞争力,主动地去开放,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竞争者在旁边的时候,他才睡不着觉,才会主动去提高竞争力。这时候,他的意识、观念才会真正改变。河北如果与更大的经济圈有更多的交流的话,你的沿海意识、开放意识自然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