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关注的三个方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把握对形势的正确看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也引来一些不和谐声音。对中国自身而言,我们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还要善于以经济全球化参与者的姿态,积极投入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永葆创新的意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许多新问题亟待破解。在改革的关键期,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更容不得我们故步自封。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攻坚决心,凭借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解决好发展中的深层次难题
●践行执政为民的宗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群众受益,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越是深入,发展要求越是高,就越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各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只要各级领导干部从为民谋利的工作中积累愈深厚的经验和体会,就必定会对推动科学发展产生愈加深远的影响
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规范着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航道。持之以恒地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理清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保持改革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党执政为民的宗旨。
其一,把握对形势的正确看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也引来一些不和谐声音。所谓经济威胁、军力威胁、能源威胁、环境威胁、人口威胁的“中国威胁论”,时而出现。所谓耕地消失、粮食短缺的“中国崩溃论”,不时宣扬。两种言论的目的,都在于遏制中国的发展,遏制中国国际影响的增大。
对于莫须有的负面言论,作为一个后起的现代化国家,我们无须过于忧虑。古往今来,每当有新的大国崛起时,都会在既有大国中引发焦虑,这是典型的先发达国家害怕“后来居上”的既得利益者心态。实际上,目前国际石油价格飞涨究竟是中国消耗,还是伊拉克战争及美国的超常消费引起的,答案不言自明。至于其他一些国家带着怀疑和畏惧的眼光来看待中国,这也是国际关系的一种现实心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经济的发展,明显包容和活跃了各国的经济活动;中国国力的强大,不仅无损于邻国利益,反而给大多数国家带来了裨益。
对于夸大其词的炒作言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任何国家的振兴和发展,都必然有其艰辛的历程。中国经济的腾飞,实际是我国内在发展的动力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结合的产物,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远未到“威胁论”所“赞颂”的“全球股市振荡来自中国”、“中国吞噬全球制造业”的地步。况且目前,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增长方式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情况依然严峻。我们只有客观评判自身成绩,才能催生自信心;同样,只有清楚认识机遇与挑战,才能强化自己的责任心。
对于纷乱嘈杂的不利言论,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底蕴的大国,我们要从容应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求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自身在内,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尽快创建和适应国际关系新秩序。对中国自身而言,我们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进而坚定而自信地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努力,主动担负起更重要的国际责任。我们还要善于以经济全球化参与者的姿态,积极投入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我们更要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协同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全球人口过快增长,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危机挑战。
其二,永葆创新的意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应当看到,改革初期,我们曾“摸着石头过河”,靠一股勇不畏惧、敢闯敢试的劲,开创了自己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就。而现在,一些同志对改革存在两种思想障碍。一种是感到二十多年一路艰辛走来,推进改革的方法已经有不少,于是满足于已有经验,改革的激情已不如当初那么高了。还有一种是面对改革中涉及利益调整、触及深层次矛盾的棘手问题,总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敢大刀阔斧、攻坚克难。
然而,既然是改革,沿用过去的经验肯定无法破解现实的难题。尤其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许多新问题亟待破解。比如,如何有效融合三、二、一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实现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许多新情况又都是经济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比如,要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的“硬指标”,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这势必会对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产生重大影响。此外,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更是利益牵扯面广,社会敏感度高。比如,合理收入分配,缩小减小贫富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改革的关键期,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更容不得我们故步自封。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攻坚决心,凭借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解决好发展中的深层次难题。只有每个领域、每个行业,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工作,以及所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经营者和一线职工等等,都努力开拓奋进、创新求实,才能以新办法、新思路,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其三,践行执政为民的宗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国改革开放已历经29年。这期间,虽有各种艰难和阻隔,但改革始终在克服困难中前行。其原因就在于,改革是让人民群众受益,人民群众是改革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生”。同样,我们讲科学发展,就是一边连着国家的发展和振兴,一边连着人民群众锅碗和瓢盆。因此,于细微之处关注民情,于博大之处考量民生,是我们要着重把握的。
发展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群众受益,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分享。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的利益分配,必然会产生更多不和谐的声音。改革越是深入,发展要求越是高,就越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各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任何改革措施的价值取向,都必须注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任何改革措施的路径设计,都应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任何改革措施的目标设定,也都要遵循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基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当前,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努力让农民增收、让农民有保障,解决广大农民平等发展、幸福生活的问题;我们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着重要提高社区医疗的水平,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关键看能否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沐浴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基本职责。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对自身担负的“民生责任”认识得愈深刻,党的执政理念才会愈发升华。只要各级领导干部从为民谋利的工作中积累愈深厚的经验和体会,就必定会对推动科学发展产生愈加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