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社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城区居民的组织服务载体,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联系群众,服务社会,从而构筑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的重要舞台。因此,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不仅是关系到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大政治问题。

一、用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增强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首先,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社区党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社区党组织是城市最基层的党组织。当今条件下,社区是党员参与社会活动的最经常、最普遍的场所,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新经济组织的党员、流动党员,在社区里都有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各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群众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渗透力。所以,必须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先锋和模范。

其次,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基本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社区是城市工作肌体的最基本细胞。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必须从社区工作抓起。而社区党的建设是社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广大基层党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只有把这一支骨干队伍的作用发挥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有可靠的政治、组织保障。

第三,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是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组织的迅速崛起,传统产业的更新和重组,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居民群众的收入差别的进一步扩大,使得城区管理服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在此背景下,社区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是社区党组织面临着组织基础建设的考验。如何扩大和完善基层党的组织,在新经济组织、在青年和知识分子、在流动和下岗职工中,培养吸纳优秀分子入党,使我们的党组织不断成长和壮大,是社区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其次是社区党组织面临着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考验。目前,党员流动性强,活动分散,部分党员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游离于组织的管理监督之外,部分基层组织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拘泥于传统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格局之中,使党组织的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社区党建的普遍的重点和难点。第三是社区党组织面临着引导、服务和凝聚群众的考验。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是我们党立党和执政之本,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在于代表群众利益,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想不想服务、能不能服务、会不会服务是对所有社区党组织的考验。

第四,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是推进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不仅承担着一部分过去政府承担的基础性工作,而且也承担着大量的非政府职能的社会性工作,社区工作远不像传统经济体制下居民委员会的工作那样简单。凡是与居民生活相关的诸如治安、环卫、社保、医疗、计生、宣传、物业等都离不开社区居委会的协调和配合。有人戏称社区干部要有“大学生的水平、运动员的体魄、总理的能力、雷锋的精神”,由此可见,社区在城市的建设中承担着日益繁重的任务,社区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每一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党员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完成社区所担负的繁重任务,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坚持党的宗旨,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党建的出发点和归宿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按照十六大确定的目标,从当前城区群众的切实需要出发,社区党组织要从五个方面把为民服务认真落到实处:

一是开展便民解忧服务。社区党组织要以便民利民为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坚持把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使社区服务档次与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同步提升。要在社区服务中普遍推行“两制”。一是推行服务承诺制,通过建立党员岗等形式,引导社区服务做到无违法经营、无假冒商品、无劣质服务;二是推行服务公示制,要将计生、低保、医疗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服务的有关程序进行公示,提高办事效率,便于群众监督,切实达到便民解忧的目的。

二是开展帮民就业服务。社区党组织要坚持开展对居民的自强创业教育和各类岗位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下岗党员开展“双带”活动,带头并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要发挥组织优势帮助个体私营业者创造条件谋求发展,带动其他社区居民开辟就业门路。有条件的社区也可以组建同行业私营业者协会、下岗职工互促互济小组、党员个体业者一助一就业小组等组织。要大力宣传树立带头帮民兴业的好典型,造成一个互帮互学、共谋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开展扶民济困服务。在发挥党组织作用、认真落实社救政策的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助残助困活动。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自愿者队伍为骨干,结成各种帮残助困的对子,特别是引导和动员高薪和富裕阶层的党员和党外先进分子向特困群众献爱心。社区党组织要以为民负责的精神,用好现行的社救政策,深人群众,体察民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

四是开展乐民催进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区党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乐民催进,就是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群众情操,使广大群众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昂扬精神状态。要按照十六大关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载体建设。

五是开展安民治乱服务。社区党组织要把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秩序和环境作为为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当前尤其要教育广大居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来保护个人和集体的权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要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尽可能避免矛盾升级和激化,使各种治安隐患消失在萌芽之中。从而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安乐祥和的生活环境。

三、立足发展,重在创新,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随着城市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体系的调整和变化,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党员群体的教育管理模式还处于一种实践和探索阶段。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社区内党组织设置模式还不够灵活,工作机制有些环节还不顺畅,全社会支持社区党的建设的大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需要,创新党在社区的工作新机制,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首先,要建设一支以新的工作机制联结起来的精干务实的社区领导班子。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社区建设关键是要建设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和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实践证明,凡是各项活动搞得扎实有效的社区,都有一个有强烈为民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支部班子,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特别是有一个热心于社区事业,勤劳务实,党建资讯网,能开拓进取的支部领头人。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项建设的核心,有了坚强的核心,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有了根本的保证。领导班子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区班子建设必须走出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出的僵化的管理格局。

第二,完善社区党组织功能,实现两大“组织整合”,形成大党建格局。从现阶段党员队伍的现状出发,社区党组织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战略性的“组织整合”:一是要把社区中从单位游离出来的党员组织到社区党组织中,实现社区党的组织对辖区党员的组织整合。这部分党员包括企业下岗党员、没建立党组织的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个体业者党员、流动党员。对这部分党员首先要深入调查,弄清底数,纳入组织管理。其次在社区服务中,将其作为重点对象,通过在感情上“联心”,在工作上“联合”,使他们切实感到组织的温暖,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再次,要将他们纳入党员的教育管理网络,开展“四带头”活动,即: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参加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二是要使社区党组织与住区在职党员所在单位、社区中的各类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新的联系,推进党员的双重管理,实现党对社会基层组织的整合。对于住区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要在市、区两级党组织的支持下,与党员所在单位建立有效的党员联管机制。所在单位在党员测评、考核中要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社区党组织要协助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抓好党员8小时之外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党员在社区各项建设和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对于社区内的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凡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全部建立起党的组织,不具备条件可几个单位建立联合支部,也可以将这些党员直接转到社区党组织管理。总之,要使党员处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之中。

第三,探索和完善对各类党员的分类管理,使不同党员的不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要坚持因情施教、分类管理。一是从加强宗旨教育人手,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二是对离退休党员进行“坚定信念献余热”教育。广大离退休党员是社区党员的主体,是社区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保护好、发挥好这支骨干队伍的作用,使之成为社区文明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是社区党组织的光荣使命。三是对下岗党员进行自强创业教育,引导他们争当“双带”模范。四是对私营业主和个体业者党员组织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引导他们致富不忘国家,守法经营,依法纳税;鼓励他们立志图强,谋求更大的发展。同时引导他们关心群众疾苦,为弱势群众尽可能提供支持,走共同富裕之路。五是对流动党员加强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与流动党员定人定期联系制度,使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网络。总之,通过对党员队伍的分类管理,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各类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组织观念、参与意识得到增强,从而使社区党组织更好地团结带动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