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影响村支书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影响村支书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影响村支书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领头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何,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有着直接影响。最近,我们对这支队伍的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绝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主动,精神状态良好,但也有少数村支书工作积极性不高,个别的甚至想回伙不干。从调查发现,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

──心理压力加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在工作目标上,由原来促进农产品增产增收变为现在保农民增收、保社会稳定;在工作方式上,由原来按照上级种植计划要求催耕催种变为现在引导农民自主种植、自觉调整产业结构。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村支书面临着五重压力:首先,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考核指标增加了,而且考核标准严格了。例如,有的乡镇对村支书实行300分考核制,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三块工作各100分,内涵越来越丰富,标准越来越具体。其次,宏观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难以掌握。由于市场环境难以预测,尤其处于相对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村党支部书记信息闭塞,对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显得力不从心。再次,农民群众对村支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农民群众当前最关心的就是增加收入,他们迫切要求村支书能够指导他们搞好生产,带领他们过上更加富庶的生活。如果村支书不敢放手指导农民生产,他们就会认为这个村支书不称职,只拿报酬,不替群众做事;如果村支书积极指导调整种养结构,却碰不到好市场,卖不出好价格,他们又会埋怨,个别人甚至把村支书作为“出气筒”。第四,对村民履行义务的制约手段尚不健全。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的加快,对村支书的约束越来越多,相反,却缺乏对群众的制约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党委、政府一味给村支书下达任务,而不赋予相应的权力,工作没有抓手,村支书工作难以完全推进到位。第五,村支书还是上下矛盾的对接点。由于当前上级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目标趋向上不尽相同,使得村支书的工作难以实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常常是左右为难,两头不讨好。

──工作负担过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的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和罢免,各级组织不得直接任命和罢免;同时规定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是指导关系,乡镇党委、政府不好直接对村委会发号施令,就抓住村支书不放。加之村组干部交叉兼职以后,村组干部职数减少,村支书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从大的方面讲,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都要管;就具体工作而言,“生、老、病、死、钱、粮、财”都要抓。同时,有些上级部门习惯于过去的一套工作方法,什么事都要支部书记亲自抓,什么会都要村支书参加,什么责任都要村支书负责,使得村支书不堪重负。

──报酬待遇偏低。据我们调查,99年东台市村支书年平均报酬为4402元,与上年相比虽有所提高,但与村支书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相比仍偏低。而且,由于近年来集体经济发展减慢,集体积累增长不快,有的村因为农民上交不能收齐,集体兴办公益事业支出过大,存在入不敷出的现象,村支书的报酬很难有较大提高,还有少数村支书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尽管有的地方村组干部已经普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投保金额低,将来领取的养老金也不足以养老,所以村支书不得不扁担挑肚肺──心挂两头,“村支书继续当,家庭副业要大上”。

──出口渠道不畅。过去能力强、工作出色的村支书可以安排进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乡镇企业工作。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施行、事业单位改革和乡镇企业改制,这条路子行不通了。有的同志遂产生一种“到顶”思想,认为干得再好,还是个村支书,觉得没有前途。

针对上述因素,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综合施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工作斗志。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支书的政治、业务素质以深入开展宗旨、政策和法制三项教育,引导村党支部书记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优秀村支书的先进事迹,不断增强当好村支书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通过学历教育、专题培训、业务讲座、印发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帮助村支部书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本领,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思维方式,由“封闭”转向“开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走创特色、上规模、增效益之路;二是转变领导方法,由“简单”转向“系统”,系统应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实行综合治理;三是转变工作作风,由“催耕催种”转向“服务指导”,给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好、解决不了的问题,运用科技、信息、典型示范等引导农民致富;四是转变精神状况,由“平稳型”转向“开拓型”,克服“搞工业怕亏本、搞农业怕天灾、搞副业怕难销”等消极畏难思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勇创一流。

二、理顺工作关系,减轻村支书的不合理负担

通过制定《村组干部管理规范》,将村里各项工作分解到具体责任人,规范工作程序,防止出现上级大事、小事抓住支书不放,下级大事、小事推给支书不管的现象,做到职权明确、责任到人,使村支书能腾出时间和精力抓全村发展的大事、要事。同时,村支书要善于发挥一班人的作用,做好分工,加强督查,不能事必躬亲。要适应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形势,在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领导的同时,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开展自治活动,把应该由村民自己决策的事情还权于民。

三、注重政策引导,激励村支书尽心尽职工作

建立和完善村支书任期目标制度,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将村支书的实绩与报酬挂钩,奖惩分明。对连续多年获得市、县、乡两个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村,或是连续多年受到上级党委表彰的村支书,要给予重奖或予以重用;对德才优秀、贡献突出、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又有岗位需要的,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或乡镇机关工作,尽快开辟从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中选录国家干部的通道。根据当地条件,采取个人、集体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村支书养老保险,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建立村支书离岗补助基金,对因工作需要离岗的,在领取农保养老金前,由基金会发给适当补助金。基金会资金来源可采取管理费统筹一部分、乡镇涉农部门筹集一部分和现职干部报酬提取一部分“三结合”的办法解决。补助金根据离岗前的工作实绩和任职工龄等条件进行核发,对因工作失职下岗或个人原因离岗的不予发放。

四、增进理解支持,营造村支书工作的良好环境

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带头深入到农村,蹲点一段时间,实际体会农村基层干部的辛苦,充分理解、热情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书,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难题。上级布置工作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交任务又交政策、方法。要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少开会,少发文件,少提不切实际的高要求(例如达标、升级活动),减少事务性工作;应由有关部门承担的工作(如收税、收费等),不能转嫁到村支书身上。有关部门要制定约束农民履行义务的具体、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和法制观念,积极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活动,让群众了解村支书的工作职责,知晓村支书工作的难处,使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村支书的工作。利用新闻媒介,加强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尊重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书的舆论氛围。对打击报复村支书的行为,有关部门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制止,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