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积极探索乡镇党委运行新机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积极探索乡镇党委运行新机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积极探索乡镇党委运行新机制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战胜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困难,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必须适应新的情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为我们加强新时期乡镇党委建设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抓紧落实,努力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

一、乡镇党委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农村经营体制和社会正处于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之中,使得处于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乡镇党委工作面临着四大新的形势:

其一,经济结构的大调整。近些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增加。但是,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组织,传统农业“低质低效”、农民增收缓慢的现状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尽快适应形势,突破常规化抓农业的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农业品种,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其二,思想观念的大转换。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特别是通过的“十五”发展规划为我们党进一步描绘出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党进一步确定了发展这个主题,在全国再次掀起了思想大解放的热潮,更加坚定了全党上下和广大群众的市场经济观念、改革开放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三,利益关系的大变革。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着农村利益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的多元化,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既得利益关系出现冲突,对获得利益的途径和成效也各有不同。原来的“一大两公”为指导的劳动发生变化,某些价值观念发生偏差,极端个人主义、“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等思潮的滋生等等。在农村,由此引发了一些宗族房头势力、血缘观念等不良现象的重新抬头,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加大了乡镇党委工作的难度。

其四,工作机构的大精减。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至2003年十月份,我县已经撤销了33个乡镇管理区,重新安置了原有工作人员,年底,乡镇机构改革、精减村组干部等工作也将陆续展开,一批乡镇和村组干部将会被精减下来,这势必造成工作任务压在少数人的身上,打破原有的工作布局和规划。

二、乡镇党委建设存在的新问题

撤销管理区后,中间层次不存在了,乡镇干部必须面对面地与农民群众做工作,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乡镇党委明显地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综合素质不够高。从目前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干部的农村工作水平还不高,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工作的要求。一是不善于科学决策。“上面怎么说,我们怎么干”,不善于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与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决策独断专行,或者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二是不善于因人而用。缺乏对干部群众的深入了解,不会有效发挥每个党员、干部的个性和特长,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三是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摸不清群众心理,不善于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四是不善于应变突发事件。遇到突出事件或重大事件茫然不知所措

2.思维方式不够新。一是教条式思维。凡事翻本本、靠条条、套框框,照葫芦画瓢。二是封闭式思维。孤立自己,封闭自己,视野狭窄,只顾眼前。三是经验式思维。拍脑袋、“想当年”、套用老经验,不离旧板眼,往往满足于纵向比较看成绩,不着眼于横向比较看距离。四是单一式思维。“扛着犁辕不换肩”、“一条胡同走到底”、办法少、路子死,思考问题单一、片面。

3.工作作风不够实。一是“浮”。乡镇干部仍习惯于传统的“我说你干”、“我看你干”的工作方法,搞“遥控指挥”和行政命令,浮在表面,很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虚”。有的干部喜欢报喜不报忧,信奉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官;有的乡镇干部急功近利,强行集资摊派,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虚报浮夸,树虚假政绩。三是“狠”。工作方法简单生硬,甚至以势欺人,习惯用蛮办法、狠办法。群众称他们为“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

4.工作责任心不够强。目前,许多乡村干部和党员对于农村和农业工作,存在不敢干、不愿干的态度。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消极。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在理论上不清、方向上不明、实践中茫然;对党的领导信心产生动摇,担心过不了市场经济这一关。二是宗旨观念淡化。一些乡镇干部把个人利益放在党和人民利益之上,习惯于当“官”做老爷,对基层不安心、对工作不关心、对群众不贴心。

三、乡镇党委必须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乡镇党委是推动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小康目标的领导核心,是密切党群于群关系的桥梁,是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乡镇党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势必会削弱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面对新形势下的乡镇党委工作,必须尽快改革创新,打破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布局,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的乡镇党委工作新机制

1.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要做好对农村工作领导和指导,必须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修养和工作水平。一是定期培训。以各级党校为依托,定期举办乡镇干部培训班,分期分批组织乡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二是定向培训。以提高乡镇党员干部农村工作水平为目的,组织他们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特色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路线;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知识及有关的农业实用科学技术,从思想上破除狭隘的小农经济观念及陈旧的领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三是定点培训。以农村为基地,动员和鼓励他们组织干部领办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在实践中提高决策能力。

2.健全新的决策机制。要善于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意见,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和先进的决策思想,集思广益,使重大问题、创新工作的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处理执行宏观政策与结合本地实际的关系,保证决策思路的创造性。决策中,既要执行上级产业政策,又要着力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特色经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调整农业结构方面,既要保证“米袋子”,又要善于突破传统的产业格局,根据本地土壤、地理条件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产出效益。二是正确处理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关系,保证决策目标的先进性。乡镇党委在确定决策目标时,不仅要纵向看进步,而且要横向比高低,敢于同国内强手比,敢于面向国际市场。特别是在确定工业发展项目时,要立足于产品的高起点、高档次、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保证在同类产品中的领先地位。三是处理好立足现实与着眼长远的关系,保证决策的超前性。乡镇党委在重大经济决策中,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现实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要着眼长远,不就事论事,不搞短期行为。要善于从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中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行超前决策。四是正确处理党委班子与广泛征询意见的关系,保证决策的民主性。要逐步建立和健全一套调查研究——内部研讨——咨询论证一一反馈调节的决策程序。对重大决策,如涉及经济领域中的重大投资,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立一个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宝塔型”决策体系。

3.建起新的动力机制。在健全乡镇党委各部门内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建立创新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把创新的绩效与个人物质利益、政治待遇挂起钩来,大张旗鼓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人人奋力争先、争创一流实绩的良好氛围。一是广泛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如开展村、企业年度综合或单项经济指标排位,评选党员、干部标兵和优秀党员、干部,评选小康户、科技示范户和科技致富标兵等。二是开展宣传表彰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广泛宣传表彰在乡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三是实施经济奖励。对在农村工作中做出了贡献的给予一定的物质手段,对贡献特别突出的要予以重奖。通过强化激励手段,在广大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4.建设新的调控机制。要保证乡镇党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搞好工作,还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检查考评制度。一是责任目标制度。要将确定的工作决策,按工作任务量化、责任明确化、任务时限具体化的要求进行层层分解,从乡镇领导到各职能部门(单位)、各村党支部、各个企业到每个党员干部,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人人背任务,个个有指标。二是检查督促制度。乡镇党委要定期听取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研究抓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进一步抓落实的措施;乡镇党委各工作部门,要围绕乡镇党委工作中出现的新、急、难、险、重和重要决策的实施,加强检查督办,及时通报情况;要采取召开分片会、现场会、督办会等形式,加强对乡镇党委各项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推动面上工作的平衡发展。三是落实奖惩制度。要按照乡村干部行为规范及“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科学制定考核基层领导干部政绩的具体标准,根据考核结果,正确评价乡镇干部的工作成绩,切实作到有绩者上、无绩者下。通过强化政绩考核,在农村广大党员中形成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