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全面建立党内关怀帮扶长效机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县全面建立党内关怀帮扶长效机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全面建立党内关怀帮扶长效机制

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特殊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省委作出了在全省深入开展以为困难党员送精神、送政策、送技能、送医保、送关爱,建立关爱帮扶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五送一建”送温暖、建机制活动,这一部署,切合实际,全面准确,操作性强,意义重大。周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弱县,农民党员占全县党员总数的57%,农民党员中的困难党员比例大,加之,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多,因此,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全面建立党内关怀帮扶长效机制,下大力气破解困难党员的帮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入调研,摸清底子,正确把握困难党员现状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个案剖析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他们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对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相关生产技术,致富能力不强。同时缺少资金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

4、因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且年龄偏大缺少技术,造成生活无来源。

5、自立自强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困难党员。同时,我们还发现,帮扶机制不健全也是重要的客观因素,我们以前的帮扶工作大多停留在春节慰问、灾后救助等临时性层面,帮扶的形式方法单一,只治标不治本,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经常性的长效帮扶机制,这个问题亟待改善。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一是科学界定帮扶对象标准。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把困难党员帮扶对象界定为:农村家庭年收入在特困线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长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且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根据认定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对象。二是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大会初审,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所在支部进行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集体研究审批,报县委组织部审定备案。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分别在各党支部、基层党委、县委组织部建立《困难党员动态管理信息库》。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我们已对全县各行各业的797名困难党员进行了登记,摸清了底子,为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因情制宜,分类帮扶,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1、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困难党员,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2、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送医保、送关爱”,进行生活救助。要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帮助困难党员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度。在县委组织部设立困难党员扶持专项基金,采取“留存党费补助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党员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困难党员帮扶资金。成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管理和监督小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帮扶基金使用。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分别建立被帮扶党员家庭台帐,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抓好跟踪管理。采取党员申报、党委实地考核、组织部审批,每年确定一批扶助对象。利用基金每年对帮扶对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走访慰问,扶助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实现滚动使用。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城乡困难党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优惠政策。对困难党员子女上大学,通过号召社会捐助等方式给予一定资助。三是建立困难党员优诊制度。与卫生部门联系,卫生系统实行“爱心卡”制度,为困难党员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和帮助,困难党员持发放的“爱心卡”就医时,县医院、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要实行减免挂号费、检查费等医疗费用,对就诊医药费数额巨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累计担任村级主要干部30年以上且年满65岁的困难党员,每年组织一次健康检查。四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要及时进行走访慰问。

3、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缺岗位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送政策、送技能”,进行生产帮扶。一是技能培训。制定《困难党员技能培训规划》,纳入到党员培训总体规划中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县农业局要安排困难党员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各个班次,并集中举办主体班次。各乡镇党委每年春季、秋季定期举办两次困难党员技能培训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队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状况,突出做好猕猴桃种植、果树种植、生猪养殖、苗木栽植、蔬菜种植等技能培训和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农民经纪人培训。充分整合人事劳动、教育、就业、党校、职中、技校等单位资源优势,加强对下岗分流干部职工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资金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对创业项目可行、规模较大、安排困难党员较多的,可以协商提供部门创业贷款。开展“党员致富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由组织部主办,农业、教育、人事劳动、发改委、经贸、工商、财政、信用社、广电台等部门参与,党员自主申报、自我推介创业项目,各部门联合初评,然后进行现场打分比评,并向社会进行公示,由专业人员和公众最终确定党员致富项目,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三是就业扶持。就业局在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中,优先对困难党员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机关事业党委的公益型岗位招聘中,优先安排下岗困难党员。四是提供信息服务。依托县广电台、周至党建网站、县政府网站,建立信息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就业岗位等信息,通过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定期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三、夯实责任,整体联动,强化帮扶工作的领导责任

一是建立结队帮扶制度。2003年以来,我们创设了基层组织建设“四挂四联”制度,落实了县级领导、机关部门、乡镇领导、基层干部四级的挂联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依托这一制度,我们迅速建立起了困难党员的结队帮扶机制,23名县级领导联系23名困难党员,59个机关部门联系118名困难党员,128名乡镇领导联系128名困难党员,376名乡镇干部联系376名困难党员,制定了目标考评办法,落实了结队帮扶的目标责任。实行“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帮扶,直到脱贫致富。并建立了困难党员结队帮扶管理台帐,及时记录帮扶措施和效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领导协调小组,组织部牵头抓总,定期组织民政、财政、人事劳动、卫生、扶贫、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参加的帮扶工作联席会,研究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典型,制定对策和措施,强化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每年开展一次考核总结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和民主评议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