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开展四进社区试点提高社区党建水平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开展四进社区试点提高社区党建水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开展四进社区试点提高社区党建水平

我省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尤其是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下发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社区党建工作探索创新的力度,开展了以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党员承诺制为主要内容的“四进社区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开展“四进社区”试点工作的主要考虑

(一)探索组织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开展“四进社区”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就是把在农村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落实党员承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到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中,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推进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二)探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有效载体。开展“四进社区”试点工作的着力点,就是通过明确区(市、县)、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的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社区远程教育体系、抓好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夯实基础、拓宽渠道;通过开展党员承诺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实践活动,进一步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探索解决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突出问题的有效载体。贵州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各地普遍存在着整合社会资源的工作机制不健全、社区建设投入不足、党员管理较为松散、社区服务群众功能较弱等问题和困难。开展“四进社区”试点工作,就是要根据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的办法。

(四)探索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和激励机制、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载体。开展“四进社区”试点工作,就是要探索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和激励机制,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关心群众的工作局面;探索社区党员增强主体意识、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党员义务的有效途径,真正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引导党员在各自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四进社区”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以“三级联创”进社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体系

我们通过深入开展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现区(市、县)、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环环紧扣、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协调机制。通过“三级联创”,区(市、县)委进一步调整充实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党建工作制度,调整和充实了由街道及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或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协调各有关方面共同做好社区工作;强化了区(县、市)委、街道党工委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加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能,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职责,形成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大了社区组织资源整合力度;完善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其他组织的关系。

二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管理考评机制。各地进一步落实全省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活动的目标要求,把“上下联创”、“示范带创”、“共驻共创”和“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等方面的考评标准纳入“四进社区”试点工作。同时,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考核街道社区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根据各街道社区的特点,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责任书,强化过程管理和目标考评。

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引导机制。各地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社区作为试点,加强分类指导,总结典型经验。试点社区主要以地缘型、小区型和单位型为主,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些由“三线”企业职工聚居形成的社区,以及由无工作单位的城市居民聚居形成的社区,有的地方还选取了困难企业职工较多的社区进行试点。各地努力把试点社区培育成工作成效好、特点较突出、示范效应强的先进典型,并且发挥好这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结对帮扶机制。借鉴农村党建扶贫的做法,一些地方尝试建立了区(县、市)属机关党组织结对帮扶社区党组织制度,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切实为社区党组织及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四进社区”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五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各地注重拓宽选拔渠道,采取从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中选拔的办法,结合公开招考公务员、实施“一居一名大学生”工程,不断充实社区干部队伍,提高整体素质。采取民主选举、竞争上岗、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办法,搭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各级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切实抓好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特别是抓好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的培训教育。

(二)以远程教育进社区为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

一是加强社区远程教育站点硬件建设。在每个社区建立一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各地按照要求,统一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的建设标准,落实了远程教育经费保障办法,积极整合教育、民政、文化、科技、广电、电信等部门的相关资源,共同投入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各站点普遍配置了一台微机、一套投影仪、一套音响设备、一套防雷设施,建立了远程教育学习室、教学资源片库,为社区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社区居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搭建平台。

二是建立社区远程教育工作机制。我们明确了区(市、县)、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在社区远程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建立了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制定了设备管理使用、开展教育学习活动等方面的制度,及时明确了社区远程教育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教学培训、站点维护与管理等方面专兼职人员,建立了社区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各地大力开发和利用适用于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资源,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库,为社区党员干部教育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基层干部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

三是充分发挥社区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社区党组织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站、有线电视、视频会议系统及发放教学课件等方式,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明确不同的教学重点,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组织社区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组织社区居民学习科普文化、家庭教育、养身保健、医护急救、花草种植、实用技能等方面的知识;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课外学习,把他们从网吧中吸引到远程教育的“校外课堂”来。群众把社区远程教育接收站的功能概括为“一站带六点”,即“党员管理教育点、居民德育提升点、失业人员培训点、就业信息点、综合文艺演播点、学生校外辅导点”。

(三)以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切入点,夯实社区党组织开展服务的基础

一是建好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各地采取资源整合、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区别不同设施的建设任务和功能定位,调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资金和场地等问题。我们对建设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作出了规定,明确凡是租借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公房的,原租借单位要继续优惠、优先租借;由社区组织经批准自建的,作为社区组织办公、居民活动场所使用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一些临时建筑,经上级土地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可以批准为永久性建筑;除企业以外的单位型社区,可以由单位提供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供社区组织和居民使用;旧城区改建和新建城区的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要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对于无力承担新建、扩建、购买、租借用于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费用及维修、物业管理、水电、取暖等费用的社区,政府部门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同时,倡导驻区单位依据自愿原则帮助社区解决用房用地及有关资金问题。

二是建立完善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我们采取市、区、街道三级财政补助一点,社区组织自己筹集一点,驻区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逐步建立了以市、区、街道三级财政投入为主,社会集资为辅的社区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体系,保障了社区党建工作资金、社区办公经费以及社区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补贴资金;同时,还建立了与社会平均工资同步增长的补贴机制,建立健全了对社区组织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补助制度,采取项目管理办法,支持社区组织开展公益事业。各项保障资金的注入,提高了社区组织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三是加强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在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中,除了“两委”班子成员的办公室外,还配置了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电教室、图书室(文化室、阅览室)以及爱心超市、社区服务中心等,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电视等必要设施,增强了社区活动场所凝聚党员、服务居民的功能。

(四)以开展党员承诺制为纽带,进一步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一是丰富、完善党员承诺制的形式、内容和实施办法。一些社区把党员承诺的内容形象地概括为“八包八员”。“八包”,指承诺重点联系环境卫生、发展党员、计划生育、综治禁毒、宣传发动、就业信息传递、就业扶助、消防安全等八个方面工作;“八员”指承诺以某种职责身份发挥作用,比如政策法律宣传员、民间纠纷调解员、居民群众联系员、社区治安巡逻员、计划生育信息员、科普知识讲解员、文体活动组织员和环境卫生监督员等,努力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承诺制的实施,主要有以下五个环节和步骤:(1)合理定诺。党员承诺内容坚持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党员自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由党员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专长和能力,在岗位服务、实事办理等方面自愿提出承诺事项,确保符合实际、力所能及。(2)郑重承诺。党员以书面形式提出承诺内容,交社区党组织审查通过后,与党组织共同签订《党员承诺书》,通过社区党务公开栏向群众公开承诺事项、落实时限、联系电话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3)切实践诺。每个党员针对自己的承诺内容制定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履行承诺,同时,社区党组织主动搭建有效平台,帮助党员认真兑现承诺。(4)动态查诺。社区党组织通过召开党员承诺工作例会,及时掌握党员践诺情况。同时,党组织还不定期地对党员践诺情况进行督促检查。(5)民主评诺。通过党员自评、党内互评、群众参评和支部测评等形式,对党员兑现承诺情况进行考评,作为年度党员民主评议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另外,对践行承诺表现突出的党员,各社区党组织还与其所在单位党组织或部门沟通情况。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机制、党员服务和联系群众机制。首先建立了在职党员登记管理制度。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登记制度、设岗定责制度、双向联系反馈制度等,通过发放《在职党员联系卡》,对辖区内的在职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同时,主动与这些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保持联系,把党员参加社区活动情况作为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依据,鼓励在职党员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文化、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其次建立了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制度。社区党组织制定社区党员外出报告、定期汇报交流和支部定期探访等制度,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对辖区内的流入党员登记建档,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专线电话,并积极为流入党员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还建立了对下岗失业人员中党员的关爱管理制度。社区党组织在下岗失业职工党员中积极开展“下岗不失志、离岗不离党”主题教育活动,采取结对帮扶、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帮扶、建立爱心档案、党组织定期慰问等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看病、子女就学等方面困难,增强他们对社区党组织的归属感。

三是以服务困难群体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扶贫帮困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爱心超市”。针对社区困难群体遇到的再就业资金短缺、子女上不起学、无钱治病等困难,由各社区党支部牵头建立“爱心超市”,通过采取“办公经费省一点、辖区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筹集“爱心超市”的物资和经费。二是建立辖区单位共同帮扶制度。各社区党组织深入辖区单位进行协商,采取每个辖区单位在能力范围内至少帮扶一个特困家庭的办法,形成共同帮扶困难家庭制度。三是建立长期定向帮扶制度。一些社区党组织积极开展“长期扶助下岗人员再就业、长期扶助贫困人员脱贫解困”活动,为下岗贫困人员排忧解难。社区党组织还针对社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对辖区老人的情况作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建立了信息档案,制作了“爱心助老联系卡”,组织党员、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服务志愿者为他们服务。

三、“四进社区”试点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四进社区”试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通过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形成各级共抓、城乡互促、各单位协调配合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服务。只有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四进社区”试点工作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必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真正形成社区党建工作合力。开展“四进社区”试点工作,必须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真正形成社区党建工作合力,共同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必须改革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开展“四进社区”试点工作,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五)必须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四进社区”试点工作,不仅涉及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还涉及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仅涉及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还涉及党员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不仅涉及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和经费投入等硬件建设,还涉及健全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等软件建设,必须循序渐进、稳步推开。

总的来看,“四进社区”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探索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全省社区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