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改革开放30年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改革开放30年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就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告,思想在当代中国有了新的重大发展,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形成了自己新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科学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中国古籍《易·损》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管子·正世》又有“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之训诫。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就指出:“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地球是在发展的,太阳是在发展的,这就是世界。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表明,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创新创新再创新,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动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时俱进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一、我们党吹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全面改革,推动和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四大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十四大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关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关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关于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根本标准的思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关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思想;关于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共同发展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关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观点;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观点;关于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关于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思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关于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等,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这条路线相适应,我们党还形成了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我们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就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告,思想在当代中国有了新的重大发展,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形成了自己新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新时期、新事业在发展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发展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波澜壮阔的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科学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在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同志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过程中,深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和新时期党的建设规律,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表明邓小平理论在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获得了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三、我们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不懈奋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理论创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这些情况表明,我们党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思想,强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关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思想;关于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的思想;关于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的思想;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关于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的思想;关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的思想;关于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关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思想;关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于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的思想;关于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思想;关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反映当代最新发展理念,顺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表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继续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过程中,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新阶段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必将为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用之不竭的强大动力。

中国宋代思想家朱熹有句名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清醒而坚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发展中。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也没有止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