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政治意义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政治意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政治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历史性贡献,是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彻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十七大作出的一个历史性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新的理论概括

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昭示我们:“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和任何理论体系一样,也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也不可能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提出按照统筹兼顾的方针,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一段时期内,出现过追求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情况,甚至出现“”、“”等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经济社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也应看到,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在积累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出现了资源消耗过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在打破“吃大锅饭”、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特别是*年初的“非典”,充分暴露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严重问题,因为社会发展的落后突出表现在卫生事业这个最薄弱的环节,而卫生事业落后又突出表现在农村。因此,同志在*年7月召开的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吸取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概括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重视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必须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艰辛探索,凝聚着几代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智慧。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胜利完成历史使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早在*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内容上讲,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从形式上讲,就是要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在20世纪的漫长征途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回答了我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观点,关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和畸形发展的观点,关于实现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头和理论根据。列宁在领导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是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强民主监督和文化建设,争取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这些观点对后人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发展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借鉴苏联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这些重要观点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宝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当然,科学发展观更直接地继承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观点。这不仅表现在基本概念和语言表述中,而且表现在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上,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逻辑的一致性。例如,邓小平同志经常使用“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等概念,仅“持续”一词在《邓小平年谱》中就出现过17次;同志非常重视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强调“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强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如*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年提出西部大开放战略,等等。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都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都是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发展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邓小平和同志有过论述,但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重要范畴,提出“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并把它们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坚持各方面尽快发展与整体协调发展相统一,坚持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统一,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不仅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和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并指导社会实践,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近年来,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社会发展中的不公正不和谐因素,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针,是解决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在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中,处于核心关键的地位,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协调性、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外开放八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这充分表明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又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来的,是着眼于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致力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长期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具体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这种客观真理性与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决定着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普遍和长远的指导作用。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全党同志只有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