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的十七大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不仅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所谓“好”,就是要保持发展的稳定性,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就是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坚持“五个统筹”,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防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就是要提高发展的效益性,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就是要实现发展的持续性,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就是要保障发展的普惠性,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必须加快推动国民经济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否则,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中国经济走不好,也走不远。
从近期看,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的需要。*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主要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压力不减,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等。以今年为例,一季度GDP增长11.1%,二季度达到11.9%。目前的增速,从增幅看,是*年以来最高的。从趋势看,增幅呈攀升趋势,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二季度又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三季度虽略有回稳,但仍不巩固。尽管增幅攀升比较缓慢,但要防止由量变引起质变。从地区看,大多数地区的增长率比全国数值更高,有些甚至达到14%—15%,而且是连续多年。从结构看,工业增速偏高。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远高于*—*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中又是重工业增长过快,1—9月,重工业增速为19.6%,比去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高出轻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在重工业中,占工业能耗70%的六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又居高不下。这种增长格局使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性进一步加大。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付出的代价过大。按现行汇率测算,去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为此消耗的重要能源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却高得多。比如,消耗能源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消耗钢3.88亿吨,占30%;消耗水泥12亿吨,占54%。即使考虑汇率因素,我国能源资源消耗过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是继续比速度、拼资源,不但难以保持快速增长的好势头,还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付出更大成本。
从长远看,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能源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实现人均GDP再翻两番,如果也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有关专家初步测算,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超过30亿吨标准煤。从资源条件看,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油、气、煤炭等化石资源剩余可采储量有限,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仅从能源供给考虑,再翻两番的难度就很大。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增长偏快造成的高排放、高污染给人民安居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容量,全国10%的城市受到酸雨的严重影响。由于大气污染,我国约有1亿以上的人口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因空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1500万人患上支气管炎。今年以来,太湖、巢湖等一系列水污染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环境污染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给广大人民提供更优美的人居环境、更清洁的空气、更甜美的饮用水、更绿色的食品,使人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也必须下最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是子孙后代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解决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新世纪新时期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倍,石油、钢、铜、铝的年消费量分别增加了170倍、29倍、27倍和3608倍。其中,60%以上的能源和50%以上的矿产资源是由不足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耗的。在新的世纪里,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另外85%的人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旧沿袭传统工业化道路,完成工业化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要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考虑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也要考虑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
首先,科学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促进科学发展正在成为自觉行动。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更新发展思路,“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方式”、“五个统筹”、“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普遍增强,特别是在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过程中,努力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等各个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有了很大变化,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
其次,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近年来,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全面取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完善,股份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电力、邮政、铁路、电信、民航等垄断行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商品和服务价格绝大多数由市场决定的格局进一步巩固,油、气、水、电、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改进政府监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9.8%,占全球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年的4.7%上升到*年的7.2%。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43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从单纯的装配制造向研发领域延伸,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已超过750家。
第三,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4%,远高于同期世界年均4.9%的水平;*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年的近1.5倍,是*年的13.3倍。企业实力和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年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高达35.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5万亿元,比*年增加1.37万亿元;财政收入*年达到3.88万亿元,相当于*年的2.05倍。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7.7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里程为2.34万公里,分别比*年增长49%和22.4倍;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5.7万公里,比*年增长2.88倍,特别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已达4.53万公里;民航港口设施今非昔比,民航航线里程*年底达到211.4万公里,比*年增长13.2倍,沿海主要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34.2亿吨,比*年增长16.3倍;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2.1亿吨标准煤,是*年的3.5倍;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亿千瓦,年发电量2.86万亿千瓦时,分别为*年的10.9倍和11.1倍;通信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年以来年均新增电话用户1亿,*年,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7亿和4.6亿。自主创新不断推进。*—*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1539.6亿元增加到3003.1亿元,年均增长约24%。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进展顺利,在生物技术、航天科技、新材料、信息技术、能源等重点和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分析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目前,重速度、轻质量,重投资、轻消费,重项目、轻环保的现象依然存在,“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屡禁不止,特别是在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尚有差距;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三次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经济增长的代价过大;企业制度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还不少,保障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建设依然滞后。这些深层次问题不解决,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膨胀、盲目追求速度的问题,也很难真正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
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关键是如何把握和运用机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在于努力取得“两个重大进展”:一个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个是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要坚决克服片面追求速度的倾向,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调整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鼓励符合转变发展方式和节能减排要求的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新型业态发展,拓展金融、交通、物流、信息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完善配套政策,抓好重点领域,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把深化改革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完善所有制结构。以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垄断行业企业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预算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国有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土地政策,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要努力取得上述“两个重大进展”,必须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真正树立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真正把发展重心转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克服不顾条件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要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强化质量效益、科技进步、节能降耗、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指标,使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