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样化社会化人性化精细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多样化社会化人性化精细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北京市打造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实践探索

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从“支部建在连上”向连外拓展的工作平台。从我市来看,已在实践上形成了多种成果和形式:

比如,按照市委“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市委组织部提出了依托街道、社区,通过支部建在施工项目上、建在社保所上、建在新建小区上、建在商务楼宇上、建在“两新”组织上等党建工作模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从而将这些游离于传统行政单位、散落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流动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

再比如,全市许多区县、街道和社区加强了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的阵地建设。党员服务中心以“一年365天,天天有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员之家”、“流动党员之友”、“居民群众之托”的作用,真正成为了党员群众“交流的场所”、“学习的课堂”、“互动的载体”、“奉献的家园”。

还比如,许多区县还积极探索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社会化平台,组织群众建立文化、体育、健康、宠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和专项互助组织,涌现了老山东里健康俱乐部、东花市南里社区“公共服务协会”、前门街道“爱心储蓄银行”等服务群众的精品项目。

二、对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理性思考

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有机结合的一种积极探索和主动尝试。在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式、运行制度、活动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高度依附、内循环、大一统、党务化的传统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资源分布的多样化,城市基层的社会性空间正在逐步发育,社会的自主性增强,传统的行政化工作方式的作用空间急剧缩小。在基层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工作条件和所承担的任务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也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否则,就会阻碍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的拓展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的一大创新,从北京市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其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在领导方式上,努力从过去行政化、命令式、强制性的领导方式向协调、指导、服务的非权力方式转变;在组织方式上,努力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式转变;在活动方式上,努力从过去比较多依靠党组织的自身力量,向更多依靠和调动社会各类资源转变;在工作内容上,努力从过去比较封闭与狭窄的党务工作,向区域联动、整体互动的大党建工作格局转变。可以说,通过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促进了党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有机契合和互动提升,增进了党与群众、党与社会的联系,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在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中,还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还存在着组织形式单一、工作思路狭窄和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从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加强对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研究、推动力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载体多样化。即基层党建的区域性工作平台可以是有形的设施化的平台,也可以是其他各种非物化的组织层面、活动层面、制度层面的载体。作为新时期从“支部建在连上”向连外扩展的工作平台,既可以依托像党员服务中心(站)这种需要政府支持和财政投入、有固定办公和活动场所的组织载体,也可以不受办公和活动场所限制,摊群市场、施工工地、民间协会、群众性组织、社保所、物业公司等非单位型的组织,甚至一些工作和活动都可以作为发育区域性工作平台的依托体。比如,一些“非单位型”的群众性和社会化的组织,包括像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外来人口自管会”、“地区行业协会”,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的“健康俱乐部”、群众文体队伍,以共同责任为纽带的“再就业同心家园”、“互助服务社”、党员志愿服务队等,都可成为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重要依托体。

二是资源社会化。是指作为跨单位制的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其建设和管理也应该超越“单位”,从以行政力量推动、以行政经费为主,转变为行政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推进方式,更多地借助社会各类资源和力量作用于党建工作。比如,在全市第一家商务楼宇党委——叶青大厦党委组建过程中,有关人员通过工作赢得了该大厦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的支持,不但顺利组建了覆盖大厦20多家非公企业的联合党委,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经费、办公和活动场所问题。崇文区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党委成立了“社区公共服务协会”的社团组织,形成了“党组织+协全”的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接收会员会费、社会捐赠、开展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促进社区、社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党组织自身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是活动人性化。是指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从党员、群众的切身实际和个性需求出发,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活动质量和吸引力。要从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非单位型”和社会性的特点出发,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工作手段。比如,在活动形式上,要增加文化内涵和情感含量;在活动主题上,党组织活动要能够反映时展和人们心理需求;在活动载体上,可通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网上党校”、“流动党员在线”、党员活动小组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建活动社会化和专业化,提高党组织的活动质量。

四是管理精细化。是指要加强对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在运作管理中一些关键环节的科学设计,进一步发挥、强化区域性工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加强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点位设计,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将党内资源、社会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为地区内的党组织、流动党员、企业、群众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使党组织、党员的服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二是加强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功能设计,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党员、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区域性工作平台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增强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政治归属感,增强党的感染力、凝聚力。三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平台的制度设计。立足解决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在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善于将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一些好做法,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的制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