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扶贫会上县领导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新世纪以来我县扶贫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安排部署新10年扶贫开发工作。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董玲同志,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兴斌同志将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进一步坚定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信心和决心
扶贫开发,对推进科学发展、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国家部委、福建省和自治区各厅局、兄弟县市区及社会各界的对口协作和大力帮扶下,县委、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历史机遇,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和生态移民为主战场,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整合各类帮扶资源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创新扶贫理念,探索扶贫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科技扶贫和教育扶贫,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1.517亿元、28.163亿元和1.223亿元,分别是的6.1倍、25.1倍和8.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37:21:42调整为26:39:35。
二是贫困状况有效缓解。按照自治区1350元的扶贫标准,,我县贫困人口由13.7万减少到6.8万,贫困发生率由34.3%下降到17.1%,贫困面由85.2%下降到37.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94元增加到3941元,增长2.3倍,增幅超过川区,高于全国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均水平,提前3年实现10年扶贫开发目标。
三是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入资金80亿元,实施了县城新区开发、老城区拓改提升、小城镇和以生态移民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建成生态移民村18个,安置移民18695户79294人;实施整村推进93个;新修硬化乡村道路1061公里;建成用水工程21处、应急水源工程5处;改造危窑危房7889间,实施退耕还林127万亩、荒山造林81万亩、禁牧封育4万亩,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
四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发展煤炭、新能源、羊绒、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四大重点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圆枣、草畜、马铃薯、枸杞、劳务等产业,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日趋活跃。
五是致富能力逐步提高。举办各类扶贫实用技术培训532期,培训群众7.45万人次,贫困户户均有1人掌握了生产实用技术,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覆盖面扩大到10个乡镇74个村36856户173594人,资金总额达到3548万元。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97.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1.6亿元,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目标。
六是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全面落实中央和区、市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两基”工作通过国检,教育强县创建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少生快富”深入实施,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已建成的扶贫开发重点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弱有所济”的目标,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七是社会扶贫成效显著。以来,先后有39家区直单位、64家市直单位、25家企业、80家县直(驻同)单位对口帮扶108个村,全县共接收社会捐赠8200万元(其中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惠安县、南安市帮扶5800万元,各级单位定点帮扶2400万元),共有10批次福建客商来同考察项目,帮扶单位先后派出18名干部来我县挂职,我县选派28名干部到帮扶单位挂职锻炼,加强了合作交流,提升了干部素质和能力。
八是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先后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农村基层组织和乡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亲身经历中更加坚定了听党的话、跟党走、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新世纪以来的10年,是我县扶贫开发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群众受益最多的10年。回顾总结新世纪10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和体会是:一是政策到位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10年来,国家和区、市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投资力度前所未有。自治区党委、政府四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对策,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及配套措施。这些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二是加快发展是做好扶贫开发的关键所在。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坚持开发式扶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员组织群众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形成了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支柱产业,提高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三是生态移民是做好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对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环境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异地安置,使山区劳动力资源和扬黄灌区水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有效地改善了迁出区生态环境,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四是整村推进是做好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坚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以贫困村为重点,捆绑使用专项扶贫、社会帮扶、小额信贷和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扶贫资源利用率。五是自力更生是扶贫开发的内在动力。在国家和区、市政策带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全县各级组织和干部合力攻坚,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甘落后、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扶贫对象的主体作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向长期奋战在扶贫开发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希望大家倍加珍惜既有成绩,进一步坚定信心,为我县扶贫攻坚工作再立新功。
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紧迫感
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其间,根据形势发展,做了两次重大政策调整。第一次,制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重点加以扶持。通过这一轮扶贫(即:“三西”建设),全国贫困人口由的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第二次,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用7年左右的时间,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实现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这一轮扶贫中,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从273个增加到592个,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国家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近30年的努力,到年底,全国贫困人口减少到2688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11月29日中央召开的扶贫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动员令,将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连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3地州作为“十二五”乃至今后10年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我县被列为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首位的六盘山片区(共61个县)。新阶段、新形势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国家和区、市对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认真分析和研判我县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这是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必须看到,扶贫开发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在指导思想上,将扶贫标准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作为首要任务,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以片区为重点,锁定扶贫对象,着力提高帮扶的准确性、针对性,扶贫开发工作更加细致入微。在主要任务上,从解决温饱为主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不仅要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冬季取暖,还要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不仅收入增幅要上去,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指标也要上去。政策措施上,针对致贫的关键因素,采取社会保障、发展产业、移民搬迁、教育资助、科技培训、帮助就业和解决住房困难等不同措施,统筹解决贫困问题,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在组织保障上,提出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新的要求必然带来新的工作认识、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的变化,大家一定要吃透精神,调整思路、观念和方式。
第二,必须看到,扶贫开发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扶贫开发承担着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任,超过全县总人口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不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贫穷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人类自然关系失衡的根源,只有彻底消除贫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才能趋于稳定、和谐。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我县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只有广大贫困群众富裕起来,才能扩大需求、刺激消费,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必须看到,扶贫开发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县属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多年的扶贫开发缓解了农村贫困状况,但县穷民贫的基本县情没有变,扶贫开发仍是我县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贫困人口基数大。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当前我县仍有15.2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户籍人口的50.4%,占农村常住人口的61.3%;全县共有贫困行政村119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0%;共有贫困自然村432个,占全县自然村的63.7%;在贫困自然村中,不具备生产条件、需要整村搬迁的自然村128个,“十一五”以来,通过生态移民已经整村搬迁52个,尚有76个贫困自然村需要搬迁。贫困人口增收难。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发展产业难度大,增收渠道单一,交通、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依然是困扰群众生活的主要因素,扶贫工作重心仍然停留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返贫几率高。我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十年九灾,因灾、因病、因教致贫的比例还很高,稳定脱贫难度大。劳动力素质较低。贫困村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多,留守人员多为老幼病残,文化程度普遍低,生存技能差,难以增收致富。内生动力不足。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全县人均GDP仅为7909元,为全区平均水平32698元的24%,人均地方财政收入379元不到全区平均水平3491元的10.8%,全县经济总量小、本级财政收入低,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扶贫开发需求;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空壳,贫困农户收入低、家底瘠薄,自身脱贫能力低,没有过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
第四,必须看到,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我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覆盖县,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扶贫开发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自治区实施的“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役”和35万人生态移民工程,将彻底改善部分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条件。三是近几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全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四是长期的扶贫工作实践,使扶贫资源和要素更加集聚,也培养了一批扶贫干部队伍。五是贫困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十分迫切,信心和决心十分坚定。
面对这些机遇,全县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奋力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三、抓住重点,以强有力的举措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今后10年,是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自治区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富民为先、产业为要、以人为本、富民强县”发展战略,以尽快实现扶贫对象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工作重点,以集中连片贫困村为主攻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相结合,整体推进、分类扶持和统筹发展相协调,大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商贸活县、城镇化带县五大富民强县工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强化生态保护,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为建设和谐幸福新奠定坚实基础。
力争到2015年,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加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速17%,人均GDP达到1.5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2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累计200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000元和6500元,年均增长15%和13%。全县总人口控制在40万人以内,贫困人口较减少7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0%。到2020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三不愁”、“四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冬季取暖,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与全国、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全县上下必须通力协作,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农民素质提升三个重点,全力实施“六个一”,即:编制“一个规划”,突出“一个核心”、实施“一个工程”、改善“一个条件”、提升“一个能力”、抓好“一个保障”,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集中力量打好15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
(一)编制“一个规划”,全力以赴争取重大项目。加快完善《县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结合县情实际,抓紧制实施规划和各专业扶贫规划,编制大项目、争取大项目。创新和完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等各项政策措施,把各种力量、各类资源汇聚到扶贫开发中来。要依据中央和区、市政策导向和群众的急迫所需,编制一些事关长远、推动发展、惠及民生、能够拿得出手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争取项目的底气和砝码。要积极与国家和区、市确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对标”,以为民谋利不气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奋力争取部委、厅局的支持,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规划盘子,为贫困群众加快发展增强后劲。
(二)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是我县贫困的重要原因。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开发式扶贫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和已有产业潜力,因地制宜,加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切实增强内生动力。要做好公司、农户、基地、市场“四篇文章”,引导群众继续发展圆枣、枸杞、玉米、马铃薯、西(甜)瓜、清真牛羊肉、劳务等产业。要高水平建设好同德慈善(扶贫)工业园,积极发展煤炭、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把现代加工制造业打造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升级的先导产业,把穆斯林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导产业,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使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要注重培育服务业增长点,紧紧围绕“红色文化”和“回乡风情”做文章,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开辟以清真大寺、红军西征纪念园、预旺古城为重点的“红色旅游”线,以洪岗子拱北、清真大寺、回乡人家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线,以惠安新村、下马关生态移民新村、古长城、康济寺塔等为重点的生态•人文历史旅游线,努力将打造成“中国西部地区回族绿色(生态)产业县”。
(三)实施“一个工程”,全力以赴抓好生态移民工程。抢抓自治区实施中南部地区35万人生态移民的有利时机,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4.4万人移民搬迁定居任务。对4.4万生态移民,要严格执行自治区关于支持生态移民的23条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好移民群众急需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问题,多做“雪中送炭”,少做、不做“锦上添花”的事,确保生态移民工程健康发展。千方百计抓好已搬迁的8万县内生态移民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以特色种养为基础、以劳务为主体的移民收入结构,切实避免生态移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要不断完善移民村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扶持发展产业示范基地主科技示范点,示范带动移民项目区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四)改善“一个条件”,多措并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县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条件差,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根本举措,进一步完善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各类项目和资金,集中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投入,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饮水、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彻底改变贫困村贫穷落后现状。要实施好“家园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整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危房改造和改厕、改圈等工程,落实绿色村庄和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彻底改变贫困乡村脏、乱、差的状况。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民风建设,努力构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十二五”期间要突出抓好6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未来10年,全县争取实施187个项目,概算总投资628亿元,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98个以上,实现“六到农家”(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到农家)、贫困村“五通”(通班车、通邮、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通网络宽带)“六有”(有幼儿园、卫生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商业服务网点、垃圾收集站)目标,把贫困村建成功能齐全、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让贫困群众享受到跟城市居民一样的文化待遇,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同时,要加快“一核两翼”的大县城建设步伐,完善城镇功能,壮大同德慈善工业园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实施600户以上劳务移民,全部向县城周边、同德慈善工业园有序转移。
(五)提升“一个能力”,群策群力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劳动力就业转移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项长期性、根本性措施来抓,充分依托县内外培训平台,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培训”的方式,大力实施“雨露行动”、“春风行动”和劳动力中长期转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每个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术,为每户贫困农民免费培训2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农民,实现稳定就业和稳定脱贫。要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转移贫困农民收入;要强化教育管理和跟踪服务,不断提高劳务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年均输出劳动力8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以上。要着力抓好阿语翻译、清真餐饮等优势品牌,争取让更多的阿语翻译和商贸人才走出家门,面向全球闯市场。要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支持下岗职工和农村能人在本土创业,让更多人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要加快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落实就业扶持政策。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引导扶贫对象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参与,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依靠双手改变自身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要加快推进教育扶贫进程,按照“中学教育城市化、小学教育城镇化”的思路,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教育园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培训农村师资队伍,切实让孩子上得了学、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巩固、完善和提高“两基”攻坚成果。要把救助贫困学生作为扶贫开发的前瞻性工作来抓,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义务的完学率,为扶贫开发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要进一步扩大“少生快富”工程整村推进覆盖面,切实用利益导向型政策引导群众放弃3胎的生育指标,少生优生。
(六)抓好“一个保障”,多方联动提高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确保贫困人口温饱的基本手段,也是改变贫困状况的有效途径。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扶贫开发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统筹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险为核心的社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把保障措施落实到扶贫对象,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要继续推进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全科村医,方便群众就医。要提高人均筹资水平,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完善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实施妇幼卫生“六免一救助”,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让城乡群众享受公平、普惠的医疗服务。对已经纳入农村低保的3.6万贫困人口,要继续加大提标幅度,并保持逐年递增。要继续实施好孤儿和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生活补助及五保户集中供养等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向城镇和城郊调整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扶贫移民项目,多渠道实现转移进城贫困家庭住有所居。要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继续按照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的办法,认真做好部门定点帮扶和机关联村包户扶贫、结对扶贫。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各类民间组织、志愿者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村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用5~10年时间,形成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管理精细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让每个家庭都得到可靠的保障。
四、加强领导,确保新阶段扶贫开发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惠泽民生、造福社会的民心工程。现在距离2020年只有8年多时间,新时期的扶贫攻坚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领导,关键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务实苦干,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扶贫责任到位、规划安排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扶贫成效到位。县扶贫办要牵头抓总,做好指导、统筹、协调,当好参谋和推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动扶贫开发任务的落实。
二要强化基层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好班子。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切实选派一批有能力、有才干、有抱负的年轻优秀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技术人员到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其特长,努力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贡献。
三要发动社会参与。要继续推进闽宁协作,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切实提高帮扶成效;要积极与央企的对接,争取更多支持;要强化对口支援、村企共建、结对帮扶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团体、慈善组织、民营企业、能人大户等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社会扶贫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良好氛围,形成推进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四要强化资金管理。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排做到“四个倾斜”:向“整村推进贫困村”倾斜;向主导产业倾斜;向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倾斜;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倾斜。项目资金管理做到“四个严格”:严格实行项目公开、公示制;严格监督检查,加强资金运行环节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支付、专户核算”;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滞留扶贫资金现象。
五要强化督促检查。实行目标责任考核是抓落实的有效手段。要建立科学规范、全面系统的扶贫工作考核制度和办法,把扶贫任务转化成指标,用指标评价,拿实绩衡量,靠事实说话。在考核中,不仅要考核乡镇,也要考核县级部门,不仅要考核扶贫开发指标,也要考核致富效果,形成全县奋发进取、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确保10年扶贫开发宏伟蓝图如期实现。
六要强化队伍建设。要按照素质高、作风实、讲奉献的要求,配强干部,强化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扶贫开发队伍。要加强扶贫文化建设,关心、爱护扶贫开发干部,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促进他们安心扶贫开发、真情造福群众。
同志们:新阶段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同德,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为构建和谐幸福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