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农业产业化的做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农业产业化的做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农业产业化的做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您们好:

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组织这次产业化龙头企业座谈会,给我向领导汇报及与各位同仁交流的机会,现在我将××集团的基本情况及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皖王集团发展情况

皖王集团成立于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下,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这和我市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东向战略和融入徐州经济圈重大措施逐步落实,我市经济发展呈现日新月异的景象。我们得益于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这给皖王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皖王集团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厂区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拥有员工近千人,日加工1200吨小麦和80吨营养挂面的生产能力稳居安徽第一,并进入全国前八强行列。2005年,公司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公司三个自主品牌“皖王”、“润发”、“麦香王”面粉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皖王”牌小麦粉被命名为安徽名牌产品,并于05年2月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的评测认证;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和iso14001:1996双体系认证。2005年度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利税三百多万元。

回顾皖王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几年企业取得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可以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注与支持,每当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总会得到你们的鼓励和帮助。

二、促进产业调整,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多年来,皖王集团致力于“支持三农、服务三农”,通过企业产业化经营优势,努力实现六方利益即“农民利益、地方效益、职工利益、企业效益、国家利益、社会效益”同步协调发展。

1、推广和培育良种,优化小麦种植品种和结构。

皖王集团一直把小麦基地建设放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位置。2003年,集团公司开始发展订单农业,2004年集团公司筹集资金200万元,引进了优质强筋小麦良种豫麦34。2005年,继续在萧县黄口镇、闫集镇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豫麦34面积达30万亩;在墉桥区符离镇、夹沟镇等乡镇推广烟农19种植面积达20万亩。2006年计划进行小麦良种培育,在萧县黄口镇、新庄镇、赵庄镇租用农民土地,培育烟农19、郑麦9023-8、豫麦34、皖麦38等小麦良种,力争实现小麦良种基地种植规模3万亩。

2、推广小麦标准化种植模式,建设绿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

2004年起,皖王集团在农委、农技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科学种田和技术推广。先后编制下发了系列田间管理技术规范,从小麦播种、施肥、灌溉等各环节,对农民进行培训。公司还从河南、山东等地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巧,对“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跟踪服务。经过几年的培训,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形空前高涨,并实现了良好的增收效果。

3、做好订单收购工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做好订单农业的收购工作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保证。2006年,集团公司将集中财力、人力、物力,确保2005年订单的收购工作,积极入市,采取定点与流动收购相结合、集中与分散收购相结合的灵活收购方式,认真执行与农户签订的订单合同,让利与农,取信于民。通过订单农业的实施和优质小麦的推广,初步完成皖王优质小麦农业基地的布局,发展优质小麦订单50万亩,小麦产量的增加及优质强筋小麦的价值增值,累计为农民实现增收三千多万元。

4、成立协会组织,打造皖北小麦加工集群。

为了加强行业自律,做大作强当地小麦加工业,皖王集团准备牵头当地小麦加工企业金鸽、银海、锦丰等成立小麦协会,通过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制订行业自律措施,交流行业管理经验,搞好市场分析,对区域内小麦生产、流通和加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宣传和培训,力争把宿州市打造成小麦加工产业集群。

三、皖王集团产业升级规划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

为了响应市政府“两个跃升、一个崛起”的战略,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皖王集团制定了2006~2010年度发展的“1111”规划(100万亩基地、100万吨小麦加工能力、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利税突破1000万元):

1、以黄口镇和符离镇为基地构建皖王农业产业经济带,发展优质小麦基地和畜牧养殖业,基地种植规模达到100万亩,带动种植、养殖农户15万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做大、做强主业,力争到2010年,集团公司拥有日处理小麦3000吨、年加工小麦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3、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麦麸膳食纤维项目利用麸皮进行深加工,年产量可达4000吨(该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年产4万吨营养挂面和2万吨的鲜湿面建设项目。通过粮食精深加工项目的实施,争取到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年利税突破1000万元。

四、皖王集团发展中存在问题

自2003年以来,皖王集团发展进入快车道,加工能力得到突破性的提高,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八强行列,成为安徽面粉加工业领域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代表性企业。皖王集团的发展,造就了安徽省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的同时,业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促进了农民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今年以来,蔓延全球的禽流感给养殖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粉加工副产品麸皮的价格从每吨1180元跌至900元,面粉加工业十分低迷,全行业进入普遍亏损状态。特别是今年国家小麦收购托市政策造成小麦价格坚挺,皖北当地小麦收购价格和河南、山东等地的优质小麦价格接近,面粉加工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皖王集团仅麸皮降价因素,上半年减少收入高达400多万元)。皖王集团受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公司开机率仅为80%,但和周边地区500吨同类型厂家40%的开机率相比,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今年上半年,皖王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计200年度,公司销售收入将突破4亿元。

1、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

皖王集团是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我省重要的粮食骨干加工企业,在今年三月份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上,皖王集团综合指标评比进入全国八强行列,而小麦十强企业中有八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皖王集团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及对农民的带动增收致富的效果,符合国家级龙头企业的申报条件,现在正值国家级龙头企业申报之际,恳请市委、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和举荐。

今年,省技术监督局把我们列为2007年创中国名牌产品的重点培育企业,有市委、市政府的强大支持,“皖王”面粉产品一定会突破宿州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2、粮油运输绿色通道问题

我们宿州市是农业大市,“三农”问题在我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更加重要!解决“三农”问题,除了贯彻执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作为产粮大市的宿州,确保粮食外销、流通渠道的畅通,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提高粮油棉等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立竿见影的政策。相对于我们宿州市,我市周边大多数省市都对粮油棉等产品开辟了绿色通道。例如江苏省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苏中、苏北及茅山老区开辟了农产品“绿色通道”等。由于“绿色通道”对农产品外销外运作用明显,已被各地农民称为“增收通道”。为了更好的贯彻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进徐州经济圈,确保我市优质的农产品迅速、安全的源源的销往沿海发达地区及全国各地,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的开辟粮油运输绿色通道,可否为我市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办理绿色通行证。

运输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对皖王集团来说,受制度和体制的制约,虽然交警、交通、路政等管理部门对皖王运输车辆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宽松政策,但是小麦运输车辆和面粉运输车辆还是经常被罚款、扣车,即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销售。例如:皖王面粉在灵壁、泗县市场销售,运送三吨货物,就要被罚款200元左右,每袋面粉因罚款增加成本1.6元,而每袋面粉的平均利润仅0.5元左右,所以皖王面粉通过火车运输至外地销售从经济上说更合算,这也是皖王产品一直打不开本地市场、外响内不响的主要原因。

3、电费问题:

2003年起,我省多次出台政策,城乡电费同网同价,至今没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我集团公司两个主要的面粉生产基地安徽皖北面粉有限公司和安徽润发面业有限公司分别座落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仿、行政级别相同的黄口镇和符离镇,电价标准都为大工业用电,但皖北面粉公司的每度电的电价构成中一直含有5分钱的低维费,仅此一项,皖王集团全年多支出电费60万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华东电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1230号)中明确指出:“同意安徽省实行城乡各类用电同价。农村用户电价降低的部分,由城市用户负担”。据此,皖王集团恳请市政府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考虑我公司实际存在的困难,协调免除我公司电价的低维费征收,切实降低公司的经营负担,从政策上放宽、放活,一如继往的支持我公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