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经济改革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方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经济改革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方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经济改革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方向

农村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年辉煌的历程,其运行机制已基本步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初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工业、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农村经济改革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三农问题仍不容乐观,要实现县的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还有一场攻艰克难战要打。

一、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

农村经济改革基本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农村改革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现与小城镇的设立与逐步壮大,这一过程已经完成。年,全县普遍实行可耕地的农民家庭承包制,农户耕地经营自主,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到二三产业。乡镇企业的兴起,打破了国有企业的一统天下,乡镇企业与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壮大起来,培育了农村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而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开始被打破。农业、工业、三产业齐头并进发展,生产者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了,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的温饱逐步得到解决。第二阶段是由商品经济进入市场经济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工农商的产业化、科技化、效益化、市场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全面小康的生活,当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过渡时期。近年来,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展很快,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但要达到完全小康还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质量,提高工业所占比重,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县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成就有:

1、产业结构,长期形成的单一经营已被突破,农村经济逐步向多类经济综合经营转变。几年来,县农村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呈现出了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从单一的生产转向多元化多层次综合发展。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比重中由年的减少到××年的,××年农民从事非农行业所得的人均收入为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农行业的产值所占比重由年的%上升为××年的%。尤其是乡镇企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蓬勃兴起,已成为县农村经济的主体。县城南工业园、三十六湾小有色工业区、金江煤区、汾市冶炼区快速发展,成为县工业经济的主载体。××年,全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个,从业人数达万人,占农村劳力数的,工业增加值达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运输、服务业队伍不断壮大,××年县各类商业网点个,销售额达万元,拥有载货汽车辆,货运量达万吨公里,客运量达万人公里。

二是农业内部的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向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格局。林牧副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年的%上升为××年的%,××年农业产业经营产值达万元。

三是种植业内部的结构由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协调发展,××年县经济作物的面积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

农村产业结构在突破单一经营的同时,城乡分割的经济格局开始向一体化发展,城市工业技术、人才优势同农村资源、劳力优势逐步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如县鸭业公司、有君婚纱厂共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余人,创工业产值上亿元。

2、经济形式。打破了过去单一的集体经济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个体经济和私人企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年个体工商户达到了户,从业人员万人,私营企业家。目前,县公有制经济经过改革增强了活力,东山钨矿、泡金山矿、香花岭锡矿等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后企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效益明显好转。

3、市场体系。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村商品市场开始在建立,现在多数农产品收购价格已经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流通,进入市场。据统计××年全县城乡集市达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万元。为了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把握市场供需的千变万化,一些农民开始组织起来从事供销活动,出现了双溪香圩营销公司等组织,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劳务、资金和技术等也开始横向流动,生产要素市场开始出现。农民由过去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以统派购为方向转向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来引导生产发展的方向,追逐市场已成为县农民进行生产的基本目标。

4、自主权。实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改革商品交换体制,使农民有了较大的生产自主权、产品支配权和经营决策权,使农民逐步获得了商品生产者的地位,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商品生产的积极性。

⒌农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底的元,增长倍;电话由年的部增加到××年的部(含移动用户),增长了倍;电视从无到有发展到底的电视人口覆盖率。公路里程由年的公里增加到底的公里,增长了,通乡公路大部分硬化了路面,拓宽了路基,铺了水泥路。

二、三农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尽管农村改革取得了成就,但三农问题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一村、乡布局及耕地划分欠合理。目前县乡镇及乡村点的布局过多,乡镇的基础建设及乡村的基础建设所需的资金较大,这个资金难以筹措。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上讲,家庭经营的优势没有强有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的支撑。从政府管理和对农业的支持政策而言。县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力量弱小。现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少,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不足亩,农户的户平耕地不足亩。且仅有的这点耕地被分割成不足亩大小的小块,可以说在有史以来农村的土地都没有这样细分过。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曾说过生产条件日趋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规律。对这种生产方式来说,好年成也是一种不幸。这种过于分散的土地使用权导致生产资料无止境地分散,生产者本身无止境地分离,人力发生巨大的浪费,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不利农村水利的设施的兴建与修复,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不利于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使县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大部分农业耕作还停留在牛耕和人作的落后状态。导致土地细分的原因:一是在承包土地使用权和农户在分家时,因农民考虑到山区土地的级差性及分配的绝对公平性将土地细分;二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长期虚置,在开荒时存在随意性。仅有的这点耕地在城乡建设中不时的受到不应有侵占,导致农村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农村中虽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旧宅基地的使用率低下,一些村子中央的旧宅基地却因种种原因变成了荒坪。在城市和区业园区的建设中也存在占用农田现象,例如城南工业园和江边风光带,就占用了大量的农田。

(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及民营企业管理欠科学。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不符合现代大生产的要求,因生产资料分散在广大的农户手中,自方经营,生产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且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时期,加工、储藏、运销的能力太弱,使农业生产存在太大的风险。如:前年的姜因产量较高价格降到了元左右甚至销不出去,去年生姜的播种面积大幅减少,使去年年底的生姜价格涨到了元以上,今年端午时生姜的价格涨到元左右。去年的黄豆价格在元以上,今年的黄豆生产便猛增,使价格降到了一元左右。如果不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这种状况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以得到改变,因为对这十七万多素质较低年龄较大的农民的经营水平进行整体提高即使是圣贤也缺少智慧和方法。改革以来县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但民营企业在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欠合理,导致安全事故多,环境污染严重,利润分配不公平等因素,限制了县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过剩,民工盲流较大,农村社会保障落后。农村改革前,劳动力过剩矛盾未能凸现的主要缘由在于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的所谓集体经营制度掩盖了劳动力过剩的现实。农村改革后,由于经营体制的转换及劳动生产率的相应提高,劳动力过剩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由于农村劳动力基数大,年增长率高。目前民工打工主要是青壮年靠自己去本县工矿区、城镇或外地打工开店,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歧视。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中老年劳动力,在过十年二十年这些留在农村的劳动人员必然老迈,现在出去打工的是否回流农村从事低价的农村劳动?目前农民除了养子防老外,几乎没有多少人养参加养保险,他们的老年仅靠子女还是社会救济?因此,如果说三农问题是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则将成为难中之难,若不下大的气力,很有可能成为抑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隐患。

(四)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农业、农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变迁,使县农村体制结构性矛盾充分暴露,农村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首先对经济体制创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源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基层权力结构正在发生一场深刻变革,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农村阶层分化和社会结构非均衡转型,乡村文化整合的任务越来越迫切。整体配套改革势在必行。县实行改革开放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起步并不断得到深化,而政治体制改革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展,严重地制约着农地制度创新和新的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形成。目前县的乡政府及村组织的行政职能形式上过强而服务功能太弱,导致政府和农民关系紧张。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义上是农村社区最高的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尽管像这样的僵化管理体制已成为历史,但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多的乡镇、乡镇的七所八站和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继续存活与农民争利,干扰和影响农村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活动和文化事业发展。这已成为制约县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性障碍。政府在文化、教育、卫生、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职能相对落后。

三、下一步改革必须攻艰克难

县下一步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说到底就是调整一切束缚着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新体制。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一定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总方向,坚持农地制度、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各项配套性综合改革。要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扩大农村规模,如按市场化办法来组织生产、扩大规模,要从组织形式上改,变现有生产方式。

新一轮农村改革应着眼于体制创新,着眼于与农村发展有着更加密切关系的整个国民经济领域,着眼于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并推进各种资源的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加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五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我国农村实行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既拓宽了传统的按劳分配的内涵,也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的下一步改革应遵循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统筹考虑到县生产力多层次性和所有制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新的农民收入分配制度。

(一)加强小城镇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县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村发展和改革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新阶段农村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孤军深入,仅仅着眼农村内部改革,而必须综合配套,全面推进,整体谋划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的进一步减少农村人口这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也是发展中国家要走的路。大力调整合并乡镇,科学规划中心建制镇,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根本的问题是要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农村城市化速度,建设中小城镇。必须打破原有的乡镇行政建制辖区,按照经济节约、布局合理、资源集中配置的原则,科学规划中心小城镇,坚决撤消掉不合理的乡镇设置。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不合理的原有乡(镇)建制,对合并后继续存在的乡镇进行小城镇化建设。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应让由国家进行土地调配,减少农民在购买小城镇的土地使用权费用,使农户快速向小城镇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使小城镇变为大工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彻底消除城乡分割的户籍壁垒。

(二)集中土地使用权

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法制化建设,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科学技术的运用方面,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达到农业的投入少、产出增加。为改变农村土地及其它生产资料过于分散的状态应采用多种承包形式,一是采用股份制形式经营农业,使土地集中在一些农业企业中;二是可由个别农民向集体承包,由承包者向集体交纳一定的承包费,并进行经营管理。三是由政府对偏远的山区的小村庄进行迁移,迁移后的村庄发包给承包人进行基地规模化生产。使小乡村变成大农场。

(三)政治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一要改变人大代表的资格的审查制度,对一些不适合当人大代表的人从制度上进行规定,对适合当选的人要尊重人民的意愿,避免乡(镇)级政府对人大代表的干预,使人大代表更能代表人民意愿。建立乡(镇)级政府干部的离任审查制度,并事先由乡人大代表大会审查,改变唯上不为下的干部作风。二要建立并完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使政府和村级组织的行为完全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的改革方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实行乡镇七所八站由当地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和具体管理的新体制。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而不直接管理下属单位的人权、财权、事权、物权等。四要让从事经营性的乡镇站所完全脱离行政管理体系和财政供养方式,使其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独立地运行。五要积极地培育农村社区性市场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六要完善粮食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七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大力度控制宗族、家族势力,坚决打击、取缔黑社会和准黑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