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值得高校管理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怎样构建和谐校园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进而构建和谐校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高校的调整、合并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合理发展越来越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片面追求规模,忽视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也仍然存在着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成员之间的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也必须引起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和谐。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理想的大学教育离不开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四大教育的和谐发展。
首先,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起高等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最后,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怎样构建和谐校园
在构建和谐校园这个系统工程中,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大方向,是宏观思路。具体来说,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沿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思考,现阶段的紧迫的任务是: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的和谐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全国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在校生已达万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愈加突出。数量的快速增长给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然,并不是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导致质量下降,但二者关系必须处理好,这就需要学校从全面质量观出发,综合考虑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和谐发展。而高校在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没有处理好三者关系的现象,致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单调化、模式化,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简单套用本科教育模式,使教育事业无法得到协调的发展。未来大学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随着发展空间和方式的不断拓展,以不同的层次、类别和形式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受教育者的成分也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要更加以人为本,实现不同层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注重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要实现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的和谐统一。管理的本质是决策,目的是通过分层决策,实施科学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管理有它的标准与规范,有其科学性、规范性。而服务就是为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服务。有人提出,管理就是服务,其实二者有不同的内涵,对高等教育自身来说,科学化的管理是服务的前提,无论是什么层次的管理,没有科学化的管理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现代的大学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服务是科学化管理实现的保障,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都使科学化管理得以顺利实施。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当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但是,长期以来,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愿意做科研、不愿做教学的现象,更有甚者,身为教师编制,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导致教学与科研相割裂,忽视了二者人才培养内在的一致性。其实,优秀的教师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师。广大教师应当利用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教学内容的源泉。同时,还应当建立一套围绕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新机制,吸收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广大同学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四,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和谐统一。高校在发展基础研究的同时,应当大力加强应用学科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有效机制。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全面发展,使高校真正成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基础研究与应该研究的和谐关系时,还需要重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和谐统一。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应坚持自然科学学科发展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并重的原则,还应当注重文理交叉学科的发展,按照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培育新生学科。
最后,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主体,无论是促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创造活力,还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要通过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党内民主制度,完善高校党委的领导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构建和谐校园这一系统工程不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