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全国爱国卫生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全国爱国卫生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国爱国卫生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爱国卫生和卫生防病工作,动员部署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卫生整治活动,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新高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出席这次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首先,我代表全国爱卫会对各地区、各部门长期以来对爱国卫生和卫生防病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几年全国爱国卫生和卫生防病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要求,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近几年爱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自2003年新一届全国爱卫会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吴仪副总理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爱卫会的共同努力,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参与抗击重大传染病的斗争。2003年4月24日,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新一届的全国爱卫会成立并召开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卫生防病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爱卫会主任吴仪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各地、各部门响应会议的号召,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把抗击“非典”作为爱国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以整治环境卫生、提高防病意识、增强保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爱卫会与中央文明委联合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抗击“非典”疫情,巩固防治成果。2004年上半年,针对全国部分地方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全国爱卫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爱卫会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协调有关成员单位,广泛发动群众,大张旗鼓地开展以预防和控制禽流感为重点的春季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农贸市场的活禽销售进行检查、指导,引导各地加强管理,防止人间禽流感疫情的发生。爱国卫生运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为取得抗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明显进展。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是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几年,中央财政加大投入,支持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我们重点加强对农村饮水水质监测和饮水消毒工作,保障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减少饮水型氟中毒、砷中毒对群众健康的危害,我们对地氟、地砷病区进行高氟、高砷水源筛查,界定病区范围,重点支持降氟、降砷改水工程建设。卫生部与水利部联合制定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中央财政在2001—2002年投入8.5亿元国债资金,解决了37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高砷水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共同制订了《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38.4亿元,解决2120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在血吸虫病疫区和中西部农村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项目,规范制订了《农村户厕卫生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农村改厕工作与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实现血防综合治理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为改善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状况,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农村学校卫生厕所的建设。到2004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6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53%。

(三)卫生创建活动蓬勃发展。随着广大群众卫生环境意识和预防疾病意识的不断增强,全国掀起了卫生创建活动的热潮。本届爱卫会成立以来,全国已有16个城市、107个镇和11个直辖市的区通过了全国爱卫办组织的评审考核,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镇、区)”。截止2004年底,全国爱卫会累计命名了66个“国家卫生城市”、196个“国家卫生镇”和14个“国家卫生区”。其中,四川绵阳、广东江门、吉林四平、江苏张家港、新疆库尔勒等一批先进典型城市,通过卫生创建活动,明显改善了基础设施,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了行业管理,提高了群众的卫生意识,在全国卫生创建活动中,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吴仪副总理关于确保创建工作质量的指示精神,组织建设、环保、卫生等有关方面专家,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城市(区、镇)进行现场考核和抽查,对已命名的国家卫生城市进行了复查,并组织卫生创建单位相互观摩和学习,引导各地重点解决背街小巷、旧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以及“五小”行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密切合作,开展了建设健康城市的试点工作。其中,上海、大连、苏州等一些城市按照建设“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的理念,制定行动计划,开展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单位活动,提高了卫生创建活动的水平,丰富了爱国卫生工作的内涵。

(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进步。我国是一个多种疾病负担繁重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广大医疗防疫人员不畏艰苦,开拓进取,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大力推进了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建设明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大幅度提高,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4年1月,全国正式启动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全国31个省份通过网络报告传染病疫情,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动态统计和分析。到2004年底,全国有93%各级医院和43%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网络疫情直报。医疗机构发现疫情最终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由过去的24天,缩短到现在不足1天,为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了切实保障。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和吴仪副总理的讲话精神,加强艾滋病疫情监测与控制,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努力推广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11月30日,总书记视察北京佑安医院,探望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并作了重要指示。今年春节,总理到河南省上蔡县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看望和慰问艾滋病患者,与他们共度新春佳节,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战胜艾滋病的坚强决心,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国务院成立了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吴仪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明确了血防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各地深化血防专业机构改革,普及血防知识,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医疗救助,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努力控制疫情蔓延。国务院还召开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强疫情监测,落实防治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卫生部会同财政部去年底安排补助地方重大疾病防治经费15.3亿元,超过过去10年投入的总和。同时,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2004年各项承诺资金超过1.8亿美元。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经过全国医疗防疫人员的不懈努力,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病防治取得了成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定的氛围。

(五)部门间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全国毒鼠强专项整治活动中,各级爱卫办积极协助农业部门做好城市灭鼠和杀鼠剂经营资格核准等项工作。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中,我们协助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基础性工作,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各级爱卫办还大力支持开展全球第十二个“让世界清洁起来”活动,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围绕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各项重点工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中央有关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二、当前爱国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得还不够广泛、不够深入,与当前卫生工作和人民的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爱国卫生运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其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爱卫会的议事协调作用发挥得不够。保护人民健康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卫生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卫生部门的基本职责,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也肩负着重要责任。爱卫会作为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承担着协调搞好社会卫生工作的职责。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爱卫会机构,如何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组织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来推动卫生工作,是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重点抓了项目建设,对面上的工作缺乏指导。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社会性和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靠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几年来,我们在卫生创建活动和农村改水改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广泛发动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多部门共同行动,开展健康促进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方面还做得不够,对地方工作缺乏有效指导。

(三)卫生宣传教育不适应工作需要。几年来,各级爱卫会和卫生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围绕防治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控制吸烟、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等,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但还没有形成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宣传方式单一、缺乏经常持久、声势不大、效果不够明显,全社会讲求清洁卫生、注重健康防病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四)工作方式不适应形势要求。一些地方对爱国卫生和健康防病工作抓得不够扎实,注意发挥政府部门的力量,忽视社会的力量;注意发挥专业部门的作用,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经常性工作机制和保障条件建设;特别是增强广大群众健康意识、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和长远规划等方面工作比较薄弱。

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改进。

三、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出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针对当前卫生防病形势,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的特点,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

目前,正值春夏之交,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对城乡卫生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整治,为增进人民健康创造有利的条件,并形成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具体要求是:

第一,每年的4—5月份,各地要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发动广大群众,在城乡普遍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重点是加强农贸市场、“五小”行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彻底清除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死角,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二,结合贯彻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和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各种卫生防病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依法履行防病义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第三,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结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的除“四害”活动,降低“四害”密度,防止病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第四,从今年开始,全国爱卫会要根据卫生防病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每年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对各地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督查人民群众关心、与预防控制疾病紧密相关的卫生难点和热点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宣传报导和监督,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推动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这次会议后,各地要抓紧时间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好今年的活动。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要组织检查。(二)继续围绕工作重点,抓好各项爱国卫生工作

第一,坚持以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卫生和农民健康高度重视,去年底拨付的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经费中有1亿元用于农村改水改厕,有1.1亿用于农村改炉改灶、开展氟砷饮水筛查。国家发改委2005—2006年安排20亿元国债资金解决农民饮水安全,安排10亿元建设农户沼气,重点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血吸虫病重疫区和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对于推进农村防病改水工作,要按照先急后缓、标本兼治的原则,建设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各级发改委、水利、卫生等部门要明确职责、紧密配合,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村改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和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经常性水质监测网络,落实人员、任务、责任、设备和工作经费,提高农村安全饮水的卫生合格率。

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提倡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和沼气池,努力提高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在氟砷病区要积极推进改炉改灶,认真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使用降氟降砷炉灶。各地、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民健康问题,加大项目管理,认真落实责任,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各级爱卫会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建设质量,切实改善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

第二,继续以卫生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群众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卫生创建活动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顺应了城镇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要求,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各地要结合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卫生防病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卫生创建活动。东部沿海地区在创建活动中,要坚持城乡联动,整体发展;中西部地区要以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为重点,带动村镇卫生。卫生创建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的城市,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各地卫生创建活动要与创建文明城镇紧密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为了促进基层的爱国卫生工作,从今年开始,全国爱卫会将组织各地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村评选活动,并择优通报表彰。通过组织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村评选活动,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各地在卫生创建活动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注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卫生创建质量,不要搞弄虚作假,临时突击,不要搞花架子,应付检查。卫生创建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尽心竭力为人民解难事,坚持不懈为人民做好事,注重实际效果。各级爱卫会要不断改进选评机制和工作方法,避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多采取暗访的形式,了解真实情况,帮助创建单位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确保质量。

第三,适应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除“四害”工作。除“四害”工作历来是爱国卫生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对预防和控制鼠疫、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登革热等媒介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降低媒介生物的密度,是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病媒传播疾病暴发流行的有效手段。开展这项工作不仅要靠政府组织、发动,还要靠机关、企业、学校、社会团体广泛参与,既要动员广大群众自己动手,除害防病,又要培育和规范除“四害”的产业,引导健康发展,防止生态污染。

第四,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增强群众自我保健能力,这是做好卫生工作的基础。不仅要普及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的卫生知识,还要普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让群众学得懂,会掌握。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把“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相约健康社区行”和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讲究卫生,个个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特别是艾滋病、血吸虫病和肺结核病的防治。”这是2005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目标。为此,在疾病控制方面,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今年是中央提出三年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年。我们不仅要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素质和能力建设,加强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灵敏准确、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建立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第二,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机制。保障公共卫生体系有序高效的运行,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经费保障机制。各地在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20远景规划时,要制订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落实疾病防治政策和干预措施。

第三,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新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建立有效、综合和协调一致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预防、报告、公布、控制、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各地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落实。进一步加强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流动人口和集体生活群体的预防和控制、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减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要研究制定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相关政策,对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地安排卫生资源必须考虑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

(四)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爱国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必须组织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在机关、学校、工矿、街道等各行各业建立经常性的工作制度。仅靠一时突击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薄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出真知”,经验来自于基层。全国爱卫办和各级爱卫办都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使爱国卫生运动成为一项群众自觉参加,深入、持久的经常性工作。

同志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决心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知难而进,继续努力,把爱国卫生和卫生防病工作做得更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