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走自主创新之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走自主创新之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走自主创新之路

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今天在北京闭幕,本网记者就自主创新话题采访了大连市长、人大代表夏德仁。据夏德仁介绍,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在坚持自主创新战略中协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着力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积极构筑完备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搭建科技研发、孵化转化、科技投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猛跨越。大连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先后被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门授予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动漫游产业基地等称号。

新实力、新跨越,铸就大连自主创新新气象

本网记者:过去的5年间,大连市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87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是上一个五年的3.47倍。其中2007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0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02亿元,分别增长38.8%和43.3%。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请夏市长谈谈在大连是如何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

夏德仁:5年来,大连市大连科技工作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瞄准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对科技的需求,围绕提升自主创新总体实力、集聚战略高技术产业、构建完备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战略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跨越发展的喜人成绩。

以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标志,自主创新总体实力跃上新高度。5年来,大连市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不断培养和凝聚高水平创新人才,超前部署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强化创新基地建设,在若干重大技术领域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自主创新总体实力跃上了新高度,为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2所,市级以上自然科学类科研院所32家,国家重点学科17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万人,两院院士2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0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30人,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共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9个,成为大连开展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科技产出水平明显提高。累计申请专利21596件,年均增长47.8%。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7项,获省级科技奖励295项。特别是在反映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发明奖方面,大连有7项成果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级风电装备;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30万吨超大型油船实现我国超大型油船设计与建造“零”的突破;水稻“连粳2号”等9个品种共计463克成功搭载神州六号,填补辽宁省太空育种空白;大连化物所研制的多种型号催化剂已成功应用于卫星、运载火箭、宇宙飞船的姿态控制等系统;永磁悬浮技术、第3代移动通讯技术、燃料电池及氢能源利用、纳米材料等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从中试转向产业化。

以领军型企业培育为核心,战略高技术产业集群实现新跨越。5年来,大连市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牵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领军型科技企业,抢占技术与产业竞争制高点,构筑战略产业新优势。光电子、数控、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在全球资源配置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在数控系统研发领域,大连形成了以大连机床、光洋科技、大森数控、高金数控和瓦轴集团为代表的、国内整体实力最强的数控机床企业集群。大连数控机床产业已建立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到整机生产和组装的开发与产业化完整链条;大连光洋与清华、哈工大等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2轴6通道5坐标联动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占领国内制高点,在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替代德国西门子840D高档数控系统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大森数控在国内中低档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大连机床集团自主研制出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填补国内空白。

光电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以路明、长城光电、九久光电、科利德等30多个企业为核心,光电子产业初步形成了从外延片、蓝绿光芯片、封装到下游应用产品比较齐全的产业链条,并成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示范基地。路美芯片实现我国高品质半导体发光芯片规模化生产零的突破;在世界竞争中,大连的光电子产品屡屡击败日本、荷兰等强大对手。大连路明研制的全彩显示屏已经矗立在世界杯赛场上;大连长城光电公司的LED全彩显示屏将应用在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上。

软件产业迅速崛起。大连市是全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先后被认定为国家软件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动画产业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华信、海辉、大连东软、华畅、锦达数据等一批软件企业短短几年迅速崛起,整体形象备受世人瞩目。近年来,大连软件业在继续扩大国际外包市场同时,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转变。大连华信在同美国高勤、德国SAP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中胜出,一举中标乌兹别克斯坦全国铁路财务系统信息化工程项目,将民族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华畅、连顺等企业通过嵌入式软件产品集成研发,推出一系列“大连研发”自主创新产品;大连还率先成立了国内首家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为软件企业提供从软件产生、确权到维权的“绿色通道”。

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发展。在新材料领域,通发双金属复合导线、裕祥涂料、三科纳米、三环复合材料、盛辉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等一批新材料领域企业及其创新成果正逐步实现产业化;燃料电池观光示范车开始试运行。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新药研发基地落户大连,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和人工细胞培养珍稀名贵中药材;富生制药公司“水溶性人参皂苷Rg3中间体”等项目快速推进;珍奥集团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心肌肽素”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和注册批件;远大制药研发的“β-揽香烯及其乳注射液”取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

以科技孵化网络建设为支撑,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步入新阶段

本网记者: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大连新的支柱产业,大连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益于科技孵化器。请夏市长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夏德仁:近年来,大连着眼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致力于构筑大连科技企业孵化高地,在国内率先实践一系列超前发展理念,构建起以科技孵化网络为支撑、具有大连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科技服务这一新型业态迅猛发展成为大连现代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组织网络化、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格局和“综合孵化与专业孵化互动、一次孵化与二次孵化互补、科技孵化与创业投资互联”的孵化体系,并通过国家科技部“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验收,成为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摇篮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体,在推动大连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孵化器建设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一是“官助民办”的建设与运营模式。由政府以政策、项目和少量资金进行引导,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创办孵化器。目前已建立成20余个民营科技孵化器,民间投入超过总投入70%以上。二是孵化器+技术产权交易的组合模式。将孵化器与技术产权交易进行组合运作,拓展孵化器服务功能。光洋国际工控产品·技术转移中心吸引255家知名院校和工控企业入驻,年技术产品交易额超过2亿元。三是专业化综合化互补的服务模式。通过提供专业化设施与服务,形成创新型企业积聚效应。目前全市已建立了软件、生物等5个领域专业孵化器16个。四是国际化与集团化的拓展模式。充分吸纳国外高端创新资源聚集,提升在孵化企业技术档次;由成功经营者主导的跨所有制、跨产业的孵化集团,支撑和丰富城市孵化创新的发展格局。

二次孵化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大连市率先提出并实践了二次孵化理论,以进一步延长孵化链条,实现孵化器功能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延伸,形成了孵化器功能提升、二次孵化基地建设及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大连第一家二次孵化基地——大连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孵化面积1.3万平方米,吸引大连光电研发中心等5家单位入驻;规划面积6万平方米的大连民创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开工建设,将建成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型产业孵化基地。理工大学科技园、旅顺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等一批二次孵化基地正加紧建设。

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建设快速推进。创新园是中国科学院与大连市人民政府院地合作重点项目,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第3个中科院与地方合作共建的创新转化基地。创新园以完善国家创新价值链为使命,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中试中介、孵化转化为主要内容,努力建成我国重要的创新基地及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成果源和辐射源。目前,已聘请美国BBB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事务所按国际标准完成园区概念性规划和启动区城市设计规划,创新大厦将于年底前封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洁能源等3个项目即将入驻,大连理工大学确定建设占地42公顷的大学科技城项目。

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全市在孵企业达到1332家,在孵企业从业人数54491人,累计孵化企业数2221家,累计毕业企业663家。一大批孵化器毕业企业迅速形成产业规模,三仪动物公司通过在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中心一年半的孵化,已联合其它企业在香港二板市场成功上市;创思福公司自主研制三大系列、40种偶合器成套设备产品,自主创新的技术及产品数量在国内同行中位居首位。

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为载体,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呈现新局面

本网记者: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同时,大连是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

夏德仁:大连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不断聚焦知识产权战略,全市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协同提升,为率先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驱动力。大连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共有31家单位获得国家、省、市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单位称号。2007年申请专利8730件,增长22.8%;专利授权2957件,增长39.6%。

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日益完善。围绕创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大连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政策法规、条件支撑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2005年,成立了大连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搭建了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2006年,全市10个区市县成立知识产权局;2007年,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增设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处,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同时将科技成果奖励和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整合,使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更加顺畅。设立了专利资助专项资金。建立了以9家专利公司、10家商标机构为主,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为辅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

国家级专利展示与交易平台初步形成。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辽宁省政府和中国贸促会主办,大连市承办的“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已成功举办5届。共有来自30个国家、地区的7000余家厂商、5万余件专利项目参展,参观洽谈人员50余万人次。展会期间相继举办了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专利侵权案件公开庭审等系列活动。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不断强化。建立了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案件移交、多方联动的工作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联合开展了专项市场检查与执法行动。健全保护知识产权举报制度,成立了大连市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开通了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电话12312,搭建了集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于一体的举报投诉平台,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根据近年展览业迅速发展实际,大连加强了展会的知识产权监管力度。建立了知识产权公开制度,定期《大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广泛开展。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街头普法、知识产权有奖竞赛、万人签名抵制侵权产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活动。以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和青少年为重点对象,采取举办专业培训班、高层论坛、报告会等集中培训与委派专家到企业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知识产权培训。近年来共组织不同层次的知识产权培训班60余期,培训人员近2万人次,建立知识产权示范学校5所。

以优势农产品技术开发为先导,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力实现新突破

本网记者: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过程中,大连是如何让创新的成果服务于城乡协调发展?

夏德仁:大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任务,以优势农产品技术开发为先导,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优势农产品技术开发成效显著。通过大力实施国家和市级星火科技富民工程,推进“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进了2000项左右国内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建立了13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了19个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先导企业,组建了农业科技转化中心,组织农业优势产业新品种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科技联合攻关,解决了无公害蔬菜工厂化栽培技术等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初步形成海珍品、高档海水鱼、大樱桃及功能水果、优良畜牧及桑蚕等优势产业链条,打造出“棒棰岛”海参、“绿晨”绿色蔬菜、“戴格润”甜樱桃等知名科技品牌。

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吸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进驻,研发功能和示范功能进一步提升。立邦大樱桃生产基地有限公司已建设名特优苗木基地700亩,栽种苗木5万余棵;中农金牛奶牛发展有限公司新建XY种牛繁育中心,年繁育优良奶牛800头。大连农科院普兰店科技成果示范基地、金州金科生态园艺场等示范园区成为带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科技兴海工程进展良好。积极推进“海参工厂化养成及深加工”、“鲍鱼、扇贝育苗及养成”等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中科院沈阳分院、青岛海洋所、大连化物所联合成立大连玉璘海洋生物研究所,推出牡蛎聚糖核酸钙等新产品20多个;“全效能速食海参加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研究”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要突破,提高了海珍品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獐子岛渔业集团组建的海洋生物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首批聘请1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到驻点村(企业)服务,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由农科院与大农公司开发的“农信之窗”农业信息系集实用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查询等服务于一体,实现了市、区县、乡镇、村四级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大连市科技局与大连电视台合办的“农科快车”栏目已播出100余期,成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渠道。

新定位新举措,打造大连自主创新新优势

本网记者:围绕自主创新战略,大连市政府推出哪些新举措?

夏德仁:几年来,大连市围绕推进自主创新,立足营造良好环境这一基本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和关键环节,持续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不断改进工作措施,使全市科技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充分迸发和涌流,大连自主创新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积聚,为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为根本,优化自主创新软环境。近5年来,大连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十多个有关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范性文件。2006年,贯彻落实国家和辽宁省科技大会精神,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及市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的出台,在科技投入、企业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基地与平台、创新型人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系统的创新激励政策,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2007年,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细则文件正在陆续出台。2006年正式颁布的国内第一部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大连市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条例》,在中介机构科技投入,科技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科技孵化和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提供良好法制环境。

以整合科技资源配置为关键,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优化科技计划经费配置结构,重点向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倾斜,2003年以来累计向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投入研发经费2.2亿元,占市本级研发经费总额的60%以上。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全面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评审,建立立项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促进的新机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和立项等信息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确保科技计划立项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放大作用,探索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跟进投资等多种投入方式,实现国家、省、市研发经费上下联动,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2003—2006年间累计获国家、省研发经费支持超过10亿元,吸引社会各类资金120亿元投入科技产业。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06年我市首次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成立了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大连市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共同搭建融资平台,共有180家企业获得资金支持1.5亿元。

以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手段,培育自主创新主体。2003年以来,大连市共实施以企业为承担主体、产学研合作的科技项目500余项,每年拿出研发经费的50%支持中小科技企业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研发合作。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实现企业与院所和高校间的优势互补,全市由企业牵头组建的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6家,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的56%。由大连理工大学、长城光电、路明集团等共同组建成立的大连光电研发中心,为把我市打造成国内重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大连工业大学为核心技术依托,联合獐子岛渔业集团等5家我市优势农(水)产品加工企业组建“大连市农(水)产品深加工产学研战略联盟”,瞄准农(水)产品深加工前沿技术开展合作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探索优势产业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积累了经验。2006年,大连选择冰山、华信等15家科技意识强、创新潜力大、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组织实施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探索了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人才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为重点,截至2005年底,大连开发类科研机构已全部改制为企业,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创新活力。

以实施科技人才战略为依托,构建创新型人才团队。2005年,大连市修订了《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首次设立大连市最高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功勋奖和技术发明奖,提高科技进步奖奖励标准。两年来市政府出资1000万元,重奖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企业、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缓解大连在软件、光电子和先进制造等领域高端人才缺乏的状况。重点支持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开展软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助880万美元的“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于2006年投入使用,年培训日本语和专业技术相融合的国际复合型专业人才3000人次。加强国际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积极帮助企业培育急需的外向型复合人才。聘请纽约州立大学丹尼斯·西蒙教授为我市首位外籍科技顾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建立大连市科技人才海外培训基地,从中小型科技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科技管理机构选派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进行科技管理与创新培训。

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目标,提升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在推进自主创新的进程中,大连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以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目标,组织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导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开展技术引进和国际交流。软件产业通过引进跨国公司在连设立研发机构,打工学本领、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软件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国第三大软件研发、外包中心。路明科技在政府支持下收购了美国第三大LED企业的光电子资产和专利,在大连光电产业园建立生产企业,带动了LED产业上下游企业向大连集聚。光洋科技通过加强与德国PA公司的合作,加速了数控系统自主研发进程,短短一年时间开发出50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重工·起重引进先进的兆瓦级风电装备设计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正为中国水利水电集团自主开发兆瓦级风电成套装备。船舶重工在引进技术和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30万吨超大型油船、4000TEU级大型集装箱船。大连雪龙产业集团与澳大利亚凯斯特拉研究公司合作建立生物工程研发中心,对活体采卵技术和卵母细胞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了高档肉牛的繁育和生长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