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年。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必须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全面回顾总结“三农”工作,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

2007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部署,在自然灾害严重、市场竞争加剧、供求关系趋紧、要求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延续和发展了近几年来的好形势。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地抵御和战胜了洪涝、干旱、台风和森林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较好地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市场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农业农村发展呈现难得的好局面。农业增产增效取得重大成绩,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取得重大成效,首次实现连续4年每年增收300元以上,农民增收缓慢的状况明显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交通、通信、水利、电力、沼气、农机和农田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步,1.5亿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7.3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400多万困难群众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成效;农村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综合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有成功探索,其他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取得重大改善,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深受亿万农民拥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过去的5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时期之一,也是多年期盼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的时期。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根本的一条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中央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连续出台了4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大举措,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条件办的大事。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要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农民看病就医的负担;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筑了农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推动了城乡平等就业的进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鲜明确立了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基本构建起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正在形成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符合农村实际,深受农民欢迎,是完全正确的。从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来看,有不少经验值得很好总结,有几条原则必须长期坚持: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必须坚持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加工用途不断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总量增加较快、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但受资源短缺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制约,扩大农产品供给的难度增加,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人口结构加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问题逐渐突出,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特征逐步显现,我们面临着继续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双重任务。随着统筹城乡力度加大,城乡关系和利益格局正进行重大调整,城市发展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增强,但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融合不断加快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稳定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顾过去的5年,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确实很好,成效确实显著;综观当前的变化,农业农村发展机遇确实很多,挑战确实严峻;放眼未来的发展,农业农村工作要求确实很高,任务确实艰巨。总的看,目前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积极顺应变化趋势,加快完善政策举措,努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三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总体要求、目标道路和工作任务,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特别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攸关“三农”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以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保护作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从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消费需求巨大的实情出发,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作为首要任务;从农业劳动力数量多、农民收入对农业依赖强的状况出发,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从我国耕地紧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出发,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出路;从农户众多、经营规模小的特点出发,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重要基石;从我国生态脆弱、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的情况出发,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努力方向。

(二)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对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出的方向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促进城乡市场开放统一、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大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城市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进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我国现代化建设双轮驱动的格局。

(三)坚持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是农民。党的十七大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对加快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些新目标新要求,切实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努力使包括农民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四)依法保证农民的平等权利。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并在多处强调公平公正、均等均衡、人人享有、覆盖城乡等思想。切实在各方面落实农民的平等权利、体现农民的平等地位,必须树立公平对待农民的理念,完善保证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政策法规。在经济方面,形成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环境、保障农民平等就业的体制和保证农民公平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在政治方面,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在文化方面,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在社会方面,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尽快改变城乡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

三、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关键之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一是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并且还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对农业补贴是我们必须长期实行的基本政策,要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特别要加大对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力度。要抓住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时机,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

二是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要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高度重视“菜篮子”产品生产,抓紧落实国家出台的扶持生猪、油料、奶牛等重要“菜篮子”产品生产和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着力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增强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努力让农民从农产品价格和劳动报酬中得到更多收入,努力让农民从政策和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田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要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继续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要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发展农机大户,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要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搞好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四是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公益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组织实施好农民培训的各项工程,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抓紧出台税费优惠等配套政策。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农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五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适当提高农村扶贫标准,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度,增加农村沼气投入,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完善农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增强基层财政实力。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发展业务。妥善处置乡村债务,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化解试点工作。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和管理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一定要切实抓住;面对的严峻挑战前所未有,一定要有效应对;肩负的繁重任务前所未有,一定要埋头苦干。要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推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和干部配备等方面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要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改善农村民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二要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巩固和发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三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多种形式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四要切实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把农村社区建设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