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提出,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理论的形成与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关于发展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新发展理论,是以发展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表现形态,其体系架构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观察当展问题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第二,关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的新概括、新结论;第三,关于发展的具体的制度安排、道路选择和战略设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构成当代中国新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调寄贺新郎周达斌撰文并书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以邓小平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为起点的。邓小平从中国基本国情和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出发,把发展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继承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学说,提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框架。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强化并扩展了发展这一主题,凸显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新发展理论在价值取向上的提升和向普世性发展理念接轨的重要标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系统地概括、凝炼和推进了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理论,把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也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发展观的形成和演进过程。邓小平为促进中国发展,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也就是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理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集中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领导力量问题。关于社会主义问题,关于党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总题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上,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上,从中国走向世界、汇入时代潮流的大趋势上,集中地提出和解决“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理论具有了更加鲜明而系统的表现形态。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演进的过程,也是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一)对发展这一主题的确定、阐释和认识的深化。

邓小平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明确地揭示和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题是发展。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是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对新时代的特征、趋势等的综合考量上确定“发展”这一主题的,并且特别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并扩展了“发展”这一主题,强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提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和战略任务,大大开阔了我们在发展问题上的视野。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从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的主题这三者的统一上,把“发展”这一主题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提升到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确立了观察发展问题的两大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原则,并以此为核心全面确立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发展理论。

(二)观察发展问题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

当代中国新发展理论的精髓,即它的哲学思想基础,它的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即发展哲学思想,构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关于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制定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高度评价、坚定贯彻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并在新的条件下引出了新的观点和结论,作出了新的阐释:突出了解放思想的内容和要求,强调必须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地坚持实事求是;突出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并对这“三大标准”的思想作出了新的阐释;强调观察发展问题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又必须具有世界眼光、时代思维、改革意识、开放观念,并以其独具特色的社会改革开放观为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增添了新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强调观察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始终与时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科学发展观同样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点,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更加集中地、鲜明地把这一世界观运用于观察、解决发展问题上,突出了社会矛盾的协调性、社会关系的和谐性、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的观点,以及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同尊重自然运行规律的一致性等思想。

关于以人为本的崇高价值观。邓小平不仅高度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而且重视并凸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提出了有名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评价标准的思想,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者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发展的成败的评价标准;他提出的著名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强调经济发达与社会公正的统一,将共同富裕这一价值目的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本质论也就是社会主义目的论、社会主义价值论;他关注人的发展、人民利益的实现、人民需要的满足、人民素质的提高,强调“人是目的”与“人是关键”这二者的统一,强调“人民为本”的价值理念、价值原则。坚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他提出的“三个代表”,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价值承担和价值诉求;他在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社会的公正和全面进步,并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各个方面;他明确地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继承邓小平的“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念和强调的“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地、集中地概括为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推动发展的价值观念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并且从人是根本目的、人是根本动力、人是根本尺度的统一上界定“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涵,从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的统一上确定“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我们观察、解决发展问题努力做到合目的性,这个目的就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即共产主义的理想。

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论。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邓小平重视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指导思想的统筹兼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统筹兼顾。他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实行非平衡的发展战略,同时又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其他各领域建设的协调、互动关系,坚持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坚持社会公正,防止两极分化;坚持普遍繁荣,防止区域失衡;坚持发展与稳定的统一,在发展基础上求稳定,在稳定环境中求发展。进一步强调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导思想的统筹兼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思想方法。进而强调以人为本的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提出了著名的“五个统筹”,将统筹兼顾的视野从社会与区域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扩展到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提出执政党和政府要努力增强统筹兼顾的“五大能力”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本领”;强调统筹兼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指导原则。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提出和阐发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新发展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即观察中国发展问题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新认识、新概括。

这是当代中国新发展理论架构的第二层次,即关于发展的普遍性规律的结论,包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概括。

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与创新。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心问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近三十年的实践与理论的探索,取得了逐步深化的伟大的思想成果。①关于中国社会现处历史阶段的问题。邓小平首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中国的国情作出了冷静的科学的判断。其后,我们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历史任务、发展趋势等作出了日益深入和全面性的认识。②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经济发达与社会公正的统一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的上把握和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使我们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认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高度,向前推进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即社会主义的价值定位,是在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和过程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③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认识的深化。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开放的社会,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又是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认为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质和特征,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作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等一系列论断,认为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的政治特征,我国政治改革开放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其后,我们按照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坚定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了整个社会生活民主化的进程,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论断、新机制、新举措。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文明特征论,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精神文明。其后,我们不断推进和深化对社会主义文明特征的认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论断,将“两大文明”扩展为“三大文明”;进而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论断,强化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我们不仅要建设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要建设好社会文明(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进步的社会,也是全面文明的社会。总之,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等问题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论断,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时代转变,确立了生机勃勃的现代形态的社会主义。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创新。在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与时俱进,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开拓了党的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强调中国的发展“关键在党”,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任务,就党的执政体制、领导体制的改革和政治、思想、组织路线及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从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的统一上,从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统一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作出了“三个先锋队”的新论断;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的着力点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的与时俱进,加快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作,提出了执政行为的道德规范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行为的制度规范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行为理念和行为规范上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创新。邓小平对时代的新特征作出了科学的判断,指出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已从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转向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强调必须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观察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是时代的重要特征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其后,我们以邓小平强调的世界眼光、时代思维继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时代和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新特点,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市场经济、民主法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等重大问题,引出了新的结论,作出了新的判断,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这些普遍性规律深化认识取得的新的思想成果,构成当代中国新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的制度安排、道路选择和战略设计。

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基于对上述“三大规律”的不断深化的认识,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作出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道路选择和战略设计,是当代中国新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近三十年来,我们在具体的制度安排、道路选择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的选择,推进了社会政治体制包括民主法治、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作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体制改革的新安排,部署了对内对外两个开放相统一的新格局;我们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的战略设计上,确立并深化了“三步走”的发展步骤,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提出并制定了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措施。这些,属于新发展理论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层面,它和哲学思想基础、普遍性规律结论两层次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新发展理论的整体框架。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