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

正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一样,作为科学发展观之核心的以人为本理念,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为深刻理论基础的。

人是发展的前提。马克思认为,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人类社会得以生成和建构的首要前提和深刻基础。社会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历史,实质上就是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历史;社会发展规律,实质上就是人的活动规律。若离开人与人的活动,就无所谓社会及其发展,无所谓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人是发展的动力。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唯一能动的因素,若没有人的参与,社会的物质生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就不可能发动和进行。人本身的天赋、创造性和主体能力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财富中最本质的东西,因为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创造性成果。马克思曾经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标准将不再是劳动的消耗,即不再是工作时间和数量,而是组成社会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人力资源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的素质、人格、品质也是社会制度改革创新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人是发展的目的。社会系统的建构与人的生存发展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人是社会系统建构的本质和目的。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一方面,按照自己的本性、需要、利益等内在尺度,影响、改变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使其发生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这一过程也改变人类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结构,提升自身的主体能力,优化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马克思认为,在再生产的过程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而为了使物质生产实践能够进行,就必须彼此之间发生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交往,并将这种交往关系制度化、规范化,构成社会有机系统。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是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只是人为实现自己目的的中介、工具、手段。人化的自然以及人通过交往活动而形成的社会,都是人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性和人的内在本性建构起来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所应追求的最高价值,是衡量发展的最高价值尺度。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态度

人是发展的前提、动力和目的,表明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将关于人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转换为一种观念和态度,就是要切实尊重人的权利、一切为了人的利益、紧紧依靠人的参与、重视提高人的素质。

尊重人的权利。首先,要尊重人的生命、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弥足珍贵,人的需要与生俱来,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尊重人的生命,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是尊重人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尊重人的创造性的本质、才能和力量。能动创造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区别于世间其他一切事物的显著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应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形成尊重一切有益劳动的新观念,创设鼓励、支持、保护一切有益劳动的新机制,放手让一切有益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再次,要尊重人权,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一切正当的与合理的权利。不仅要尊重人的生存权,还要尊重人的发展权。

为了人的利益。为了人,就是要把人的利益当作发展的目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为了人,就是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与社会条件。

依靠人的参与。人民群众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力量,发展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共同努力。依靠人,就是要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发展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增添新的力量。

提高人的素质。发展既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又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实践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即便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或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使这些因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重要,而且科学技术越是发达,人的素质的作用就越大。传统发展观仅仅把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和燃料等物质生产要素视为资本,这样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的,还要看到非物质资本的人力资本。在现时代,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我们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提升。

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是在谋发展、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与改革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而永葆坚实的民心基础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主张坚持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人民利益作为谋发展、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首先,要把发展为了人民落实和体现于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之中。要根据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考虑问题和制定政策,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其次,要把发展为了人民落实和体现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之中。要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发展为了人民落实和体现于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之中,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到发展依靠人民。第一,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第二,要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使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成分平等发展、各种价值追求有机整合、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各种资源有效配置、各类要素高效利用、各种合法权益切实保障。第三,要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推动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使一切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第四,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要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努力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注大多数人的命运,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保障大多数人的权利,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最终都要落实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上。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才能凝聚民心民意,集中民智民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团结奋斗。

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全面把握和妥善解决来自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在当前,尤其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实现收入分配问题上的公平正义。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快发展;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户籍管理、义务教育、财政税收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于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切实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平等享有公民权利和发展的成果。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不断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进一步履行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致力于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