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初中课程试着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初中的课程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渗透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农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新一代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适应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农村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实行农科教结合的关键阶段。因此,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村中小学要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在适当阶段增加农业和其他实用技术的教学内容,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为乡镇企业和农村产业升级提供充足、适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决定》明确了农村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成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此次课程改革,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对农村初中课程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是: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前提下,不延长课时,不加大授课总量,调整部分教育内容,在农村初中引进“绿色证书”教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现代农业技术教育。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地区,要依据地理条件以及农业经济、科技、主导产业等情况并考虑当地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不搞“一刀切”;未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地区,要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在课时安排方面,适当调整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劳动技术课时和地方安排课时中安排“绿色证书”培训课程,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有300课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其中60%左右用于理论课,40%左右用于生产实习课。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确定2至3门专业课程,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某种岗位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另外,根据农村的需要,删减部分脱离农村实际的内容,补充农村和乡土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农村实用经济政策、经营管理、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增加课程的弹性和灵活性,各地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为使“绿色证书”教育更适合农村普通初中学生,教育部、农业部将对“绿色证书”教育的有关教育内容和要求进行修订,省、地(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据此组织、委托有关人员编写有关教学资料,供不同地区的农村普通初中学校选择使用。
农村初中课程改革涉及农业、科技、教育等诸多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支持课程改革,将课程改革纳入社区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的轨道。要通过对现有文化课教师的培训及聘请兼职教师等多种形式,解决师资问题;同时,要大力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农村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
在地方人民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可利用当地实施“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的资源作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学校还可与当地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各种农民专业协会密切联系,利用他们的基地开展教学、科研、生产活动,把农村初中办成当地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科学试验、技术服务的中心。
编后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报道》对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进行了报道,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为了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变化,有关各学科标准及教材的详尽报道将陆续在本报基础教育专刊刊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