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学会换届选举会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位会员、各位老师,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县召开的又一次教育科研表彰大会和教育学会换届选举大会,这是在我县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转变的宏观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会议。教育科研和教育学会都是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我局提出的“一心一意抓教育,千方百计谋发展”工作要求的重要载体。刚才,会议进行了第五届教育学会换届议程,表彰了05年各类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和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与个人;会上韩国存秘书长作了第四届教育学会的工作报告,职业高中、墙头学校、番头小学又分别介绍了他们科研工作的成功经验和获奖课题。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上一届教育学会和全体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因为他们所获得的经验和成果,已给我们后续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前面韩国存秘书长已经谈了新一届学会的工作思路,最后陈乃青局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为进一步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大力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讲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最近几年,我县教育科研工作进步很大,成绩显著
几年来,我县的教育科研事业稳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育科研的规划与管理开始步入规范;有较高价值和影响的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教育科研对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具体来讲,最近几年我县教育科研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中的先导地位逐步得以确立,依靠教育科研振兴教育事业正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几年来,在我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变化,这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依靠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逐步成为自觉追求,“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科研兴师”已经逐步成为办学的思想指导,基本树立“学校不搞教学就不能过日子,不搞教研就过不好日子,不搞科研就不能长久地过好日子”的认识,是对教学、教研与科研关系的最朴实和确切的概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和广大教师也越来越多地尝到教科研的甜头,投身教科研的自觉性、主动性越来越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依靠教育科研上台阶、出特色、铸品牌,教师则通过教育科研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课改,实现专业成长,全县基本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过去的三年中,我县承担了各类课题国家级2项、省级15项和市级52项;最近又传来捷报,我县07年获得省立项重点课题1项,规划课题7项,这在宁波市各县、市、区中为数最多。同时,全县所有学校都承担了县级研究课题,而且都还根据本校的实际确立了自选课题,这都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这次获得表彰的优秀科研成果,都是在实践探索中通过理论指导下的课题研究获得的结果,在工作中被证明是富有成效的。例如,教育管理类课题《学术导向-项目推进-整体合作,充分发挥培训与教研、教科、装备机构整合优势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教科研中心发挥整合优势,积极推进“323”师训工程,指导全县校本研训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德育实践类课题《城郊社区少先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研究》、《东海雏鹰军事夏令营育人功能的实践与研究》、《圆农村孩子的科技之梦---乡土化科技体验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科教学类课题《“多元激情-个性表达-星级评价”快乐作文研究与实践》、《“数与代数”的教与学》,积极建构学生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社会服务类课题《对离土农民进行转岗培训的探索》、《以柑橘研究所为载体培育农业特色经济——职业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民培训和社会服务的新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上述事例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典型,这些学校的共同点是,通过教育科研,提升了教育内涵,丰富了学校品质,使学校充满了生机。
(二)层层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管理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上有较大进步
几年来,县教育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科研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形成规范、步入正规提供了政策支持。我们制定了教育科研工作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切实加强了对教育科研工作自上而下的评估指导,保证了教育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推动了教育科研工作上水平、出效益。现在,大多数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教科室,逐步构建起县、校两级教育科研网络,使教育科研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许多学校都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十五”以来,我县先后对教育科研骨干进行培训800多人次,在教育科研骨干的带动下,教师搞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逐渐高涨。在“教育事业共建”项目中,21位校长的任务中心式培训全部由课题驱动,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以15个研究课题形式通过科研着手解决。这些措施,一方面很好地锻炼了一批骨干的科研素养和工作才干,另一方面也较好地改善和促进了学校或者部门的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部分教科骨干赴北京求师访学活动和首期全县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促使他们能在学校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使之成为一种引领、一种服务、一种激励,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开展广泛的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开发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化潜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为每个教师走向专业成功奠基。
(三)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划与管理,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实效性
“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进展顺利,初见成效。由于“十一五”课题的前期指导比较到位,各校的科研意识又明显提高,课题承担人员工作认真,态度严谨,无论从课题立项、开题、实验研究还是课题管理、档案建设,都比“十五”提高了一大步。绝大多数课题按计划正常运行,部分课题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全县在“特色建设”、“校本研修”、“教改实践”、“德育工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今年下半年,我县创造性地首次组织了教育研究课题对外招标活动,《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整体发展的方案研究》、《农村中学转变教学形态提升教育内涵的研究》、《新课改条件下重建教学工作常规的方案研究》、《*县职业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方案研究》等四大课题,由上海、杭州的高等院校专家教授中标研究,全县12所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同时参与相关研究活动,前期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一组06年省立项课题的研究,也能进一步说明科研管理的规范有序。教科研中心《着眼专业发展,构建教师全员培训体系的实践》课题,既按照原有构想开展行动研究,同时又及时修正原有架构,不断积累素材和经验。丹城中学《公开课的功能定位与教研效能研究》课题,课题人员以公开课作为研究载体,认真剖析公开课的各种功能,不断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内涵。*二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构建高中作文序列化教学新体系》课题,一边搜集、设计,一边应用、调整,促使课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在取得科研成果的事例中,科研的实效性得到明显体现。外国语学校方利民校长的《快乐作文研究与实践》,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获得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使学生把作文真正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墙头学校以《乡土化科技体验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为载体,真正圆了农村孩子的科技之梦,几乎年年在市、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今年又有一个项目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与专家评委的充分肯定。
(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了研究重心的下移,转变了教科研范式,培育了新的教育科研增长点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更需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学校的教科研部门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科研范式,大力提倡“校本研究”,培育了新的科研增长点。就拿省里刚立项的几个课题来说,*中学申报的课题《高中数学动态分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重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践了“指导中心下移,把课题研究做在课堂上”的校本研究策略,围绕优化课堂教学效度,探讨形成高效的教法和学法,使教育科研与优化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联动共赢。机关幼儿园在前几年开展“幼儿成长助教团”活动的基础上,提出《幼儿成长助教团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科研手段,将学前教育的课程资源向园外延伸,积极寻求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和社会化,为全面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平台。文峰学校充分意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他们提出的课题《构建三位一体德育联动新模式的实践研究》,想从根本上探索一种形式开放、手段新颖、操作方便、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城南学校在原来获得省教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诵读中华古诗文经典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德育的角度进一步做文章,提出了《挖掘经典诗文内涵,加强德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把课题研究的“立足点”放在解决德育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生长点”放在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上。县职业高中的省重点立项课题《加强品牌专业建设,为建筑产业大发展服务的探索》,选题立足校本和区域特色,突出新时期教科研工作的一个“实”字,继续发挥学校“产、教、研一体化”优势,以课题研究形式加强专业的品牌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化,科研实用化。上述这些做法充分显示了各学校适应新形势需要,转变教育科研范式的求真创新意识,这也昭示着我县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几年来,尽管我县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还缺乏必要的认识,重视不够,“决策在前,研究在后”的现象大量存在,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还没有真正牢固确立;教育科研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有些学校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氛围淡薄,科研条件比较差;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神秘论”、“无用论”等还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存在;教育科研在规划、研究、管理以及推广应用上缺乏制度保证,还存在着许多不当现象和弊端;我县在国家级立项的教育研究课题不多,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更少等等。我们应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陶醉在已取得的成绩中,而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从而使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认清我县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
随着我县教育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我县教育科研工作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县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理清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机遇,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实践双重服务的方向,积极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有序的教育科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实现我县教育科学事业的兴起和繁荣,为全县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科研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全面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县教育局基于区域内宏观教育体制基本建立,包括学校布局、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在内的学校基础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学前教育、高中段教育基本普及这样的改革与发展背景,适时提出了*教育要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转变。实现这个战略转变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从宏观上讲,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校长要转变工作方向,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由关注教育体制改革、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转到重视和关注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上来;第二个层面,从教育教学工作自身来讲,要牢固树立依靠教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观念,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最终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通过教育科研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启动教育内部活力、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全国范围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小学面对的是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学模式,遇到的都是新问题,广大教师急切地盼望着教育科研的支持,愿意投身于教育科研,这就为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校长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科研事业在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先导作用。学校校长,不仅要认真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更要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贯彻这一思想,重视和依靠教育科研,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并用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我们的工作思路更加合乎教育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一句话:不以科研的理念指导和管理教育,就很难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就很难把我们的教育做大、做强、做精,就很难创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教育品牌。为此,学校领导要首先解决教育科研在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中的定位问题,真正把“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观念落实到各项教育工作中去,努力克服“领导不力,支持不足,依靠不够”的现象,切实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一要实施“一把手”工程。—把手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信念,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确保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二要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安排专门的人员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者要真正懂得教育科研,是教育科研的内行,决不能把教科室的职能虚化、淡化、弱化,要为教育科研提供倾斜政策,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育科研工作者队伍;三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科研经费,并保证逐年增加,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重点课题的经费需要。
(二)努力转变科研范式,广泛开展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校本研究”
学校搞教育科研必须进行科研范式的转变。转变科研范式,首先要破除教育科研神秘感,增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合作,开展以学校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旨在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校本研究体现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转向,这种转向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科研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又具有方法论选择的重大意义。
所谓校本研究就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本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研究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的研究,二是在学校中研究,三是基于学校的研究。“为了学校的研究”就是教师研究要以改进学校各项工作、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教师研究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把解决具体问题放在第一位,所以教师研究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理论或主张,而是要主动吸纳和利用多种经验、知识、方法、技术乃至理论,它强调从具体、特殊到一般、普遍,强调把己有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学校中研究”就是学校的问题必须由学校的教师来解决,并通过教师研究把问题解决好。所有“局外人”都很难对学校的实际问题有深切的体会和全面的把握,真正对学校问题有发言权的人就是教师,教师研究的基础也就在于此。“基于学校的研究”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依靠和挖掘学校的研究资源。虽然在学校里,也会出现专业人员参与研究的情况,但更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与教师一道去解决现实的问题,也就是校外研究人员服务于教师研究,服务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需要。自主反思、同伴互助是已经被证明了的校本研究的有效方式,教师要逐步养成读书学习和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但仅有教师个人的反思是不够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要增强合作意识和研究意识,以“教师就是合作者”的觉悟去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积极克服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以“教师就是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际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教学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努力创生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譬如: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时代性、人本性问题,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课程实施与评价问题,校本课程教材的研发和管理问题,中学各阶段考试和小学质量检测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问题等等。我们倡导“校本研究”,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引导教师走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专业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广泛深入的教育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科研的根基所在,重心所在,也是“校本研究”蓬勃发展,并最终成为新的教育生长点的根本所在。因此,各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带领教师紧密联系课堂实践进行教育科研,以“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县教育局打算继续加大全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和奖励力度,并与学校的各种考核评比相挂钩,着力推动学校走科研强校之路。
(三)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机融合,大力倡导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方式
首先,要转变职能,降低重心,努力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机结合。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应该承认教研与科研都秉承了各自的优良传统,实现了资源共享,但离有机融合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一方面教学研究侧重于教学管理的职能,教学研究的管理意识比较浓、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教育科研强调宏观战略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存在重心偏高的问题,因此教育科研的重心必须下移,研究课题要更多地来源于学校、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师具体而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是研究的基点和原动力;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我们要带着问题到基层,采取与学校结合、与学科结合、与教师结合、与课堂结合的方法,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要转变范式,降低难度,大力倡导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方式。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的呼唤,“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教师的研究,其途径主要是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其目的主要是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进行,在课堂中进行,就是少数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育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真正的教学活动有着科研的性质和色彩。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因此,基层教育科研一定要转变范式,大胆降低难度,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的学习反思就是研究”的科研新理念,积极创生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新范式,使更多的一线教师信心百倍地走上科研之路,达到“教科指导教研,教研引领教学”的目的。
(四)不断改进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方式,积极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科研课题的管理是规范全县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评奖、轻推广,重立项、轻管理,尤其是课题的中期管理跟不上的问题较为突出;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着活动多实效少、课题多结题少、成果多推广少、重复多创新少的现象,课题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只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盲目开展实验研究,科研成果可信度低;课题评审的标准模糊、经验性过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不强;教育科研管理重利益驱动和短期效益的倾向比较严重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采取有力措施,更新管理方式,加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要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混乱,开展研究盲目性大,科研成果可信度低等情况,县教科研中心要采取得力措施,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加紧制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并尽快出台“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指南,使学校和教师明确下一步的科研方向,以保障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打造*教育科研的特色品牌,抓重点、抓特色,鼓励教育创新,拿出自己的精品,强调成果的原创性。课题不在多,而在精;题目不要大,但要实。既要有三年以上的长线课题,更要关注短线课题,对已经失去时效性的老化课题要及时撤销,对新课改中涌现出的新课题要适时补充。要鼓励大众化,激励广大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努力开创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教育科研新局面。
二是要强化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在课题批准立项后,课题主持人要按时组织开题报告会,进一步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并将实施方案提交课题管理部门;凡经省、市、县批准立项的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都要统一建立档案,对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料保存不完整、过程资料收集不全的,将不予结题鉴定;建立并坚持课题年检制度和抽查制度,对只立项、不研究的“三无”课题(无实施方案、无阶段性总结报告、无年度研究报告)或者不能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过程研究的课题,将予以撤销。
三是要抓住课题研究不放松。对全县“十一五”期间立项的省市课题,在搞好开题论证之后,要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实抓好。坚决反对申报课题热热闹闹,研究课题冷冷清清,结束课题虎头蛇尾,为科研而科研的“假大空”倾向。课题研究要强调规范运作,强调过程控制,强调主体参与,强调应用研究。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新课改过程中要逐步形成“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路径与方法。要形成科研成果推广的有效机制,加大已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对有重大突破和应用性强的优秀科研成果和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可通过召开现场会与研讨会的方式宣传、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益,发挥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五)大力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带头人队伍
教育科学研究是靠人来做的,教育研究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研究者的素质,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要以人才为基础,形成人才成长、人才辈出的良好机制。
一是教育科研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协同攻关和服务社会的观念。要把对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培训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努力办好全县首期教科骨干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水平,并辐射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逐步建立起一支群众性教育科研队伍。特别是要让教师学会开展“校本研究”,自觉地把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在承担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让“校本研究”成为所有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方式,通过“校本研究”,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研究基地,每一间教室都成为实验室,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研究者。
二是把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从县教科研中心,到教指站,到学校的教科室,再到教研组,应该说教育科研的网络已基本确立。现在就是要很好地利用这个网络,把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力量和优势。我们有的学校是省、市级示范学校,如果连一个省、市级规划课题都没有,还何以示范?这种现象以后不允许存在。对省级各类重点、示范中小学(幼儿园),我们要求教师中最少也要有50%以上的人参与教育科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走到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是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培育积极健康的学术文化,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一方面要抵御官本位、名利导向等非学术因素的侵入,净化教育学术研究环境,保持教育科研的相对独立性。并且,要建立研究者、决策者、实践者的文化认同,增进了解、形成共识。当前,在教育科研中出现了一些单纯为研究而研究、为“盆景工程”而研究等学风和治学态度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从事教育科研的同志来讲,要注意防止功利主义的影响,不能把科研当成满足个人功利目的的手段。另一方面,要警惕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学术浮躁心理,防止追求短期功利,提倡进行系统、长期、艰苦的研究。部长刘云山曾在讲话中指出:“坚持正确的学风是最起码的要求。要开拓进取,不能因循守旧;要立足国情,不能照抄照搬;要尊重事实,不能随心所欲;要深入本质,不能停留表面;要占有资料,不能凭空想象;要潜心研究,不能心浮气躁;要甘于寂寞,不能追名逐利;要精益求精,不能粗制滥造。”这番话值得我们全体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教师认真思考。
(六)教育科研工作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教育客观研究,为宏观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少走一些弯路,少一些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少一些历史缺憾,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能否以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教育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和更加复杂的矛盾,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教育科研强有力的支撑上。近年来,我县教育科研虽然为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但是我们觉得还远远不够。目前,我们的教育正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层出不穷,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出现。比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策略问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与教育结构调整的问题,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管理体制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形态改革问题,如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等问题;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问题,校本课程建设问题,加强学段衔接教学问题,结构性问题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高中文理科生源结构合理化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为决策服务的职能,对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长远、系统和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还要对教育决策的执行情况和效度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便适时调整,使之日臻完善。今后一段时期,有关部门、学校的教育科研要加强宏观决策研究,每年确定一些急需的宏观决策课题,动员和组织全县教育工作者进行集体攻关,这样的研究成果会更有价值。
同志们,新形势下的教育科研事业肩负着重大使命,任重而道远。希望各部门、各学校按照县教育局确定的工作思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制定措施,抓好落实,奋发努力,再创佳绩,为推动全县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