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实施教育现代化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于*年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确立“科教兴省”主战略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两个率先”的人才需要和江苏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推动江苏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加速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走出一条更加适合中国国情和江苏省情的教育优先发展道路,让新一代江苏人得到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刚才,周济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江苏教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接下来,保华同志还要讲话,对建设教育强省作出安排和部署。这里,我根据省委常委会讨论的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九五”以来的这十年,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江苏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在*年率先实现“两基”的基础上,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高等教育率先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9%,高考录取率达76%,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扩大近5倍,达到106万人;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向全面普及迈进,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4.8%,210万在校生中75%在优质高中就学;义务教育率先向高水平高质量迈进,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均分别达到99.5%和98%以上。十年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大专以上毕业生164.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291.8万人,全省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由9.9年提高到12年。绝大多数青少年的基本教育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
江苏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是江苏人民群众重视下一代教育的美德、江苏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江苏教育工作者矢志改革创新的共同结晶。从群众的角度看,为了子女的前程和幸福,多数家庭都把教育作为开支的首要选项,节衣俭食地投资子女学业,为下一代争取了更多的教育机会,使教育成为新一代江苏人改变命运、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首要途径;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看,历届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的战略方针,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秉持“教育优先”的政策,我省“十五”以来的教育经费总投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都在全国名列第二,我们以全国排位第三的财政收入,实现了全国第二的教育投入,创造了全国第一的高教规模,以全国第14位的人均财政预算支出,实现了全国第10位的学生生均预算支出,在人均GDP250O美元的发展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走了一条节约高效的办教育之路;从教育系统的角度看,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制度、学校投资机制等改革迅速推进,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一批新的高教园区拔地而起,农村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各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以改革创新的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尊重。可以说,在这些年江苏各项事业的发展中,人民群众得利最大的是教育的发展;江苏的各项事业所以能够走在全国前列,最基础的是江苏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江苏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教育战线的改革探索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江苏人民对教育的执著追求和优先选择,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教育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江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要认真总结和提炼,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新闻媒体要为教育正名,为教育改革和发展鼓劲。
二、努力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江苏教育现代化。
经过连续多年的跨越发展,江苏教育登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论和批评。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们尤其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思想不动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方针不动摇,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是人民群众的热切要求,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各种教育难题的关键所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得知识者得大势,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充分说明,在教育上抢到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产生的失误也会是最根本的失误。江苏在物质资源方面没有特殊优势,最可依赖的资源是人才资源,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是教育和科技优势,“两个率先”首先要求教育要率先发展。教育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掌握知识就能改变命运,学到技能就能创业致富。江苏的未来靠教育,江苏人的未来也靠教育。当前,江苏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教育公平、教育投入、教育收费、教学质量、应试教育等问题,根源仍然是教育的发展不够充分,尤其是优质教育、高等教育的资源不充足,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和各方面专门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我们无疑要追求教育的公平,但发展才能创造机会,机会多了才有公平。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强省,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为两千多万江苏青少年提供充足的、优质的、不同层次的受教育机会,应当成为江苏发展的首要战略方针,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基本任务。从今年起,我们要把教育普及率作为各地全面实现小康的核心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江苏教育的发展要超前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努力使江苏现代化的建设者们是接受过现代化教育培养的人。全省上下要努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争取到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江苏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国领先于其他省市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在省内领先于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进度,全省普及12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让绝大多数江苏家庭的子女都享有上大学或接受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因贫失去学习机会,让每一个江苏人都有接受多样化、多种途径的继续教育的机会。
三、坚定不移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江苏教育因改革而得名,因改革而得益。如果我们前些年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就不会有今天江苏教育大发展的形势;如果我们现在患得患失、举步不前,也必然会贻误江苏教育新发展的难得时机。改革的关键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解除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旧体制、旧机制的束缚。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公益功能,也要重视教育的生产力特征和社会生产功能;不仅要将教育发展视作政府的责任,也要重视社会、家庭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不仅要重视公有制教育的骨干作用,也要重视非公有制教育的巨大能量;不仅要重视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特殊机制,更要高度重视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帮助广大劳动者增长劳动技能的普遍意义。全省上下要继续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使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以造福社会,满足人民。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各级政府要随着财力的增长增加教育开支,保证义务教育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按照存量不减、增量放开的原则,实行“两保证、两鼓励”,即保证公办教育包括优质教育的既有规模,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可上、上得起学,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富裕家庭为教育投资、花钱。获得新的教育机会,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果。全省上下要继续促进民办教育的成长壮大,形成江苏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局面。民办学校办得越多,公办学校就可能办得更好,如果我们有较多学生的上学问题被民办教育解决了,公办学校的学生就能得到更多的教育经费。要进一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规划,深化招生就业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江苏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国外的学校和其他投资者来江苏合作办学,使更多的江苏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世界的先进教育成果。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的,都可以大胆试验、积极探索,都应当给予保护和支持。
四、举省一致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
教育优先发展是实现教育率先发展的基础。贯彻落实这一方针,各级党委、政府首当其冲、责无旁贷。省市县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保住保好义务教育的底线,制定和完善扩大教育资源的政策,用存量保公平,以增量换资源。要依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各地每年预算执行结果要实现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幅高于财政性开支增幅。要进一步调整政府教育投入的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需要,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免费义务教育试点,建立贫困学生教育救助机制,逐步降低低收入家庭教育开支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步减轻普通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要积极稳妥地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和高校债务。要在建设规划、劳动保障、科技创新。社会安全等各项政策中全面体现教育优先的原则。同时,也应当看到,我们现在仍然是穷国办大教育,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的进程中兴办现代化目标的教育。尽管政府连年增加教育开支,但相对我省快速扩大的教育规模,教育经费仍明显感到不足。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下,完全依靠政府无法支撑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教育经费,还要向新体制、新机制要钱,在政府增资的基础上,走吸引民资、利用外资、家庭出资的路子,群策群力共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一是要引导高收入家庭优先投资教育。一个政府,不优先发展教育,是愚蠢的政府;一个家庭,不优先投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家庭。为子女上学付出代价,是江苏人宝贵的优秀传统。在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各种消费需要仍不能全面实现的情况下,暂时推迟某些享受型消费,重点保证教育消费,应该受到鼓励。而对于一些先富起来的家庭,应该为他们提供合法的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的通道。在保证普通学生有学可上、优秀学生能够低成本享受高质量教育的同时,也为那些成绩一般但有能力多缴费的学生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这不但对于他们的家庭是有益的,对于全社会也是有利的。二是要引导外资、民资、服务业优先兴办和发展教育产业。放宽民资、外资的准入政策,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积极开拓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途径筹措教育经费,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教师是教育之本,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重教师、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保障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教育优先发展,在省内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的道路,允许各地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发展快、财力强、群众富的地区,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包括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家庭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既要加大省级财政对教育的转移支付,也可以通过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来加快教育规模的扩展。
五、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
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要,家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学生多样化的人生目标,对江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在大发展的同时,社会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和议论,除了机会短缺,重要的原因在于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供需不对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我们倡导“有教无类”,也倡导“因才施教”;要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也要鼓励有序的差别竞争;要保证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不失学,还要努力使孩子们上好学、不厌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生存发展能力。多样性的教育比整齐划一的教育好,如果一个国家只用一种模式培养同类人才,不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且会使社会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江苏教育大发展,要率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新探索,形成不拘一格、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改变单纯应试的教学方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既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又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要着力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尽快转化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引发的质量矛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要调整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比重,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了适应江苏建设现代化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需要,新增教育规模主要是兴办职业教育,争取到2010年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和高校的招生人数大体相当。要着力改变凭考分定终身的办法,积极探索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进行专科学校注册入学制试点,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努力革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积弊,为那些确有专才潜力的青年打通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录取率升上去,分数线降下来,高等教育的大门敞开了,教育中的众多突出矛盾才能迎刃而解。高等学校要按照科学定位、发挥优势、错位竞争、协调发展的要求,搞好发展和建设规划,按“两个率先”的实际需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形成自身特色,在努力提高综合性大学办学水平的同时,多办、办精专门性院校和系科。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学要作为重点,努力提高大学师生中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认其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和家庭、社区的特殊作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进步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适应现代文明需要的思想道德、符合“两个率先”要求的“三创”精神武装青年一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江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