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加强师德建设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市2009年教育工作会,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工作,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为推动新一轮市域经济发展,构建“活力*”,建设滇中特色大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局面已经形成,教育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第25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全市教育战线上的全体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对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教育工作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我们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坚持以教育教学和质量建设为中心,加强管理,推进改革,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和谐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获得了州教育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教育工作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两基”双高目标进一步巩固。实施乡镇兴教责任制考核,健全长效救助激励机制,不断深化“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市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办法(试行)》,积极发动社会捐资助学、结对扶贫,筹集寒窗助学资金,增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面,确保贫困生完成学业,为“两基”的巩固与提高提供保障。目前,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9%;小学生年辍学率为0,初中生年辍学率为0.3%;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勤工俭学、教育经费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年检要求,并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教育的普惠性更加突出。一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由于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教师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城乡中小学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目前,全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设备总价值约2000多万元,已建成网络计算机教室60个、多媒体教室(报告厅)66个、语音室14个。二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09年春季学期,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城区中小学生学杂费153.30万元;补助农村中小学生公用经费8*.84万元,补助农村中小学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8*.38万元;对升入东兴中学、紫溪中学的农村300名优秀贫困高中生进行每生每月150元的补助,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三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努力,全市辖区内有幼儿园58所、在园幼儿11860人,其中民办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达4453人;小学160所、在校学生42263人;初级中学18所,在校学生22614;市属高完中3所,在校学生6497人;北浦中学、金鹿中学已成为全州规模最大的优质初中,紫溪中学和东兴中学已成为了全州规模大、质量优的高完中。四是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加大投入,重视学校硬件建设,加速扩充高中阶段学校的容量;在提高升学率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职业高级中学的优势资源,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实现了普教职教基本平衡,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2%。五是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进一步完善城区学校规划布局,使城区中小学的规划布局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与滇中特色大城市规划建设相适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行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创办了鹿城小学小花山校区和北城小学南路校区,快速实现资源整合和质量提升,满足城市新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六是民族教育办出特色。在州立*市民族小学、大过口民族中学的基础上,建成24所民族小学和八角民族中学,加强金鹿中学民族初中部、紫溪中学民族高中部,形成了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民族教育网络,民族教育一体化的特色已经形成。
(三)育人队伍得到加强。一是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评聘、考核晋级的重要条件,树立了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深得社会的好评和认可。二是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实行校(园)长公选、校级领导任期制和校级领导组合聘任制,建立学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营造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良好氛围,切实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三是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实行校长年度目标责任制,严格规范校长的办学行为,充分调动校长管理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激活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制、教职工全员聘任等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四是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认真实施《*市教师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每年投入50万元以上的师训经费,以市教师培训中心为依托,采用“送出去、请进来”、送教到校、分段教学等形式,加大对校级领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目前,已经评选出230名市级骨干教师,教师队伍呈现出学历逐步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骨干教师队伍迅速成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四)育人环境不断优化。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实行“市级组织、乡镇落实、项目学校实施”的学校建设管理模式,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2009年已争取到各种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4951万元,其中,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排危资金3251万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呈现出先进学校在发展中创特色、一般学校在巩固中有提高、薄弱学校在建设中求突破的良好态势。
(五)办学效益更加突出。坚持“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在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着力抓好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一是德育工作成效显著。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结合学校实际,以抓师德师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目前,全市共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省级19所、州级57所、市级117所,金鹿中学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集体,成为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二是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认真实施《*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创新评价机制,对学校实行分目标管理;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三优学校”,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得到省州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三是平安和谐校园初见成效。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认真执行《*市学校安全工作规程(试行)》,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通过努力,学校安全工作成效明显,在校内教学期间没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勤工俭学效益突出。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全市共有勤工俭学基地5*个,总面积达1*2亩,年收入300万元左右,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同时,每年救助3000多名贫困生。五是“减负提质”扎实有效。按减负不减质的要求,在全市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引导教师立足课堂,重视教材、教法和学法研究,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六是远程教育有新发展。充分发挥网络培训的作用,中小学网络培训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创建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工程,在东华镇成立了*州第一个农村教育技术学会,在数字化乡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七是非义务教育后勤社会化实现新突破。高中阶段学校后勤社会化成效显著,筹集到社会资金740万元,已启动东兴中学和紫溪中学后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教育改革增添了活力。八是育人质量不断提高。坚持“全面加特长”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基础教育更加扎实,“管理促发展,管理出效益”的要求得到较好的落实。2009年,中考600分以上人数达1319人,占全州的30%;高考综合上线率达到95%,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我市的中学生代表队参加*州“红塔杯”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鹿城小学足球队参加2009年云南省“永兴—佳泰杯”青少年足球赛暨省运会足球预赛获9岁组、10岁组、12岁组第一名;北城小学到北京参加中日韩暨*青少年民族舞蹈大赛,《虎妞妞》获特等奖、最佳编导奖和民族特色奖,《奥运耶》获金奖。
二、总结经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市委、市人民政府“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是顺应民心的。总结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教育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在制定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安排年度财政预算、规划城镇建设及基建年度计划、配备干部等方面都体现出“教育优先”的原则,同时,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真抓实干,这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二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市委、市人民政府高瞻远瞩,开拓创新,于20*年在全省率先实施的城市教育改革、20*年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0*年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使我市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是规范学校管理。通过制定、实施系列化的管理措施和办法,规范了学校管理,使我市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迈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师德修养得到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效益也越来越明显,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五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紧围绕“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这一主题,积极创新学校评价机制,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市办学水平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虽然我市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广泛的经验,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两基”巩固提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保持“两基”现有高质量、高水平仍是长期任务。二是中小学排危任务重,全市中小学还有d级危房9万多平方米,占总校舍建筑面积的11.9%。三是在“普九”和教育改革工作中,教育欠账4000多万元,成为制约我市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城区中小学一再增班都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强烈的优教愿望;市民对规模化、规范化的优质学前教育渴求越来越强烈,与大多数民办幼儿园规模小、质量低、设施简陋形成矛盾,城市学前教育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五是城市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从2009年1月起,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取消择校费,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不足。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市级联系乡镇的领导、乡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把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作为关乎发展、稳定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
在回顾总结过去,正视矛盾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为已具有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感到骄傲和自豪。一是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有一支忠实履行自己职责的教育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供了保障。三是有很好的教育改革经验,我们20*年的城市教育改革和20*年的教育综合改革,得到了省州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州乃至全省的引领和示范。四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和建国60年的艰苦奋斗,我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管理精细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校园文化特色化和后勤管理效益化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省州党委政府将*市纳入滇中经济圈,将把*市建设成为滇中特色大城市的战略决策,为我市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六是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七是*市多年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基础抓投入,关键抓管理,目标抓质量”为重点,挖掘潜力,强化优势,打造特色,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工作精细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校园文化特色化,后勤服务优质化”的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教育部门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教育强市”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问题,形成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保障制度,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中取得实效。
(二)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保障。在我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乡镇兴教责任制的要求,制定本乡镇的教育发展规划,细化政策措施,帮助学校解决好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市属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锐意进取的使命感,把领导方式转变到加强宏观政策指导、规范管理和改进服务上来,形成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按照“规模上扩充,质量上提高,布局上优化”的总体目标,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在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的思路和办法,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富有时代特征的办学模式改革,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推进城乡教育统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要着力发展民办教育。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通过典型示范、强弱联合、公民办联合,整合改造一批民办幼儿园,形成公办、民办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促进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有机协调,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按省级重点规划建设职业高级中学,使其办学规模达60个班、在校生达2700人,成为我省职业教育的新亮点。四是要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中阶段教育,满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后勤社会化,借鉴东兴中学和紫溪中学的运作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中阶段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狠抓高中新课程改革,加速扩充高中阶段容量,适应“普九”巩固和滇中特色大城市战略的需要,力争高中阶段入学率达75%,力争在2012年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五是要全力打造民族特色教育。实施好少数民族地区“村村高中生工程”,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人才成长;挖掘州立*市民族小学办学特色,使之成为省级民族示范小学;继续在职业高级中学开办民族职业高中班,开设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积极发展民族幼儿园,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格局。
(四)扎实抓紧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和学校布局调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下决心从今年起用3年的时间全部排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实现中小学校舍安全化、标准化。州委、州政府决定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争取在2010年11月底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排危任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一次性确定,资金实行州政府统贷统还,首批一次性贷款3.6亿元下达各县市。为扎实抓好此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紧迫工程,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全州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和推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建立保障机制,落实制度措施,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快速、优质进行。我市的任务是:到2010年11月底前,完成校舍安全工程项目66个,面积82000平方米,项目资金近1亿元。同时,做好学校布局调整中条件较为成熟的校点撤并工作,努力达到30%。为克期完成任务,这里我着重强调几点: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级已成立了由我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校安办从教育、发改、建设、规划、监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集中办公,统一组织指挥。各乡镇也要根据任务要求,及时成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细化责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二是要明确责任,强力推进。要实行市级挂点联系乡镇的领导和各乡镇长工作责任制,学习“11.*”救灾责任制办法,细化项目任务的时间表、责任人和责任标准,按责任制抓好保障和工作推进。在此基础上加强定期分析情况通报、督查检查和责任追究。三是要加强统筹,提高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工程实施各环节“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服务、“窗口式”办结,各类规费大力实行减、缓、免,在工程项目审批、报建、资金下拨等环节上从快从简,特事特办,促进工程进度。四是要做细工作,调优布局。市、乡两级领导要按照“宜并则并、宜分则分、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和“适度打破乡、村界线,实行集中化办学,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的要求,明确责任,加大力度,积极化解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五)着力维护教育大局稳定。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落实各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采取了不少措施,付出了许多努力,总体上确保了我市教育大局平稳,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良好环境。但是,我们切不可因此松懈麻痹、掉以轻心,而要时刻绷紧安全稳定工作这根弦,抓紧安全稳定工作不放松。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抓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组织开展安全演练;完善和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加强重点区域、重要部位与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及时排查与消除校舍安全隐患;推进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同时,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进一步做好学校稳定工作。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感和工作责任感,全面把握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复杂性,科学预判各类稳定问题突发的可能性;积极探索建立维护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维稳责任制和应急管理体系,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及时排查各类安全稳定隐患,妥善处理各种校内突发公共事件和不稳定事端。当前,要重点关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问题。这恐怕是今年教育工作的一大难点,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财政、人事等部门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深入细致做好教师尤其是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教师充分理解国家为提高教师待遇进行的不懈努力,全面了解绩效工资政策内容及实施工作的方法步骤,理性对待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逐步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这项改革的平稳推进。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完善校长公选制、学校领导任期制、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组合聘任制,深化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强学校管理队伍的监督管理和培养培训工作;用现代教育精神、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方法武装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逐步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长效保障机制;建立优秀教师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省、州、市三级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拔机制,实行骨干教师津贴,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七)切实保障与改善教育公平,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形势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强化教育公平理念,更加关注与维护特殊群体的教育权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加强合格学校建设,扩大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政策,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女童等校园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完善覆盖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接受教育。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着重在就业指导教育、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先就业、后择业,及时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要特别强调的是,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限制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工作可能会成为今明两年工作的又一大难题。各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出台专门文件,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有效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四、深化改革,密切配合,开创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城区学校规划布局,按照滇中特色大城市的要求,加强城市新区薄弱学校的改造,做亮鹿城小学小花山校区和北城小学南路校区,通过实行连锁化、集团化办学,着力改造提升一批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尽快实现资源整合和质量提升,满足城市扩容需要和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要切实抓好“减负提质”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方式、招考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管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和“高考研究专项基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是要努力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制定具有我市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实行政府评估、学校自我评估、公众参与评估相结合,建立分类分层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情况的督导,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积极开展对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四是要完善乡镇兴教责任考核。健全完善乡镇兴教责任考核奖惩和激励机制,以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为基本手段,认真贯彻落实乡镇长、校长和家长“三长送学”制度,努力实现高考、中考落选学生百分之百进入高职、中职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技术培训的目标,保证“两基”的巩固与提高。
五是要全面规范教育管理。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多与管理不到位、管理薄弱有密切关系。全面提高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进一步从严治教、强化管理。要加强对教育收费管理,从严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经费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完善审计监督机制,通过严格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有限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对办学行为的管理,切实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学校招生秩序。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3.19”案件虽然它只是一个个案,不能代表大多数,也不能否定我们的教育工作成绩,但是我们要正确看待,认真反思,通过制度规范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六是要切实加强教育系统自身建设。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认真抓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加大对财务、干部、基建、维修、招生、采购等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要继续加大教育政风行风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损教育形象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努力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切实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改进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积极建设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效能型机关,着力提高教育政务效率和效能。
七是要齐抓共管促进发展。为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在下步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加大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市教育局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学校管理和研究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策略、破解教育发展的难题上来,着力抓好事关教育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市发改委要全力争取各种校园建设项目,加快立项审批进度,做好项目申报、审批工作,落实项目拉动;市广电局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市规划局要精心组织,科学论证,结合滇中特色大城市建设,认真完善城区学校规划;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建设局要积极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新一轮学校危房排查鉴定工作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市财政局要根据可用财力情况,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城区中小学公用经费不足的问题,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市人事局要加强调研,适当放宽中小学教师和工勤人员的编制,确保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和学科之间的人员配备更加科学合理,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公安、政法和文化等部门要下大气力整治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和网吧等娱乐场所,加大宣传,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有效调处学校安全事件,为学校教育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其他部门和社会团体也要以实际行动,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同志们,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事业,是值得我们为之拼搏奋斗的事业。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和新的发展机遇。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工作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我们相信:有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州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我市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实现新的跨越,取得新的成绩,一定能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