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加强文化服务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加强文化服务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局加强文化服务讲话

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争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先行区,为实现“翻番、小康”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刚才,绍泉同志对全区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5个先进集体、10名优秀校长和28名优秀教师受到表彰,4家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这里,我就加快海陵教育改革与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党的十六大报告:“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抓教育就是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未来”的思想共识,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海陵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快海陵教育事业发展,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三泰”地区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海陵人民一贯具有重视教育的美德,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从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价值,意识到人的素质不仅是一个人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甚至决定一生的前途命运,因而越来越迫切要求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为了子女的前途和幸福,大多数家庭都把教育作为开支的首要选项,节衣俭食地投资子女学业,为下一代争取了更多的教育机会,使教育成为新一代海陵人改变命运、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首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另一方面,从我区教育的实际情况看,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海陵教育的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优势明显,办学质量逐年提升,品牌学校建设初具规模,综合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实事求是地讲,我区基础教育仍存在教育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社会认知滞后于教育改革等一些问题,离“群众满意教育”还有一定差距。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们尤其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努力办好海陵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以实际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快海陵教育事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一切发展活动都要靠人来实施,一切发展绩效都要靠人来实现。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良好的素质首先来自于良好的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

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增长人的知识,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社会的一个先导性、基础性行业,教育为社会各行业、各系统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专业人才、传播先进理念,可以说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是全面的发展。事实证明,在教育上抢到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产生的失误也会是最根本的失误。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战略性的眼光来思考和规划教育发展,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促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

加快海陵教育事业发展,是服务中心城市,增强主城区集聚功能的迫切需要。建市设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在调整产业布局、推进旧城改造、服务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强主城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辐射功能。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区基础育事业既借力于中心城市发展,又贡献于中心城市发展,通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实现教育事业发展与中心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以良好的教学业绩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了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和生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城区教育的集聚效应得到充分显现。服务泰州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就必须继续做大、做优、做强主城区教育,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优势,夯实主城区的文化底蕴,塑造主城区的“精、气、神”,进一步提高主城区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二、加快构建优质充分的基础教育体系

优质充分的基础教育体系,就是要着力巩固义务教育,稳步发展高中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一是在教育理念上,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知识为谁所用的问题。这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要牢固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充分发挥学校团队工作的组织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适应现代文明需要的思想道德、符合“两个率先”要求的“三创”精神武装青少年学生,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构建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努力培养为党的事业所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在教育布局上,坚持优化配置、均衡协调。优化配置、均衡协调,就是要针对群众不同的教育需求,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整体规划、稳步实施、适度超前、确保到位”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统筹好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当前,我区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供需矛盾,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择校、收费、有偿家教、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其根源仍然是教育的发展不够均衡,尤其是优质教育的资源还不够充足,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和各方面专门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我们无疑要追求教育的公平,但发展才能创造机会,机会多了才有公平。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强区,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为全区5万多青少年提供充足的、优质的、不同层次的受教育机会,应当成为我们发展教育的第一追求,成为党委、政府

为群众所办的最大实事、所干的最具影响力的事业。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统筹发展好幼教、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好长远规划与眼前利益、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等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资源互为补充、办学各具特色的教育发展格局。要树立教育品牌意识,继续大力实施“名教师兴校、名校长兴教、名学校兴区”的“三名工程”,进一步创新名校长、名教师的培养方式和渠道。通过土地置换、土地确权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扩大优质教育办学规模,鼓励学校特色办学,错位竞争,形成“一校一品”,努力打造海陵教育特色。

三是在教育管理上,坚持深化改革、多元办学。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我们前些年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就不会有今天海陵教育大发展的好形势;如果我们现在患得患失,举步不前,也必然贻误我区教育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破除不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旧体制、旧机制的束缚。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公益功能,也要重视教育的生产力特征和社会生产功能;不仅要将协调发展视作政府的责任,也要重视社会、家庭在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不仅要重视公有制教育的骨干作用,也要重视非公有制教育的巨大能量;不仅要重视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特殊机制,更要高度重视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帮助广大劳动者增长劳动技能的普遍意义。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精神,继续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加快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办学格局。对于义务教育,要坚持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区、乡两级政府要随着财力的增长增加教育投入,保证义务教育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对于非义务教育,要实现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按照存量不减、增量放开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扩大教育资源的政策,用存量保公平,以增量换资源,实行“两保证、两鼓励”,即保证公办教育包括优质教育的既有规模,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可上、上得起学,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富裕家庭为教育投资、花钱获得新的教育机会,让更多群众享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对于发展民办教育,也有一个认识提高的问题。因为民办学校办得越多,公办学校就可能办得更好,如果我们有较多学生的上学问题被民办教育解决了,公办学校的学生就能得到更多的教育经费。我们要继续坚持“积极鼓励、大力发展、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引导外资、民资、服务行业优先兴办和发展教育产业,放宽民资、外资的准入政策,在鼓励扶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民办教育的成长壮大,使之成为我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教育的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办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要进一步拓宽教育投入渠道。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保住保好义务教育的底线,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优先增长机制,力争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要进一步调整政府教育投入的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化解中小学债务,鼓励举债数额较大的学校采取股份制办学方式,通过“债转股”模式逐步降低负债额度。要建立贫困学生教育救助机制,逐步降低低收入家庭教育开支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步减轻普通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在政府增资的基础上,走吸引民资、利用外资、家庭出资的路子,进一步引导高收入家庭优先投资教育。去年,我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773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9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36

7元,但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仅为8%左右。从以上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区城乡家庭教育支出的比重还不够高,仍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我们要为一些先富起来的家庭提供合法的投资子女教育的通道,在保证普通学生有学可上、优秀学生能够低成本享受高质量教育的同时,为那些成绩一般但有能力多缴费的学生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尤其是在目前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各种消费需要仍不能全面实现的情况下,应该鼓励群众暂时推迟某些享受型消费,重点保证教育消费。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积极开拓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途径筹措教育经费,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支持全区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之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目前,我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977人,这是一支关系海陵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保障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能力,加快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要引导校长全身心立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指挥者的位置,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学校自我发展机制,使自己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成为高质量教育的标志和旗帜。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格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提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教师教育和培养工作,更加注重发挥“名师治学”、“名师治校”的重要作用,健全和完善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实现一流教师、一流贡献、一流报酬,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党建工作,以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教师带头抵制有偿家教,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风尚,积极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务实开拓的作风。

要进一步营造教育发展氛围。教育是一项崇高的公益事业,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法定职责,进一步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把支持和发展教育作为分内职责,对涉及教育的事,做到特事特办。要加强学校周边育人环境的综合治理,搞好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净化、优化育人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努力创造教师安心、家长放心、学生静心的良好教育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宣传,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为主,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积极探索改进对学校的各种检查,尽量减轻学校负担。总之,要通过方方面面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风气,共同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同志们,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三者都与教育密切相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打造教育强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构建“和谐海陵”、促进主城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作出新

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