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局深化技术创新发展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深化技术创新发展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技局深化技术创新发展讲话

同志们:

一、充分肯定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成就

1、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高涨。近年来,全社会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充分认识到抓科技进步就是抓战略发展、抓持续动力、抓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一大批企业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把科技创新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重心,创新模式丰富多样,创新成果亮点纷呈。一是注重自主创新。以三友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注重科技自主创新及知识产权开发,以较低的成本稳占市场,获得较高回报。“十五”期间,全市专利授权104件,开发新产品144个,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如三友公司近三年实施科技项目14项,申请专利27项,获得授权13项,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值、利税连续实现翻番,成为我市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二是主动与科研院校合作。立足欠发达地区自主研发能力弱的实际,我市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目前已联合建立了7个中试基地、转化基地和10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取得显著成效。(奥仕公司与中科院联建的中试基地,已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开发产品104个。老虎山建材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合建的“生态环境建筑材料与技术转化基地”,开发新产品30多个,公司销售在短短三年中增长了近10倍。)三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江泥、江变、纪元等企业已将一些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60多家企业自建网站、开展网上销售,并建成了中国机电产业信息网、中国蜂业网、中国消防产业网、中国电光源产业网、*木业网等6家特色专业网站。(欧派公司通过建立企业自身的中英文网站,在200多个国内外知名网站上产品信息,聘用网上业务员,广泛开展网上业务,进行网上洽谈,公司年产免漆套装门20万扇,100%通过网上销售,其中外销40%、内销60%。恒亮公司多年来利用网上办公形式开展外贸业务,共聘用了5名网上业务员,去年外贸出口420万美元,今年1至5月已出口340万美元,其中95%都是通过网上业务员联系完成的。)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十分注重提升产品质量、争创自有品牌,并取得一定突破。(“百家万安”等企业在培育品牌上舍得花钱,产品广告已经进军中央电视台。)“十五”期间,全市共获得国家免检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8个,*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47个。

2、促进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84项,其中省级以上135项,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方面传统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得到较快提升。水泥行业通过连续不断的技改扩建,推进结构调整和企业整合,先后拆除机立窑31条,建成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8条,生产规模920万吨,并配套建成总装机容量6.45万千瓦的余热发电项目,水泥企业从18家整合为3家水泥集团。化工行业依靠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呈现销售增长、污染排放降低“一升一降”良好态势。(如江化公司10年间销售增长了10倍,废水排放量降到10年前的1/2,污水浓度降为1/4,环境效益逐年提高。)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后发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3%。六大特色产业产值较快增长,创新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后劲十足。(如:电光源自动化生产技术,使单位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机电产业最新研制的“S13电力变压器”,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消防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新型消防接口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竹木产业实施“二次提升”,产业链不断拉长,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蜂业科技一路领先,5年里获得浙江名牌和省著名商标2个,恒亮蜂产品率先突破欧盟绿色壁垒;白菇+秀珍菇周年栽培模式研究成功,经济效益增加115%;纺织服装产业积极采用新的工艺流程,推行电脑控制,积极与国际接轨。)

3、实用技术创新效益明显。注重抓好实用技术的引进、创新和推广,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抓好实用技术创新。(凤林镇竹荪研究所针对竹荪种植原料竹屑短缺、产品种植成本上升的现状,实施“稻草替代竹屑人工栽培竹荪”项目,开拓了稻草还田的新路子,实现竹荪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三年来全市累计推广面积6300多亩,每亩增收642.5元,累计增收400多万元。)二是抓好实用技术引进。如水泥行业引进了布袋除尘技术,对于降低机立窑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新品种引进上,我市在水稻超级稻、棉花抗虫杂交棉、双低油菜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及栽培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十五”期间共增产增效2.2亿元,并创下我国早稻单产最高纪录,刷新我国长江流域棉花高产纪录。三是抓好实用技术推广。加快完善电信、广电、宽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信息服务网络,为推广实用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开通了“农技110”和“农民信箱”,推进手机上网、短信、专家咨询呼叫等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传递“到村到户”难题,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4、科技人才队伍逐步扩大。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级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共有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346人,其中高级职称432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157*人。五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2331人次,其中高级职称5人。通过人才引进,给我市人才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江化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十五”期间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装修了两幢大学生宿舍楼,一幢专家楼,配备了电视机和日用家具,实行免费居住,引进各类大中专毕业生140余人,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火集团20*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水泥立磨生产线技改,当时企业从哈尔滨一水泥集团高薪聘请了夫妻两位总工程师,年薪达15到18万元,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贝林公司积极营造留人氛围,建立激励机制,20*年项目经理徐春光获得了个人第三个“钱江杯”,公司奖励其一辆2000型桑塔纳轿车。由于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使公司在短短10多年时间,从一个三级建筑企业发展到集建筑、房地产、市政、园林绿化和医疗卫生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并获得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

5、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支撑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扶强做大骨干企业的若干意见》、《*市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优化科技发展环境。科技投入上,“十五”期间,财政对科技总投入4875万元,年均增长55%,并先后设立了“科技型企业创新资金”、“专利专项补助资金”、“市长特别奖中的技术进步奖”等,积极撬动企业和社会投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管理服务上,市科技、经贸、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工业110、农业110等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科工会”,为推进科技创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社会氛围上,全社会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广大企业家积极包装申报科技项目,形成了追求科技、崇尚科技、发展科技的良好氛围。最近,我市还对三友公司“倒三U接桥机”被侵权一案进行公开处理,全力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科技综合实力总体偏弱,在全省位于第57位,科技水平综合评价在全省位于第81位,(我市生产总值在全省排名第38位,财政总收入排名42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排38位。)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不相适应,科技创新绩效和科技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二是科技人才比较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于事业单位,而不在市场主体,工业企业高级研究开发人才与高级技工缺乏,农业科技人才青黄不接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三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表现在一些企业在科技开发方面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创新、人才引进、新产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保护等难以付诸实施,而且企业对包装科技项目,存在较为明显的畏难和依赖思想,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着力解决。

二、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这是顺应新形势、适应新发展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我市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推动跨越式发展。

1、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外发展事实表明,谁能在科技创新上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发达、实力强大,主要是因为科技领先,在世界上占有明显主导权。我省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当前,我市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源、要素、环境压力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传统工业化模式提出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推动科技进步,深入推进“兴工强市、借力发展”战略和“六六”产业工程,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科技创新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近年来,我们全力实施“六六”产业工程,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整体产业水平有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低、能耗物耗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根本转变。水泥、化工、机电三大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市的48.2%,而能耗却占97.6%。当前,中央和省、市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表明今后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将是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必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降低能耗、物耗,促进我市产业向轻型化方向发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高。

3、科技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企业离开了科技将一事无成。企业如果经营产品,只能一分一分赚钱;经营品牌,能一角一角赚钱;如果经营高科技,就能一元一元地赚钱。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并且逐步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过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一个不注重科技创新的企业,一定是没有发展后劲的企业;一个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一定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一个不重视科技创新的企业经营者,一定不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创新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增强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致力提高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争创浙江省科技强县为契机,以“兴工强市、借力发展”战略和“六六”产业工程为载体,以全面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改革,加强领导,着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主体,转化创新成果,增强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目标是:到2*0年,全市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以上;专利授权量超400项,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县(市、区)第45位之内;基本建成具有本市特色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每个主要产业都建有一个以上科技创新服务组织机构,建成4个以上科技示范基地(园区),1个以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2%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或产值)占工业销售收入(或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需求,组织重大项目攻关15项以上,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200项以上;培养和引进一批科研与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全民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依靠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力争进入浙江省科技强市行列。

重点做好以下8项工作,即“八个突出、八个促进”:

1、突出工业,促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要继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和提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生产制造和营销管理,大力推广数字技术、精密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针对传统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力争使我市传统产业的关键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重点突破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减轻化工企业污染等课题。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放大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同时每年安排50%左右重点支持科技开发项目。深入实施“六六”产业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解决新型变压器、高低压电器开关系统、机电一体化、消防器材、生物化工、绿色食品等产品生产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为我市成为蜂业强市、输变电设备和消防器材大市、新型建材基地、新型电光源和有机胺制造中心提供科技支撑。力争到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争取达到6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争取达到20家以上,省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达到50只以上。

2、突出主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要着力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意识。鼓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创建研发机构,企业新建或引进大院名校在*联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并有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在我市形成产业化经营并上交地方财政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市科技、财政等部门审核,由市政府给予企业经营者及项目有功人员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对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和仪器设备,给予税费优惠政策:经税务机关审定的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允许按150%实行税前抵扣,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可摊入管理费或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三是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对新列为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的单位,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一次性补助10万元;新列为省企业信息化建设试点企业的单位,由市财政一次性补助5万元。四是积极推进品牌建设。逐步从加工车间、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创新、自由品牌方向转变,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逐步打响“*制造”。鼓励品牌创建,对新获得的中国名牌产品或国家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和10万元。

3、突出保护,促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一是支持企业申报专利。对申报并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获得国际发明专利的,除省财政补助外,市财政给予每项一次性补助1万元。二是鼓励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特别是大型、重点骨干企业要着力进行自主创新,开展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一般企业应以引进消化再创新和技术革新、集成创新为主。科技型企业要积极建立研发机构,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企业研究开发并通过省级鉴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同一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的,再奖励5万元。“十一五”期间,争取*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1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均建立健全科研开发机构。其中60%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三友公司“倒三U接桥机”被侵权一案为契机,进一步跟踪查处,并充分发挥其教育警戒作用,从而加强专利执法和维权工作,依法保护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4、突出载体,促进产学研平台建设。支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政府做好牵头、引导和服务,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中心、转化基地、中试基地等等,走技术创新捷径。产生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在我市形成产业化经营并上交地方财政收入50万元以上的,市政府奖励10万元。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机构。支持在*设立全国、全省性的产品检测中心,加快竹木、蜂产品和消防器材检测中心,积极筹划竹木、消防、食用菌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争取“十一五”期间每个特色产业都建成一个创新服务组织,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加强科技成果评估、技术交易、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知识产权等配套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和民营科研机构建设。加快市科技创新创业大楼建设。筹建*市科技创业中心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基地,在研发、中试所需的场地、设施、项目资金等方面,政府给予相关的优惠,为引进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发展平台。

5、突出项目,促进科技资源集聚整合。一是要确立科技工作项目化理念。项目是经济工作的抓手,也是科技工作的抓手。近年来我市的水泥结构调整靠的是项目,特色产业迅猛发展,也是因为集中了大部分的科技项目,如蜂产业实施科研项目20多项,获奖5项,充分说明科技创新不是纸上谈兵,必须抢抓机遇争取项目。二是以项目带动科技资金投入。科技项目投资回报率高,最能得到资本的青睐,寻求资金的合作。市委、市政府的科技专项经费,也要带着项目进行补助,工业贴息等政策性资金安排上要向科技类项目倾斜。同时,我们还要积极申报一批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三是加强项目绩效的评估与考核。对前几年安排实施的科技项目,要组织绩效考评,实施跟踪管理,根据项目效应调整相关政策,对绩效突出的可以追加奖励。四是积极谋划和实施一批“十一五”科技发展项目。组织科技人员抓好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等科技项目的编制、申报和实施,特别要抓好列入“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项目本的重点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发展目标实现。

6、突出实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实用技术的创新、引进和推广、应用。政策导向上要从鼓励“理论型”向鼓励“实用型”转变,少一些空洞的论文,多一些“稻草种竹荪”这类的实用性小发明创造,多一些实用型“小技小改”。加强科技工作与我市企业、产业的对接,切实发挥经济发展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完善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制度和科技奖励制度,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应用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对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我市实施转化的博士或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科技人才给予一次性创业资金资助。

7、突出增效,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运用。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科技网络体系,优化对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服务。积极开展与高校院所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蜜蜂、白菇、猕猴桃等农业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产品粗加工、保鲜、贮藏、运输方面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绿色生态种养殖技术、可降解塑料膜、新农药等先进农业物料的推广应用,减少农业污染。全面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蜜蜂产业提升工程,到2007年底,实现蜂群总数26万箱,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地位;蜂业总产值超5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抓好金衢丽绿色生态产业带建设工程、省级星火科技示范县建设等农业科技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力争到2*0年,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种养业主要品种的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8、突出根本,促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切实把人才作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千方百计引进实用型的高科技人才,着重引进“2+6”产业的急需人才和科技创新带头人。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度、科技进步奖励制度等创新激励制度,增强对人才人吸引力。鼓励企业培养和聘请职业经理人,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要健全人才培育机制。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和提高,加快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设立创新人才培训经费,鼓励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高校深造,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要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认真兑现各项人才政策,开展名师、名医、文化名人评选,启动人才公寓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引导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要加大技工培训力度。在抓好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突出本地企业用工培训,积极倡导“就业在*”,举办劳务交流大会和劳务集市,鼓励本地劳动力在就地转移就业,着力优化务工环境,努力解决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难问题。

四、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落实

1、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壮大总量与提升质量、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与应用技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善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切实做到把第一生产力摆上第一的位置,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真正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作用。要健全乡镇、部门科技工作组织机构,增强科技工作管理水平和统筹协调能力。继续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促进各级各部门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按照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和要求,对各乡镇进行过硬考核,对工作卓有成效的要表彰奖励,对工作平平无所作为的要通报批评,并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依据之一。

2、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抓好科技投入的落实。各乡镇科技经费投入必须达到规定比例,增幅必须高于财政收入增幅。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并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千方百计拓宽投入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和市外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探索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支持科技创新。要抓好有关科技政策的落实。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结合实际,逐项落实。目前主要应研究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外部环境的优化、融资困难、人才缺乏等问题,以及对专利工作的认识、专利申请、专利转化实施奖励等问题的落实。要加强工作的组织协调。科技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工业、农业、财政、组织、人事、教育、城建、卫生、通讯等部门要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发挥各自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做到既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创新科技管理方式。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行业、部门之间的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凝聚科技力量。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提供方便,满腔热情地关心、支持科技工作,多配合,多服务,多办实事,形成合力。同时,要面向具有先导性、带动性的新兴技术领域,集成技术、人才、资金、研发设施等要素,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行业协会的沟通与联系,通过搭建科技交流平台,吸取市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把我市科技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营造崇尚创新氛围。不断增强公众的科技意识,着力形成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致力创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氛围。首先,要尊重创新。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让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让一切有科技进步的创造活动得到鼓励,让一切有利科技进步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其次,要激励创新。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并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向科技创新工作倾斜,严格兑现各项激励、奖励政策,对科技创新成果重大、效益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都要进行重奖。第三,要保护创新。完善知识产权申报、保护、奖励等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建立行政与司法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时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5、抓好当前工作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以这次大会精神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创新的开发与应用为手段,认真研究本乡镇、本部门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运行机制等问题,勇于出新思路、用新办法,促进科技事业的新发展。要充分利用*“科工会”、网上技术市场、工业科技110、各类科技项目洽谈会等创新服务平台,做好发动、组织、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要继续抓好高新项目的申报,重视抓好科技部富民强县试点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同时抓好一批已实施项目的验收和绩效评估工作,开展一次科技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