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基层组织教育剖析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县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解决基层组织教育剖析材料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对*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农村支部成员素质差,没有创新意识,缺乏战斗力、农村干部、党员与群众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党组织纯洁受染,村支部凝聚力减弱、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生活水平增幅缓慢,村级党支部吸引力削弱、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原则,建设好干部队伍,解决核心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教育管理工作,建设好党员队伍,解决基础问题,提高战斗力、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根本问题,增强吸引力,具体材料请详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党支部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能否实现全面领导,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能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从总体上看,*县各级党委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建设好村级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村级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与落实提供有力保证,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急剧转变,不少农村党支部一时无法适应,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软弱涣散、束手无策等现象。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将丧失,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就无法得到贯彻落实,农村的改革就无法继续深入,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也得不到保证。本文拟就*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作些探析,仅供参考。
一、*县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县村级党支部出现软弱涣散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自然、历史、文化等客现因素制约造成的,也有体制、机制、管理上存在弊端造成的;既有党员、干部自身思想认识偏差或思想作风的原因,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群众思想认识偏差的原因。就目前的状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支部成员素质差,没有创新意识,缺乏战斗力。
1、支部书记素质差,不能“带好头”。*县142个农村党支部中,支部书记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的仅有52人(其中乡镇下派挂职的干部占19人),占支书总数的37.2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0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76人,小学文化程度14人),占62.77%。支部书记文化水平低,不可能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大部分村支书知识结构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对党的农村政策一知半解或是不理解,不具备适应农村改革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势必应付了事,缺乏创新与改革精神,无法成为农村改革开放的“领路人”。
2、农村党支部成员素质低,不能“团结协作”。*县有农村党支部委员543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20名,占支部委员总数的22%。农村党支部委员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工作态度消极被动,工作中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成员间民主讨论解决问题意识差,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3、农村党员队伍没有朝气,缺乏“战斗力”。山区农村党员队伍“老年化、低文化”现象严重。*县现有农村党员3046人,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党员中56岁以上的1185人,占35.62%,35岁以下的仅有629人,仅占20.3%,越是后进的党支部,党员年龄老化严重,青黄不接的问题就越突出,有的村支部50岁以上的党员高达9O%,而35岁以下的党员却一个也没有。从文化结构看,农村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291人,占总数的9.5%,初中文化程度1037人,占34%,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1682人,占56.4%。队伍中“老年化、低文化”现象造成相当一部分党员生产技能差,家庭经济收入偏低,许多党员家庭本身是贫困户,缺乏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号召力还不如一些有经济实力的群众。
*县农村党支部的干部与党员的文化程度偏低,人才缺乏,党支部丧失应有的战斗力,严重影响了党支部作用的发挥,这是农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根本原因。
(二)农村干部、党员与群众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党组织纯洁受染,村支部凝聚力减弱。
1、党支部成员思想认识有偏差,发展党员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严重,嫉贤妒能,怕发展青年党员会取而代之,抢自已的“位子”,对入党积极分子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有的支部党内生活不正常,宗族、姓氏和村落的观念重,大自然村排挤小自然村、大姓排挤小姓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受封建思想和世俗偏见影响,重男轻女、排资论辈,致使妇女、青年入党难;有的片面理解入党自愿原则,对发展党员工作采取“坐等上门”的消极办法,对申请入党的同志主动关心培养不够,让其“自然成熟”,挫伤了青年人入党的积极性,除有的党支部负责人思想涣散,对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质量不重视,怕麻烦,认为支部大会研究通过就行了,具体手续、考核过程没能严格把关,以致青年人认为“入党太容易了”、“不值钱”;有的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2、农村青年人生价值取向偏差,发展党员出现“找对象”难。计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少,发展党员找对象难的原因是许多山区青年已不安于在家种田,有文化、有头脑、有经商做生意头脑的纷纷走出家门,出外务工经商,同村里断线脱节,党组织无法对他们施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培养、考察,因此,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极大;同时,由于山区许多农村党支部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大部分农村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政治热情降低,认为“有钱就有一切”、“入党无用”、“入党吃亏”、“入党不自由”、“入党不入党无所谓”。
3、村干待遇低,工作积极性差。村党支部主要干部最多只拿上百元的补助,一般成员无补助,村财收入低,拿不出钱来给村干补贴,干部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党支部制度只挂在墙上,得不到落实;搞突击活动过多,日常工作抓不扎实;市场经济反差大,许多干部和党员存在腐败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查处,组织内部有疏通,干部、党员进得来,出不去。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形成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复杂环境,不仅有许多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也有许多干部、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样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既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建设的纯洁性,也是一些农村党支部瘫痪的原因。
(三)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生活水平增幅缓慢,村级党支部吸引力削弱。
1、农村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县14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不及10%,9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收入只在5千元以下,有的村甚至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村财收入低,与*县地理条件恶劣,辖区内海拔落差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等密切相关。但是*县也同样存在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适合于发展茶叶和林业,高海拔地带适合栽培花菇,低海拔地带适合栽种果树等优越条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的茶叶已打出“紫云毛针”、“紫云大红袍”、“紫云高山雾茶”和“官思茶”等著名品牌;花菇质地优良、味道鲜美,走销*、*、*、*等国内外市场。然而目前还没有村支部把这些项目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开发,也没有很好地发动群众开发生产,农民的生产完全属于自发的。集体要办公益事业只知道向上级“要”,却没有“自我发展,自我创业”的意识。
2、农村市场导向机制薄弱,市场经营机制不合理,农民收入无法得到有效提高。2001年,*县人均年收入262O元,但若仅计算在家务农人口的年均收入不及1500元,2O00年*县出口茶叶达1O200担,占全省同类出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按理说,有这么大出口量,市场销售乐观,茶农的收益亦可观,但是,*县市场上的“茶青”每斤价格仅0.3至0.5元,不及采摘茶叶的工资。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花菇销售市场上,*县的花菇,98年就走销*,并被*客商称为全中国质量最好,然而,迄今为止,*的花菇却始终是由小商贩零星收购后,再售往政和、屏南等地,菇价仅1至4元,菇农获利极小。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农业还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农产品市场占有量小,对客商尚无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导向机制不健全,农产品经营机制不合理,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法向合理方向发展;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农村党支部尚未具备完善经营体制的领导能力。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评价党的各项工作的标准。当前,农村党支部存在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得不到合理调整,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农民生活水平始终得不到实质性提高,完全可以说这是村党支部建设不适应农村改革需要的突出表现。
二、解决*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原则,建设好干部队伍,解决核心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领导、组织农村经济建设与各项工作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落在村党支部的肩上,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通过支部成员的思想作风、组织能力、创新意识直接表现出来,因此,要解决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的软弱涣散问题,首先应选好村支部书记,建设好支部班子,解决好核心问题。
1、坚持标准,解放思想,选好干部。邓小平同志说:“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选贤任能也是一场革命”。邓小平之所以把选贤任能作为一场革命来看待是因为要培养选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干部这项工作,对于以往党的干部标准、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思想观念等都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农村党支部选拔干部必须既坚持标准,又不拘一格。①坚持标准就是在选拔将军,要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标准进行。这四条标准既有政治、作风上的要求,又有能力、水平上要求,是一个整体。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能带领群众致富,没有了这一条,不能算是合格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一定要坚持四条标准,否则将失去核心,起不了应有的带头作用。②引进竞争机制,拓宽选人渠道。要破除从个人或本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模式,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破除轻视知识、轻视人才偏见,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陋习,树立正确看待干部的能力和资历,用人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要破除干部能上不能下,迁就照顾等陋习,树立干部能上能下,注重实践,竞争择优机制观念;破除封闭式、神秘化的选拔干部的陈规,树立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选拔人才观念。当前村支部实行“两推一选对选拔村支书的措施,就是一种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偿试。除此,还可以实行“村干见习期制”,对见习期间不合格的村党支部成员予以及时调整,而对见习期合格的、能胜任的予以任命,并不断帮助他们提高水平,在实践中帮带,在实践中考察,做到选用村干部“渠道广泛,群众满意”。
2、强化教育,激励热情,造就好干部。①村干部队伍建设,选人是基础,育人是保证。首先要加强在职村干的教育培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力,加强村干部培训与教育,特别要加强村支部书记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防止思想认识偏差。其次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可以从现有党员中确定年纪轻、思想境界高、有发展经济能力的进行重点培养,也可以从有培养前途的村民(特别是回乡大中专生、退伍军人)中挑选尖子,逐步培养其进入村干队伍,在实践中加强锻炼,并在政治上、理论上加强教育,使其迅速成长,解决好村干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②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村干待遇,激发热情。首先在政治上加以关心。凡是工作成绩突出的,符合条件的村干,应想办法及时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对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想办法解决。其次生活上予以关心。要落实好村干部的报酬,积极推行养老保险、安全保险制度。可以采取村干部以劳动技术入股、村集体以资金入股的股份制形式,开办个人与集体联营企业,一方面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好干部工资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村干部的政治、工作、生活的关心,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有保障,工作上有劲头。
3、落实好规章制度,完成好日常工作,督促干部成长。新时期搞好农村的支部建设,关键是要立足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坚持做到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可以使农村党支部明确前进的目标与要求,使党支部工作不因人、因事而异,例如围绕“五个好”目标,制定各支部任期工作目标。然后围绕长远目标,各阶段提出明确的、具体的阶段性任务,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实现和完成长期规划具体步骤,也是促进和保证长期规划实施的有效工作措施。这样把长期规划与解决好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持之以恒同集中一段时间与力量结合起来,使支部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支部建设就一定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路子。
(二)加强教育管理工作,建设好党员队伍,解决基础问题,提高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主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因此,经常不断地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有目的地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建设好村级党支部的基础工作。
1、加强党性教育,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党的力量根源,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最基本条件。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不断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党员,增强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一支合格的党员队伍的有力保证。①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广大党员进行教育,增强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自觉性,就能够使每一个党员在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开拓进取,行动上吃苦耐劳,努力成为现代化建设带头人。②加强党员的理想宗旨教育。必须让广大党员通过党史、党章的学习,树立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使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永保先进分子的本色。③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农村共产党员要掌握一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努力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理论文化、法律知识,在各自岗位上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才能在农村改革中发辉先锋模范作用。
2、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都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工作中,必须坚持“在改进管理中加强教育,在加强教育中搞好管理的原则。①建立健全激励和奖惩机制,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当前农村党支部实行一些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有效方式,如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目标管理、党员责任制管理、党员活动日、创先争优、严格执纪等等,既有创新的,也有传统的,实践证明均行之有效,农村党支部就该因地制宜的抓紧抓好。当然,不完善之处是难免,要建立起一套主体式、多层面的管理党员的有效机制,还需继续努力和提高,需不断地探索和总结。②要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农村流动党员均属短期外出务工经商的,可以采取回归管理、跟踪管理、双向结合管理等形式,通过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作为落实流动党员异地活动登记和参加党组织的证据,使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③健全发展党员、淘汰党员的机制,把好入口关,疏通出口关,形成党员有进有出,自然流动,党员肌体充满活力。首先,贯彻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即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既要防止关门主义的倾向,又要防止降低标准突出发展的做法;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为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年龄、文化分布状况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必须注重吸收农村有知识的优秀青年,加强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处理好组织发展与培养教育关系,把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上、对新党员的继续教育与考察上,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其次,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是疏通正常出口,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举措之一。对那些不合格的党员,应采取“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做到既能坚持党员的先进性,又能划清政策年限,建立起正常有序的“出口机制”,防止问题成堆才动大手术的突击式解决方法。党员队伍只有按照新阵代谢的规律,形成良好循环的淘汰补充机制,才富有朝气。
(三)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根本问题,增强吸引力。
邓小平曾指出:“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农村党支部工作衡量标准是什么?应该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包括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和村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状况。因此,村级党支部应该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心任务,是硬道理;必须把“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实事来抓,作为支部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一是寻找发展路子,壮大集体经济。农村党支部要想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主要走适合农业产业化路子,应采取正确办法,深入调查研究,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声喊、归大堆”不行,只搞“一般化”的号召,而不研究具体的办法更不行。二是树立起宗旨意识,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维护村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不断形成“集体发展是起点,村民发展是目标,集体收益是起始,群众收益是归宿”的发展意识,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带动村民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措施付之行动。三是立足农业,拓展渠道。深入开展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化建设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应以建立好市场导向为机制,寻找既适合于当地发展、又适合于市场流通的农业产业,引导农民开发好,最终达到增产又增收的目的,真正实现农民纯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有效提高的目标。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好了,农产品增值了,农民增收了,党支部也就有了吸引力了。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始终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县农村党支部建设能否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党建精神,关键要立足实际,解放思想,解决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以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为基础,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动力,以实现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目标,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