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质量攻坚计划推进会讲话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质量攻坚计划推进会讲话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质量攻坚计划推进会讲话5篇

第一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推进会。首先,我谨代表局党委欢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监测项目办主任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李晓强副研究员等一行来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同时也感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发展与合作,这几年卿博士等驻站专家,全程参与到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此次教育质量攻坚计划,专家组也全面参与,应该说这份计划是凝聚了教育人、专家组的共同心血和智慧。

打造教育的“质量”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口号,又是体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制定了十个方面的行动计划。去年我们主要精力在制定这个计划,今年大家就全面展开实施,很多项目都实实在在铺开并初见成果、成效。我这里简要列举攻坚计划中几项工作:

第一方面,我们提出倡导教育思维、语言和行动的三大转变。

教育的改革创新,有观念层面,有话语层面,还有具体的行动路径。在这三个层面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实际上也在不同层面启动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此思考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教育,包括把美国的一些好的课程引进来,让国际优质课程、优秀老师走进我们的课堂,让他们培训我们的老师。前不久,教科中心到佛山参加美国创造教育奇迹的克拉克老师的现场会,大家感触很深,给我们观念很大的触动和冲击,实际上这就是在转变我们的观念。区作为市先锋城区,要体现先锋,教育、教育人就得走在前面,包括思维、信息等,都要走在一流和前沿,不然没法跟人家比,如果思想观念、信息都比较陈旧的,那就没有办法打造教育的“质量”、打造教育国际化。因此,这一年初,我们就是抱着这种认识,坚定方向,瞄准目标,从观念和思维革新做起,转变观念体系,扎扎实实地推进项目。

第二方面,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验收,我们整体均很水平和质量是不错的,但是就区域内部而言,南北差距还是很大。为此,我们提出打造北部片区优质学校,利用南方科技大学和大学城的高等教育资源,成立了南科大实验学校,挂牌成立了一批大学城联盟实验学校,首批有3所学校加入,社会反响很好。举个例子,南科大实验学校这个区域本来是一个新的住宅区,真正入住的业主并不是很多,我们计划先招小学,去年我们消息后只有一个学生报名,今年我们继南科大实验学校正式成立的消息后,又了小班化、引进外籍教师、采取特殊政策吸引教师等系列措施后,现在报名的学生挤爆四个班,其中包括中兴通讯技术人员的孩子,大学城里面也有家长主动将孩子送到这个学校。

第三方面,关于教师队伍管理者队伍的打造。

我们分别实施推进以行政为导向的“先锋计划”和以学术为导向的“引领者计划”。首批先锋计划校级干部后备班98人第一段学习结束了,很快要到上海去,这个周末还组织他们深入社区,开展教育志愿者先锋队服务活动,与家长互动交流家庭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等。关心临聘老师待遇解决,首批“绿色通道”247名老师正办理调入手续,第二批也即将启动。在实践教育理想和追求方面,激发全员教育热情,倡导树立教育理想,以“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为工作追求,重视并加强系统学习和专业反思,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总的来讲,我们在推进实施教育质量攻坚行动的一个总的思路就是:认准一个目标,一年做几件实事,坚持不懈必见成效。这也是我们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也是当前教育务实的作风。

今天的推进会,也是一个学习交流会。等会,刘主任将给我们做专题辅导,这也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当中加大学习力度的一个要求。加强学习,不仅形式要多样,内容更要创新,贴近工作、服务工作,还要全方位学习、全方位修炼,才可能打造出一支综合实力强的队伍。

第二篇

一、教育,要重视数据、反思数据、用好数据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应该说在全国是“领先一步、高人一筹、耳目一新、堪称一流”,这个评价我们人在一些场合也能听到。关于这一点,我想请教在座的各位领导,我想问一问大家,的教育在哪些方面、哪些指标上是领先的?和谁比领先一步?你比谁又高了一筹?如果说我们是一流的教育,那么一流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想过?能回答出来多少?可能有的能回答上来、有的回答不上来。为什么回答不上来?我想,有些工作是必须需要实实在在的数据来支撑。

当今时代,一波又一波的IT技术热潮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甚至都来不及准备就要开始迎接这样一个信息技术的大潮对我们的冲击、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的喜怒哀乐、吃穿住行等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再现和升华。应该说人类到今天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数据的时代,数据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产业、科研、教育、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可以这么说,缺乏数据支撑无以谈决策,缺乏数据资源无以谈管理,缺乏数据资源无以言未来。我们在整个工作中,现在越来越体会到“没有数据的支撑就没有办法做科学有效的决策”,其中的缘由就是数据越来越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数据是指有根据的数字,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数据”二字的内涵也在扩大,不仅仅指数字,还指一切保存在电脑中的信息,包括文本、声音、视频等等这样一些信息。去年《大数据》作者舍恩伯格来学院与我们交流,他当时讲了一段话非常经典,他说“数据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记录,当我们对数据赋予背景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信息;信息是知识的来源,当把信息提炼出规律的时候它就上升为知识;知识是智能的基础,当电脑、网络能力利用某种知识做出自动判断采取行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机器智能就产生了。”他说“和西方文明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重定性、重概括、凭经验、轻逻辑、轻数据、拍脑袋这样一些倾向和习惯。”大家肯定也感受到,过去我们决策一拍脑袋就这么干了,最后干不成了一拍屁股完事,这就是所谓的“脑袋决定屁股”。我们下基层调研,有时候也会听到一些局长说“凭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怎么怎么样”,这些就是凭经验办事的明显体现。放在当下,这些越来越不可靠,也不准确。

因此,基于信息时代、数据时代这样的背景,今年正好开始全面启动五年行动计划,我们就要仅仅抓住这十大项目,把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效都要用数据记录下来。用数据说话,有四个层次,要让数据描述事实、阐述事实、反映事实;用数据说话,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内在的关系来反应我们教育发展的变化和规律;以数据来说话,每一个判断、每一项决策、每一个政策都要有据可依、有数可查;用数据来说话,实现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展示我们教育风采。

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教育质量攻坚的每一项行动,每一项行动的具体任务、项目内容、推进时间表、检查评估等,从一启动开始就要有所有数据的记录。我们将放在整个城市的背景来看,作为国内最具智慧城市产业链的整合基础的,走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沿。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城市的大数据综合治理,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展现的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未来的智慧型城市必将是一个数据驱动的城市,有了大数据就相当于有了智慧城市的大脑。因此,从大数据这个角度,我们教育要认真考虑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做一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二、关于推进做好教育质量攻坚的几点建议

第一,厘清教育发展的定位。

《区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我们的定位是“创强争先建高地,争当教育领跑者”,这是我们提出来的定位,或者说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目标、愿景。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清楚在今后的五年中要在哪些方面创强?要强到什么程度?要在哪些方面争先?和谁比我们才是先进的?从我拿到《区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我就在想这几个问题:我们创强是在哪些方面创?我们建高地这个高地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高地?最后,得到的认识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评估或者评价体系,用它来评价我们教育在全国教育的高低。所以,在实施推进这项大攻坚行动之前,我们要把这些问题一一梳理清楚,把它想明白,我们才能够真正当上领跑者,否则自己都不知道领谁跑或者是谁跟着我们跑。

如何才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我建议要把国际机构教育指标体系和数据收集整理一下,比如在国际上OECD的指标、世界银行的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标、全英教育指标体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一些教育指标,这样一些教育指标都是世界最权威性的教育指标体系,它衡量的是各个国家、各个地方教育发展的状态,对各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我们只有把握了国际前沿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才会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会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教育站位很高,我们就要跟国际比,跟国际一流标准区比,当前第一要务就是把国际上的指标梳理出来,知道人家做的是什么,水平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比较一下才知道跟人家差得有多远。

另外,在总体目标中我们提出未来五年要实现“五化”:均衡化、国际化、信息化、素质化和个性化。我建议还要加上“现代化”,现代化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努力的一个宏伟的目标,而且教育现代化也是教育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要继续把优势传承好。

第二,认真梳理每一个攻坚项目。

十大攻坚行动项目,我的理解是根据全区当前的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障碍、瓶颈问题而设计的,这里面有教育观念、教师队伍、资源配置,有课改的问题、高中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等十个,每一个项目都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人。有这个基础就好办,接下来的梳理可以按照以下几条原则来做:

首先是依法、依规、依标、依政策、依现实。依据这几个方面把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明确。要搞清楚国家的规定动作是什么,我们做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国家要求的是什么,它的规定动作是什么,然后我们再来确定我们的自选动作。根据这十个项目,我们要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标准政策文件、把省级的市级的和区级的有关规定,领导的讲话等都梳理出来。当我们完成这一步,我们就知道教育每一个项目的突破点是在哪儿,我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我们的主要任务又是什么了,方向就会很明确。

第三,全面动员、全面参与。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改革的基本政策取向,下一步国家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推进教育公平,要织成一个大网,兜住底部,补齐短板,通过解决最困难、最薄弱的地方抬高底部。这项工作国家领导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一直特别重视。我们要把十大项目落到实处,不仅需要财力、能力和魄力,更需要的是自下而上、全员参与。攻坚项目的实施不仅仅是在座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领导班子的事,应该是全区所有校长、所有教师和所有家长共同来做的一件事。

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领导层面辛辛苦苦拟定了计划、设立了项目、确定了发展目标,目的是使每一个校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为之奋斗,都能够投入其中,但是最后所期望的目标没有办法达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个中原因就是我们的规划、计划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缺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样相结合的过程,所以它没有办法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真诚投入。所以,区教育质量攻坚这样一个顶层设计、行动计划,一定要变成校长、教师的共同目标,要让区老百姓都了解政府和教育局这五年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谁来做这样整套思路和想法。项目的实施、推进过程,就是自上而下的一个共识、共谋、共建、共享、共发展的一个过程。建议区教育局各层面一定不要忽略这样一个过程,一定要得到广大校长和教师的认同和积极响应。

实施十大攻坚项目,本质上就是教育改革与创新。既然是改革,必然触及部分人的利益,改革肯定是会有风险。怎么规避风险呢?就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周密的组织实施。在改革创新过程中认真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以往的做法往往是“不破不立”、“先破后立”,但是为了保证改革的平稳过度或者说保证改革和项目的实施顺利推进,我们也可以采取“先立后破”这样一种路径,具体需要大家结合实际周全研判、灵活选择。

第四,建立区教育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建立起来,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决策、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能更好、更有力的回应社会、回应老百姓。建好监测平台、监测机制,也是确保十大项目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保障。建好教育监测体系,能使我们的领导班子及时了解教育发展变化的轨迹,了解我们进步的幅度,了解发展现状和趋势。同时通过对成果的监测评估,坚定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校长对教育发展的信心,以便可以坚定不移的扬长;当然,通过对问题的监测和问题揭示,也能够使我们经常保持头脑清醒,正视不足,取长补短。监测什么?我这里提供大家当前百姓、国家关心的几个方面,也是下一步国家会重点推进的方面:

第一个是监测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近几十年都在提“减负”,但课业负担问题还是成为社会反响最强烈、人民群众关注最强烈的一个问题。为此,教育部建立了课业负担监测机制,以后每一年都要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测报告,不符合要求或者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的就要点名,而且各省要公布排序。因此,如果区也建立这样一个体系,研制一套适合我们区里教育发展状况、学生课业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每年对学生课业负担进行监测,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多做探索,为国家层面提供经验和示范,那么在这点上就起到率先作用。

第二个是监测中小学的学生教育质量。2013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由于我们国家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水平差异都很大,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教育部的综合评价指标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它包括“学生的品德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课业负担状况”五大纬度20项关键指标。去年8月份,全国确立了三十个试验区,多以地市为主,教育部要求这三十个试验区率先探索一套可操作的指标,也就是说在这二十项关键指标的下面去探讨三级指标,探讨具体的数据采集点。据我了解,截止目前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没有拿出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所以我想区如果能在承继已有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率先探索构建出一套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一套指标体系来,而且进行动态监测,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第三个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监测。这次国家义务教育均衡评估验收,广州几个区通过之后,他们说“这回可松了一口气,均衡的事就完成了,可以放心干别的事了。”其实不是这样,当时省申报了17个区县,最后只通过了16个,区应该说是高标准通过了教育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认定。但是,16个区县今年达标了,并不意味着明年还能够继续保持均衡水平不下滑。均衡水平非常容易发生变动,只要我们政府重视加大投入,那么它就容易改善,特别是底部的一些数据很快就能提高,校际间的差距也很快能够缩小。但是,均衡水平也同样非常容易恶化,比如政府投入,如果仅仅采取锦上添花的做法,反而会加大校际间的差距。因此我们认为在均衡发展中既要关注教育资源存量的整合,更要关注教育资源增量的合理配置。在增量的分配过程中基于现状的不均衡做一些资源更合理化的配置。教育部规定,今年3月底通过的三年之内还要进行复查,复查后不能达到标准的(校际差距大,均衡系数没有达到规定的0.65或0.55)马上摘牌,绝不含糊。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拿到这块牌子就松了一口气,均衡本身就是动态的,整体规划、科学布局这根弦一定要紧紧绷住。每年学校都要填报那八项指标,都会体现到年度事业发展数据里,我们通过动态监测,一旦发现哪个指标情况不正常就知道肯定是出问题了。

第四个是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监测。教育部马上就要启动对全国各省教育现代化的监测,这方面希望关注。

教育近年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对质量和水平的关注显得更为紧迫和明显。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就是教育机会公平和质量好坏,他们要求不仅要能上学,而且是要上好学,这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在这方面,区有优势,政府每年投入教育的经费量很大,每年增加,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公平和效益,关注解决好城镇化加速推进中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平等问题。还有信息化问题,信息化飞速发展对整个教育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发展的机遇。

第三篇

第一、加强院区合作

除了本系统各个科室、各个学校全面参与和配合支持外,接下来我们要依靠驻院专家力量,共同配合合作做好这项工作、搞好究,参照刘主任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把十项攻坚行动计划再落实。各部门必须将教育质量攻坚行动计划,特别是自身承担的项目任务作为科室具体的常规工作,同时也作为改革项目认真推进。教科所要认真领会今天会议精神,再次梳理思路和分工,搭好工作框架,包括质量监测与数据。

第二、解放思想、改革思维,抓核心关键领域

教育发展从特区成立到现在三十多年。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有的工作属于机关行政职责,这些常规职责,一定要处理好。但同时围绕着攻坚行动计划,一定要抓出一两项来。我们不能将常规工作、常规事务作为改革,大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思维方式。十八大中长期规划里面讲到“教育要综合改革”,大家往往会忽略第二句话“要抓住关键领域、核心部位进行改革”,启动综合改革实际上就是必须抓住核心领域关键环节才可能实现综合改革。因此,各个科室必须在十项改革举措当中抓出攻坚改革项目来,齐心协力,全力以赴。

转变思维方式抓住核心问题,这一点很重要。比如说,教师培训千头万绪,什么都应该学,静下心想一想,未来教师培训如果能够抓住信息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提升职业激情,抓好师德师风,我们未来的教师培训就会取得明显成效。我们既要看准问题,更要有解决问题的策略,选取一两个突破点,集中心神和精力,长期坚持必见成效。还比如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能力,未来就要抓好科学教育、数学教育以及公民养成教育这三大领域,把这三个领域作为突破性改革的任务,狠狠地抓,力争有所突破,最后受益的就是学生,归根到底就体现为质量提升。

第三、重视数据,善用数据

今天刘主任的辅导讲座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是大家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重视数据。数据不一定非得是数字,可能是一段视频,也可能是一个故事,不管何种形式,都是在记录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最后要系统化。教育行政干部一定要理解数据。未来的时代是一个高感知时代,谁的感知水平高、感知能力强,最核心的体现是你对不仅仅注重结果,还注重过程。高感知的人把过程把握得,把过程进展中的数据信息使用的很好。之前的教育均衡评估,就暴露出我们的校园长队伍对数据的不重视,不问家底、不清楚盘子,这一点今后要扭转过来。

第四、自上而下,齐心参与

打造教育的“质量”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科室、校园的事,是大家一起来参与、一起来推动、一起来担责的行动。在每位同志的工作领域,大家要共同来领会、理解、行动、反思、总结,多一些研究,多一点思考。要依靠学校和老师,依靠院区合作已有的基础和优势,齐心协力把项目进一步往前推,力争跨越。这一点既是区委区政府的期待,也是对我们新班子和各部门、校园的工作考验,大家一起来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出成绩。

第四篇

一是认真筹备开好与南科大、大学城第一次工作研究会

打造北部片区品牌学校不是一句话,需要时间,需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落实。现在四所学校均已签约并挂牌,接下来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把工作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需求想清楚,哪一些是需要外围支持并可以争取的,哪一些还不够成熟,哪一些是我们自己系统内的事,要条分缕析,不要“萝卜青菜都往一个框里装”。问题搞清楚后,尽快协调南科大、大学城,召开签约后的第一次研究会,实实在在地研究解决一些问题,推出一些举措。

二是尽快成立南科大实验小学理事会和大学城联盟

关于南科大实验小学和大学城实验联盟学校,我们在初期已经形成了一些方向性的成果,这次举措有创新,做好了对整个教育将是一个有效推动。请新森同志继续牵头做好相关工作,尽快完善好南科大实验小学理事会实施方案、大学城联盟学校标准以及有关章程,成熟了的要抓紧付诸行动。

三是认真研究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北部片区品牌学校打造亟需支持的重要事项

这个事是当前北部片区品牌学校打造最关键、最重要的事,涉及到要政策和改革空间的问题。要什么政策?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第一个是小班化改革。我们要理直气壮、明白无误地坚定推行小班化教学;第二个是教学津贴的问题,研究一下能否参照罗湖区的做法(罗湖区对一些个别偏远学校,如梧桐山附近以及地处偏远的学校,实施下乡津贴,补助5%至10%),对北部片区的实验学校也试行津贴补助,以此激发工作热情,促进优质人才流动。我的一个观点是,解决均衡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不均衡,通过差异化流动实现新的均衡。第三关于编制问题,小班化教学需要编制支持,像南科大实验小学目前特别需要支持,桃苑学校也有条件做小班化,小学和丽湖中学想一些办法试行“大班基础下的小班化教学改革”,这就是创新和改革。

四是高标准重视做好联盟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联盟学校、实验学校肩负着改革重任,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准,要多一些国际元素,多一些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学生为中心。校园的色调和颜色,不要过于古板,可以洋气一点,使人看上去感觉舒服和漂亮,而不是那种硬生生“张贴”或“种栽”上去的感觉。这一点,建议大家多到国际学校去学习和看一看,看看国际学校的地板、海报、文化角、学生作品展示等。校园长要重视校园文化这项工作,自己首先要“新”起来,不要搞一些土豪的东西,灵活处理好传统与时尚、学生与家园、学习与生活等多种关系,把文化这篇文章做足、做透,关注好校园文化中的细节。特别是一些新学校,要利用先天优势和空间,把校园文化做好。

五是抓紧完善实施工作方案

今天会议后,各实验学校要抓紧完善实施推进方案,对于方案中的一些表述和定位,要严谨、科学,反复论证,多听取教师、家长和专家的意见,不要搞“拍脑袋”工程。举个例子来讲,有学校方案提到“办学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对于中小学而言,更多的应该是“奠基”。大家一定要将方案做全面,做规范,同时也要确保方案接地气,不要成为“空中楼阁”,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六是精心打好“四张牌”

第一张是“打好基础牌”。各校一定要重视基础,打好基础,抓住办学、管理、育人中最基本常规的东西,抓住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常识。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注重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基础、学术基础。打好基础,关键就是看质量,这是一个硬指标,社会和家长就拿这个衡量学校,质量决定一切,质量衍生特色,有了以质量为保障的基础,学校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发展。

第二张是“打好联合牌”。我们推进北部片区品牌学校,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善于借助资源”。现在实验学校与南科大、大学城建立了合作联盟,就要把这种关系用足、用好,同时学校之间也要搞好联合,不要各自为阵。我们可以通过校际联合、资源共享、联合招生、联合教育、联合学段,开展中小学+大学、学校+家庭等各种方式的联合,做出品牌,擦亮品牌。否则联盟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第三张是“打好特色牌”。我们要在管理上、体制上、课程设置、项目发展等各方面走一条特色之路。如果按照一般规律、走寻常老路,那就是没有特色,没有什么新意。各校必须坚持和做好自己独有的品牌,培育好品牌,最终通过品牌实现学校高水平发展。

第四张是“打好创新牌”。我们要搞清楚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有新的发展。不仅要在整体上创新,还要在微观上创新,比如形成共享联盟、互助联盟、竞赛联盟、学习和研究联盟等创新举措。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打造北部片区品牌学校也是各个科室、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全面主动支持,抓好推动落实和督促。具体来讲,教科中心要从教育科研角度,对北部片区制定一个未来提升课题、教学水平的指引;教研室要扎进校园和课堂,与大家一起深度搞科研、教学和教师培训;人事科要统计北部片区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研究制定出一些倾向性的人才支援计划(有一个初步统计,南片学校省市级以上特级教师和高级比例达到70%或80%左右,北片学校只有10%至20%,差距很大);教科所要尽快制定联盟学校的运作机制和章程、会议制度;基础教育科要对北部片区学区划分进一步思考,科学统筹。其他相关部门都要从课程、教师、课堂、科研、经费、校舍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强支持与指导,形成合力。

我相信,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开端,北部片区品牌学校打造这项工程一定能取得实效,一定能做成老百姓认可的民心工程。通过这项行动,教育均衡化水平也将更为提高。

第五篇

第一、“质量”是综合创造和不断发展的概念

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造就了速度,也同时创造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高质量的理念与新型质量标准,但也正是因为的跨越式发展,没有经过工业化的全面洗礼,因而导致标准和规范意识不够。“质量”的提出,有着深层的涵义,是一种文化、创造和改进的过程。

2011年初,美国质量协会(ASQ)邀请150名著名的质量专家进行未来质量的研究。研究组认为对未来质量最具决定作用的有八个驱动力,包括全球责任、消费者意识、全球化、变化速度的增长、未来的劳动力人口、人口老龄化、21世纪的质量实践与创新。这八项驱动力中,有四项是来自人的因素。具体到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一项非常值得重视的指标就是学生和家长对于教育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第二、教育的“质量”要与区域发展的高端定位相匹配

区提出“举自主创新大旗,树国际城市标杆,全力打造‘三区一高地’,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海滨城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产业调整转型也紧紧围绕国际标准和质量展开。

按照区域发展的这一高端定位,我局将打造教育的“质量”作为办好教育的价值追求,制定了《区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坚持“抓质量、促公平、求改革、增效益、见成效”的原则,对照国际标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抓住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十大攻坚项目。坚持教育追求,怀揣教育理想,坚守职业道德,“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

我们认为,卓越绩效准则是迄今为止相对科学、完善的一套质量标准和管理模式,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体现。卓越绩效管理作为组织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学校聚焦更高的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管理从注重定性到更加注重定量的转变,逐步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教育治理结构,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接下来,我们将在16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所有学校乃至教育局机关尝试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第三、打造教育的“质量”要重视研究和制定质量标准

今年是中国教育“标准年”,教育部提出2014年将制定或完善包括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20多项标准。打造教育“质量”,要参照国际标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和制定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质量标准。

关于质量标准,一般来说有两个依据:一是符合性标准,二是适应性标准。从符合性标准看,教育要以国际优质教育标准作为参照系,来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蓝图;从适应性标准看,教育要以适合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家长和社会各界等)的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依据。其中,前者定位高端,是一种境界和追求;后者则依据现实,是一个脚踏实地、不断积累和改进的过程。

质量不仅是一个标准,而且具有美学特征,因为它是一个永恒的追求与创造过程。教育不再是人生经历的一个具体阶段,而是与人生旅途始终相伴,是幸福的元素。追求教育高质量就是创造人生幸福的过程。科学化、标准化之路充满了魅力,艰巨而且富有挑战。区教育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的“三个坚持”的改革思路,推进和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效,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教育的“质量”,为创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海滨城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