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州农村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州农村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州农村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州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全州“两会”和全州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分析我州“十五”以来的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研究部署“十一五”时期和今年我州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汤涛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振鹤、惠民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贯彻落实。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全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时期,我州“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推进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

“十五”以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支持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推进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五年来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六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十五”期间,全州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烟、茶、畜、果、药、菜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其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达到;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由:调整为:,产值比由调整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州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达到了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长期困扰农村的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通讯难等问题有所缓解。一大批交通、通讯、能源、电网、水利、生态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全州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全州建成沼气池万口;农村路网建设成效显著,全州通公路村达到;农村电网改造全面竣工,通电村达到;通自来水的村达到;完成基本农田建设万亩,农村人平基本农田面积达到亩;完成退耕还林万亩,天然林管护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平方公里。年,全州新建沼气池万口;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试点工程,解决了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农村电话混合覆盖率达到。

(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通过实施义教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等,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基本建立起了覆盖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年,全州消除中小学级危房万平方米;解决了所中小学饮水难和所中小学如厕难问题;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校校通;新建村卫生室所,维修整顿村卫生室所。

(四)农村各项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各项农业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农业结束了“皇粮国税”的历史。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完成,取消了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农民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供了契机;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基本结束,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的持续实施,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重点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高。“十五”期间,全州上下坚持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增加扶贫投入,强化扶贫责任,合力扶贫攻坚,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州解决了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了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温饱,解决了万农村人口饮水难问题,基本消除了农村特困户的茅草房。年,全州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万人,解决了万返贫人口的温饱问题。

(六)农村民主政治不断推进,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十五”期间,全州广泛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在农村大力推行以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村委会直选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制度、村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公开的民主监督制度、村民理财小组的民主理财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广大群众的民主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开始懂得并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七)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十五”期间,全州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广泛开展生态家园和文明新村建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切实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探索出了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和文明新村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的新路子。五年来,共兴建文明新村个。

“十五”时期,对我州“三农”工作来说,是政策扶持含金量最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为农民办实事最多、对“三农”投入密度最集中的时期。回顾“十五”期间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加深了对党的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深化了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探索和总结了一些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坚持”:一是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坚持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来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推动“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五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统揽全局工作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心部署,措施上不断加强,切实把“三农”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二是坚持把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不断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五年来我们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形成了一、二产业互联、工农业互动的新格局。四是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不动摇,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目标和任务。解决“三农”最根本的问题是靠发展,发展要落实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三农”工作的活力明显增强。五是坚持不懈地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州是农业大州,解决“三农”问题的困难多、任务重、难度大。五年来,全州上下致力于体制、机制创新,强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尤其是全面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进入了“零税赋”时代,释放出了农民巨大的生产力。六是坚持强力推进扶贫开发,使一大批贫困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稳定解决了一大批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些巨大的成就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坚持和发展。

二、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年代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把它作为方向来提的,通过和农业合作化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年代主要是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年代主要是推进包括农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发展在内的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的小康建设,并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努力方向。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所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建设新农村是加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它所蕴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科学内涵。“生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开辟各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生活宽裕”就是要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小康社会;“乡风文明”就是要建立以中国传统美德为基础,以团结互助、和睦友爱、诚实守信为核心,以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为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村容整洁”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它必须以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宽裕为前提,绝不能以加重农民生活负担为代价;“管理民主”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化,要求更加高效地推进村民自治。

建设新农村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不容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切不可片面理解,舍其它而取其一,必须“五个轮子”一起转,整体推进。

(二)要充分认识我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演进、文明和进步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处于农业社会形态的地方,发展将会更加缓慢一些,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发展到现在历经了两百多年,城镇化率达到左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不发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各项公共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民缺乏稳定增收的渠道,农村社会保障尚未起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加上我州广大的农村不仅自然条件差,人居分散,决定了我州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州多个村发展的客观条件各异、发展的基础千差万别,既不可能一个“模式”,更不可能“齐步走”,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我们要有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三)要明确“十一五”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调结构,抓质量,提速度”的关键时期,是我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打基础阶段。我州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如何走?目标如何定?是我们各级干部必须认真研究,必须弄清的问题。

路子如何走?“十一五”时期,我州建设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化”(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为动力,以“四基”(农村基础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本制度)为重点,努力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建设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

目标如何定?“十一五”时期,我州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五个新”,即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有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目标。

——产业建设目标。基本建成“四个一百万亩”,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基本建成绿色产业州。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整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发达的交通网、电网、通讯网、水利设施网、城镇网和发达的商业网,城镇化水平提高—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目标。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个百分点,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沼气,建成万口沼气池,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农村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更加完善,加强村卫生室功能建设,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有线电视通村率达。

——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过上健康、文明的新生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扶贫开发目标。全州基本解决剩余赤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完成一类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基本解决贫困村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讯、听广播、看电视等“八难”问题。

——民主法制建设目标。村级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落实,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村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要把握“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十一五”我州建设新农村的重点是什么?重点是抓好“四基”,即农村基础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本制度。

第一,推进农村基础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核心在产业。没有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的发展,生活宽裕不起来,乡风文明不起来,村容整洁不了,管理民主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说,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全州上下要把新农村的建设重点放在基础产业发展上来。基础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三围绕、三加快”。

一是围绕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州的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州,其具体目标是:着力建成“四个一百万亩”,即万亩优质林果基地、万亩优质烟茶基地、万亩中药材基地和万亩优质特色蔬菜基地。对这“四个一百万亩”,要按照特色板块基地的建设要求,全面规划,分布实施,实施区域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把这“四大板块基地”建成“生态农业的示范园”。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围绕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制定政策,研究措施,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重点发展卷烟工业、富硒绿色食品工业、药化工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值要达到亿元以上。

三是围绕建成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我州有良好的生态、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我们的目标是建成独立的旅游目的地,打造“绿色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要让广大的农民由第一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从事为旅游服务的相关服务业,为旅游者提供“衣、食、住、行、游、购、乐”服务,使广大农民既可以创造财富,又能够感受文明、享受生活。

第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基础设施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基础设施先行。“十一五”时期,农村基础设施要着力抓好“六网”建设。

一是着力建设农村交通网。建设“大交通”是我州“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大交通”格局将逐步形成。我们在全力支持铁路、高速路建设的同时,要抓住国家和省支持的历史性机遇,强力推进农村交通网的建设。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交通落后是制约我州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全州还有个村没有通公路,通路不通车的村占三分之一,通车不安全的村也大约有三分之一,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抓住国家和省实施“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的机遇,加快乡村路建设,要着力建设外联主干、内部循环的农村公路网,基本达到村村通公路,通村油路或水泥路达到以上的目标,还要着力解决城乡间、村道与国省道间、省际间、县市间、乡镇间、村际间的“断头路”,形成乡村公路与现代交通互联互通的循环交通体系。

二是着力改造农村电网。“十五”期间,全州通过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的村通电,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生产发展加快,农村对用电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目前电网荷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十一五”期间,电力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对农村电网实施第二次扩容改造,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着力建设城镇网。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恩建宣半小时城镇圈”和“三大城镇带”(以利川为中心的西北沿边城镇带、以巴东县城为中心的沿江城镇带和以来凤为中心的来咸鹤西南沿边城镇带)。这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化”农村为“城镇”,“化”农民为市民,“化”农业为二、三产业。在城镇建设上要有统筹城镇发展的思维,要有大手笔,在城镇建设中,要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经营城市为抓手,使“十一五”期间的城镇建设有新的发展,尤其要抓好个中心村的示范建设,以推动全州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四是着力提升农村通讯网。“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大通讯”的目标,发展农村通讯既是建设“大通讯”的重要内容,又承载着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十一五”期间,要推进“三网整合”,在全州范围内,要实现通讯全覆盖,基本普及城乡宽带网,使广大农民住在土家苗寨,信息联通世界。

五是着力建设农村水利设施网。“十一五”期间,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全面完成座二、三类小型病险水库整治计划,积极改善耕地灌溉条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万人饮水难的问题,基本达到有条件的村庄集中供水。

六是着力建设发达的农村商业网。建设农村商业网是抓大农村消费、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时期,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机遇,逐步建立起以城区店(大中型超市、连锁店)为龙头、以乡镇店为骨干、以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点,规范农村市场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和放心消费,同时,要建立起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让现代流通网联通乡村。

第三,推进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建设新农村,要从关系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的事情抓起,要把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抓好“园、教、医、文”等四个方面的发展。

一抓“园”,就是探索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加快建设农村文明生态家园。要继续推进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以“五改三建”为抓手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我州探索的“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栏,建池、建家、建圈)模式,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恩施模式”向全国和全省推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多次肯定我州的生态家园建设既有创新,又有特色。实践证明,以沼气池建设为抓手,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是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我州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符合全州实际、符合广大农民意愿和要求的,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完善和发展。各地务必要抓好用好这个有效载体,在推广中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不断加以创新、完善,尤其要与农村能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其内涵,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沼气池建设是“五改三建”的核心和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州农村适宜地区将基本普及沼气,建成万口沼气池,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

二抓“教”,就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教育为支撑。从农村教育的状况来看,农村教育整体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有利机遇,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布局,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农村教育要努力实现“四个基本”,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中小学级危房,基本化解“普九”债务。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整合职业技术资源,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民万人,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抓“医”,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小病靠拖,大病等死”、“小病医不起,大病医不活”、“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是广大农村中存在的见怪不怪的现象,这应该是农村卫生医疗卫生的无奈。如果没有农民的健康,哪有农村的小康?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我们各级政府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但大多数都是低水平,功能不完备,设施不齐全,发挥的作用有限。“十一五”期间,各级要坚持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努力建立健全稳定的政策性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尤其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建立一批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平价医院”,让广大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同时,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使以上的农民能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努力使农民群众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

四抓“文”,就是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在逐年稳步发展,但广大农村正在沦陷为文化的“荒漠”,成为“被文化遗忘的角落”。现在的农村文化现状怎样?有人把它概括为“三叫四难”,“三叫”就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四难”就是“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如果没有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封建迷信就会抬头,邪教就会盛行,赌博风人情风就会泛滥。“十一五”期间,各级要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按照“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图书室”的要求,健全农村文化网络。抓住国家实施“亿万农民健身”工程机遇,逐步建设适应农民基本需要的群众性体育健身设施。要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发展工程。“十一五”期末,全州要力争实现户以上的村庄通有线电视。二是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坚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送书下乡、送法律下乡,让文化之“水”解农民之“渴”;更要“种”文化,广大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和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存在着天然的相通性,他们是农村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中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三是要继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新风尚。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才能更加欣欣向荣;勤劳的人民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第四,努力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

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不动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把中央和省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效力。“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

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重点抓好“两稳定”、“两改革”和“两建立”。“两稳定”即要长期坚持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的土地制度,这是稳定农村、稳定农民的“基石”,长期稳定这两项制度,农民群众才敢放心放手的在承包土地上加大投入,创造财富。同时,按照“有偿、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起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向大户集中,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两改革”即要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两建立”即建立起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确保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涉农项目落实的基础上,州和县市新增的可用财力向“三农”倾斜;基本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农村救灾救助体系,让广大农民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

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重点抓好“一加强”、“一推进”、“一提高”。“一加强”就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按照“五好”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村支“两委”刚刚换届结束,这一届新班子承担着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因此提高新进人员素质迫在眉睫,各级要依托各级党校,抓好分级培训,力争用—年时间,把新进人员全部轮训一遍。继续实施好“工程”,使所有的村级组织都有办公活动场所。“一推进”就是要切实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权利。要抓好“一事一议”、“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有效载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提高”就是要提高依法治村的水平。切实抓好农村“五五”普法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治安中心户”建设,建立起群防群治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打击地方黑恶势力,确保农村长治久安。

三、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推进新农村建设,既需要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也需要更加务实、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操作性的新措施,要努力使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环环相扣,通过重点目标的大突破,提升整体推进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字方针的要求,深刻领会省委对“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在手上,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提出指导原则,研究支持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管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更要切实负起责任,既要为党委、政府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出主意、当参谋,更要把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贯彻好、落实好。要建立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尤其要把“统筹”二字落到实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逐步实现公共财力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民主法制向农村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规划先行,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是“龙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着眼全局,立足长远,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州要形成两个规划体系,即以县市为单元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和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县市规划体系要突出方向性和指导性,村级规划体系要突出特色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两个规划体系都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尊重实际,尊重规律的原则。在制定新农村规划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尊重经济规律(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考虑各地的社会发展水平),全州县市的多个村发展状况不一样,自然条件不一样,制定规划时不能规定一个“模子”,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二是区域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区域规划就是要把相对集中的乡村一起规划,突出特色就是要在我们的村镇规划中突出民族特色。三是开门规划,农民参与的原则。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充分听取所在村农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创造性。四是科学指导,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始终,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建设、政治建设一并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三)多元投资,建立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元投资”的要求,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政府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公共投入。同时,确保各项涉农项目落到实处,以支持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建设与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安排涉农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对这个农业重点项目,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加大争取力度,确保这些项目能进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笼子,确保这些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二是要坚持把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的受益主体和投资主体,要引导农民通过投资、投劳、投物等方式,加大对生态家园建设的投入,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三是要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大对农业产业、村镇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四是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各地要拿出一批优势农业项目对外招商,以资源换资金,以开放促发展。五是要加大部门帮扶投入力度。实行州县(市)领导、州县(市)各部门对口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支持对口帮扶持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四)整合资源,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各行各业都有义不容辞的帮助支持责任。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要搞好规划,发挥具体组织指导作用。发改委、财政、国土、交通、金融、劳动、卫生、教育、文化、建设等部门,要主动地把推动新农村建设纳入本部门的工作内容,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五)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指导新农村建设,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要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扑下身子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克服急于求成、贪大求洋、盲目攀比等不切实际的做法,绝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特别防止举债搞建设,增加新的债务。要适应群众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少用强制、指令、摊派的办法,多用协商、示范、服务的办法,遇事同群众商量。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学会用法制的办法、市场经济的办法、政策引导的办法完成工作任务。要注意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让农民从看得见的实惠中开始行动,自觉自愿地投身新农村建设。各级领导同志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既要为农民释疑解惑,又要帮农民排忧解难。要善于采用办点示范、典型带动等办法,探索路子,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完善决策,指导工作。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四要四不要”,即要注重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要搞盲目攀比;要有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六)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十一五”时期,各级要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力争在年前实现以下目标:着力解决全州剩余万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万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脱贫,逐步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综合素质;全州每年新启动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年启动个;安排搬迁扶贫户、人;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万人;培植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家,到年,使其中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加快重点革命老区和重点贫困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小康目标迈进。

继续抓好整村推进式扶贫这一有效形式,实现“六个结合”。一是抓好整村推进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大力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二是继续抓好整村推进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相结合,坚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先行,为整村推进搭建基础平台;三是坚持整村推进与科技扶贫相结合,为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四是坚持整村推进与搬迁式扶贫相结合,对不适宜生存地区的群众实施搬迁式扶贫;五是坚持整村推进与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努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六是坚持整村推进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继续落实“三大扶贫机制”,合力抓好整村推进工作。一是要整合政策资源,创新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要求,把发改委、扶贫开发、水利、农业、交通等各方面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二是要实行部门帮扶,创新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在重点贫困村建立扶贫工作联系点。三是要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保障机制。要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作推进扶贫开发的硬措施来抓,按照“五好”班子的要求,帮助贫困村建设好村级班子,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同志们,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新农村的起步年,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艰巨,困难不少,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关于如何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下午还要作具体安排,我在这里只强调两点:

一是认真学习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做好农业项目和农村政策的争取工作。中央和省都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两个一号文件的含金量非常高。其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五个三”,即“三个高于”、“三个终结”、“三个强化”、“三个加大”和“三个加快”。“三个高于”,就是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三个终结”,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历史句号;“三个强化”,就是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三个加大”,就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的建设力度;“三个加快”,就是加快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国家和省今年对支持西部“三农”工作也有新的部署,有的是政策性支持,有的是项目支持。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的一号文件精神,做好农业项目的争取工作,把这些政策用活用足,让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变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生产力,真正地惠泽农村,支持农业,致富农民。

二是认真贯彻全州“两会”精神和州委、州政府一号文件精神,确保“十一五”“三农”工作有一个良好开局。全州“两会”刚刚闭幕,五届四次人代会上审议并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这两个文件是指导我州“十一五”时期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州委、州政府的一号文件对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扶持农业发展的含金量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对照文件,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抓落实,力争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起步,结构调整要有新步伐,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要有新进展,农村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要有新突破,扶贫开发要有新进步。

同志们,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农民富则全州富。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州“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当代农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农村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农业科学院

农村电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