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为期三天的全市乡镇、机关党政一把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在开班仪式上,市委*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主要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要求作了全面阐述,非常深刻,指导性和针对性非常强;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和市政府*副市长分别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农村产业发展有关具体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辅导,同时,参加培训的同志结合本单位实际和本人学习心得,分组分专题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富有成效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达到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深入领会有关政策任务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领的预期目的。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着眼长远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近几年我市坚持统筹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的实践和探索。近几年,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亿元以上支农资金支持“三农”工作,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免征了农业税,过去年共减轻农民负担亿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欠发达地区“五动富民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了《欠发达地区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统筹城乡发展的工程项目。一些工作新思路、新载体在实践中也取得明显成效。比如文明百村行动、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康庄工程等。在农民劳动保障上,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到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所以说,对新农村建设,在中央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深刻的提出了句话个字的总要求前,我们已经在实践和探索了。现在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月号,市里召开动员大会,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的部署。现在大政方针和工作任务已十分明确,接下去关键是抓好落实。希望大家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学以致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一点个人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
虽然我们坚持统筹发展理念,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城乡差距仍然没有明显的缩小。××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元和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和,两者相差约个百分点,而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上的差距则更大。一方面我们看到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和周边的县(市)相比,差距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处理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最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农村落后都是因为农村的资金、资源都被城市拿走了,城市利用农村的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和廉价产品发展起来了,而农村却落后了,因此现在需要放慢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发展;二是认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农村凋敝和衰落是难以避免的,现在应主要发展城市,而不应把精力放在发展农村上。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翼齐飞的发展。城市化应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这种新型的城乡关系发展下去,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一方面,加快城市化,积极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有序转移,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对城市而言,构建的是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新农村建设搞好了,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村自身的落后面貌,也有利于扩大内需,为城市化顺利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相反的,当城市化的步伐远远快于农村发展时,农村就会成为发展的瓶颈。本文出自网
因此,在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最终形成城市和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这里,我再讲两点想法: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我们的现状是农村发展太慢,但这并不是说城市发展太快了。这些年来,我市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但总体而言,城市化进程仍不快,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年,我市的城市化水平为,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了个百分点,与我市在全省的经济强县地位极不对称。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所走过的道路表明,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从各地情况看,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后,一部分人能够在城市稳定就业、长期生活,逐渐完成由农民向工人、村民向市民的转变。这正如有人曾讲到的那样,“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民中,一部分人留在了城里,有利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为农业逐步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部分人如果回到农村,他们进城务工所得的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可成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强调建设新农村,并不是要忽视城市化,放慢城市化,更不是要否定城市化,而是为了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城市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当前,发展城市必须坚持以科学规划引导,在拉开城市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城市功能做强,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只有城市功能完善了、增强了,才能产生城市对农村更大更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要跳出农村建设新农村,而不能就农村抓农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经历了以运动为重要内容的一个新变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后,又经历了一场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新变化。但是这两次农村“建设”,包括后来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小城镇建设,都没有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式。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农村、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在农村和农业自身,封闭起来就农村抓农村,建设不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建设新农村,关键就是要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变化,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真正把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作为“两位一体”的任务,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力抓好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水、电、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个良性互动的平台,才能增强农村对城市辐射的接受和吸纳能力,最终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不仅涉及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住房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设,而且涉及农村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以及良好村风与民风的形成等软件系统的建设,两者是缺一不可,互为促进。我们不仅要看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还要看到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比如在教育方面,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东部山老区因经济相对落后,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难以留住,学校规模和教学质量达不到现代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农村医疗卫生方面,近几年,我市的农村医疗卫生相对大集镇来说投入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设备老化,人材流失,农民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到统筹协调发展。具体的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大会上,黄书记已经作了全面的部署,我不展开讲了,这里我只强调几项重点的工作。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农村现代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畜禽饲养、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注重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水产加工等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立足于生态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拓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形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新农村的环境依托。要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完善农村交通道路、垃圾中转场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实施千库保安、河道疏浚整治、水毁工程修复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实施“五动富民计划”,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使农民能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是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抓好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三项工作;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切实提高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要以“农民健康工程”为载体,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的建设;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险”全覆盖,加快推行以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四是坚定不移地提高现代农民素质。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要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依托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每年安排万元,培训农民万名,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要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适应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大力培养制造业熟练技术工人和专业服务人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培训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要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农村形势、政策、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气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
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要统盘考虑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们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要把这个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我们做长期艰辛的努力。现在有些同志的积极性很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做什么事情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历史性进程,急不得,也慢不得。为此,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字要求后,目前有少数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前不久中央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的负责人专门发表谈话,他指出:“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城市要协调发展、农村自身的方方面面也要协调发展。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义。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个字的要求,不能只取“村容整洁”这个字。同时,也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对我们的“村容整洁”问题,我想有几点认识需要统一。第一个不搞大赶快上。我看了一些报道,外地一些地方在“村容村貌”的整顿上力度很大,有的在农村整修文化广场,有的着手建设中心村道,有的规划建“农民式别墅”和“精品小区”。凡此种种,其实是没有吃透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个别的甚至从政绩建设的角度出发,将“新农村”速成为一种形象工程。中央号文件明确提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因此我们在建设农村中,一定要克服急躁冒进,急躁冒进就会使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效果。从农民这一方来看,改变习惯要有一个过程,要有一个实惠、可行的示范引导的过程,是急不得的。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字要求,一定要量力而行,滚动发展,持之以恒,年年不停步,年年有进步。第二是不搞大拆大建。一些同志总认为,异地建设新村庄,整齐划一,也最容易体现新农村的“新”字。一般的村庄,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如果随意地推倒重建或盲目地大拆大建,就毁掉了一个村落文化的积淀,毁掉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历程,使村庄没有魅力。
总之,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要审时度势,切实谋划好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阶段性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的思路和对策。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在*的“十一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乡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从而形成配套衔接、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要要立足当前,力争建设几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典型引路,为全市面上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提供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财政投入和农民自力更生的关系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巨大的资金来推动。据初步测算,我市除去已建成的项目,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大概需要近个亿的资金。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来?很显然靠财政投入包揽包干是不现实的。我多次在会议上讲过,*目前的财政仍然是“吃饭”财政。去年,我市的财政总收入亿元,居*各县(市)首位,列全省第位,超出瑞安近亿元,但地方财政收入部分仅比瑞安多出万不到,可用财力非常有限。目前,全市包括教师在内的财政供养人员达万人,据初步统计,××年全市财政用于消费性支出占全市预算内外总收入的%到%,其中,纯人员工资性支出占总收入%以上。同时*是人口大市,人均指标就更低了。去年,我市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元,与先进地区如昆山市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近元相比就相差更远了。
去年,是近几年中财政比较困难的一年,由于房地产市场不如前几年那么景气,土地出让金和与房地产相关的税费同比明显减少,财政支出的压力很大。今年,形势仍然比较严峻,我们光在消化上级出台的新政策上,市财政支出就要多增加个多亿。其中,公务员医疗制度改革方面要增加支出万元,今年秋季开始取消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市财政也要多支出万元,另外,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安全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在目前财力非常紧张的形势下,我们就必须发挥好公共财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主导作用,政府在许多工作上要更多体引导而不是代替,是资助而不是包办。在具体财力的使用上,我个人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各部门的专项资金比较分散,有必要进行财力整合,如扶贫资金、农民饮用水工程、文明百村、“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等专项资金应该考虑进行统一计划、统一安排、统筹使用,集中财力办实事、办难事、办急事。二是明确资金的投向。要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民自愿投入积极性高的农村,争取项目早日启动。同时要统筹兼顾、区别对待,我市的东部和西部,新农村建设基础相差较大,在资金投向上,要调控好、安排好。三是探索新的资金运作模式。要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在项目建设中,有些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就应该包装后推向市场,要加快形成“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财政资金运作模式。
今年,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三个高于上年”的要求,我市将安排新农村建设财政配套资金个亿,这个多亿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治安保障等方方面面。但是这个多亿的财政投入相对于亿的建设资金,平均一年个亿的投入规模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有关部门做过测算,小型农田水利投工这一项,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年全国农民出的义务工,大致是亿个劳动日,如果现在大家都不再出工了,按一个工元来算,就意味着亿元,这是个不小的数字。都靠政府包下来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像这种能让当地村民直接受益的设施建设,农民当然应该投工投劳,这不是加重负担。合理分配财力、优化资源配置是一方面,如何发挥农民的农民主体作用,发动农民出钱、出力,投工投劳,发扬农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创业精神,更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韩国的“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政府从一开始就把“运动”的重点放在“精神启发”上,始终将“勤勉、自助、合作”作为民族精神加以推广,就是这种民族精神使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年的“云娜”台风,全市直接经济损失亿元。我们灾区群众在灾后重建中又是什么姿态呢?不少群众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求政府资金补助,而不是象以前那样主动出人出力出钱,迅速行动起来,重建家园;甚至少数群众对救灾过程中涉及到个人的一草一土,就要“钞票”,否则就不让你动,致使一些水毁设施至今未及时修复。我们一些惠及广大群众的工程如电网工程、康庄工程在涉及到村或某个百姓的利益时,一些村民漫天要价,索要高额补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的“合作”,这样的“支持”,是我们在今后新农村建设中不应出现和尽量避免的。
我个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目前要上马的项目很多,农民要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也很迫切,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要避免出现“一窝蜂”的现象,做到有选择、有侧重。同时,我们一些乡镇也不能搞强制行、行政性的命令,以免出现新的乡镇、农村负债。其次,我们要制定出台好切合实际的奖励措施,通过量化评估,努力调动农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要发扬*人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鼓励企业、成功人士积极捐助,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面是我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务求实效,为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