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业建设推动会的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俗话说: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于我们并不陌生,在凤冈的青山绿水间,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喝茶、谈茶、论茶、唱茶,茶情同手足。然而,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100万工程,其中种茶要达到100万亩规模,凤冈能担当什么责任,扮演好什么角色,对于全县上下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检验和发展能力、突破能力的新挑战,全县从今天起必须努力破解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进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反复论证,科学分析,确立“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的战略思路。特别高兴和欣慰的是这一战略思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认可。为贯彻落实这一思路,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样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茶叶产业建设推动会,以此来确定调子,明确思路,着力突破。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茶兴县、以茶扬县,凤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当今社会最鲜明的特征。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发展经济,必须有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如何选择产业?事关经济发展成败,县委、县政府在把握时代性、发展性和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作出了用茶产业来引领我县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一)茶叶产业建设是实现“两个翻番,一个突破”战略目标的首选产业。
县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凤冈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县十四届一次人代会具体确定未来五年实现“两个翻番,一个突破”目标。在资源决定发展,资源决定价值;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发展主动权;谁有特色,谁就能抢占商机,赢得市场,赢得发展的今天。面对地下货少、资源不丰富的凤冈县情,要走以矿产资源来拉动县域经济的成长之路,我们有这一强烈的愿望,但我们没这个条件,如果我们硬要走这条道路,定会得不偿失,丧失机遇,与周边县市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事实说明,此路难通。再纵观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艰辛探索的过程,历届县委、政府付出多少辛劳无法计算,耗费多少财力无法计算,花费多少人力也无法计算。从蚕桑到烤烟,从猕猴桃到野木瓜,从养鸡到养猪,我们作出的努力,终因是大众化、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受市场的挤压以及工作方法和思路等原因,除烤烟产业得以基本稳定外,其它产业均没有获得成功,“大农业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提到发展干部底气不足、士气不高、斗志不强,也不愿意主动谋划,而是自动退化;不想主动找出路,而是寻找后路。我们通过潜心研究,冷静反思,深刻对比,悟出了任何地方都应当而且能够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什么是属于一个地方、一个区域最具比较优势、最有竞争力的资源,包括什么是资源?什么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实践告诉我们,绿水青山、空气清新、良好的生态就是我们最优的资源、就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近些年来,把茶作为优势来看待,来研究,来突显,通过努力,我们涌现出了田坝等一批典型,使田坝由过去闹事比较多的地方,多事之地变成了富裕之地、环境优美地,我们以此为起点,走差异、走高端、走标准、走有机之路,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几年的探索,我县的茶叶除了具有其它地方茶叶的普遍特征之外,还有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一是品质独特。我县生产的茶叶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品质独特,世界少有,全国唯一。二是地域特色。**年1月凤冈荣获国家质监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三是鲜明的有机品质。**年4月,凤冈2847亩生态茶园和3家茶叶加工厂,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一举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县。凤冈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授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称号。四是独特的建园模式。我县在实践中探索出“猪——沼——茶——林”的生态建园模式,形成了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茶林相间的良好生态茶园,造就了茶叶独特的品质。如何把这些真正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如何求证绿水青山等于金山银山,求证的载体历史地落在茶叶产业上,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届县委、县政府的肩上,历史地落在大家的肩上。
(二)茶叶产业是破解我县“三农”难题的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回顾和总结我县的发展历程,在80年代我们做了两件大事:一件大事是体制改革,土地承包,双层经营,落实了土地责任,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党心、民心得到了高度和空前的统一;第二件事,面对物质匮乏、经济短缺的矛盾,通过10年努力,解决了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历史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总体温饱的解决,在少数农民、个别地方实现了小康,而总体缺钱干事、需钱干事的矛盾,就成为新的主要矛盾,我们又经过10年的探索,培育出了烤烟这一支柱产业,使我们在97年实现了39.6万担烟叶的历史性突破,一举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使老百姓获得了产业的效益。但进入新的时期,经济的周期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地域、一个区域,单一的某一产业都不足以使全县脱贫,都不足以解决全县富民、富县的这样一个问题,在这10年当中,我们虽不懈探索几经周折,几经徘徊,经济都在低谷当中运行,“三农”的矛盾有增无减,“三农”的问题越来越多。为找到一个破解新时期“三农”难题的途径,**年,时任县长、现任书记王贵同志,审时度势,富有远见地把茶叶作为楔子经济来谋划我们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随着这一探索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既实属不易,又要必须进行,也深深地体会到,出路在调整,希望在转变。而就目前,80%的是传统粮食型的农户,不是经济型的农户;不是经济型就不是市场型,对于今天的市场经济和时代特点,种土地要从填饱肚子向提供优质产品转变,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发展龙头带动转变,只有这样经济结构才能协调,才能发展;否则,哪一个农户的产业全,哪家就贫困,哪家就不发展。所以,我认为以县为单位来看,应该有几个产业来共分天下;一个乡镇,要突出1至2个主导产业;一个村的产业要越少越好;一户要越单一越好,户必须专业化生产。专业到什么程度?按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效益,起码每一户要获得1.5—2万元的收入,才算得上专业,茶叶生产完全可以在我县的产业结构中担当这一角色、处于优先的位置。据调查,丰产茶园亩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高的达7000元左右,玉米亩均收入只有700元左右,常规水稻亩均收入也在1200元左右,茶叶亩均收入是玉米的4倍、水稻的2倍以上。加之茶叶产业更是关联度强、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产业,下步我县的产业空间如何布局,一定要研究结构,尽快转变发展方向。改变长期以来,重粮轻经、重吃轻用、重种轻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在我们干部和群众中的观念根深蒂固,成为阻碍发展的顽症。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推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始终突出发展,把发展的着力点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要打造品牌,提高效率,走商品化的路子,不要变成口粮,要成为工业原料。茶叶只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我们就可以搞茶饮料加工、提炼茶多酚,提高茶的附加值,还有茶叶的多元化加工,使其效益最大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什么,发展多少,怎样发展,一切由政府说了算。用政行命令主导生产发展,违背了市场规律,教训是深刻的,经验是宝贵的。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强茶、壮烟、稳粮、兴畜、重特”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难题的历史使命又一次落在茶产业上。因此,我们的工作重心必须由重抓粮食生产来解决温饱向主抓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增收的转变;必须由传统农业向效益、品牌、有机、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由政府主导产业向市场主导加政府引导产业的转变。
(三)茶叶产业是我县发展“三生”产业的优选基础性产业
发展是永恒主题,改革永无止尽。县委、县政府在“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完善发展理念,提出了“培育三生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思路。培育三生产业载体在哪里?建设生态经济的突破口在何方?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部分,推进茶叶产业建设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有效载体,尤其是我县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猪——沼——茶——林”循环经济建园模式,不仅能提高茶叶的内在品质,更能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森林覆盖率。有生态就有未来。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为发展生态农业创造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把以茶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打造成生态工业的第一车间、原料基地,是农业向工业迈进的突破口。茶叶产业的关联度强,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必将促进茶叶加工包装、农药、农膜、有机肥等食品工业及相关工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返璞归真的需求越来越大、欲望越来越强烈,发展乡村旅游市场群体广,而按高标准建立生态茶园,发展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中有居,在茶浪飘香中品评锌硒有机茶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好选择。因此,茶产业是三生产业的连线,更是三生产业的有效载体。把茶产业作为三生产业的突破口,能使我县的生态与经济达到最佳结合,使旅游资源更加丰富,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四)茶叶产业是加快“扬县”目标的最佳产业
茶,内涵丰富,功能众多。一是能有效聚合资本,加快发展。2005年以来,我县以茶为媒,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招商引资手段聚合社会资本,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已建成茶园8.2万亩,经过认证的有机茶园近3000亩,有茶农2万多户,茶农户均纯收入达2600元。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省级著名茶叶商标2个,建成全省最先进的茶叶标准化加工厂1家。二是茶文化厚重,是开展对外交往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县以“文化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相继承办了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中国西部茶海·遵义首届春茶开采节,结识了众多的专家和朋友,充分展示了凤冈的开明、开放的新形象,促进了农业领域的全面开放。因此,实现凤冈因茶而名,名扬四海,不是神话。同时,茶的消费群众广泛。如今,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种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0多亿人饮茶,茶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正如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尔所说:“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便是茶,茶叶香馥,意境悠远,象征中庸和平,在今天这个文明与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和交流,茶是最好的中介”。因此,在茶成为世界产业的今天,我县选择茶叶产业,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以锌硒有机茶为媒介,就能扩大交流、扩大开放,就能走向全国,冲向世界。
既然有如此好的环境,如此好的生态,又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如此好的政策支撑,内和外的条件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尽快抢滩登陆,做出一流产品,真正使茶产业成为引领县域经济、“三生”产业,解决“三农”问题基础性的、长远性的、重点性的产业,兴起来、扬起来。
二、振兴茶业,凤冈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任务
茶叶产业,它既可富民还可扬县,我们如何做强做大,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100万亩茶的建设目标,按照县委、政府“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培育三生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为手段,以有机为方向,以品牌化为引领,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以建设生态有机茶园为重点,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实现凤冈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一生产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由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的目标。
加快茶产业的发展,在战略上,我们要立足实际,面向全国,瞄准世界,高瞻远瞩定目标,找准前行方向。在战术上,必须抓关键,攻重点,破难点。我们提出3年上台阶,5年大发展。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茶园达到20万亩;通过5—8年的努力,茶园面积突破30万亩;再通过10年的努力,力争达到人均1亩茶的目标。要建成1个以上区域性茶叶综合批发市场,打造1个全国知名品牌,争创1家茶叶出口创汇企业,实现茶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把凤冈真正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
围绕上述要求,我们要着力解决四大重点:
(一)增量扩面,做大规模。任何产业必须有量的支撑,没有量,难成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前提,茶产业同样如此。因此,解决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必须突破总量,做大规模。一是从建园模式上下功夫,聚集各方资本,扩大总量,做大规模。坚持以农户投资建园为主,继续鼓励机关干部职工带薪带职发展茶园,继续采取个体工商户入股建园,引资建园等多种方式加快茶园建设。二是从品种上下功夫,要本着投资合理、效益增加,有利更新的要求,全县主推小叶茶品种。三是从以短养长上下功夫,确保栽得下、稳得住、能发展、有长效。茶叶是一年栽,两年起步,三年见效的作物,如何解决投资前土地的产出率,必须科学套种辣椒、花生等矮杆作物,严禁种植玉米等高杆作物,实现以短养长。四是从管理上下功夫,切实解决重栽轻管、长效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五是从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力争发展一块成功一块,发展一亩见效一亩。六是从基地建设上下功夫。要以11个乡镇为核心,20个村为据点,狠抓基地、专业村和种茶大户建设,把我县建成全国有机茶基地示范县。七是从苗圃建设上下功夫,为了提高茶树成活率,降低建园成本,坚持“自繁、自育、自用”,走自繁自种之路,除必要的高香品种需引进外,一般不到外省买苗。八是要从管理上下功夫。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一亩茶效益的高低,取决于管理的好坏。为什么有的茶园亩产值可达数千元,有的茶亩产值却只有数百元,除了品种因素外,管理是根本原因。在我县的茶叶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重栽轻管,缺窝断行现象严重,导致种茶效益不高,挫伤了群众种茶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把加强管理作为今冬明春工作的重点,按照文件中提出“先管后补再栽,以管带补促建”的要求,加强已建茶园的管理。
(二)培育龙头,引领发展。我县茶叶加工企业,作坊多,在产、供、销上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少。没有龙头企业,就不能带动产业发展,必须继续全力抓好以加工、储藏、包装、销售等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建设,以黔风、仙人岭、智佳、龙江等8家加工企业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开发力强的龙头企业。要通过市场竞争,茶叶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在全程有序,自愿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将资本与资源优化配置,组建集团,集中资源和优势来发展茶产业。
(三)做活市场,拓展空间。发展茶叶产业关键在于研究市场、瞄准市场、开拓市场。要通过建立营销网络系统,建立茶叶直销点和营销队伍。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凤冈茶文化内涵、自然资源和品质特点,做到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字,网络上有名,让凤冈茶叶的品牌形象走向市场,深入人心。积极规划建设一批茶青专业交易市场,充分利用其独特的集散功能,推进我县茶叶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进程。加强凤冈茶叶原产地域证明商标的认证和使用管理。大力开展市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举报网络、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坚决打击和取缔不法商贩,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凤冈锌硒茶,维护地域品质形象。
(四)坚持标准,打造有机。按照标准化要求推进茶叶生产,就是要在茶树育苗、栽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逐步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督”的标准化格局。以茶叶产业推行QS认证为契机,加强对茶叶资料、茶叶包装的管理,保证茶叶“从茶树到茶杯”的安全性。同时,要强化有机茶生产管理,每年新申报有机茶园面积5000—15000亩,在“十一五”期末全县有机茶园面积务必达到5万亩以上;加强对申报有机茶的管理,着力打造“全国有机茶生产基地示范县”。
三、紧扣目标,着力解决五大问题,全面完成4万亩新建茶园的建设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目标,必须从扎实抓好年度目标任务入手,今年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4万亩新建茶园任务,着力解决五大问题,狠抓工作落实。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规划。要结合茶园布局、茶树品种选择、苗圃建设、加工厂设置、茶文化开发、生态旅游等方面,编制一个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茶产业发展详规,指导茶叶产业发展。所有新建茶园,必须按照规划落实,按照规划布点,围绕据点延伸,确保集中连片,决不能为完成分配任务而散户发展,遍地开花,绝不允许栽“政治茶”、认识茶和任务茶。
第二,搞好宣传发动。全县今年要完成4万亩种茶任务,其压力之大,工作之难,不亚于我们过去已经开展的任何一次工作包括计生工作,包括烤烟生产。为此,4万亩茶就是今冬明春一次突围之战、攻坚之战,更是检阅干部能力之战。要鼓舞士气,大造声势,乘势而上。一是各乡镇、村(社区)要采取书写标语、利用宣传车、开辟宣传专栏进行宣传,要深入茶区,组织召开群众会议。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茶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讲清政策、算明对比帐,要以种茶致富能手为榜样,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广泛发动群众种茶,大家一定要清楚,群众才是我们实施4万亩茶的主体,只有解决了群众的认识、思想、技术问题,4万亩的任务才能切实完成;二是县外宣中心、电视台要充分发挥宣传的喉舌作用,开辟专栏专题,跟踪报道我县茶叶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代表,大加宣传各地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同时要加大与上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和对接力度,及时传送各类新闻信息,加大我县发展茶产业的宣传力度;三是县直各科局要立即派专人住进挂帮乡镇,帮助乡镇出思路、想办法、找出路,确保挂帮乡镇的年度任务完成。总之,要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形成立体宣传攻势,形成全县上下人人谈茶、说茶、种茶、唱茶的良好氛围,只有士气高涨,氛围浓厚,才能为之一战,战之则胜。
第三,要用足用活政策。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茶产业的扶持政策,提出了“打造百万亩茶海”工程的奋斗目标,我县属于全市5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必将进一步得到市委、市政府关心和重视。今年,省委6号文件明确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政策上给优惠,从资金上给投入。目前,省财政厅将我县列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整合资金将达500万元以上,我县将全部用于茶叶专业基地建设。省、市的重视将对我县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县政府出台的50条政策,每年组织1000万元的资金,连续5年扶持茶叶产业,为加快我县发展茶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吃透政策,指导茶产业发展。
第四,强化组织领导,严格绩效考核。一是各乡镇要加强对茶叶工作的领导,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突击打好下半年全县茶叶生产工作的攻坚战。二是要强化责任,把发展茶叶产业的各项工作细化到人、细化到点,实行问责、问效。三是要强化调度督促。在前一次的县委常委会上王书记明确提出县政府常务会每月调度一次茶叶产业的推进情况,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按照月任务和工作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做到月清月结,促进目标落实。
第五,要始终保持“三心”精神状态。一是信心。要坚定茶叶产业必将成为我县新兴的富民产业,成为对外打造凤冈、宣传凤冈、塑造凤冈美好形象的绿色产业;二是恒心。茶叶生长投产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要做强、做大茶叶产业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三是用心。要深入研究茶的特点、生长规律,用生长规律来指导具体生产,用经济规律来促进发展,用市场规律来壮大我们的产业。
最后,为把这次任务贯彻落实好,我再提三点要求:
首先,形成共识。面对今冬明春栽4万亩茶这个目标任务,有的同志还未发展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认为这个目标不切实际。今天,之所以要大家来开这个会,就是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农民、帮助农民、推动农民走产业化之路,这是我们每一个工职人员的职责,是每个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个问题上,领导干部必须思想高度统一,认识切实到位,工作力度切实加大。就是要让大家真正下决心干,就是要让大家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乡镇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多、难度大,同志们的思想认识必须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现在目标已定,责任已明,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真正完成任务。
其次,摆开阵势。今天,县政府下发的几个文件,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都作了详细安排。可以说,当前需要的就是摆开阵势,大干一场。县农业局茶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强力推进工作。各乡镇要加强对茶产业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特别是任务较重的乡镇,无论是在机构上、人员上、还是在财力上,都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予支持,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任务完成。
第三,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强茶与稳粮的关系。在全县的保灌区,将继续种植优质大米,发展有机大米,确保粮食稳定。对非保灌区的宜茶区域,要全部逐步调整种上茶;对低收入适茶种植区,要全部调整种茶,对种养殖风险大的区域,全部调整种茶,实现一片茶叶振兴一方经济的目标,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二是正确处理强茶与壮烟的关系。烤烟产业是我县已经探索出的成熟的富民强县产业,“十一五”期间,在产烟区要按照节约化、科学化的要求继续种植烤烟,种好烤烟、壮大烤烟,推进烤烟产业发展,实现壮烟的目标。因此,同志们一定要统筹兼顾,实现产业互动。
三是正确处理重点产茶区与非重点产茶区之间的关系。在重点产茶区我们当然要种茶,种好茶;但在非重点产茶区我们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科技含量,科学种植,提高土地产出率,市场占有率,增效富民。
同志们,茶是我们的特色,茶是我们的优势,茶是我们的未来,大力发展茶产业是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茶产业发展,并寄予厚望。当山更青水更绿之时,当茶叶产业成为凤冈主导产业之时,就是凤冈人民增收致富之时,就是凤冈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之时,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之日。让我们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为之奋斗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我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凤冈一定会因茶而富、因茶而扬名天下,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一定会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