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林业局公益林管理会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林业局公益林管理会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林业局公益林管理会讲话

同志们:

全省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暨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会议在*市召开,市、县林业局长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工作经验,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及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这次会议是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的工作会议,又是统一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实现新世纪*林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的动员大会。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努力探索,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省*年率先在全国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年,国家林业局将我省确定为唯一的省级首批林业分类经营示范区。几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现已进入稳步实施的阶段,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林业工作的全面发展,为新世纪*林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年,全省有林地面积已达到1.387亿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3.1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9%,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回顾几年来我省林业分类经营的改革实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整和明确了分类经营改革的工作思路。

“十年绿化*”后,我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实事求是地调整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分类经营为指针,培育资源为基础,提高效益为中心,实现以木材利用为主的传统林业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现代林业转变,提出了“增资源、增效益,优化环境,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明确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强化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实施分区突破战略,实行分类指导办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在发展思路上,提出建设相对稳定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及有效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从指导思想的确立,到发展思路的调整,都把分类经营改革的思想贯穿于其中,摆在突出的位置,并在实践中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明确了实施分类经营改革的工作思路。

(二)制定和出台了分类经营改革的政策法规。

*年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巩固绿化成果,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全省建设5000万亩生态公益林体系的目标;同年4月省人大通过《*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正式以立法形式决定对全省森林实行生态公益林、商品林两类经营管理,同年12月,省林业厅起草并经省政府同意了《*省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年11月,省政府颁布了《*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科学经营、严格管理的方针;确立了由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的制度;明确了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资金的来源渠道。与此同时,为了促进、保障分类经营改革的顺利进行,省人大、省政府先后颁布了《*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省外商投资造林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省人大还作出《关于加快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议案的决议》和《关于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决议》,从而加快了我省生态公益林体系的建设步伐。此外,不少市、县大胆探索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和经营管理机制,已制定出一些既符合当地实际又行得通的补偿办法。始兴、仁化、龙门、清新等地建立了生态公益林发展基金,除财政拨款外,还从小水电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基金来源。这些办法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规划和核定了生态公益林的小班和面积。

*年,全省结合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按照分类经营、固定小班的指导思想,以县为单位开展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把山地中的江河两岸、公路两旁、水库周围、水源源头、水土流失地区、边远山地、城镇周围等影响当地环境的林业用地和原已划定的特种用途林以及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划入生态公益林范畴,初步完成了生态公益林的划定工作,并将生态公益林的面积具体落实到地籍小班。在此基础上,*年又对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小班进行规划核定,并按功能等级划定一、二、三类林分。据核定: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5101.9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5%,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31.7%。核定生态公益林小班328577个。其中:水源涵养林2698.5万亩;水土保持林1392.1万亩;沿海防护林121.0万亩;其它防护林84.2万亩;自然保护区285.6万亩;自然保护小区393.5万亩;风景林114.0万亩;其它特用林13.0万亩。

(四)争取和提高了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基本标准。

建立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突破口。《*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出台后,*年经省政府核定,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为每亩2.5元,省财政拨款1.28亿元;*年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4元,省财政拨款2.04亿元,今年的补偿标准保持与去年相同。我省是全国第一个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省份,尽管这一补偿标准还比较低,但为确保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落实到位,为今后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省相继出台了《*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实施意见》和《*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及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全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效益补偿的管理。全省大部分县(市、区),也相应制定了当地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颁布。在落实效益补偿制度的同时,省财政加大了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入,从*年开始,连续10年,每年投资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专项资金2754万元;从*年开始,连续10年,每年投资用于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1643万元;从*年开始,每年投资东江水源涵养林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至2005年,每年投资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资金的投入,确保了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确立和启动了生态公益林体系的重点建设工程。

一是全线启动了深汕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深汕高速公路沿线的*、惠州、汕尾、揭阳、汕头5个市,把深汕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作为当地的“示范工程”、“民心工程”、“窗口工程”来抓,将其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领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年落实省级专项经费200万元,沿线五市共造林1.91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11.5%,造林成活率普遍达85%以上;*年落实省级专项经费300万元,下达造林任务3万亩,目前正备耕造林。同时,加快了京九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步伐。

二是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稳步推进。东江流域的河源、惠州、韶关、梅州4市各级林业部门把水源林建设作为保护东江水资源,促进东江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来抓。采取承包造林,加强检查、指导,规范育苗和造林技术等有效措施,提高了造林质量。*年,省财政拨出东江水源涵养林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共完成造林任务4.8万亩;*年省继续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下达造林任务6.42万亩,目前备耕造林工作正在进行。同时,省局为了探索尽快恢复南亚热带森林的方法,还积极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合作,在东源县东江一级支流流域开展生态公益林培育技术及其效益研究,建立科技试验基地300亩,种下各种阔叶树种27个,苗木目前长势良好。

三是沿海基干林带和红树林逐步得到恢复。全省沿海地区继续把沿海基干林带恢复和红树林造林作为生态公益林的重点工程,*年共营造沿海基干林带5.77万亩,营造红树林0.65万亩。汕头市在抓好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红树林,去年造林0.4万亩;湛江市去年完成沿海基干林带营造任务2.3万亩,营造红树林0.2万亩,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六)建立和发展了既有规模又具特色的商品林基地。

随着经营机制的改革和鼓励政策的出台,我省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外商、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投资林业的格局。外商看好我省独特的区位、气候及人文优势,纷纷前来营造丰产林、浆纸原料林,建立水果基地等,发展创汇林业;林业、农业等部门以及乡镇与农户合作,组建联办林场,拓宽增收渠道;一些以竹木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兴建原料林基地;许多有相当资本积累的经济实体和个人,把眼光投向山区,进行林业综合开发。为推动产业发展,省局集中力量巩固和发展了桉树、相思、南洋楹、竹子、高脂松、白果、板栗、优质水果、花卉、互叶白千层等十大林业示范基地。各地也结合实际,建设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商品林基地。目前,全省已建成以松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720万亩,短轮伐期专用林650万亩,经济林1200万亩,竹子基地480万亩。商品林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为林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九五”期间,人造板年生产量100万立方米以上,其中纤维板、刨花板产量位居全国同行榜首;松香年产量10万吨左右,出口创汇全国第一;家具年销售额200多亿元,居全国首位;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全省林业总产值逐年增长,*年达到305亿元,比1995年增长了69.45%,年均增长11.12%。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林业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全省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和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全省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划分比例不太合理,尚未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事权划分;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太低、建设经费短缺,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较低;商品林发展缺乏政府扶持,产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林业经营管理体制不顺,“责任山”、“自留山”分山到户后造成山林权属分散,影响了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区划界定和经营管理;林农税费负担重,不合理的“搭车”收费多,部分经济政策反向调节,没有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进程缓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大部分地方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的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和经营管理机制仍需完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工作没有铺开,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特别是珍贵阔叶树种的种苗供应仍较紧缺。这些问题和困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认清形势,增强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信心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植树造林已不只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生物措施,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社会对林业的生态需求正在取替林产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我省林业正处在一个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林业的性质和定位发生了变化,林业正在由一项基础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二是林业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布局发生了变化,林业正在由重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主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并根据各地林业特点,实施分区突破战略;三是林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变化,正在由产业、事业不分的混合经营转向分类经营;四是林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发生了变化,林业正由传统、弱质的产业转向高效、优质,深受人们重视的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

这些根本性的转变,使“*”期间林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明显变化,林业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重大改变。在“*”期间,我省林业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是:构建稳定的生态公益林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产业以及有效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绿色通道、红树林、城市林业和治理水土流失八大生态工程;建成1000万亩速生丰产林,1000万亩竹林,1500万亩工业原料林,1500万亩果、茶、药等经济林四大商品林基地;逐步形成木浆造纸业、人造板业、松香深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林果加工业等五大林业支柱产业;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5%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3.6亿立方米,年采伐限额控制在1100万立方米以内,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实现全行业林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500亿元以上的目标,将*林业推向分类经营、依法管理、依靠科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新阶段。

因此,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切实做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工作。

(一)认识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意义。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不仅是林业建设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是林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的迫切要求,是我省林业战线落实同志“*”重要思想的一项具体行动。建设生态公益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是我省林业第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实行分类经营的好处主要在于:一是对公益林就可以按照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为目标来进行经营管理,有利于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二是对商品林就可以按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放宽放活政策,使其有更大的活力,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三是可以将林业明确地分为公益事业和产业两大块,有利于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理顺林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

(二)弄清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实质。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有的认为是解决森林经营问题,有的认为是解决森林分类问题,有的甚至认为是规划设计问题。这些看法都是森林分类经营要解决的,但都不是本质和要害问题。本质和要害是要解决林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问题。李岚清副总理最近在一封有关林业分类经营的信上批示:“植树种草,绿化祖国,无疑是我们这一代和子孙后代要办的一件大事,我完全赞成。但如何办这件事,确有一个机制和政策问题。如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花多少钱也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认为该同志的意见值得重视。”朱鎔基总理要求财政部“按岚清同志的批示,另提财政支持的政策和机制”。两位总理对这封信的批示就是专谈林业分类经营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就是林业机制和政策的综合改革。

(三)把握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内容。

林业分类经营是根据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和森林主体功能的不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森林实行分类区划、分类管理、分类经营的一种林业经营管理体制。通过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体系的划分和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林业建设中那种认为不重经济效益,就无法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看法,和只重生态效益,就无法兼顾经济效益的看法及被动做法,要着力于实现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为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而建立新机制,为林业第二次创业创造新经验。

(四)加大对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宣传。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实实在在地提出工作建议,既要当好参谋,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和联系,形成合力,将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这是我们“十年绿化*”的一条成功经验。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系列宣传,大力宣传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林业在生态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大力宣传生态公益林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发展商品林为富山富民做出的贡献等。从而使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以及林业部门的同志形成共识,营造积极支持和共同参与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和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任务,加快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进程

根据去年5月朱鎔基总理和李岚清副总理作出的重要批示,以及今年1月2日财政部财农[*]5号文明确提出的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意见,今后5年,我省要从机制和政策上解决林业发展,尤其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林业龙头企业发展的问题,积极做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工作。

(一)明确改革基本思路。

围绕“*”期间我省林业工作的总目标,“*”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工作的思路是:以同志“*”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林业分类经营改革为龙头,林业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四个不变”,即坚持“三该”的工作方法不变,按照林业分类经营的思想,切实做到该抓的继续抓好,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真正放开;坚持生态公益林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不变;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不变;坚持分类经营、分区突破的指导思想不变;从而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和商品林基地建设,全面提高我省生态公益林的功能等级,全面促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林业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促进林业各项战略性调整的到位,不断拓展林业的发展空间,增强林业的发展动力,努力实现新世纪*林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分区突破战略。

要通过重点工程带动整个林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东西两翼地区、北部及周边山区三大区域的优越条件,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实施分区突破战略,总体推进林业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城市林业和花卉业为突破口,巩固提高人造板业和家具业,建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东西两翼地区在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重点建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名、优、稀、特经济林基地,发展木片加工、木桨造纸、林产化工和果、茶、药等加工业。

北部及周边山区的重点是搞好“四江”流域中上游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好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竹子基地,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因地制宜发展人造板、家具和松香及其它林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三)改革经营管理体制。

探索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深化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要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探索。

一是选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我省林业已经进入必须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才能促进发展的阶段。要坚持在发展中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林业快速发展。当前,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要与调整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实现林业三大效益的切入点来抓。要通过调整,使林业自身建设更加符合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林业自身规律。这应是进行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发展经济林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防止一哄而上,要在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选好品种,用好良种。

二是研究完善相关配套的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以增强活力和吸引力为中心,加快开展林地管理政策、林木管理政策、流通管理政策和所有制结构政策,以及激活、带动商品林发展政策和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等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争取制定出台配套的政策法规,为深化全省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措施。

三是努力改革林业投入机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应该实行扶持、保护的政策,建立起政府扶持、社会补偿、群众投入和外资补充等四个方面相结合的林业投入机制。要抓住国家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机遇,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学习惠州市的经验,按照《*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切实保证林业投入不低于同级财政总支出百分之一的比例。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李容根副省长已与各市主管市长签订了责任书,省政府将作为各级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每年进行检查。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群众投资造林绿化和山区综合开发的积极性;营造更加开放、宽松的环境,广泛吸引多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是要吸引外商投资林业。真正从建立利益机制入手,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发展林业。目前,民间资本存量很大,能否融入林业领域,关键要看林业产业政策有没有吸引力,部门提供的技术、信息服务是否到家。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政策措施。广泛调动植树造林者的积极性,广筹资金,解决林业投入的问题。

四是完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和经营管理机制。要千方百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力争逐年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真正使经营者得到合理补偿。目前,对生态公益林效益的补偿,各地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主要有:一是直接补偿给经营者;二是由党委或政府作出决定,由林业主管部门与村委会或农户签订租赁、转让、承包等合同,实行统一经营;三是林业部门直接与农村集体或林农签订租赁合同;四是林业部门与乡镇、村委会合作经营或与经营者联合经营;五是补偿资金给予有林地经营者直接补偿,对无林地暂不补偿,剩余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工造林、补植套种等间接补偿;六是补偿资金全部用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人工造林、补植套种等间接补偿。我省已核定的生态公益林大部分是群众承包的山林,主要由林农来经营管理,这种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模式,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建设。目前,仍有部分县(市、区)未按省的规定制定各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的有关制度,大部分地区虽然已制定但还不够完善。因此,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和进一步完善本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实施意见。这里我要特别*,各地制定的实施意见,一定要与省的有关法规相衔接,制定的有关条文不能违反省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力求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对一些实质的内容,必须列入其中,如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多少,必须明确。此外,有立法权的经济特区可学习广州市的做法,通过人大立法提高补偿标准,还可像乳源县那样,法定向直接受益于森林的部门收取补偿费。要规范生态公益林补偿费使用管理形式,进行建立集体生态公益林林场的试点,探索将集体或个人经营的重点生态公益林转化为国有经营,实行事业化管理。

(四)发展林业龙头企业。

要提高林业的三大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实施产业化经营,发挥林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也是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要认真贯彻粤府[*]44号文精神,抓住国家把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南方和东南部地区确定为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的重点建设区的机遇,“*”期间,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巩固、发展和培育100家林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促进5000万亩商品林基地建设,并通过建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竹子基地,促进对林业经济影响力大、带动性强、效益明显的木浆造纸业、人造板业和以松香出口为主的林产化工业的发展,创办一批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有较强竞争力的资源型主导产业,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林业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今年要把梅州的威华、高要的嘉耀、平远的绿海、信宜的竹业四个龙头企业示范点办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局已初步提出了发展林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方案,已在全省林业计财工作会议上讨论并已征求各地意见进行修改,力争尽快出台。发展林业龙头企业,不是要求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投巨资、花精力去办企业,而是从制定优惠政策入手,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着眼,鼓励、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兴办林业产业。我们始终不能放松抓行业管理,抓资源保护,通过有效的行政行为,保障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发挥和实现林业的综合效益。

四、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今年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工作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计划的开局之年,认真做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林业“*”计划,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的精神,今年我省林业分类经营改革主要应抓好如下工作:

(一)抓紧开展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

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龙头性的工作,事关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局。而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则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主要依据,是划分中央和地方有关财政事权的首要基础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今年,我省要在*年分类区划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全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着重研究解决好公益林的事权划分,并根据生态区位和受益范围,科学合理地划分国家级公益林和省、市、县等地方级公益林。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兼顾三大效益的原则;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原则;四是坚持林业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原则;五是坚持依法界定、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在把握上述主要原则的前提下,要切实抓紧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1、确定两类林比例。我省*年进行了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划分,并于*年进行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核定,共规划核实生态公益林面积5102万亩,占林地比例为31.7%,对照全国生态公益林比例超过60%的标准,我省现已核实划定的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所占的比例差距较大。考虑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生态与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国家商品林区南移和发展商品林需求的情况,初步设想是全省生态公益林的面积为9000万亩,将增加3900万亩,其余区划为商品林,面积约为7100万亩。这样,我省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例大致为5.6:4.4。

根据分区突破战略的要求,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需要,我省分四个区域划定生态公益林的比例初步设想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顺德7市生态公益林占林地的比例为85%以上,江门和惠州市的城区、惠阳、惠东、博罗,以及肇庆的端州、鼎湖、四会、高要等市(县、区)生态公益林占林地的比例为75%以上;粤东地区,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4市生态公益林占林地的比例为55%以上;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3市生态公益林占林地的比例为45%以上;粤北及周边山区,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和肇庆的广宁、怀集、封开、德庆,以及惠州的龙门等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的比例为50%以上;省直属国有林场的比例为80%以上。各地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面积的比例多少为宜,将在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确定。

2、进行事权划分。经过森林区划出来的生态公益林,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必须进行事权划分。我省确定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以县(区)级和省属国有林场为单位分别划定。首先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国家公益林划定范围及申报和批准公布办法》,省级生态公益林中符合划为国家级标准的,就划为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持*年核定的5102万亩不变,划转部分再从市、县要求增加的面积中划出符合标准的、相同面积的省级生态公益林。市、县级生态公益林面积900万亩左右,由各市、县依据经济社会状况、森林区位和作用相应划定,原则要求是各地所划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省所要求的比例。

3、进行生态公益林认定。一经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生产经营者要放弃林产品收益权和一部分经营自主权,来换取国家给予的效益补偿。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履行法律手续。对*年核定的5102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中除调整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以外,其余的按规定继续做好相关工作。国家级公益林应当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签订现场界定书予以认可。

4、确定商品林布局。根据分区突破战略,在7100万亩商品林中重点确定我省5000万亩商品林布局,大力发展四大商品林基地,即规划发展10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1000万亩竹子基地;1500万亩龙眼、荔枝、肉桂、青梅、青榄、沙田柚和优质茶叶、木本药材等经济林基地;15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其余2100万亩商品林由各市县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规划。同时,还要大力发展花卉。

5、进行成果评审和申报。在进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的同时,各市、县应当做好生态公益林核定和向国家林业局林业分类经营办公室申报国家生态公益林的各项工作。申报的程序是:县一级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后,县政府向市政府提出申报,由市林业分类经营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市内各县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后,省林业分类经营办公室应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并通过省政府组织向国家申报。

(二)加快改革试点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调研工作。

我省是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唯一一个省级首批林业分类经营示范区。国家林业局要求林业分类经营示范区要走在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前列,探路子、出经验、做示范,随时注意研究和解决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省选择韶关、梅州、四会3市作为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试点,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和补偿制度、政策体系、林政资源管理、森林培育等方面进行试验,重点突破,为面上工作探索经验,作出示范。同时,要抓紧搞好全省在始兴、化州、博罗的换发林权证的试点工作,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试点,下半年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结合这次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每个市抓好一个县为换发林权证的试点工作;积极研究生态公益林事权划分后,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政策,以进一步完善我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确保我省生态公益林体系的顺利建成。

根据我省的实际,今年要尽快制定出台《*省经济林建设管理办法》,同时要抓紧出台《*省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条例》、《*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技术规定》、《*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检查验收办法》,认真组织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为制订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办法、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做好前期准备。尤其是在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方面,国家和省政府粤府[*]44号文已有明确规定,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解放思想,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给私有林以合法的地位和适生的条件,让其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目前,我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较快,造林达到800万亩。当务之急,是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给非公有制林业尤其是私有林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大环境,为全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探路子、树样板。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涉及到国家与地方之间、与林农之间的经济利益,涉及到林业用地结构的大调整,超出了林业行业的范围。为保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由各级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省、市、县林业分类经营领导小组,在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办公室,承担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省里将成立由李容根副省长担任组长,我为副组长,由省林业局、计委、财政厅、农业厅、水利厅、海洋与水产局组成的领导小组,省林业局成立林业分类经营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也要抽调得力干部,成立林业分类经营办公室。

这次全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由省分类经营办公室组织有关处室、省林勘院和各县、市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其中省分类经营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验收;省林业设计院受委托主要承担全省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和5000万亩重点商品林的分类区划、分类经营技术培训,森林分类区划数据汇总和林种图的绘制以及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报告编写工作;各县、市组织技术人员承担市县级生态公益林和一般商品林的划定、两类林现场界定,以及市、县分类区划的四个面积统计表、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林种规划布局图、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报告编写等。

抓紧抓好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区划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现场区划到位,不能闭门搞规划走过场;二是界限分明,立碑公示到位,不能将区划停留在纸上、图上,而是要落实到林地上;三是登记工作要到位,数据要准确,图表要齐备、统一;四是档案建立要到位,县、乡、村及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均必须建立档案并要规范。这次全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任务重、内容多、时间紧,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证,请各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以保证这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顺利完成。

五、加大力度,强化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是分类经营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尽管我省在这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目前,全省现有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等级还比较低,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2005年,一类生态公益林由现在的10%提高到30%,二类生态公益林由现在的30%提高到40%;到2010年,一类生态公益林提高到51%,二类生态公益林保持40%的目标,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因此,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高举生态建设的大旗,唱响生态建设主旋律,进军生态建设主战场。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的领导。

我省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要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地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的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从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只有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才能真正体现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林业的双重性,决定了其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把握这点,对于林业部门保机构、保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领导要保持清醒头脑,真抓实干,抓出成效。

(二)切实抓好生态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

建设相对稳定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有效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等级,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是关键,也是难点。今年要抓紧实施以下工程:

1、认真抓好“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已争取省计委将“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重点工程列入*省“*”计划基本建设新开工重大项目,建设年限为*-*年,其中省投资5.3553亿元,“*”期间投入4.344亿元,争取今年开始实施。在工程正式启动前,有关市、县应对本地区生态公益林的现状作进一步的调查摸底,并根据本地实际,认真做好规划,确定每年的建设重点和建设规模,种苗准备工作要抓早抓紧抓好。

2、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根据全国绿委、林业部、铁道部、交通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通知》精神,将绿色通道的规划范围确定为铁路、公路、江河沿线两侧3-5公里,山区为第一重迎坡面的可视范围。已争取到省计委将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列入*省“*”计划基本建设新开工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8.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700万元,省投资2.61亿元。各市县(区、市)要协助省做好规划,特别是要把重要的县有代表性的国道、省道的交通段及铁路、江河沿线作为重点,每个市要搞一个示范段,要高标准、高起点搞好绿色通道工程的总体设计,并及早准备良种壮苗。我省绿色通道工程应主要抓好深汕高速公路和京九绿色长廊、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的造林绿化。今年是深汕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第三年,也是关键的一年,为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沿线有关单位要做好资金和种苗的落实工作,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3、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今年将继续抓好14个县(市、区、局)和2个省属国有林场的水源涵养林林分改造工作,要求有关县(市、区、局)和省属国有林场认真做好年度作业设计,实施工程造林,严格按年度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造林质量。要大力发展乡土阔叶树,营造阔叶混交林,努力提高水源林的林分质量。

4、韩江流域生态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韩江流域生态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省财政已列入财政预算计划,在今年内启动实施。省局将根据流域范围内各县(市、区)生态公益林的现状,确定建设范围、建设重点和建设内容。要求流域范围内的有关县(市、区)按下达的年度计划,认真编制年度作业设计,严格按年度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和验收,并建立健全档案,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5、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要继续把沿海基干林带的恢复、营造作为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力争全面恢复受台风破坏的沿海基干林带,首先要营造未合拢的沿海防护林。同时,要抓好红树林造林试点工作,继续在湛江、茂名、汕头等市的有关县(区)开展红树林试点,切实抓好中荷合作*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按国家林业局的要求,要组织开展全省红树林资源情况调查工作。

6、抓好林业重点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的建设工作。去年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林业重点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林业国债项目)1000万元,其中沿海防护林工程450万元,珠江防护林工程550万元。这两项林业重点防护林工程将于今年完成。要求各建设县要选择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大,交通方便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地方作为建设地点,大力发展乡土阔叶树,营造阔叶混交林,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三)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工作。

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发挥作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是重要环节。各地要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为了做好和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各项管理工作,在去年机构改革中成立了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为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目前,有的市、县也在争取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南雄县成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既配备了编制,又核定了经费。揭阳市也成立了机构,虽然不增加编制,实行合署办公,但从职能上有明确的规定。希望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积极争取成立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

2、加大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力度。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是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尤其对生态公益林更要依法从严管理。对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今年2月,电白“三八”沿海防护林带毁林事件,被记者曝光后,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朱鎔基总理亲自作了批示,国家林业局领导也作了批示。省局及时派出两个调查小组,分赴电白、湛江调查。据查,电白毁林情况基本属实,湛江徐闻县、东海镇林场在沿海防护林带中毁林挖虾池的情况也很严重。目前,案件正在处理中。从出现的问题来看,不是孤立的问题,其他地方的情况恐怕也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今后,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在处理破坏森林资源尤其是生态公益林的案件时决不手软,敢于碰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征乱占林地,尤其是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3、建立生态公益林检查验收制度。为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制定《*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技术规定》和《*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检查验收办法》。将在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争取年内出台。从今年起,将每年组织一次全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的检查,以便及时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措施。此外,还将委托省林业勘测设计院,每年对各地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情况进行抽查,对工作力度大,措施得力,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和效益补偿方面做得好的,给予通报表彰;对措施不落实,致使生态公益林遭到破坏,或工程建设质量差,或补偿资金落实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调减下年度生态公益林方面的各项省级资金。去年9月,委托省林勘院对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年度造林成效进行了检查验收。从检查验收情况来看,完成任务普遍较差,总体上只完成了省下达任务的69.4%,只有惠东、惠阳、紫金3个单位完成任务,13个单位未完成,其中东江林场没有按省下达的计划造林,九连山林场只完成2.9%,连平县18.9%,龙门县25.9%,和平县33.9%。根据检查验收结果,对东江林场、九连山林场、连平县、龙门县及和平县提出严肃批评,希望上述单位认真检讨,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切实改进今后的工作。今后,如果再有此类现象发生,将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4、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要建立以资金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的生态公益林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通过引进招投标竞争机制,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实行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投资产生应有的效益。中山市实施“一区三线”工程改造,实行招投标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造林质量。有的市也开展了这项工作,今后要认真总结,逐步完善,把它系统化、规范化,并逐步推广。

(四)管好用好生态公益林专项资金。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是林业部门目前数额最大的专项资金,也是一项“法定”资金。从*年开始核拨资金,现已下达3.32亿元,今年的补偿标准没有提高,保持去年的水平。因此,管好、用好这笔资金,事关全省林业的大局和今后能否继续争取省财政增加资金的大事,不管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全局,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有的地方对《*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及其实施意见理解不透彻,贯彻有偏差,把补偿资金全部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扩大了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范围,有的市甚至还违规截留省级补偿资金或者将省级补偿资金用于还贷,这是绝对不行的。补偿资金落实不到经营者手中,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就无法落实。现在《*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及效益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已出台,各地要按照该办法的有关规定,管好、用好生态公益林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最近,国务院作出规定,要求严肃财经纪律,明确*要加强对重大项目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查处私设小金库、截留、坐支、挪用财政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打击伪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因此,严禁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截留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对违规者要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省财政每年拿出这么多钱来进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效益补偿,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它管理好、运用好,抓出成果、抓出效益。今年将对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和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五)依靠科技促进生态公益林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让科技进入生态林业建设的主战场,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科技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监测体系。开展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湛江治旱工程森林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荒漠化监测等工作。在组织开展监测方法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定位监测试点站并逐步铺开,逐步建立我省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网络体系。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生态公益林管理和效益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2、要大力选育、推广乡土优良阔叶树种。这是逐步提高我省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的重要措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外来速生阔叶树种进行造林,如马占相思、桉树等,且多营造纯林,对乡土阔叶树造林重视不够,这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功能等级提高和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植物群落的恢复。各地在今后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大力营造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并多营造混交林。要做好乡土阔叶树种如红椎、荷木、红荷、樟树、黎蒴、枫香、火力楠、铁刀木、檫树、桤木、米椎、酸枣、顶果木、任豆、女贞、石梓、高山榕、山杜英、红豆相思、千年桐、白花泡桐、山乌桕、山杨梅、阴香、樟树、翻白叶等的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推广乡土阔叶树种造林,提高造林标准和做好种苗繁育工作是关键。从今年起,省局将争取适当提高重点工程建设的补助标准,增加抚育资金,要求有关建设单位要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按较高标准投入。目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苗供应比较紧缺,各地要提早做好种苗准备工作。此外,对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从今年开始,将采取强制性措施,对不按省规定营造乡土阔叶树的,经检查核实后,将调减或取消下一年度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

3、积极开展生产性科研和推广工作。为改变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状况,必须建立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与经济、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目前,要积极开展红树林海桑属北移推广、高效水土保持林和植被恢复技术等生产性科研项目,在我省沿海地区广泛推广木麻黄菌根研究成果。此外,要大力推广3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网络技术,加强工程实施监控和资源动态监测,推动林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要加强技术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积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林业国际化。

(六)切实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并主动向当地人大、政协和财政、计划等部门汇报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情况,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广开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切实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的配套资金,加大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投入。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努力争取,做好工作,就能够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在落实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配套资金方面,一些市做得比较好。如广州市按每亩10元落实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东莞市按省、市1:1的比例,落实了市级配套资金;佛山市按省、市、县4:2:4的比例落实了配套资金。在解决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方面,一些市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中山市以“一区三线”生态公益林改造工程为突破口,争取到专项资金,市级财政5年共投入4600多万元;惠州市从消灭宜林荒山提高环境质量着手,赢得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市决定从今年起至2003年,每年安排15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林业建设;河源市委、市政府最近作出决定,从今年起连续10年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竹业科研经费和种苗补助,发展竹林基地300万亩,以此抓产业保生态;揭东县争取市级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300多万元,专项用于库区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

这里我要特别*,要切实做好人工造林、更新实绩核查工作。*年我省营造林工作在全国营造林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并在大会上介绍经验,但国家林业局在《关于对*年度全国人工造林、更新实绩核查结果的通报》中,对我省综合评分偏低提出警告。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对我省历年造林工作和*年度人工造林、更新实绩综合分偏低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从几项考核指标来看,我省*年度人工造林、更新实绩的核查工作做得比较好,其中主要的、带实质性的检查项目,我省所得分数都比较高,而且有的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如:我省造林面积核实率和造林合格率分别为90.8%和98.2%,比*年分别提高了9.1和4.6个百分点,其中造林合格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2个百分点;抚育率和管护率也较好,为86.7%和99.7%,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1.9和6.8个百分点。但综合分较低,主要原因是造林作业设计率、检查验收率、档案率偏低造成的。今后,一要高度重视造林核查工作。坚持每年组织对新造林地进行市、县自查、省抽查的做法,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二要完善造林管理各项制度。尽快出台《*省造林管理办法》,对全省所有造林工作纳入统一管理。三要加强造林相关业务的指导。要参与和指导外商、企业集团、股份制、经济能人承包造林的管理工作,建全档案资料,进行营林生产管理。

同志们,“*”期间是我省林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要时期,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同志“*”的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深化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把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林业第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