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领导农业农村会议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今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非同寻常、责任十分重大。前不久,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从近段时间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乡镇和部门行动迅速,工作主动,已开始进入了“角色”,但也还有极少数单位思想上没有紧张起来,行动上仍然是“慢三步”,要引起高度警觉!
前几天,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门讨论研究了七个工作责任组的工作,尽管我们力求少开会、开短会,但根据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态势,召开这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显得尤为重要。刚才,跃红同志总结了20*年全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全面的、具体的安排,思路很好、要求很高、措施很得力,希望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在跃红同志讲的基础上,针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三个研究、三个突出、三个转变”。
一、“三个研究”就是要研究形势,研究任务,研究政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三农”工作对我们来说虽然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老话题,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来说则是一个新课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各级干部要深入研究形势、研究任务、研究政策,紧跟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农业农村工作。
——关于形势问题。过去我常常讲要认清形势,不少同志认为这是多余的。现在看来,我们强调“认清”形势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还要下功夫去研究,通过研究形势,进而准确把握形势,掌握规律,趋利避害,加快发展。从宏观形势来看,当前,在中央加强“三农”工作新决策、新举措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已经实现,各级对“三农”的投入超历史的增加,农业、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变化令人鼓舞,充分表明“三农”工作已成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预示着农业、农村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来看,十五时期,我们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呈现出了许多亮点,粮食生产稳步推进,成为全省、全国的“产粮大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烟叶、畜牧、林果、魔芋、药材、蔬菜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全国优质白肋烟出口基地县、魔芋种植大县的地位更加稳固;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打工经济”日趋繁荣,农民现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生态家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日渐改善;特别是坚持走“四基”兴村之路,创造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始经验”,在全省得到了广泛推广,全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对此,跃红同志总结了八个大的方面,讲得很好。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县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相对于全省、全州来看,现状还不容乐观,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就农民收入而言,2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了209元,而我县仅增加60元,增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8%;就产业建设而言,虽然六大农产品特色板块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但基地的效益还不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不高,拉动农民增收的力度还不强;就农业基础设施而言,仍十分脆弱,虽然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改善了局部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但仍然有许多地方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相当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就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而言,仍然滞后,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带动机制而言,仍不健全,我县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很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还十分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纵观全局,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一个奋力爬坡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既面临难得的宏观环境和有利条件,又面临复杂的矛盾和制约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于任务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根本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建成全面体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文明和谐共富的新农村。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上,省长罗清泉将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生产全面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就业渠道拓宽,收入持续增长;公共服务扩大,基础设施改善;新风正气树立,乡村社会和谐;村务公开透明,民主法制加强。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一方面,全县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从战略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解决农村社会突出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加快建始发展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全县各级干部要研究目标、研究任务,既要从理论的角度去思考,又要从实践的角度来落实;既要放在国内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又要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环境中来落实;既要着眼发达地区的实际去思考,又要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来落实;既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又要从农村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落实。我们研究目标任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研究受到启示,得到启发,从而在坚持“二十字”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提出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符合建始实际的目标任务;既坚持工作高标准、高要求,又做到量力而行、稳步推进,从而使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当前,仍然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在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较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进而改变农村的生活、生态等环境。
——关于政策问题。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政策既是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法宝”和“武器”,也是准绳和标尺。如果我们各级干部不认真地研究,系统地消化和掌握,使政策入脑、入耳、入心,就会盲目行事,误打误撞,工作不着边际,贻误农业农村的发展,甚至还有可能违背政策,做出有损于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来。学习政策是研究政策的前提。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县委县政府每出台一项政策,全县各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切不可跑马观花、浅尝辄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力求弄通弄懂。研究政策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政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上级的各项惠农、护农、强农、支农政策落到实处。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政策的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县情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利于我们发展的支点和突破点,从而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今年中央和省委就新农村建设相继下发了1号文件,这些文件含金量很高,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我从省委1号文件中粗略搜集了一下,有利于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很多,如优化区域布局,重点支持46个主产粮食县市;省里筹措4亿元专项资金(其中省财政新增安排1200万元),专项支持烟叶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省里新增1000万元用于发展林产品加工;省财政每年新列专项资金1600万元,省发改委每年安排建设资金400万元,用于农村乡镇文化站等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等等。面对这些政策性的机遇,我们各级干部、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的力度,搞好项目衔接,加大项目的立项、申报、争取的力度,使政策机遇迅速转化为加快发展的优势。
二、“三个突出”,就是要突出特色,突出效益,突出和谐
“*”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和千头万绪的工作局面,我们各级干部务必要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突出特色,突出效益,突出和谐,开创新局面,求得新发展。
——关于特色问题。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特色就没有大的发展。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上,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各有侧重,突出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创建特色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特色产业建设上,农村经济工作责任组确立了20*年发展特色产业“三突破(突破性发展烟叶、蔬菜、生猪)、两扩大(扩大林果、魔芋种植)、一稳定(稳定发展中药材)”的思路,这完全符合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实际,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和“三线一区”的产业布局,结合各地的农业资源状况和现有的农业生产基础,找准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重点要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制定“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发展规划,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基地规模效益。在加快产业基础建设上,要认真研究终端市场,从过去单纯重视对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单纯地抓农业生产,转到重视市场、重视销售上来,把农民从单纯的生产主体变成经营主体,通过研究市场供求的规模、结构、价格因素、变化态势,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在创建特色品牌上,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按照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的理念,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例行监测,强化市场监管,建设安全流通渠道,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市场营销的现代化和经营的品牌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要积极开展原产地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保护工作,促进地方特色产品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如景阳核桃、花坪桃片糕、关口葡萄等产品,要在这方面做文章,让我们的绿色产品,以特色闯市场,争市场,创效益。在特色工作上,今年要继续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在巩固扩大58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成果的基础上,新启动20个村实施整村推进,丰富“建始经验”,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关于效益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是值得我们各级干部认真深思的一个问题。结合当前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农业,要求我们进行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步创新和完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调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进行精耕细作来提高产出效率和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模式;逐步创新和完善“猪+沼+X”的循环利用资源的生态型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电脑农业发展模式,在巩固玉泉公司、三里石牌中猪有限公司电脑农业的基础上,以金璐食品有限公司等为样板,再建立几个电脑农业服务中心。二是继续搞好高产农田建设,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和开发力度,继续开展标准化农田基本建设,继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大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始终坚持科技兴农。农业发展根本靠科技。目前,我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还不高,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要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制和机制,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使“科技入户”工程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惠泽农民群众。四是要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去年,我县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了11家,以花果山工贸有限公司、金璐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开发农业资源、带动农民增收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我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很大程度还是小而全,距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力度,继续完善一个领导带一个专班扶持一个龙头企业的机制,积极为龙头企业协调资金、引进人才,帮助组建协会,加大绿色证书申报力度,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率。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在这方面金璐食品有限公司为我们探索了经验,作出了榜样,我们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五是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截止20*年底,我县已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余人,年务工总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总体来看,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劳动力从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很多都是靠“力气”挣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一步整合党校、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力培训中心等培训资源,根据地理区域、年龄结构、工种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劳务输出组织体系,提高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开拓劳务市场。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走“输出—成才—积累—创业—共同富裕”之路,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关于和谐问题。农村不和谐,农业农村经济就难以发展。因此,我们要将和谐发展贯穿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一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要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要切实解决学生如厕难、饮水难的问题,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巩固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大力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做好地方病、传染病和其他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加大力度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加强乡、村文化室等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风尚。要建立健全农村特贫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灾害应急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农民饮水安全。二是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当前,我县农村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团伙犯罪、“两抢一盗”犯罪等时有发生,涉及农村土地经营权等信访问题仍然较多,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要通过普法教育,增强群众学法用法、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要巩固提升治安中心户建设成果,推进治安中心户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建设,形成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要认真落实定期排查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建设,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积极有效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集中整治行动,有效遏制恶性案件和可防性案件的上升,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要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村财务管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坚决制止发生新债,逐步化解老债。
三、“三个转变”,就是要转变机制,转变方式,转变作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部署了新的任务。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要不断转变机制,转变方式、转变作风,扎实推进,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关于机制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不能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必须切实抓好机制和体制创新。一是要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需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如何管理等问题。要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探索建立政府补助、参股经营、以钱养事、以奖代补、财政贴息、担保融资等机制和方式,扩大支农资金来源。新农村建设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来完成,要继续完善我们在整村推进工作中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建立“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群众自身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要注重发挥资金的效益,加强资金的协调和整合,集中解决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的大事、实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建立“示范带动性”的推动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各乡镇在新农村建设前,必须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要注意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各乡镇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倡多样化、不搞一刀切,注重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效益,全县今年要选择一批条件比较好的村,启动一批试点,抓好一批典型,打造一批亮点,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摸索经验、打好基础。要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民主决策、典型示范。三是建立“合力性强”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业工作部门的事情,而且是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不仅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而且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切实加强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在手上,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提出指导原则,研究支持措施,解决工作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更要切实负起责任,既要为党委政府领导出主意、当参谋,更要把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贯彻好、落实好。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在具体工作中,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更要加大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形势教育,把农民的思想从“要我致富”转变到“我要致富”上来,使农民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关于方式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针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和文化、卫生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关心困难群众生活,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不断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要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克服急于求成、贪大求洋、盲目攀比等不切实际的做法,绝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特别防止举债搞建设,增加新的债务。要适应群众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少用强制、指令、摊派的办法,多用协商、示范、服务的办法,遇事多与群众商量,改进农村工作方法,减少工作难度。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学会用法制的办法、市场经济的办法、政策引导的办法完成工作任务。要采取农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有条件做好的事情入手,不搞形式主义,不劳民伤财,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让农民从看得见的实惠中开始行动。
——关于作风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保障。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着对党的事业忠诚,带着对农民群众的热爱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既要为农民释疑解惑,又要帮农民排忧解难,更要不断完善各种工作经验和政策,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把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任务、重要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乡镇、相关部门、单位和每一个干部,使每个领导干部和部门都能了解、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要组织专班对确定的工作任务进行定期检查和科学考核,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抓起,从全局考虑,从细微入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每个部门、每个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使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