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利局防凌防汛总结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局防凌防汛总结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利局防凌防汛总结讲话

同志们:

我们召开20*年全市水利暨防凌防汛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水利工作会议和刚刚结束的市委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全面总结“十五”及20*年全市水利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及20*年的水利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五”及20*年全市水利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全市的水利工作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治水方针,紧紧围绕为全社会提供水资源支撑和行水安全两大主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水利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体现出六个明显特征。

(一)水利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广大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从中得到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1、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工程灌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工程破损率由原来的37.4%减少为26%,已衬砌的干渠、分干渠工程节水效果明显,全灌区的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由本世纪初的42%提高到44.6%;2、加大黄河堤防工程和险工治理力度,使我市300来公里的河段整体防御能力加强;3、突出以防砷防氟改水为重点,全市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进展加快;4、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立项投资加大,实施加快;5、水土保持和治理项目得到中央和上级的支持和投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6、灌区信息化工程目前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灌区的示范工程,提升了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五年间累计争取国家项目批复总投资14.66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9.42亿元,成为我市水利建设史上争取国家投资最多、建设最集中和发展最快的时期。

(二)科学配置水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是针对近十来年黄河来水持续偏枯、水源日趋紧张,通过向上积极争取水源,对内加强管理,基本满足或接近满足用水需求。特别是针对去年夏旱和干热风,通过多方积极协调水源,使灌区普遍浇上了麦黄水,有效地抵御了干热风,带来了夏田的好收成,秋浇也普遍好于历年。通过近几年狠抓灌区的建设管理改革,渠系水利用系数总体提高了二点六个百分点,全灌区亩均毛灌溉定额由“九五”末的亩均610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530立方米左右,灌区年净引黄水量由九十年代的52亿立方米逐步下降为47亿立方米左右,其中节水改造工程实现年工程节水1.333亿立方米,在每年新增灌溉面积15-18万亩的情况下,总引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2000年以来已累计节水达29亿立方米,灌户通过节水节费比2000年前全灌区少缴水费7000多万元。五年来,虽然灌区建设加大了力度,但灌区农业水费一直只按成本价70%收缴,使广大灌户在灌区建设发展中体现到实际的优惠。

二是为了积极配合全市的经济转型,我们积极推进大水利的进程,工作重点由过去单纯为农业服务,转变到为整个经济社会,特别是为工业和城镇快速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上来。完成了《全市水资源合理配置调研报告》和《全市工业用水调研报告》,初步摸清全市工业用水情况和“3211”工程的需水预测;提出了《*市水权转换实施意见》,争取到2010年前水权试点转换指标1亿立方米;先后帮助企业上报和审批了临河热电厂2×600MW二期扩建工程项目等一批重点工业用水项目;同时积极推进多元化供水和中水利用,总排干管理局对双利矿业供水工程投产运行,其它水管单位也在为工业供水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在保证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注重想法解决生态用水。从20*年开始,积极引用黄河凌汛槽蓄水、灌溉间隙水向*、*和等海子生态补水,累计补水近2.5亿立方米,使其水质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既保护了湿地,又改善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去年抓紧时间完成了《*市凌汛期减灾分洪储水方案》,为增大槽蓄水输水能力,我们已经争取到自治区的水利建设基金500万元。预计今年这项工程完成后,既可以适当缓解我市凌汛期部分防洪压力,又可以解决一些蓄水条件。

(三)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为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全面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十五”初期,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灌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组装集成,在全灌区试行和推行群管水利体制改革。目前改制面已达到灌区总灌溉面积的86%,建立起“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亩次计费”、“轮次收费”、“一把锹”浇地、“包浇制度”等一系列灌户自主管理的新机制。2000-04年,连续3年举行听证会,面对面地化解供用水双方的各种矛盾。20*年,市政府有针对地出台了《群管组织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在全国大型灌区中成功召开了第一届灌户代表大会,公开审议灌区重大事务,落实协会和灌户对整个灌区水费计、收、管、用和水量分配以及主要水利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二,继续深化国管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十五”以来,我们率先推行以“管养分离”为主的国管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总干和总排干的管理段已全部改为工程养护段,各管理局对已衬砌的5条干渠从管理单位分流人员也陆续成立了“工程专养站段”,试行工效挂勾、定额管理,解决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取消农民长期养护工以后,灌水工程只管不养的问题,逐步提高工程完好率。第三,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基层所段,普遍推行每年一度的岗位竟聘制度,试行工效挂勾。在减少水费供养人员方面,一次性筹资3740多万元,解决了671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工资的保险问题。按照国家、自治区水管体制改革精神,制定了《河套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去年10月底提交市政府常务会研究,现正按市政府常务会新提的“三不一改“的要求进行修改。第四,不断深化水价计收体制改革。按照《水法》大力推行“按计划供水,分时段计价,超计划用水加价”改革措施,全面实行“水量指标、实用水量、水价、水费”四公开,增加了计收环节的透明度,水事纠纷和上访事件逐年锐减,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去年我们又在灌区开展了批发水价试点,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义和所、渡口所),为下一步推广打下了基础。第五,切实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2002年,在全区率先成立市、旗县水务局,在部分旗县区初步建立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新体制。

(四)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

一是按照新《水法》的要求,在全国地市中率先编制完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去年10月份市政府组织国家级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得到了比较高的评价。二是完成《*市水资源管理办法》、《节水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政策法规的起草工作,为依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打下了基础。三是从2002年开始,按照新《水法》的要求,全面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制定了《井渠双灌区管理办法》,完成了《全市水资源超采区划定报告》和《全市水功能区划》。四是针对我市堤防设施比较薄弱的实际,在加快堤防工程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大了“人防”力度,市、旗县区制定完善了各项防汛预案,分别制定*和*的防汛责任制,立牌公示,责任到人,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干部防汛责任意识。

(五)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水利行业是突发性事件频发的行业,过去五年,我们先后经历了20*节水抗旱、大河湾决口、20*年山前防洪等重大突发性事件。

20*年,针对黄河流域80年一遇的干旱缺水形势,提前预测,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个层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原盟委、行署提出“开源增水,节流增效”的节水抗旱方针,我们具体制定“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以水定播”两项制度,大力推行“两图两表”、“三压三扩”等一整套“以水定播”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非典”疫情突如其来,抗旱打井的关键时期,上下齐心协力两次露天召开动员布置会,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由于措施得当,经受住了夏灌缺水45%的严峻考验,度过了灌区80年一遇的严重缺水难关,农业、农民通过“双抗”取得了好的收成。

20*年毛不拉河孔兑堵塞黄河主河床11公里,造成大河湾决口,为保证凌汛期主河道能疏通,果断提出“顺势炸堤,锁坝束流,扰动冲沙,拉通归槽”等应对措施,在凌汛前基本拉通了阻塞的主河槽,保证了凌汛安全。2004年在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提出并完成了全线270余公里的束水冲沙堤建设任务,既保证了行洪安全,又适当保住了子堤内农民50余万亩河滩地的生产。

针对防汛工程设施薄弱,按照《水法》的要求,在全市上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凌防汛、山洪预警机制,与气象部门共同建立了一整套云情、雨情、汛情联合预测预报和“防、抢、撤”的应对机制,在近年来的防洪防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去年汛期,2000多人在杨贵口沟修筑赛青线,7月18当地发生局部大雨,通过这套机制,上下努力,人大、政协积极支持配合,成功地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去年秋季我们还抓住龙库蓄水较好的时机,主动争取上级部门流凌前实施一段时期的较大流量下泄拉槽,使我市河槽段普遍拉深0.7米左右,今冬冰下过流能力明显增加,有效地缓减了凌汛的压力。

(六)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几年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党建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党建工作目标化管理。二是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几年来,总局党委先后组织全系统副处以上干部举办“三个代表理论研习班”、“十六届四中全会论学习班”、“十六届五中全会理论读书会”,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水利事业增加了新的活力。三是在全系统开展争创“五个好”党组织活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五是继续开展行风评议工作,通过社会各阶层的民主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5%。

回顾过去,“十五”期间确实是我市发展的一个机遇期,这五年也是我们水利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腾飞的五年,更是为“十一五”以至更长时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为水利事业改革发展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

这五年的发展总结、回顾起来,也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水利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五年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根据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围绕为经济社会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这个主题,适时提出大水利思路,统筹城乡用水,按优先顺序,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配置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

第二,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十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机遇,提早谋划,扎实推进前期工作,特别是在争取重大项目的立项投资和政策支持上,我们很多规划的立项报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节水改造我们是全国四百多个大型灌区第一家通过审查,并且唯一由水利部、发改委两部委批复的灌区,顺理成章也是近些年年度投资全国重点倾斜地区。防砷改水规划也是第一家,水资源综合规划也是全国地市级第一家完成。通过几年的努力,灌区工程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水利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也为“十一五”期间抢抓机遇,争取国家投资,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三,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过去五年,我们在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管养分离、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劳动保障制度、城乡水务一体化等一系列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全区前列。同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了水利行业的整体活力,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在改革的实践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第四,必须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在社会稳定中求发展。水利事业事关全市100多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五年来,我们始终把防汛抗旱、防砷改水、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减轻农民负担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赢得了广大灌户和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水利改革发展建设的各项事业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发展。

第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班子建设。加快发展,关键在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是加快发展的根本所在。五年来,我们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引导干部职工不断从传统水利的思维模式向现代水利的思维模式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水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一批作风硬、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使整个系统在把握和驾驭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水利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多、水少、水脏和水土流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还没有形成;大水利思路才刚刚破题,多元化供水还没取得大的整体性的进展;制约水利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水利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加以解决。

同志们,做好“十一五”和20*年水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发挥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