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保局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保局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保局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讲话

一、“十一五”以来环保工作进展

(一)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对新时期环保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环保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年,*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把环保工作推向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20*年,*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总理担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担任副组长;*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批转了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办、国办组成联合督查组,首次对环保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两年来,*领导同志关于环境保护的批示多达846件。这些重大举措充分显示了党*、*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标志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党意志,进入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

(二)强化综合措施,污染减排出现重要转机。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向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20*年,我们将两项污染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了责任,加大了力度,两项污染物增加的趋势明显减缓。20*年初,面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的不利局面,我们充分发挥被动优势,将10%的目标量化为削减二氧化硫673万吨、化学需氧量571万吨,分别落实为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核算方法,克服了底数不清、基数不准的缺陷,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总量控制工作的难题。国家打出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出台了促进污染减排的产业、财税、价格等一系列政策,加强了责任考核。一些地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海、江苏等地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激励污染减排,山东潍坊、淄博通过发行债券筹措治污减排资金,山西通过停贷停电停运切断落后产能“生路”,河南、浙江两省所辖县城全部建成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形成了激励与约束并举、引导与推动同步的工作局面。

通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来,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提高到45%;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近60%。20*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人民日报把双下降评为20*年国内十大新闻之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表明党*、*制定的政策措施是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狠抓落实,“十一五”污染减排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必将得到根本扭转。

(三)加大污染防控力度,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我们把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确定的“气五条”、“水六条”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针对十几年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不科学、界限不明确、等级不清晰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了专项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的情况,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70%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了规范要求。四川、福建还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向农村延伸。针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的问题,我们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取缔关闭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依法严厉打击了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行为。针对“十五”期间重点流域治理项目不落实、资金不到位、进展不顺利的突出问题,我们在“十一五”重点流域规划编制工作中,将治污项目与资金安排挂钩,为国家向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资金倾斜奠定了基础。目前,松花江流域、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污染防治规划已经*批复实施,“三河三湖”、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已编制完毕。针对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问题,经*批准,北京周边6省(区、市)与总局共同成立了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编制了《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共同采取行动,为绿色奥运提供环境保障。去年10月,北京奥运环保举措及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获得联合国的高度评价。针对一些地区长期积累、集中暴发的水污染问题,总理、曾培炎副总理亲赴太湖蓝藻防控一线,分别召开会议,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先后召开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会议、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河流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明确了水环境治理的新思路、新对策,掀开了流域污染治理的新篇章。

(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遏制“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近两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两高一资”产能增幅偏高。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把环境准入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们抓住机遇,一方面提高了电力、钢铁、石化等13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坚持“以新带老”、“上大压小”,否决了一批违法违规项目。仅总局就对总投资近1.5万亿元的377个项目作出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的决定。对全国9000多个新开工项目开展了环保专项清理检查,对不符合环评要求的1194个项目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同时,我们进一步严格企业上市环保核查,去年仅总局就否决或暂缓10家企业84亿元的上市申请,既抑制了“两高一资”产业扩张,又防范了股市风险。另一方面,我们对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违法突出的行业和地区,果断采取“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措施,暂停10市、2县、5个开发区和4个电力集团的环评审批,极大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同时,我们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努力从经济发展的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针对典型行政区、重点行业和专项规划等开展的环评试点达100多个。一些地区通过规划环评,优化了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了发展质量。为接受社会监督,我们公开作出七项承诺,规范了环评审批行为,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我们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为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了新的平台。

(五)加大执法立法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近年来,环境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我们紧紧围绕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连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一方面进一步突出了执法重点,集中整治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以及涉铅和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另一方面努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开展环保后督察。两年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395万人次,检查企业172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5万件,挂牌督办1.1万件,追究责任人786名,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我们对松花江、*、海河、黄河、长江及太湖等6个流域进行了专项检查,对环境违法严重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限期整治。20*年7月,又集中开展造纸行业“抓整治、促减排”行动,关闭了2000多家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为减轻环境污染对群众健康的危害,我们联合卫生等18个部门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制定了6项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判别标准,启动了*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针对化工、石化行业沿江沿河环湖集中布局的特点,20*年对总投资达1万多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开展了环境风险大排查,对3794家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督促相关企业投资140亿元完善环境应急设施,消除了一批环境隐患。2005年11月13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事件得以顺利化解,保障了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健全预警机制,开展应急演练。面对平均每2天1起的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态势,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沉着应对、积极应战,/牛河污染、太湖蓝藻危机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发环境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

环境法制工作取得新突破。两年来,先后颁布了《民用核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3部行政法规,出台了2件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了14件部门规章和200多项环保标准,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更趋完善。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审。修订草案首次明确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等法律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我们首次全面清理了环保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废止12项、修改42项,重点解决了文件打架、要求不一等突出问题。我们联合监察部全面清理了各地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土政策”,破解了一批干扰环境执法的难题。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在建核设施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役核设施运行平稳,未发生二级及以上安全事件和事故。近年来,全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底数基本摸清,近4.4万家辐射工作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闲置废弃放射源得到及时收贮;辐射事故发生次数及影响大幅下降,辐射安全总体状况好转。目前,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已经形成,国家支持的31个省级放射性废物库和辐射监测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刚刚建成的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实现了对核电厂重要安全参数的实时监控,具备了对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快速响应能力,并在京区反恐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朝核试验后,我们紧急调集力量,开展了辐射应急监测和分析评价,为*决策提供了依据,检验了能力,锻炼了队伍。

(六)全面启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针对日益凸显的农村环境问题,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总局了《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确定了主要目标和任务。我们把土壤污染防治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突破口,首次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截至目前共采集农产品和土壤样品3.6万个,完成了3万多个样品的分析测试,获得近84万个有效调查数据,为从环保角度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奠定了基础。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地方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辽宁、湖南等地加强了县以下环保机构建设,河南省漯河市在乡镇设环保专干,在行政村设监督员,环境管理入乡进村,延伸了组织管理体系,农村环境保护正在出现喜人变化。

为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我们开展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为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奠定了基础。经*同意,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针、目标和基本任务。开展了生态监察试点,强化了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进行了评估。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15%以上,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七)加强地方环保年活动有声有色,“五大建设”深入开展。为解决环境监管能力不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以加强地方环保年活动为载体,以机关“五大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基层环保队伍和能力,努力提高推进历史性转变的本领和水平。在环保能力建设方面,我们紧紧抓住*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去年年初,在总理、曾培炎副总理的关怀下,*财政设立了污染减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紧急启动了减排能力建设的四个项目,总投资24亿元,加上其他方面的投入,*对地方能力建设的投资共达32亿元,是20*年的4.2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环保能力建设投入。20*年山西省拿出10多亿元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等监管能力建设,山东省级财政安排减排监测与执法体系建设资金比上年增加5倍多,四川财政并不宽裕,仍每年投入1亿多元。通过加大投资,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监管能力,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工作的难题,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但没有办成的事情,全国上下掀起了能力建设的新高潮。

同时,财政预算首次设立“211环境保护”科目,经费渠道日趋完善。20*年,*预算内建设资金安排146亿元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财政资金拿出23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和环保重点工程。两年来,全国环保投入共556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24%。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加大了公开选拔司处级领导干部的力度,使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减文减会方面,去年向地方部署工作的文件共137个,部署工作的全国性会议30个,严格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在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方面,撤销、合并各类项目27项,占总数的63%。在转变工作作风方面,我们以思想作风整顿和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深入开展“五大建设”,认真查摆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亲和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八)启动环保三大工程,夯实环境保护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长期以来,环保工作家底不清、预见不够、科技不强,影响了环保事业发展的后劲。经过我们认真谋划、精心运作,*批准了污染源普查、宏观战略研究和水专项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这是史无前例的重大决策。一是规格高。曾培炎副总理担任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徐匡迪副主席担任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主持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和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启动会议,陈至立国务委员听取水专项工作汇报。二是规模大。污染源普查调动了各级环保队伍,成立2400多个领导机构、2500多个工作机构,动员30多万人投身到这项宏大的环保基础工作中。三是力量强。参与三大工程的*有关部门多达十几个,汇集了上百名院士,上千名科学家联合攻关。

目前,三大工程顺利推进。*颁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我们组织编制了普查方案,对全国近3万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了现场监测,开展了大规模的产排污系数测算工作,预计可制定产排污系数近3万个,在3市、11县(市)开展了试点示范,培训业务骨干5000多人次,在全国发放了35万份宣传手册、60万套招贴画,做好了各项“战前”准备。按照“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谋划未来”的方针,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四大课题29个专题全面展开,一些专题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中国环保的宏伟蓝图呼之欲出。水专项是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是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重大科技支撑工程。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实施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在九个民口重大专项中率先通过了综合论证和*常务会议审议。

(九)积极履行环保公约,国际环境合作取得重大突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保护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从战略高度运筹大国关系,积极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巩固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我们参加了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展了减排战略联合经济研究,深化了两国环境领域的经贸合作;我们充分利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环保合作的平台,实施联合监测,成立环保分委会并召开两次会议,加强沟通,增信释疑;我们利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次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共识,落实两国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合作的联合声明。通过强化中美、中俄、中日双边环保合作,为构筑稳固和谐的大国关系格局作出了积极努力。同时,我们着力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双边环境合作交流,大力推进中非中阿环境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东盟的区域环境实质性合作。我们积极参加多边环境谈判,维护国家利益和发展权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务实合作的精神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务。我国提前两年半完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一阶段目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总局“特别贡献奖”。我们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内引外联,促成了一批项目。前不久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对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方面作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积极宣传历史性转变,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前年,我们利用国合会这个平台,把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推向了世界;去年,我们顺利地举办了新一届国合会年会,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实际、建议更加务实。十几年来,生机勃勃的国合会将中国环发领域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与当今世界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污染减排来看,一方面出现“拐点”难,巩固“拐点”、实现减排目标更难;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和投资冲动,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防止关闭企业死灰复燃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我们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拐点”就很有可能反弹,减排目标必将化为泡影。

从全局来看,环境污染仍然严重。20*年,全国26.7%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劣于V类标准,30.2%的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突发环境事件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去年太湖蓝藻突发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还要看到,环境问题极其复杂,即使污染减排出现了“拐点”,实现了目标,环境质量也难以全面改善,今后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任务的艰巨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绝不能盲目乐观。而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高,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环保部门能力不强,执法监管不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环保队伍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工作能力还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总起来说,“十一五”以来环保工作成绩喜人、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科学发展看环保、和谐社会看民生的理念正在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大家普遍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认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对环保工作的推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力。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年全国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为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雄厚的财力。特别是党*、*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参与环保的热情日益高涨。这些有利条件为环保工作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迎来了环保事业发展的春天。

二、推进历史性转变的经验和体会

过去的两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这一主要任务,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回答了什么是历史性转变和为什么要实现历史性转变两个重大问题。同时,在环保工作实践中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对怎样推进历史性转变又有了新的体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努力探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性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集中体现。两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历史性转变,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我们认识到,一部环境保护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史,离开经济谈环保就是缘木求鱼,不仅世界观错了,方法论也错了;我们认识到,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总括起来就是又好又快、好字优先;我们认识到,好的经济政策就是好的环境政策,研究经济问题必须首先研究环境问题,制定环境政策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我们认识到,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史,既要开发利用自然,又要尊重爱护自然,既要考虑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其他生命生存发展需要,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经济价值,又要重视自然资源生态和社会价值。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融为宗旨,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为内涵,引导全社会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探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第二,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努力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发展方式上寻根源、找办法、求出路。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保护环境作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找到了更加紧密的结合点。

我们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和解决结构性污染的重要手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淘汰落后产能,既大幅度减少了污染,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质量的提升。我们联合发改委实施1.5分的燃煤脱硫机组发电加价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电力企业脱硫的积极性。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六批次调减或取消了30多个大类“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污染减排出现“拐点”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联合金融部门了绿色信贷的指导意见,将1.8万家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既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又防范了金融风险。我们联合保监会开展绿色保险试点,选择高危行业开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提高企业防范环境风险能力。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经济政策的各个方面,努力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科学发展,在和谐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努力建立全方位的污染防控体系。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是经济运行过程的四大环节。十七大要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环保“十一五”规划,将环境保护的政策延伸到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拓展到对外贸易,在建立全方位污染防控体系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在生产领域,我们配合有关部门了18个“两高一资”行业的准入条件。在流通领域,我们适时提高了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既降低了汽车尾气排放,又促进了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针对高污染产品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我们联合商务部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努力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上升势头。在分配领域,我们了生态补偿试点指导性文件,开展了重点流域、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各地涌现出异地开发区建设补偿、饮用水源地保护补偿等新模式。在消费方面,我们配合财政部出台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拉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统筹兼顾消费、投资、出口三个方面的环境保护,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研究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系统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促进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转型。

第四,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顽症需用猛药医,重污要靠铁腕治。休养生息借鉴了我国历史上安邦兴国的重要经验,是给予水环境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积重难返的环境污染面前,必须实施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在治理松花江水污染中,我们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战略措施。一年来,从大江到大河,从湖泊到海洋,我们对休养生息的认识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完善,措施不断加强。实行休养生息,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促进环境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坚决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用人文关怀治水治污,唤起群众珍爱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伟大觉醒。一石激起千层浪。湖南省通过关闭234家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洞庭湖局部水质由V类、劣V类好转至Ⅲ类,更加坚定了我们实施休养生息的决心。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大力削减污染排放总量,严格环境准入,严禁向水体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步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努力让江河湖海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五,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把环境保护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环境污染危害群众健康,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复合体”,我国的环境问题更加呈现出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特点,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如不及时整治,就会错失良机,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用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两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污染防治,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狠抓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带动了许多“老大难”问题的破解,环境意识有了新提高,环境政策有了新突破,环境科技有了大发展,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能力显著增强,环保的地位迅速提升。同时,农村和生态保护工作逐步展开,环保工作呈现出千军上阵、万马奔腾的新气象。有的同志形象地说,我们真正抓住了“牛鼻子”,才牵住了“整头牛”。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对相互分割的“板块”优化组合,对“各自为战”的力量战略重组,建造强大的环保“航空母舰”,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第六,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开展“五大建设”,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队伍建设是环保事业发展的根本,能力建设是环保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通过全面推进“五大建设”,思想更加统一,协调更加有力,步调更加一致,作风更加扎实。在松花江血与火的洗礼中凝炼成的中国环保精神,激励着16万环保人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在推进历史性转变的伟大进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成立了由近30个部门领导、100多位院士和300多名环境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环保总局科技委员会”,共同谋划我国环境与发展大计,为推进历史性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通过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了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字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夯实了推进历史性转变的社会基础。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加强“五大建设”,弘扬中国环保精神,提高环保部门的能力和水平,构建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同志们,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航道已经开通,航帆已经扬起,航船已经出发。时代赋予了我们环保人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既要立足当前,做好20*年工作,又要着眼长远,谋划好新一届政府五年的环保工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周围,真抓实干,加压拧扣,务求实效,努力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