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加强风沙源治理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强风沙源治理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加强风沙源治理讲话

编者按:林业厅局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会议精神发展,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林业局会议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总结*风沙源治理工程成绩、经验与问题。继续部署2010年下半年的工作。

同志们:

依上半年的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发展。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加快认真总结,进而弄好工程建设的信心

一是强化措施,积极抗旱,确保建设成效。20*年,工程区严重干旱,有些地市旱情50年一遇。但各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应对、抗旱保活,推进林业建设,降低林业灾害损失。*市着力推广应用了抗蒸腾剂、保水剂等抗旱保水产品和新型实用技术,全年荒山造林工程中使用有机肥、抗蒸腾剂等1210多万公斤、植树袋17.4万个。*省针对大同、*出现的重度干旱,省治沙办紧急下发通知部署抗旱造林工作,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深入沙区蹲点、包县、抓落实,加大人工浇水措施,推广使用容器苗造林、带土坨大苗栽植、根宝醮根造林和覆盖林业、径流林业等抗旱造林综合技术。*自治区下发文件并召开抗旱造林会议进行专项部署。赤峰市20*年造林就使用地膜64吨、蘸根保湿剂22吨,推广坐水覆膜等抗旱造林技术41.32万亩,推广率57%,造林成活率提高了15%—20%。

二是加大投入,规模治理,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各地紧紧抓住*工程实施这个契机,狠抓林草植被建设,山上治本,身边增绿,集中连片,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省以风沙前沿、河流源头、河道两侧等生态脆弱区和环城镇周围生态敏感区为治理重点,加大治理力度,集中建设了赤城、涿鹿、宣化三个省级规模化造林绿化示范县。*、*、*等省市在国家补助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提高林业建设标准。20*年,*市共安排工程配套资金近6亿元。*省*市财政专门安排生态建设资金1.2亿元,在*、*、*等区县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市委市政府发文筹措社会资金投资生态建设,驻朔煤、电企业每年为*区绿化投资6000多万元,在*区建成了*市西环大林带,具有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的特点。

三是以民为本,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中央农村工作的核心,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始终坚持“实施一项工程,致富一方百姓”的宗旨,突出抓好后续产业的发展。在我局制定颁布关于加快*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后,各地相继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林沙产业的意见,编制了2010—2015年林沙产业发展规划。*省大同市依托*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果资源,目前全市经济林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已有一半见到经济效益,带动项目区人均增收300多元。*市在适宜地区着力推广经济价值高的生态经济树种,培育生物能源林、蜜源林,大力发展林沙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与富民用地矛盾。全市林沙产业已累计带动6.5万户、约26万农民就业,为郊区农民累计增收突破13亿元。20*年在延庆、房山等区县加强了仿野生食用菌的栽培,并在全市范围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工程区林业产业发展已现雏形,初步实现了绿富同兴,良性互动。据调查,20*年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工程启动前增长156%,达到5812元。

四是依法保护,加强抚育,巩固治理成果。各地认真执行《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在工程项目区全面实行了“三禁”(禁牧、禁樵、禁垦)制度,依法保护林草植被,加强林木抚育和补植补造。*省在全面实行封山禁牧令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去年专门安排补植补造资金1200万元,补植任务15万亩,并下发*省*风沙源治理工程补植补种实施办法,规范补植补造;各市、县、局也积极筹措资金,用于补植补种。*自治区结合实际,适时出台了“五个”严格制度,建立了盟市、旗县、乡、村、户五级管护体系。赤峰市对各地禁牧情况实行目标考核制度,造成重大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的,实行一票否决。*市延庆县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牧工作的意见,实行羊只处理补偿、安置人员就业等奖励政策,对放牧破坏植被的行为采取惩罚措施。目前,*、*等省市已经基本建立了*工程造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值得其他省区学习。

五是依靠科技,加强培训,提高治沙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0年来,工程始终把科技摆在首位,不断探索治理新模式,推广新技术,总结推广了近百种高效治理模式。*的困难地造林、*的“封造结合”、*的“6+1”灌草高效治理、*的“两行一带”防风固沙等模式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市蓟县还成功探索并运用了苗木低温贮藏、延时造林等技术。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10年累计培训超过1000万人次。*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50多次,培训各类人员90万人次,印发相关技术资料100多万份。

六是改革创新,探索机制,激发建设活力。体制创新和机制活化是促进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动力。各地根据国务院治沙决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央集体林改文件精神,相继制定了林改方案,改革工程运行体制机制,探索荒山荒沙荒地造林的新政策、新机制、新举措。国家林业局治沙办还专门召开了林改工作经验交流会。*市蓟县困难地造林采取“公司+技术人员”承包制、飞播造林采取“公司+专业队”承包制、平原林网采取“公司+乡镇林业站”承包制,这些承包机制不仅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而且加快了营造林进度,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省全面实行了集体林改,出台了荒山承包与流转等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类主体投资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先后有中信、中农春雨等公司投资参与工程荒山荒沙治理。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实施以来,张家口、承德两市共有53家企业参与工程建设,累计投资4.8亿元。*赤峰市20*年积极推广招投标、合同制和先造后补三种机制,全市在完成当年林业建设任务的同时,还超额完成20余万亩荒沙治理。

七是规范运作,强化管理,确保工程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工程区根据新闻媒体所反映的问题,全面开展“回头看”活动,贯彻落实*工程省部际工作层协调会议精神,对工程2000年启动以来逐步建立起的五项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对“回头看”查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一是完善了以工程管理办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工程建设规章制度,合同制、监理制等现代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二是完善了工程档案管理与达标制度,工程区省、地、县都配有专用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并由专人负责,规范化管理,实现了户有卡、村有簿、乡有档、县有库、省联网的档案管理目标。三是完善了工程信息调度与反馈制度,自下而上建立了百余人的工程信息员队伍,确保了对工程进展情况按时提供准确信息。四是完善了工程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核查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促进了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的提高。五是完善了“三专一封”的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定期稽查审计制度,避免挤占和挪用,确保了工程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安全运行。

八是典型引导,榜样带动,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新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新目标。去年*工程的治理典型在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反映了工程实施带来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的新变化。通过宣传,工程区干部群众防沙止漠的生态意识显著增强,投入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倍增,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植绿、护绿、爱绿的氛围日渐兴盛。特别是工程区治沙劳模唐臣、鲍永新等人的先进事迹,带动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身生态建设;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张家口市林业局干部职工为绿化植树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潮,各地“八一林”、“巾帼林”、“青年林”、“公仆林”等层出不穷。通过典型宣传与带动,加快了生态文明的传播,提高了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经过10年来的努力,工程区实现了“三增、三减、三提高”,即:林草植被增加,碧水蓝天增多,农民致富能力增强;沙化土地减少,沙尘天气减弱,风沙危害减轻;森林覆盖率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程度提高。

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得出了许多重要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是搞好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各地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程建设责任制及技术承包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位,很多地方还实行了“一票否决制”。二是群众参与、机制创新,是搞好工程建设的动力源泉。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改革创新,以及对植被恢复方式的“解困松绑”等,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为荒山荒地造林注入了新活力。三是科学治理、推广技术,是搞好工程建设的关键之策。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抗逆性强的乔灌草品种,干旱、半干旱地区营造林技术,科学的植被恢复方式和高效的治理模式等,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四是部门协作、综合防治,是搞好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各地在工程建设中注意发挥部门协作、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治沙工作机制,保障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来源于: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工程到2010年的规划,工程林业规划任务还剩3874.05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30%,其中:退耕还林538.61万亩(退耕地造林412.57万亩、匹配荒山造林126.04万亩),营造林3335.44万亩(人工造林1316.77万亩、飞播造林5*.77万亩、封山育林15*.9万亩)。这些任务已经国务院同意展期2年,即到2012年底前完成,2013年将实施*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设与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搞好*工程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一,搞好*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风沙区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工程建设,加快风沙源治理步伐,尽快改善风沙源区生态状况,发展林果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工程区群众的强烈愿望,是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第二,搞好*工程是建设北方生态屏障的需要。建设北方生态屏障是总书记针对我国北方沙化现状提出的战略构想,也是对林业建设的殷切期望。*风沙源治理本身就是建设护卫*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工程,是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规模的林草植被建设,是构筑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内容。目前,*工程综合防护体系尚不完善,工程只覆盖了沙尘的北部路径,对其他路径和沙尘源的治理还有待完善;对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力度不够,现有生态体系还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工程区待治理的荒山荒沙荒地还有很多,生态环境依然很脆弱。加快这些地区的风沙治理步伐,完成好工程林业建设任务,建立防风阻沙屏障,是落实总书记构想的切实行动。

第三,搞好*工程是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满足精神需求、维护身心健康的愿望日益强烈。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林业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为林业生态建设、防沙治沙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风沙源治理工程肩负着维护*地区生态安全、维护国家形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统筹、提供绿色生态产品等多项使命,在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生态产品的需求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工程林业建设前景广阔。

第四,搞好*工程林业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排放总量的增加。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直接减排空间小、难度大。治沙造林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特别是森林的高储碳性,决定了林业建设是减排增汇的有效途径,且成本较低、经济可行。据测算,*工程植被固碳量平均每年增加约205万吨,并且随着人工林的生长,固碳量将快速增加。由此可见,搞好*工程林业建设,就是为实现减排增汇、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

第五,搞好*工程是提升首都国际形象的需要。*风沙源治理工程为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工程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仍较严重,沙尘天气仍频繁发生,重要水库每年仍有大量泥沙输入,需要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还很大。*作为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交流的中心,生态质量直接影响首都乃至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继续加大*及周边地区生态建设力度,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来源于:

目前,工程区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与首都的地位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不相适应,工程建设中一些新老问题和困难交织呈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集体林改进展还不平衡,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地方林权证的发放一直滞后,不能做到及时发放,既影响农民的利益,更难以调动和发挥农民植树造林和保护植被的积极性,影响工程建设成果的巩固。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林权改革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以推进。

二是工程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些地方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不能及时到位,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工程建设质量有所下降,有的地区工程质量下降还比较严重;个别地方还出现了随意变更设计、设计不规范、造林施工及抚育监管指导不力、偷牧甚至滥采挖、开矿探矿等问题,这些都说明一些地方监管制度不够严格、管理手段乏力,各地必须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防治措施跟不上形势变化,与生态建设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防火防虫还跟不上工程建设步伐,灾害损失时有发生,科技支撑一直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也不够深入;飞播造林种草措施在有的地方成效一直不好。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需要治理的困难立地增多,治理难度加大,加之近几年我国极端气候现象增多,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生态建设的难度。去年,工程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严重旱灾,*省还了干旱橙色警报。全球气候变化使生态体系薄弱问题更加突出,加剧了应对旱、病、虫、火等灾害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四是生态建设成果巩固形势严峻,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生态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工程区实施以来,植被快速恢复,成果巩固形势严峻,后续产业发展乏力加大了资源保护的压力;地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还不完善;林改的配套政策有待出台与完善;农业补贴的增加与农产品价格上涨,使退耕还林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抑制复耕、非法征占等苗头进一步扩大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五是在思想认识上出现滑坡倾向,与工程建设长期性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工程实施了10年,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治理成本越来越高,有的省区对工程林业建设始终没有安排地方配套,对林业项目支持不够,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有的地区领导干部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对工程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还不够,出现了厌战倾向和懈怠情绪,特别是地方政府换届、人员调整后,一些同志对*工程重要性、长期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切实加以解决。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