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长在农业产业化会议上的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长在农业产业化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长在农业产业化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会议表彰了市十佳农业龙头企业和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单位作了典型发言,省农业厅朱志泉副厅长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各地要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就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发展形势,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重点,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多元并举,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多管齐下,在深化加工、促进流通、扩大出口等多领域推进产业化发展,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龙头企业不断涌现、绿色特色基地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和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良好势头。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成为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各级都高度重视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大力推进“强龙工程”实施。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74家,其中,省级以上24家。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7.3亿元,比2000年增长2倍。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6.4亿元,同比增长21.7%,势头良好。广大农业龙头企业也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建基地、联农户,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全市各类龙头企业带动粮食、蔬菜和林果等生产基地超过150万亩,16万农户通过各种形式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相当一部分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领域。

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架起了农户与市场沟通的桥梁。各地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发展中规范,充分发挥了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加快技术推广、发展规模经济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成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和政府与农民沟通的“联络员”。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60家,专业协会273个,带动农户达16.4万户,涵盖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多行业,涉及种、养、加、销和技术服务多领域,形成了市、县、乡、村多层次组织网络。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既注重内涵开发,又注重产业链延伸,有效促进了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如我市主导产业之一的柑桔产业,虽然总体深加工水平还不高,但通过多年努力,整个产业已呈现出多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发展态势。产前向品种改良研究延伸;产中着力实施品质提升工程,推广标准化技术和统一的社会化服务,鲜果品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后已从单纯的商品化处理向浓缩汁、罐头、饮品等深加工拓展,产品销售市场也由国内走向国际。去年,在我市柑桔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桔农实现了减产不减收,充分说明了该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同时,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我市农业产业化开始出现向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从整体情况看,2005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域范围内采购农产品原料总值17.4亿元,农产品外销额达30多亿元,实现外贸出口4584万美元,带动农户增收8亿多元,并带动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

四是产业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产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各级狠抓特色农产品培育和基地建设,狠抓农业标准化建设,狠抓品牌战略,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都得到明显优化提升。目前,全市被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的有18个,已初步形成九大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全市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规范131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省级农业地方系列标准70项,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市有13家龙头企业的产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15个,有107个农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总的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进入了加快发展、提升层次和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当前,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树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心,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农业龙头企业虽有很大发展,但数量和规模仍偏小,特别是缺乏市场知名度高、产品覆盖面大、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龙头企业,难以充分发挥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二是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低,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目前,在发达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已达到60%以上,名牌产品成为龙头企业的主导产品。而我市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精深加工率仅为17%,产品附加值低,名牌产品比例更低,这不仅难以获取加工增值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当前,我市农民组织化程度为20%,农业生产大多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而且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还比较松散,没有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多数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不够完善。近几年,各级政府都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但在产业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仍比较滞后,包括农、林、水和土地等农村生产要素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改革,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产化领域,激活民间资本、促进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均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另外,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上多数仍是松散型的。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从有利于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大目标”出发,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全力加以推进。

从我市当前实际分析,全市上下需要提高“三个认识”,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提高“三个认识”,即:一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地位。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中,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核心内容,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双增”最主要的途径,必须坚定不移,强力推进。二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农业的特点就是用工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这与农业产业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产品加工率,走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道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三要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身上所肩负的重任。农业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带动农户、企业发展的双重任务,同时对农业产业的调整和提升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必须把它置于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首要位置,持之以恒,大力扶持,做大做强。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即:一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农户与龙头企业既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相互依托、利益相关的有机整体,双方在生产经营中,必须着眼于谋求共赢。二要正确处理农业龙头企业与各级政府的关系。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起着骨干、示范、带动作用,各级政府有义务、有责任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为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支撑。三要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业的关系。农业龙头企业根植的基础是农业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因此,各类龙头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基地发展、农民增收和企业创利之间是互为依存的关系,企业产品生产基地和收购要尽可能在本地安排,最大限度地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特色竞争、科技先导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完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绿色特色高效农业的转变。

“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一是产业特色优势进一步强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到2010年,全市特色农业产业总值达到300亿元,做大、做强、做优“345”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重点培育“六十”农业龙头,围绕“345”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条明显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到“十一五”末,全市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33%以上。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按照“逢村必合、逢业必合”要求,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60%以上的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四是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积极组织经济主体申报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域标记产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到2010年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和绿色标准,培育绿色、有机食品达到50个,原产地域标记产品30个,省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20个,培育10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力争培育1-2个特色农产品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生态特色,着力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生态是XX的最大优势,也是时代对农业和农产品的新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一要不断提升传统农产品品质。深入实施XX市“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建设“三大农业产业带、四个区域性集散中心、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要求,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打响XX农业品牌。我市拥有一批传统特色农产品,如XX柑桔、衢江三元猪、常山胡柚、开化龙顶、江山“一桃二白”、龙游竹制品等,对这些产品,要进行重点研究,加大科技攻关和市场开发力度,提升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引进开发新型特色农产品。通过引进新品种、加大技改力度等工作,新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业产品,凸显XX农业新特色,真正把特色产业培育成XX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三要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休闲农业是我市的一大特色,但当前我市休闲农业存在着亮点不多、层次较低等问题,要抓紧编制完善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各地饮食、民俗、人文等资源,不断丰富和提升农家乐的内涵,使每一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都能充分体现XX特色和生态优势。同时,要开展宣传促销,加强业务培训,制定统一标准,规范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我市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健康发展。

(二)突出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完善产业链条、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载体。要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今后一项重点工作,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一要抓机制创新。要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明晰产权制度,用合同的方式规范服务内容、方式,用会员、社员制明确自主管理决策制度。

要按照遵从农民意愿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促进以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二要抓规范运作。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对处在起步阶段尚不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建档立制,完善管理制度。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民开展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要引导合作组织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股份合作或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还要适时引导合作组织向经济实体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要抓典型带动。这次会上表彰了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县(市、区)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总结推广好的典型,力求在发展中规范,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

(三)突出做强龙头,着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带能力。推进产业化关键是要引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形成一个系列,振兴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为此,一定要按照“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带动强”的原则,采取政府扶持、招商引资等措施,重点抓好“六十”龙头企业的培育。一要引进与培育并重,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群体。要通过扶大龙、育新龙、兴小龙,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和发展一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种养、加工、销售专业大户。要深入实施借力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市生态特色农业品牌,加大吸引国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知名大企业来衢投资农业产业,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农业龙头企业量的扩张。当前,重点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快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扩容,抓好种子种苗业、畜禽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等特色农业招商活动,努力实现农业招商引资新突破。要出台激励政策,引导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和嫁接,鼓励本地工商企业和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创办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二要提升素质,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实力。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引进和应用各种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龙头企业家队伍。三要发挥作用,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带动农民增收,既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广大龙头企业要树立为农民服务、助农民发财的理念,为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更大贡献。各地要不断总结近年来龙头企业发展好的经验,引导龙头企业放眼长远,确定合理的利益指标,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合理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发展来带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产业发展。

(四)突出品牌带动,着力提高市场开拓水平。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十分重要的措施。各级尤其是龙头企业一定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围绕“质量塑造品牌,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做好、做响、做大品牌。一要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市良好的生态优势,打响生态、绿色牌。要利用市场手段,对现有品牌进行必要的整合,对已获得国家和省名牌称号的,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深度开发,提升档次,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创造更多的品牌推广平台和宣传载体,为广大龙头企业提供宣传自己的舞台。市政府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通过国家认证的品牌农产品特别是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奖励力度,各县(市、区)也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名优品牌。二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经济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标准化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要对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完善,特别是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这是我们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切入口。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申领各类国际认证,并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要强化农业标准的实施与示范,各县(市、区)要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各级农技人员要指导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不断提高我市的农业标准化水平。三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再好的品牌,一旦发生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就会砸了牌子,毁了企业。因此,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完善动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严格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形成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四要加快拓展农产品市场。要积极发展市农产品物流中心,把我市建成四省边际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主要销售城市设立窗口,开办绿色特色农产品仓储和超市,并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五)突出科技先导,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国内首创了“农技110”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引进、推广和转化力度。一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农技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三农四方”活动,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建研发机构。龙头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今后农业科研项目、培训项目首先要向龙头企业开放,真正使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二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组织形式,以“种子种苗工程、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科技推广提效工程、科技培训提质工程”四大工程为载体,加强农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率、到位率。要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引导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普及现有农业技术的同时,要围绕基地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园区,积极引进、示范农业高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要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重点是推进“农技110”体系建设和“农民信箱工程”的普及应用,以农村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还要依托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农村科技教育和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技术的新时代农民。

三、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环境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强化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产业化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尤其是县、乡镇(街道)两级领导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抓农业产业化上,要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研究,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抓落实。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研究农业产业化工作,加强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项目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主导产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实行领导联系制度。

(二)加快规划实施。今年3月,市政府下发了《XX市“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各县(市、区)要以此为基础,结合各自实际,抓紧编制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切实加快实施,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科学确定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及其发展规模;在主导产品的布局上,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农产品市场开拓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充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和安排;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要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注重发展新型农业龙头企业。还要把近期的发展重点与中长期战略目标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十一五”规划结合起来。

(三)加大政策扶持。为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市里将出台《关于实施“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若干意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是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及市政府的扶持政策。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政府将对支农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各县(市、区)也要加大财政倾斜扶持力度。二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农发行和农村信用联社,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信贷比重,通过小额信贷、短期信贷、中长期优惠信贷、专项信贷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信贷组合,为主导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三要落实和完善其他优惠政策。税务、工商、质检、国土等部门,要一项一项落实好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各项优质服务。

(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三服务”活动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各相关执法部门要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坚决禁止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同时还要改善服务,要做到能减免的费用就减免,能不处罚的违规行为就不处罚,能帮助企业的就帮一把、扶一程,真正为农业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各职能部门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同志们,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战略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苦干,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更多的实事、好事,为“三农”工作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