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劳保局劳动力转移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今天,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安排部署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刚才,县扶贫办主任传达了省、地有关精神,县职校校长安排部署了具体的培训工作,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和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国务院扶贫办为全面实施新时期扶贫纲要提出的“一体两翼”(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这项政策的出台,是党在农村政策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我们一定要站在加快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实施劳务扶贫暨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服务“三农”和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解之题,其核心在于促进农民增收,出路在解决农民就业。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2%。要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进入二、三产业就业,用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目前,由于土地自身的有限性,农业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与其它国家相比仍然比较低,农民单凭种地增加收入的效果不是很好。再加上,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机械、农药、化肥等,农业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村劳动力出现了更多的剩余。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相当数量的农民分流出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力度,实现农民择业的多元化,缓解农村人、地矛盾,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使农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加工制造等行业的技术革新和现代化生产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行业对劳动者的需求逐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同时,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需求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许多沿海发达地区的不少行业已开始实行劳务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企业持有技能证书的员工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否则不核发营业执照或不予办理年检,这预示着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的准入门槛正在逐步抬高。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普通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技术性劳动力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实质上是高素质劳动力的供不应求,而不是普通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因此,面对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把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好,促使农民在外出务工中“换脑子”,在市场竞争中“练胆子”,在致富过程中“多路子”,在务工劳动中“赚票子”,在回乡创业中“占位子”。
(三)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外出务工劳动力逐年增长,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县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矛盾。第一,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只能去干一些脏、险、累、差的工作,而且就业相当不稳定。第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及众多行业对农民工特别是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的市场需求日益加大。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技能意味着较稳定的就业和较高的收入,而我县素质较高或具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数量不多。第三,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民教育主要注重应试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开展继续教育和短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迅速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让农村劳动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适用技术,适应市场竞争能力,让更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二、明确目标,完善措施,努力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跨越式发展
“扶钱扶物只能解决一时一事,扶智扶技可以解决一生一世的问题”。只有搞好劳务培训,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劳务收入,确保劳务输转质量;只有搞好劳务培训,才能使劳务输出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自谋自发型向规模组织型转变。因此,我们必须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扎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户劳务输出、脱贫致富的能力。
一是要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抓好劳务输出,关键是要激活农民这一主体。当前,农民主观上希望得到培训,学习技能,但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不明白。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宣传,大力推动。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宣传引导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设置宣传点、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和劳务输出政策,使处在观望中的富余劳动力能够看得见、感受到提高素质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劳务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要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县扶贫办要重点做好生源的确定和组织工作。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按照县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全力做好辖区生源的选择、确定和公示,按照上级下达任务指标,积极组织上报,并确保按时参加培训,确保培训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是要建立基地,力求创新。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探索和完善培训机制。一要建立健全劳务培训网络体系。要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培训基地,特别是县职校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具有一定特色、有一定市场竞争力、能适应社会用工需求的专业进行培训。二要积极探索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新途径。要采取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定期培训、定向培训、流动培训等多种方式,构建城区以专业培训为载体、乡村以流动培训为载体的劳动力培训体系,使劳务培训不仅有场所、有基地,而且有组织,多层次地开展。三要大力推行劳动力预备培训制度。以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人员,特别是要以高、初中毕业生为重点,进行摸底造册,建立预备培训档案。前不久,县职校先后被地区扶贫办、省扶贫办确定为铜仁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教学点和贵州省“雨露计划”初级技工培训教学点,为我县农村劳动力成规模、成建制输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要突出质量,打造品牌。品牌就是生产力,劳务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也要创品牌。为此,我们要牢牢树立劳务品牌意识,面向市场需求,全面推行定单、定点、定向培训;要贴近市场,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单位的实际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培训机制,充分与市场接轨,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狠抓特色培训,切实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择业竞争能力,着力打造我县的劳务品牌,使劳务输出由一般性向特色化、优势化、品牌化转变。
三、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全力抓好2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务必加强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劳动力转移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强化落实。为切实加强对我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以*党发[20*]63号文件,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特别是到目前还没有明确扶贫站站长的乡镇,必须在短时间内落实到位。要把劳务培训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要强化资金管理,搞好劳务培训。今年,我县已争取到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157万元。县财政局与县扶贫办要认真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管理工作,坚持县级财政报帐制,实行资金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报帐资金必须经县扶贫办审核后,方可到县级财政报帐。县职校要建好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县财政局和县扶贫办要严格按照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拨付培训经费。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劳务培训,逐步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不断增加劳务培训资金渠道,积极探索可行的经济补助方法,切实减轻农民培训的经费负担。
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力求培训实效。开展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千方百计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各乡镇要做好辖区内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宣传、组织工作;县扶贫办和县财政部门要共同做好转移培训项目资金投入和管理工作;县职校要配备精兵强将,选择实用性强的专业,开展技能培训;县扶贫办、农业、人劳等部门要做好劳务输出的相关工作,实现劳动力培训后的有序转移。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富民强县的大事、好事、实事。希望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真抓实干,讲求实效,为加快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