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局生态文明创建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局生态文明创建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旅游局生态文明创建讲话

一、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一)加强规范管理,管护能力得到提高

出台政策和标准,加强环境监管。近年来,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等文件;国家林业局出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国家旅游局和我部正在制订《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进一步规范生态旅游开发行为。

开展检查和调研,指导生态旅游实践。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和旅游环境保护调研,对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宣传教育等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国家旅游局和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授予深圳东部华侨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鼓励典型示范;最近,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还批准开展汤旺河国家公园试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存在违规审批和建设、总体规划滞后等问题的部分风景名胜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这些都有利于指导生态旅游实践。

积极探索体制改革,管护有效性提高。针对旅游资源多头管理和无序开发等问题,各地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新疆昌吉州党委和政府为理顺天池风景区的管理体制,将阜康市、天池风景名胜区、天池自然保护区整合组成新的统一管理机构“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解决了景林矛盾和多头管理的状况,提高了管护有效性。内蒙古将“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纳入盟、市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达里诺尔保护区总结出“体制一体化、运行市场化、利益共同化、管理规范化、合作国际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二)提升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的理念在我国日益深入人心。多年来,广大旅游、生态、环保工作者在推动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科研院所、社团学会等相继开展了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经验交流,研讨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与机遇,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生态环境游”活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公众对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的年均增长率已高于世界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我国,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自然型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湿地公园等,近年来,依托于这些区域开展的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仅以森林公园为例,其游客的年均增长速度已超过了20%。各地涌现出一批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并在其行业内外和周边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强化保护措施,造就了九寨沟举世无双的旅游品牌。河南*景区开发中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青山、绿水与红石相映,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西藏林芝地区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符合林芝实际的生态旅游发展路子,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汤旺河国家公园试点将借鉴国际国家公园建设的先进经验,探索生态旅游新模式。

(三)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近年来,各地普遍加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使管护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景区内减少了燃煤污染,开通环保型客车,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实行游人“游在景区里、吃住景区外”,大大减少了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改变了以往景区内商业店铺林立、环境资源破坏的局面,有效地保护了景区的生态环境。

总之,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显著成效,是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旅游和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协同合作的结果。

二、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生态保护监管能力不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一些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旅游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生态旅游认识不清,概念泛化。一些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缺乏对生态旅游的完整认识,仅仅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产品,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这种标签式使用直接导致把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照搬到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是相关规划交叉,环保监管能力不足。一些旅游开发项目缺乏全面科学的环境规划,一些自然保护区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企业旅游发展规划都在景区内发生作用,规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存在相互交叉、冲突的现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旅游发展规划中也尚未发挥有效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国内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不到30%。一些景区日常的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时有发生。

三是社区参与不足,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够。一些当地社区往往被排除在生态旅游发展之外,不能全过程参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仅仅出售一些简单的旅游商品,当地社区受益的比例不高。生态旅游区的一些导游、工作人员需要良好的专业培训,把自然生态等科学知识讲解给游客,从而达到通过旅游活动,让游客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

(二)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首先,生态旅游是提升生态文明理念的有效方式。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游客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丰富认识、陶冶性情,进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当地社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获得收益,双方互惠互利,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因此,生态旅游发展越普遍、越深入,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的人越多,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就越高,就越有利于提升生态文明理念。

其次,我国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广阔前景。据统计,到20*年底我国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531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3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个,国家森林公园660个,国家地质公园138个。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区域,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和地貌景观多样,一些地方还同时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迹相融的区域,这些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在编制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划定了一批限制开发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这些区域维护着国家生态安全,不允许过度开发,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

第三,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在这个阶段,人们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将快速增长。生态旅游能够在生态环境、社区和旅游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利关系,有利于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作为环境友好型产业,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时代召唤。

三、努力开创生态旅游发展新局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也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通力协作,扎实做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

首先,要完善生态旅游政策、法规、标准。会前,国家旅游局牵头,联合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明确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纲要”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各级环保部门认真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还牵头正在制订《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已在今天的会议上作为征求意见稿印发给大家,会后还将征求各省(区、市)旅游和环保部门意见,希望各地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将来作为国家标准印发执行。各地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批地方性政策、规章、标准,以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环保部门还要研究制定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方法,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规范生态旅游活动。

第二,要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生态旅游,要科学编制规划。应明确规划审批程序和内容要求,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同时,还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是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限制开发区域,要根据其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对生态旅游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规划和项目设计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三,要提高科技含量,推广试点示范经验。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加强生态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污水、垃圾处理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防止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定期开展旅游区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试点示范,建立一批国家公园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形成辐射效应,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第四,要加强宣传教育,鼓励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专业化程度较高,要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建立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生态环保意识。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只有尊重当地的特色,才会有景观、文化的差异性,才会对游客有吸引力。我们只有给当地居民持续生存致富的生路,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云南省丽江的纳西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古代文化——东巴文化,强烈的环保与生态意识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他们开创的“丽江模式”就是社区参与的很好实例。

第五,要加强协作,严格监管。生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活动,涉及诸多部门和领域,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要建立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推动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的落实。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主动做好服务,联合旅游、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林业、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推进生态旅游发展。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旅游的根本目标,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美丽的大自然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幸福感是人类最终的精神家园和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的灵魂,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载体,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努力开创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