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办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贯彻落实中央年1号文件和发号、发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工作,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克服了多种困难风险,农村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区域经济强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蕴藏着许多新机遇。世界金融危机的波及蔓延扩散,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农业外部因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在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依靠农产品价格增长带动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在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外出务工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在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可预见因素的制约下,实现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年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最大的一年,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在此情况下,中央及时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下发了年1号文件,推出了面对农村的一系列旨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政策,这是新时期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省、市也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对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和部署,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我县农业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做好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农村的形势是困难与机遇并存,农业稳则天下安,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县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全面小康。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力争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9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二、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对于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四个用于”(即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提高新增国债用于“三农”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四个扩大”(即扩大农业“四补贴”规模;扩大“家电下乡”实施范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四个提高”(即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和“四个取消”(即取消中西部地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加快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资金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通行费;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政策,要做到政策一字不漏地宣传到农户、资金一分不少地落实到农户。各项财政补贴资金继续采取“一卡通”的方式直接兑付到农民手中。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督查和监管,积极开展农村政策性资金发放情况的检查,确保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为切实放大中央及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效应,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县财政今年拟安排21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业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2、进一步稳定粮、棉、油、猪等大宗农产品。全县年粮、棉、油、猪等传统产业要继续挖掘潜力,保稳定、保增长。粮食确保总面积稳定在29万亩以上,单产提高5公斤;棉、油生产实施好长江中下游优质产业开发带项目,确保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皮棉总产达到20万担,油菜种植面积确保达到20万亩,总产达3800万斤以上;畜牧业继续大力发展养殖大户,力争全年1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新增20个,其中1000-3000头新增5个,3000-10000头新增2-3个,10000头以上新增1个,力争全年生猪出栏达到12万头,家禽年出笼60万羽。
3、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要突出主攻“江水梨、水产”,大力发展“中药材、油茶、大棚蔬菜”,形成“2+3”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全年新增江水梨7000亩、中药材3000亩、油茶5000亩、大棚蔬菜2000亩。水产业重点发展“一鱼(鳜鱼)一虾(小龙虾)一蟹(河蟹)”等优势品牌,加快整合水产品养殖加工资源,提高健康养殖水平,力争养殖面积增加4000亩,水产品总量达到3.5万吨,特种水产品总量达到1.36万吨。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建设,各乡(镇、场)要根据《湖口县2007-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4、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实施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精心编制一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强与中央、省市相关部门联系、衔接、沟通,积极争资争项。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农业招商机制,突出产业招商,重点包装推介一批农业项目。要敏锐把握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型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今年每个乡镇要力争引进1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全县要力争引进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业企业。
5、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提高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运储保鲜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市场准入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加快建设与之配套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和加工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多的龙头企业。要把企业壮大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着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利益共同体。各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搭建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科企对接的服务平台,促进龙头企业扩张和裂变。
6、加快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以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农产品购销市场为载体,以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现代农副产品流通体系。要抓住省财政今年新增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服务、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初级产品分级包装、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进行补助的机遇,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农户”的经营和流通新模式,大力扶持农产品经纪人和专业营销队伍,发展产销直挂、配送销售、网上交易、自营出口等现代营销方式,充分利用各类会展,开展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搞活农产品流通。每个乡镇要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培育发展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农民经纪人,全县要重点扶持打造8-10个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加大农村基础投入,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今年全县要搞好55个省级建设点和21个市县共建点的建设工作,同时,策应工业园区建设,继续大力推进牛湖公路沿线整治。新农村建设点上的工作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抓好“三清七改五普及”和“三绿一处理”工作,在着力解决“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等问题的同时,推进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力争80%的建设点形成“一村一品”。以农村新社区为依托,大力开展“三村十星”和“文明和谐村庄”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一会六站”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理事会功能。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党小组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健全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五新一好”整体推进。
2、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实施农村通畅和通达工程,加大对通乡(镇、场)公路改造力度,全年确保改造县乡公路30公里,加大乡村公路改造力度,完成71公里通行政村水泥路或柏油路建设,年基本实现乡与乡之间联网公路、乡镇与行政村之间主干道路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加快乡镇客运车站建设,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全年解决30000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逐步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饮水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打造湖口“信息化新农村”,年全县行政村通宽带要达到90%以上。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抓好田间灌排、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完成4座小(一)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水利血防项目建设任务,力争工业园堤防升级及江岸整治工程立项成功,进一步提高农业旱涝保收能力和水利对工业的支撑作用。
3、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利用和管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继续实施林业灾后生态恢复重建工程、长江防护林、血防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着力抓好城镇、村庄、工业园区绿化,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和乡村公路的“通道绿化”建设,实现年内造林4万亩。加大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好集中供气大中型沼气池,实现全年新增沼气2000户以上的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全覆盖,基本消除农业面源污染。
4、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提高农村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在普遍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各项待遇,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继续大幅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突出抓好乡镇、村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建设。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送戏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重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补助政策。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农村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优先在农村落实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的政策。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切实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大力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制度,狠抓生育节育措施的落实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不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
5、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强化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扶贫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学校、医院、军队和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扶贫投入,改善重点扶贫村的基本生活条件。积极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力争全年造地1000亩,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新增高标准田园化农田1000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加强敬老院建设,力争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5%。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征地补偿政策,完善被征地农民补偿、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四位一体”生活保障体系。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推进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6、加大信贷和保险支农力度。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信贷投入。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积极发展林权、地上收益权、水域滩涂和五荒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中央和省财政增加安排保费补贴,在扩大能繁母猪、林木火灾保险承保面的基础上,将柑桔、生猪、水稻、花生、棉花、油菜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保费中央补贴35%,省财政补贴25%,县财政补贴5%,保险机构、涉农部门和乡镇要积极宣传政策,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保险试点。
四、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健全农业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农村改革发展活力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的要求,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禁借机调整土地承包关系,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的行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与补偿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和运行机制。继续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逐步分离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各类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必须实行占一补一,不能自行补充耕地的,必须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抓紧编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原则,科学合理安排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根据区域资源条件修订宅基地使用标准,逐步对“一户多宅”进行清理、处置。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成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土地基本用途的基础上,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3、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巩固和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力争3年内在全县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并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点。积极发展“专业化农技站+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模式,大力开展农村新型实用技术培训,使主要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均达60%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和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全县力争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农产品品牌10个以上。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农产品市场建设,特别是江水梨营销网络建设。
4、加快农村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培训教材三位一体的农村人才培训体系。有计划的在农林水等院校择优选拔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围绕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同时,针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多就业难的问题,积极落实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我县工业园新上项目多、用工需求旺盛的优势,积极采取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实现广大农民身份由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5、加快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组织。积极推广水稻田间作业机械及其配套机具。加强油菜和水稻收割全程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提高农机技术推广和安全监理服务水平。积极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力争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耕作率达到60%、收割率达到35%。
五、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确保实现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1、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压力新挑战,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积极创新思路,强化领导责任制,切实把抓好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农民增收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调查研究和综合指导”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中央统一安排,县级从今年3月、乡村从今年9月开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和服务,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抓好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和党员教育工作,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等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力度。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并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3、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制度,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乡镇干部定期接访、“入户听诉”制度,村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村级理事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民主决策等制度。加大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推动基层站所设立便民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开放式、一条龙、一站式便民服务。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完善首问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行为。逐步建立村级民事帮办点,明确民事帮办员,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农村和谐平安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基层民主健康发展。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村村规民约,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大力开展“三村十星”等创评活动。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做好信访调解工作,化解农村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综治办、治保会、调委会、群防群治队伍,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村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严密防范境外敌对势力对农村的渗透,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