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加强三农管理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来谋划、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两件大事、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准确把握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定保持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的信心、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围绕增强造血功能加大投入、围绕形成合力加大统筹协调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同志们:
春节刚过,市委就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时间很短,但开得很好。今年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副市长李万千同志已经作出详细部署和具体安排,市委书记童名谦同志还将发表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和会议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来谋划
做好新形势下的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统筹城乡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立足全局,科学分析,认真谋划,在肯定成绩中坚定信心,在分析形势中把握机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保障在农业;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潜力在农村;改善民生、保持稳定,重点在农民。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把“三农”作为重要问题来处理,继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了五个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之后,从2004年至今,又连续七年颁发了七个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把“三农”作为我省基础工作、基础产业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从我市情况来看,全市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97%的面积是农村,三分之一的GDP来自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省、全国的72.4%、70.4%。对于我市这样一个农民数量多、农业比重大、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来说,没有农业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群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全面小康。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必须在工作部署中真正落实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二要准确把握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7个国家和省级涉农会议在*召开,获得了7个国字号称号。全市粮食总产量334.28万吨,连续六年实现增产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保持较快增长,达到3556元,实际增长10%。农村二三产业逆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公路、水利建设和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绩,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村民生全面改善,安全饮水、新型能源、扶贫开发、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一批“主导产业强、基础设施好、乡风文明优”的示范村、示范片。农村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供销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去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少,解决“三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是“三农”工作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三农”内部面临“三个难度加大”,“三农”发展环境面临“三个不确定性”,深刻揭示了“三农”工作正处于新旧问题交织、内外矛盾交错的时期。就我市而言,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未明显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有效扭转,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未切实建立,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未明显增强,长期影响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未很好消除。因此,千万不能因为去年以来农业形势好转就头脑发热、盲目乐观,对当前“三农”工作一定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要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上把问题看得长远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对策考虑得周全一些,明确定位、统筹谋划,找准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要坚定保持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的信心。*是农业大市,适合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优质资源十分丰富,农业不仅是我市传统的优势、现实的优势,而且是潜在的优势、未来的优势。尽管当前影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但是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从政策环境看,长期以来,尤其是2010年,中央为适应“三农”发展的新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支农、强农、惠农的实施意见,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机遇。从发展基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全市已基本建成粮食、生猪、乳业、药材、桔橙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粮食产量位居全省前三名,生猪、肉牛发展数及奶牛总数都位居全省首位,林业综合实力全省第二,隆回是“中国金银花之乡”,新宁是全国闻名的红豆杉基地和全国三大脐橙出口基地之一。二是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适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三农”工作思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领导力量、工作部署上都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求富思变的愿望非常强烈,盼发展、谋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工作保障看,通过“三讲”、“学教”、“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极大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经纪人队伍和农村乡土人才,尤其是广大农村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增长了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随着我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只要发挥好这些优势,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二、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两件大事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持久动力。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抓项目、强作风”的总体要求,一个主要立足点就是要以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为主线,通过城乡统筹,促进更多公共资源向“三农”转移,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要求,围绕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强化和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支撑能力上有新的突破。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要抓好防洪体系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工作。要健全农业农村防灾抗灾体系,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防汛抗旱、山洪避险、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切实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小水电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国土绿化,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抓好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机具的推广力度,鼓励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市场化、专业化。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
二是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推进手段。要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两稳定”,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65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335万吨以上,巩固我市粮食连续6年丰收的大好势头。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农产品,提升粮食、生猪、乳业、药材、桔橙、油料、竹木、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商标、品牌的认证工作,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培育出一批享誉全国的*特色产品、标志性商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真正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办成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经济力量。完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扶持和培育发展农村流通经纪人、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农产品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城镇社区及大企业对接,积极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农民持续增收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激励农民就业创业上,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拓宽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增强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增收潜力。要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培育壮大县域支柱产业,着力推动县域内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抓好县城扩容提质和功能配套,通过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要切实加强就业引导服务,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就业服务信息体系,完善县乡村就业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城乡联网、实时共享。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专门扶持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农民就业。要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建立政府补偿、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是着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政策,重点强化扶持农民种粮的各项措施,坚决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严格落实土地承包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规范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和种植业大户集中,鼓励和引导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作为生产要素,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办法,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抓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的落实,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加大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加强连片示范与镇村联动的紧密结合,健全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工作制度,高标准打造一批示范村、示范片、示范带。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大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力度,对贫困家庭实行就业重点帮扶,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强移民区产业开发和基础建设,大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实现公共资源共同享有、共同受益。
五是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三农”工作,必须夯实农村基层基础。要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继续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巩固和完善乡、村两级党政一把手“一肩挑”制度,选好配强乡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完善市委党校培训乡镇领导、县委党校培训村级领导的培训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干部、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财务等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扎实开展群防群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创造农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关键是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继续抓紧抓好各项行之有效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努力把今年的“三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围绕总体要求加大领导力度。推动今年“三农”工作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引导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和农村安定稳定这一总体要求,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主题和突出的重点,把整个农业农村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之中,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全面落实“三农”问题的各项举措。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把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快观念、方法、手段和职能的转变,做到工作思路更宽,工作要求更严,工作责任更强,工作合力更大,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围绕增强造血功能加大投入。要把扩大农村投入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要抓住四个投入途径,突出三个投入重点。“四个投入途径”:一是向上争资争项。凡是中央、省里有政策口子的,市县两级都要组织专门班子研究,抓紧搞清资金渠道、资金投向,加强项目资金的对口衔接,争取中央和省里足够的支持。二是地方财政投入。市本级安排的新农村专项资金,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各县市区要克服困难,尽量多拿一点钱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对上级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要想方设法把资金配套到位。三是扩大信贷投入。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四是动员社会投入。动员社会各方面到农村投资兴业,支援公共事业建设。组织引导农民群众自主投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能力。“三个投入重点”:一是基础建设。利用国家大幅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重点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农村电网改造等一批基础建设项目,力争今年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有一个大的突破。二是产业发展。立足提高农业产出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粮食、生猪等大中型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大对上汇报衔接力度,尽快争取批复,确保项目和资金早日落实到位。三是公共事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也是我们今年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要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沼气能源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敬老院建设等一批群众直接受益的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三要围绕形成合力加大统筹协调。要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挂点联系、市直部门帮扶、部门干部下派驻村制度,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共促共为的合力。各职能部门要本着关爱“三农”、帮助农民、多为农村办实事的精神,加强指导,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优质服务,切实把事关“三农”工作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积极筹措资金、物资,帮助解决农村急需解决的困难。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涉农的农林水利、土地矿管、金融保险、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职能机构,要互联互动,把服务延伸到农村,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整体合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健全完善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内容的“三农”工作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民减负、耕地保护、防洪保安、动物防疫、办点示范、环境治理、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内容,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科学制定指标,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21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