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农村建设市委领导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农村建设市委领导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现代农村建设市委领导讲话

编者按: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本文对本次会议做以下阐述:一是回顾工作情况,充分肯定成绩。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生建设有效实施,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兴农助农氛围更加浓厚;改革创新扎实开展,农村和谐局面不断巩固。二是树立城乡统筹理念,切实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加强农村特色产业新提升;抓好基础建设,深化农村综合环境新改善;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渠道新拓展;抓好改革创新,完善农村各项体制;抓好办片示范,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抓好民生改善,实现农村社会事业新进步。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加快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年“三农”工作,深入分析当前“三农”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三农”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先后召开了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汇报,专题进行研究。春节后,*书记还深入*农村,就“三农”工作进行调研,光文市长专题召开了市区农口系统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研究“三农”工作。今天*书记和光文市长又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做好“三农”工作信心

2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负重奋进、成效突出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等不利影响,“三农”工作承接了近年来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呈现出发展继续加快、效益明显提高、民生得到改善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60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6元,增长10%。尤其可喜的是,一些工作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多数工作在全省处于前列。去年,全国优质杂交稻生产现场会、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全国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总结会、全国草原执法师师资培训会等四个国家级会议在我市召开,全省农业综合规模开发现场会、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暨油茶产业开发现场会、全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暨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现场会等四个省级会议在我市召开,总结推介我市的作法和经验。*县被冠名为“中国茶油之都”,*县被誉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二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市荣获“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称号,城步*获“中国第一牧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景区、国家青少年绿色健身营地和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等五块“国字号”招牌,*、隆回、*三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气象局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市民政局被评为贯彻实施《居委会组织法》全国先进单位。具体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61.5万亩,粮食总产334.3万吨,连续六年增产丰收。经济作物增幅较快,发展柑橘、茶叶、中药材等作物235万亩,种植蔬菜137万亩,栽培油料作物139.9万亩。畜牧业趋稳向好,出栏(笼)生猪1131.6万头、肉牛68.8万头、山羊92.8万只、家禽6128.3万羽。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新增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投资1.5亿元启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新扩改项目26个。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11.5%;上缴税金5.3亿元,同比增长11%。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休闲农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4%。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效,竣工水利工程77136处,治理病险水库225座,建设高标准渠道128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83平方公里,解决31万群众不安全饮水问题,气象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水文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成功战胜4次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和近100天的夏秋连旱。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完成各类造林28.3万亩,完成公路、河渠绿化580公里。沼气能源建设成效明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3481口,完成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63处,竣工学校污水净化处理沼气项目21个,发展农村沼气服务网点232个,启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7个。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完成补贴各类农机具53874台(套),落实补贴农机具品种43个、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102万元,拉动农民投入2.0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卓有成效,完成20*年度项目投资2.5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建设各类农产品基地110个;争取20*年度项目建设资金3.6亿元,项目全面启动。

三是民生建设有效实施,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各项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发放良种补贴4689万元、粮食直补5346万元、农资综合直补3.19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4102万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查处涉农乱收费案件36起、涉案金额1300余万元,查处各类涉负案件18起,清退违纪资金680余万元。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41.2万人,发放低保资金2.4亿元,参加农村医保13.4万人,救助农村贫困患者88986人次,救助农村困难对象35万人次,完成民房恢复重建1767户,竣工农村危房改造4035户。农民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农村劳务输出继续扩大,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6.2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培训返乡农民工3.3多万人次,实现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14万多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库区产业开发迈出可喜步伐,水库移民生活得到改善。扶贫开发扎实推进,贫困地区设施改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解决3.5万绝对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农村新网工程顺利推进,农资供水机制进一步完善,供销社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救助、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等工作都有新成效。

四是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兴农助农氛围更加浓厚。完成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投入3251万元,整合各类资金3.8亿元,圆满完成14个第一轮市级示范村的办点工作,启动实施15个第二轮市级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由抓点向扩片转变,重点建设了19个“主导产业强、基础设施好、乡风文明优”的示范片。我市以产业带建设推动示范片建设的典型经验被全省总结推广,*县新农村建设受到省政府表彰。

五是改革创新扎实开展,农村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外业勘界面积970万亩、林权发证面积411万亩,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顺利通过验收,乡镇农业站所改革和种子公司改制启动实施,大圳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农村土地颁证基本完成,土地经营权证书入户率达90%以上。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向大户集中,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全市流转农村土地面积63万亩,培育生产大户327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个,会员总数达48.7万个,辐射带动农户89万户。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农村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回顾20*年“三农”发展,工作历尽艰辛,成绩来之不易。一是得益于国家多年来持续实施惠农兴农政策,中央和省里各部门对我市大力支持。二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宏观形势的准确研判和科学把握,适时采取措施,在贯彻实施“一化三基”战略中加强农业、支持农村、关心农民,强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特别是*书记、光文市长对“三农”工作十分重视,在关系“三农”工作全局的关键时刻,总是身体力行,靠前指挥;市人大、市政协和*军分区对“三农”工作高度关注,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增强了推动“三农”工作的合力。四是得益于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奋发进取,埋头苦干,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以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形成了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回顾这一年“三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既为我们抓好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更为我们应对危局、化解危机增添了信心。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长期保持发扬,不断增强推动“三农”发展的动力。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长期制约“三农”发展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一是农业基础仍然不牢,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现状尚未根本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二是务农效益仍然偏低,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宽。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比较差,农民外出务工缺乏有序性和稳定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增收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三是农业投入仍然不足,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财政和信贷投入持续增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等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注重道远。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原因复杂而多样,需要我们时刻高度重视,积极寻求破解之策,通过加快发展来逐步加以解决。来源于:

二、树立城乡统筹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步伐

化解“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需要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拓宽“三农”发展视野,跳出农业谋划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来统筹谋划“三农”工作。根本的方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并作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明确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力度。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本质要求,切实做到在推进城乡统筹中化解“三农”矛盾,加强“三农”基础。一要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大市来讲,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市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全面小康。要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坚决防止把统筹城乡搞成对农业农村的削弱、对农民利益的损害。二要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尽快扭转资源要素配置向城市倾斜的局面,不断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城乡服务均等发展,坚决防止低价征收农村土地、廉价使用农村劳动力和大量抽取农村储蓄资源。今后,要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并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三要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能力,坚决防止出现重城镇发展轻农村建设、重二三产业轻农业基础的倾向,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同步协调,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四要牢牢把握坚持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不断健全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坚决防止固守城乡分治、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

我们*是个农业大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生猪生产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全省第三,草山面积全省第一,雪峰蜜桔、崀山脐橙、隆回三辣、邵东黄花、*卤菜、*油茶、*楠竹、新邵麻鸭、*奶粉享誉三湘。但一直以来没有很好地发挥出优势。*书记在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产有特色但开发不够”,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我们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必须科学把握当前发展形势,积极抢抓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机遇,顺应“三农”发展的新趋向,运用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立足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在培育支柱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动脑筋、出实招,切实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建设农业强市,为后发赶超奠定坚实基础,作出更大的贡献。来源于: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巩固我市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倍加珍惜农业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放松农业生产、导致粮食生产出现滑坡现象”。总理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解决好‘三农’问题”。结合我市实际,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紧扣三个目标,抓好六项工作。“一条主线”,就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三个目标”,就是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六项工作”,就是强产业保增长,促增收惠民生,打基础增后劲,搞改革添动力,抓特色树形象,守底线保稳定。具体说来,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特色产业新提升。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按照“稳粮食、扩基地、扶龙头、创品牌、活流通、强服务”和“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扶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按照“扩面积、增产量、提品质”的思路,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和高产示范片建设,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推广良种良田良法,扩大优质稻和超级稻面积,引导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确保粮食总播面积865万亩,增加4万亩,总产335万吨以上;秋冬播面积280万亩,增加2万亩。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按照“以销定基地、以销定规模、以销定产业”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着力抓好柑橘、中药材、时鲜果蔬、草食动物、名优水产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扶持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创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乡、强村。力争年内发展经济作物240万亩,其中柑桔90万亩、中药材64万亩;发展生猪18*万头、肉牛205万头、奶牛22150头、肉羊178万头、家禽10670万羽;发展名优水产10万吨。三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扩规模、抓整合、争上市”的思路,完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用地、税收、信贷、贴息等政策,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全年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2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5家。鼓励和支持浩天米业、华湘米业、中富油脂等粮油加工企业通过联营、合并、收购、租赁等各种方式进行整合,组建“浩中华粮油集团”,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加快广信纸业等龙头企业独立上市步伐,力争实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零的突破。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争取一批专业合作组织挤入省财政和中央财政重点扶持的项目笼子,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拓展农产品市场能力。四是做强做优农业品牌。进一步整合农业主导产业品牌资源,鼓励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及种养大户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投入,参与各类认证和品牌展示、推广工作,力争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或驰名商标。新增“三品”认证数20个;分别在柑橘加工、生猪加工、粮油加工、竹木加工等领域,打造1-2个知名品牌。积极鼓励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面积各20万亩。五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支持供销社完善经营服务网络,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认真组织节会活动,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切实加强农产质量监管,确保不发生农产品安全事件。六是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和扶持政策的推动作用,着力推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切实提高基地规模的服务水平。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机构建设,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快测土配方施肥、轻简栽培、疫病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鼓励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农技人员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示范带动效应。

2、着力抓好基础建设,实现农村综合环境新改善。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生活质量。一是扎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防洪体系建设,加大重要堤防和重点河流治理力度,积极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切实抓好灌区改造、水库除险保安、小型农田水利、防洪排涝工程和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安排一批小I型和重点小I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至2012年前基本消除现有560余座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尽快解决尚未列入国家计划的89.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38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3提高到0.50;对全市现有633条5公里以上河流进行流域治理。二是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抓好城市周边造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油茶经济林等建设,完成造林35.7万亩,中幼林抚育30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500万株;绿化公路300公里,绿化河道150公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木材加工企业准入门槛,淘汰一批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的木材加工企业。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秸杆气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新建设户用沼气池10000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台,生物质气化炉1000台,完成7个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办好乡村服务网点100个。三是稳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围绕全市建设1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六大优势产业集约区的整体目标,统筹安排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力争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4亿以上,努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先行区、示范区。四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力争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00万元(其中部省级6000万元,市县级累加1000万元),拉动农机投入5亿元;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00家;推广各类农机具7万台(套),农机总动增长力10%以上,切实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五是加强山洪灾害预防体系建设。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城镇居民点密集地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完成区域气象站的电源改造和1000个人工雨量观测站点建设,完成*县水文站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山洪易发区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3、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渠道新拓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提高小城镇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吸纳能力。充分发挥城镇化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起生活设施齐备、生态环境优良的人居环境,促进小城镇扩容提质,提高小城镇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吸纳能力,减少农村人口。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培育壮大县域支柱产业,着力推动县域内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通过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尤其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有县域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的产业增值收入和产业链务工收入。三是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就业培训中心、农科教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企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作用,完成种养业科技培训10万人次,帮助3500户贫困家庭免费培训和转移青年劳动力,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四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领域。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二三产业、生态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与新农村建设和大旅游相结合,推出一批重点休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现代新村、民俗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业,开辟农民工创业就业新领域。引导厂矿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地使用农民工,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4、着力抓好改革创新,实现农村各项体制新完善。根据中央精神,积极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建设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党政管理体系。二是完成涉农改革改制任务。贯彻落实中央林权制度改革精神,扎实抓好集体林地外界勘测、数据输机、权证发放工作,确保明年6月前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探索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建立土地银行和流转平台,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健全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建立县域性小银行和农村信用担保机制,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

5、着力抓好办片示范,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按照“办片示范、镇村同建、培育亮点”的总体思路,健全完善领导包乡、部门包村、下派干部领办的帮扶机制,突出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造和乡风文明建设,真正体现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目的。市本级要在巩固提升15个市级重点示范村建设的同时,在市区内选择一些有基础、有优势的村,连线成带,跨乡跨镇,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各县市区要在办好示范村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条件好的村进行连片建设,力争打造一批“产业强、设施好、民风优”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的新农村建设亮点。条件成熟的县市区,要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周边村为对象,按照“镇村同步规划、产业同步发展、设施同步建设、环境同步治理、文明同步创建”的思路,进行镇村同建试点,建立长效机制,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整治镇村环境,统筹镇村发展。

6、着力抓好民生改善,实现农村社会事业新进步。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医疗制度。加快农村安居房、敬老院建设,切实抓好农村五保供养、残疾人、特困户救助,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退伍军人安置政策,切实做好涉军群体的稳控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把专项扶贫计划、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全市212个第三轮整村推进规划村第二年项目建设工作。搞好移民搬迁安置,加快移民种养基地标准化建设,确保移民增产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巩固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四、强化组织保障,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重要关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长期的发展实践和国际经验证明,无论经济结构怎么调整,无论农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怎么下降,农业作为安天下产业的战略地位始终不会改变。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在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真正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在谋划思路、制定规划、工作摆布上切实贯彻城乡统筹的理念。要加强对“三农”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重大任务,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要适应省管县财税体制改革新要求,进一步理顺农村工作管理体制,健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综合部门的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管理农村工作的职能,形成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农村工作管理体系。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对农业投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农资金和项目支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坚决执行“三个继续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投入政策,稳定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要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支持和鼓励各县区市对涉农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增加“三农”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农村小额贷款,支持建设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要引导农民充分发挥积极参与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增加生产性投入,增加劳动积累。要大力引进国外、省外、市外和农业以外的资金,积极争取大型财团、大型农用工业、食品行业的企业以及有实力的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和涉农产业。

三要加大基层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和社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镇乡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镇乡村干部直接服务群众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大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功能。要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等制度,推行村内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村支两委联席会议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做法,提高基层坚持科学发展、民主管理和为民办实事的水平。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开展,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农村安全生产管理,认真抓好农村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效率,实现全年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抓好协调推进落实。要强化“三农”工作责任,将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具体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完善和推广近几年来形成的“三农”工作好制度、好办法,建立健全“三农”工作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进行研究和部署。建立健全“三农”工作督查督办和重要事项交办制度,确保全市“三农”工作执行有力、落实到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紧建立“三农”工作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认真组织实施,提高“三农”工作绩效水平。当前,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冬春水利、造林、动物防疫、森林防火、农资贮备和计划生育春季集中服务等工作,抓好春收作物培管和防冻措施落实,切实加强社会安保稳定工作。

同志们,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意义特别重大,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找准工作切入点,扎实苦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步伐,努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来源于: